司馬昭之心如何實現?司馬家如何一步步欺負孤兒寡母篡奪曹魏皇位

2021-02-23 歷史千問

司馬懿是一朵黑心白蓮花,能夠豢養死士3000人而不被政敵發覺,隱忍40餘年後在高平陵之變中出其不意地打敗曹爽,「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可謂中國歷史上排名前幾的大陰謀家。

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在隱忍狠毒方面學到了父親的十成功力,對待敵人心狠手辣:234年,司馬師因十分顧忌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夏侯徽對司馬氏不利,將其毒殺,要知道夏侯徽此時已經為他育有5個女兒,其心狠手辣可見一斑。

高平陵之變後他將何晏夷三族。254年,魏帝曹芳不堪大將軍司馬師的跋扈,想命令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夷滅三族。夏侯玄是司馬師昔日的小夥伴,同時也是他毒殺的妻子夏侯徽的哥哥。

未遂政變被化解後,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在郭太后強烈要求下,他立曹丕長孫,年僅14歲的曹髦為帝。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毌丘儉的事跡)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司馬師死的十分痛苦和窩囊。司馬師親自出兵並成功鎮壓了叛亂,但文欽之子文鴦曾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眼疾復發,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於255年3月痛死於許昌。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哥哥的大將軍職位,專攬國政。司馬昭根本不把年青的曹髦放在眼裡,經常當面衝撞他。

258年5月,曹髦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258年7月,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勳之子孫,量才任職。259年6月,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守新野,州泰鎮守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鍾毓都督徐州,宋均監青州諸軍事。這都是司馬昭在朝廷要職安插黨羽、同其他世家門閥進行利益交換,準備篡位的具體表現。

260年,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見威權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決心奮力一搏。五月初六,曹髦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手提寶劍,帶領著宮裡的衛隊和一些太監等數百人,殺向了司馬昭的府衙。

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他讓心腹賈充率領數千名禁軍去劫殺曹髦的隊伍。兩軍相遇,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賈衝所帶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太子舍人成濟持戈將年僅20歲的曹髦刺死在車內,戈刃從曹髦背上穿出。

《三國演義》劇照 曹髦之死

接下來就是以下無恥一幕: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司馬懿弟弟)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可以說,司馬家的人在無恥方面青出於藍勝於藍,比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誰知道這兩人當時內心深處有多開心呢。

《三國演義》劇照 司馬昭飆演技

事後,司馬昭私下問僕射陳泰:「玄伯,現在天下人是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謝意。」可賈充是司馬昭的鐵桿心腹,而且司馬家和賈家還要結親,思量一番後,司馬昭便把弒君的大罪全都扣在了成濟這個倒黴蛋的身上。最終,成濟被誅滅三族。

曹髦死後,朝臣們立曹奐為曹魏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天子。264年,司馬昭伐蜀有功,曹奐封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增十郡,加九錫如初,群從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固讓,乃止。「後面這個戲碼又表演了兩次,司馬昭先是推辭不受,最後才受封,成為晉王。


265年,司馬昭因中風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諸位大臣入宮問安,司馬昭不能言語,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年54歲。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西晉以禪讓的形式從曹魏手裡篡奪了政權。

司馬炎

 

