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弒殺曹髦,連親叔叔都表示抗議,司馬昭四招成功洗白

2020-12-20 尋根拜祖

曹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臣子當街弒殺的皇帝,他以玉碎的決絕,讓曹氏先祖的血性,最後一次閃耀。

曹髦是曹丕的孫子,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本來曹家的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曹髦來坐,可自從高平陵事變後,司馬家族掌握了軍政大權,小皇帝曹芳成了傀儡。與此同時,曹氏宗族子弟,都集中於鄴城被監視居住。

不甘心當木偶人的曹芳,想發動Z變幹掉司馬師,結果打虎不成反被咬。曹芳被廢後,曹髦被選中,繼續扮演木偶角色。

不過,這位高貴鄉公曹髦,其實是個很厲害的角色,鎮東將軍石苞,受到召見後向司馬昭匯報,用了一個「非常主也」,來表達對曹髦的敬服。

曹髦即位的時候只有13歲,少年兒童一枚。不過,這位少年郎從到達京城的第一天,就給人們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有禮有節,從容雅致,不卑不亢,處處彰顯著皇家的雍容氣度。

曹髦的這個表現一點不奇怪,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他短暫的十九年中,留下了多部儒家學術著作,以及眾多詩歌和畫作。很多史學家評論,曹髦頗具其曾祖曹操的神韻。

然而,歷史給他的第一個身份卻不是學者,而是政治家,傀儡政治家,這就是他的悲劇。

曹髦不甘心被貼上傀儡的標籤,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一個天大機會擺在他眼前——大將軍司馬師在徵討毋丘儉時,暴亡於許昌!

曹髦靈機一動,立刻下旨:尚書傅嘏率六軍回朝,司馬昭留守許昌。曹髦的小算盤是,只要大軍回到洛陽,他就可以奪回兵權。

不料,已經從司馬師手中結果大將軍印的司馬昭,並不理會曹髦的聖旨,他親率·大軍回師洛陽。曹髦沒辦法抗衡司馬昭,只好違心地下旨,任命司馬昭為大將軍。

這次奪權的失敗,讓曹髦很沮喪。司馬昭順利接管大哥的權柄後,也加快了代曹的準備工作,此後幾年,曹髦被迫對司馬昭多次封賞: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劍履上殿參拜不名;封高都公、晉公,建晉國;加九錫,假斧鉞,假黃鉞......

曹髦很清楚,當司馬昭到賞無可賞的地步時,就是自己禪位的時刻了。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曹髦召來心腹王業、王沈和王經,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說罷,他扔下寫好的討司馬昭詔書,令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人,馬上整頓宮中的侍從、郎官和宦官,拿起武器,準備親自徵討司馬昭。

沒想到王業和王沈是兩個小人,平時圍著曹髦談天說地論學問,講起道德文章來慷慨激昂,大義凜然,到了關鍵時刻,二人立刻露出醜態。他們出了宮,急匆匆跑到司馬昭那裡告密去了。

司馬昭大吃一驚,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曹髦會以卵擊石,拿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勁頭跟他槓。他急忙令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率軍前去阻攔,又令中護軍賈充率軍為後援。

當雞蛋非要跟石頭玩命的時候,估計石頭也哆嗦。曹髦仗劍蹬車,率領一幫比農民軍裝備略強的雜役,出現在司馬伷面前時,司馬伷部下幾百名正規軍,居然被嚇得一鬨而散,把司馬伷孤零零地扔在那裡。

司馬伷傻了,沒見過這種場面啊。虧得賈充即使出現,否則司馬伷恐怕就被曹髦祭旗了。然而,賈充率領的最精銳御林軍,在曹髦親自揮劍砍殺時,也嚇得連連退卻,不敢應戰。

我們不得不說,有時候實力在氣勢面前,表現得不堪一擊。曹髦即便是木偶,但是龍袍在身,讓士兵們握兵器的手,都不由軟綿無力。

一個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傢伙跳出來,舍人成濟問賈充:主子,接下來怎麼做,您發話。賈充輕描淡寫:晉公白養你們啦,這事還用問嗎?

成濟和他的兄弟成倅心領神會,二人縱馬挺槍,直奔曹髦,對著他的胸口就扎了進去。堂堂大魏皇帝,就這樣橫屍街頭!

自古王朝更迭,末代帝王被權臣弒殺的比比皆是,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讓末帝們「病逝」,以掩人耳目。如今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讓皇帝透心涼,怎麼堵得住悠悠之口?司馬昭怎麼辦?司馬昭用了四招:找背書、拉墊背、推責任、裝好人。

第一招:找背書

曹髦慘死,司馬昭首先會面臨朝中政治勢力的反彈。現場第一個表達無聲抗議的,居然是司馬昭的親叔叔司馬孚,他抱著曹髦的屍首,放聲大哭。

司馬孚雖然是司馬家族的核心人物,可是他的立場,卻始終站在曹魏政權一邊。後來司馬炎受禪登基,司馬孚拉著曹奐的手,哭著說:我永遠是魏臣。

司馬昭對這位叔叔頭疼不已,也不敢得罪,只好當佛供起來,不敢招惹。如今曹髦躺在司馬孚腿上,司馬昭躲都躲不開。

好在司馬孚夠理智,他也知道大侄子取代曹魏已經不可阻擋,撕破臉也無濟於事。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以諸侯王之禮安葬曹髦。司馬昭心裡樂開了花,成交!