點擊閱讀原文,打開虎嘯龍吟專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
    其實拋開整個劇不談,只從魏武帝曹操、曹丕辛苦建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來說,原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倆做了什麼以至於後人會給予他們如此的評價。原本在曹操當政的時代,對於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曹操就很是忌諱,想著把他除掉,以絕後患,但由於曹丕的處處維護這才讓司馬懿倖存了下來。
  •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倫,為人庸鄙,篡奪侄孫的皇位,掏空司馬家根基
    然而歷史上的司馬倫形象卻與此大相逕庭,此君不僅庸鄙不堪,而且權力欲極強,為了皇位不僅把侄孫晉惠帝尊為太上皇,還把西晉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由此引發諸王之亂和胡人的內侵,在掏空司馬家根基的同時,也將長江以北帶入無窮的戰火與災難中,可謂國家的大罪人。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不是不想,是不敢
    雖然司馬家族在後期掌管了曹魏,但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是年齡較大的,也是實力較強的。兩人對司馬懿的位置,肯定是心心念念的。但是司馬懿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司馬師,那麼司馬昭心裡會服從嗎?為何司馬昭不篡權呢?即使是親兄弟,在皇位面前,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 謀朝篡位實屬迫不得已,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不應該受人唾罵
    說起司馬昭,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奸臣,篡奪了曹魏的權位。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語,千百年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野心之大,基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也因為司馬家篡奪曹魏之後,西晉很快滅亡,並由此引發了華夏史上第一次大混亂,所以整個司馬家的人基本都受到了唾罵,尤其是弒君的司馬昭!
  • 第一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等到曹丕篡了漢獻帝的皇位,司馬懿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逐漸成為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中流砥柱」之臣了。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職位,任大將軍錄尚書事,都督中外各軍。此時的司馬師,比他爹還要氣焰囂張,沒事找事廢了魏主曹芳玩,然後立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曹髦)當皇帝,從此司馬家的人比皇帝還皇帝了。隔年,司馬師病死,弟弟司馬昭又繼承了一切。
  • 司馬師當權時,司馬昭又在做什麼?
    司馬師卻沒有繼承父親的遺風,在權力面前,大權獨攬,架空皇帝,甚至聯合郭太后行廢立之事,廢掉了曹芳,另立了一個小皇帝曹髦為傀儡皇帝。最終,此舉激起了毌丘儉和文欽起兵反叛,結果在前線被小將文鴦夜襲時驚得眼珠迸出,最後在獲勝回京的路上,走到許昌便堅持不住了,結果痛死在許昌。死後,軍政大權毫無懸念的落在了弟弟司馬昭的手上。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福認為,一言以蔽之是團結就是力量,具體來說原因有三:第一、司馬師太強了,太狠了。
  • 如果曹髦起義殺了司馬昭,能否拯救曹魏,改變歷史走向?
    而曹魏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從曹操算起到曹芳,曹魏在北方的統治已經四代,到曹芳時期國勢正盛,除了還沒有實現全國統一以外,其實其統治是比較穩定的。而司馬氏之所以能通過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其實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 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瞬間明白了
    可以這樣認為:司馬懿父子們是學會了曹操父子們的招數,即「挾天子以令諸侯」只專權不篡位,所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血氣方剛的曹髦氣不過所說,相比曹操父子,沒有多囂張。如果當年被挾持的漢獻帝跟曹髦一樣,也許會說「曹操父子之心,路人皆知。」
  • 司馬師之子,可以改寫五胡亂華歷史之人,可惜兩次錯失皇位!
    司馬師原配叫夏侯徽,夏侯尚之女,而夏侯尚是徵西將軍夏侯淵的堂侄,與曹操淵源很深。但在公元234年,曹睿在位時,25歲的司馬師卻毒殺了夏侯徽。根據《晉書》記載,夏侯徽知道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於是就毒殺了夏侯徽。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早期的司馬懿並無多大貢獻,電視劇卻為他臉上貼金,把他描寫成忠誠堅貞、文雅溫柔、心思縝密的謙謙君子,同時把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描寫志勤奮有為少年。我有點懷疑這編劇是不是也姓司馬。司馬氏三代是原是曹魏的重臣,但最後竊取了曹魏的天下。如果說司馬懿一生尚可用主觀為自家、客觀為曹魏、功過兩半來概括,師、昭二人的主要使命就是篡權,特別是司馬昭,還肆無忌憚殺了當朝皇帝,為人不恥。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司馬昭弒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曹魏都城洛陽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通過政變司馬懿逐步掌控了朝政,架空皇帝,這樣的行為自然讓心向曹魏的忠臣的反對,最重要的就是司馬懿在發動政變後三年就去世了,所以留給司馬氏兄弟的局面並不太好,政局的不穩定,司馬家能不能徹底的掌控政權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果不能夠掌控絕對的權力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大多數人不知曉
    司馬懿的反叛之心,從他跟著曹操幹革命時就有了,而曹操是個厲害角色,知道司馬懿用狼顧之相,所以臨終前叮囑過曹丕,要他小心司馬懿有不臣之心。可惜司馬懿命長,他熬死了曹操,熬過了曹丕,又熬贏了曹睿,曹睿死後司馬懿終於迎來了春天,他跟大將軍曹爽共同掌權,可司馬懿比較技高一籌,他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政權。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有句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給自己判了死刑,留下千古罵名;曹操的重孫曹髦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判了司馬昭的死刑,讓司馬昭永世不得翻身。老曹家的人,說話那叫一個毒哦。
  • 司馬懿臨終前,為什麼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眾所周知,聞名於世的高平陵之變為司馬家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之後,曹魏的大權實際上是歸司馬懿與司馬師所掌管,而司馬家族的三大傑出人物也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分別是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作為曹魏的老臣,在最後奪取了曹魏的實權,從此在歷史上寫下了深深一筆,司馬昭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走進大眾視野,而司馬師呢,可以說是平平無奇,好像只在高平陵之變中出現過。|其他的時間,司馬家族只有司馬懿和司馬昭在露臉。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只有夏侯玄看得最清楚,他看出司馬師和司馬昭才是狠角色。 初,儉與夏侯玄、李豐等厚善。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曹爽之邑人也,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多不見許,怨恨日甚。儉以計厚待欽,情好歡洽。欽亦感戴,投心無貳。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數十丈,西北竟天,起於吳、楚之分。儉、欽喜,以為己祥。遂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移諸郡國,舉兵反。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第一,曹魏內部反對司馬家的政敵勢力太強。 通過政變司馬懿逐步掌控了朝政,架空皇帝,這樣的行為自然讓心向曹魏的忠臣的反對,最重要的就是司馬懿在發動政變後三年就去世了,所以留給司馬氏兄弟的局面並不太好,政局的不穩定,司馬家能不能徹底的掌控政權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 司馬家族滅掉曹魏,曹操手下一武將的後代,又推翻司馬家族的西晉
    司馬懿卻沒能抵擋得住皇權誘惑,暴露出狼子野心,不顧曹家幾代皇帝對他的信任與器重,發動高平陵之變,悍然篡奪曹魏大權,從此在史上留下千古惡名。以司馬懿高平陵之變為起點,曹魏江山一步步淪為司馬家族的囊中之物。後來又經過司馬昭、司馬師等人的苦心經營,完全具備了取而代之的條件。
  • 曹魏最後一位皇帝:對司馬昭言聽計從,最終得到厚待!
    其中,就曹魏來說,雖然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方,但是,曹魏的大權,卻最終被司馬懿家族所篡奪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都城洛陽。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爽等人,掌握了曹魏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