第二個表達抗議的是好友陳泰。陳泰是陳群的兒子,陳家與司馬家是世交,跟司馬孚一樣,陳泰對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擅權極為不滿。陳泰在朝中的影響力太大,司馬昭需要他出來說話。然而,陳泰閉門謝客,堅決不露面。

司馬昭威逼陳泰的舅舅荀顗(荀彧第六子)出面「請」佛,陳泰不得已,只好充當了司馬昭的工具。陳泰指出,要想平息事端,必須殺罪魁賈充。司馬昭直撓頭,堅決不答應,最後陳泰只好再退一步,要求拿成濟兄弟當替罪羊,司馬昭鼓掌起立。

有司馬孚和陳泰做背書,朝中其他大臣,也只好把一腔怒火壓在心裡。

第二招:拉墊背

倒黴的成濟、成倅兄弟,做夢也沒想到,他們主動為主子排憂解難,到頭來卻成了棄子。哥倆不服罪,當抓捕人員到來時,他們脫光衣服,跳上房頂,高聲喊冤,大罵司馬昭背信棄義。

抓捕人員火了,直接搭弓放箭,把他倆射成了刺蝟。其實司馬昭還算厚道,只殺了哥倆,沒有禍及他們的家人。既然願意當走狗,就該徹底一點嘛,何必臨死都讓人看不起!

第三招:推責任

接著郭太后這面召之即來的大旗,又發揮了作用,她被迫寫下詔書,大意如下:

「曹髦真不是人吶,我算是瞎了眼。對他我早就失望了,幾次跟大將軍說要廢了他,都是大將軍仁厚,說還要給他機會。後來這傢伙喪心病狂,居然拿箭射我的宮殿,又要毒死我。被發現後他居然帶兵闖宮要殺我。多虧大將軍及時發現才救了我。他混在人群中,被士兵誤殺,純屬咎由自取。我宣布廢除他的皇帝資格,以平民之禮安葬。」

一道詔書,把曹髦描繪成十惡不赦的魔鬼,司馬昭倒成了好人,仿佛他不出手,曹髦就成了弒母的惡棍。

接著司馬昭又殺了王經:就是這傢伙,挑唆皇帝不學好,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王經冤吶!曹髦跟王經、王業、王沈商量討伐司馬昭時,王業和王沈當面贊成,轉身賣主,而王經則堅決反對曹髦的這個做法,他說你這麼做不是治病而是加重疾病。曹髦不聽,王經獨自離開。

可是王經沒有拿曹髦賣錢,司馬昭很不爽,於是把他當作曹髦的幫兇推了出去。

第四招:裝好人

案發後,司馬昭不早不晚地出現,哭得比司馬孚、陳泰還要傷心。可惜他沒看過《紅樓夢》,如果加上一句:「曹弟弟,愚兄來遲了!」說不定會被評為「感動魏國年度人物」。

除了殺成濟兄弟外,司馬昭還找藉口,殺了好幾個反對派,理由是:他們在事發當天,救駕不力,必須從嚴從重處理。

接著司馬昭又「請求」郭太后:曹髦畢竟當過天子嘛,雖然對不住您,您還是開開恩,收回成命,以王禮安葬他吧。

處理完曹髦的後事,司馬昭立刻宣布,擁立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之子曹奐為帝。曹奐的上位,讓人們立刻淡忘了曹髦之死,似乎還能說明一件事:你們看,我司馬昭哪有什麼野心,還不是曹家打工嘛,我的心都操碎了,命苦啊!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司馬昭這個時候已經殺了魏帝曹髦,並且司馬代魏的進程已經進入到關鍵時候,司馬昭這個人有能力,有野心,有計劃,有謀略,正在進行司馬代魏的進程,如同當年的曹操封公稱王一樣,走著同樣的流程,如果曹魏內部沒有激烈的反對,那司馬昭大概率就要成功。
  • 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姜維聞司馬昭弒了曹髦,立了曹央,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發書入吳,令起兵問司馬昭弒君之罪;一面奏準後主,起兵十五萬,車乘數千輛,皆置板箱於上;令廖化、張翼為先鋒:化取子午谷,翼取駱谷;維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齊。三路兵並起,殺奔祁山而來」。我們知道,蜀漢立國的口號就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一直把曹魏看成是篡漢之賊,誓滅曹魏以復漢室。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曹魏皇帝曹髦被弒殺後,權臣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忠於曹髦的大臣王經及親屬被殺,成濟則被夷滅三族。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司馬昭弒君標誌著自曹芳以來,曹氏恢復權力的努力徹底走向失敗,而這,自然意味著司馬懿家族進一步掌握了曹魏的大權,為司馬炎建立西晉,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 成濟幫助司馬昭殺掉皇帝曹髦,為什麼卻被司馬昭誅滅三族
    尉遲恭和成濟都當了主人的槍手,都以下犯上殺了主人的敵人。但是,兩人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尉遲恭進了凌煙閣,成了開國大功臣。而成濟卻被夷滅三族。那麼,為什麼兩人的結果這麼不一樣呢?所以,成濟殺了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不能隨便把他放過的。尉遲恭殺李元吉不一樣。李元吉並不是皇帝,他也就是一個一般的王爺。而且,因為李元吉反覆「陷害謀殺」李世民,甚至直接向李世民射箭。這樣一來,李元吉就不是什麼王爺了,完全是「賊寇」。這一點,李世民在後來「修訂」史書的時候,把它講得很清楚。所以,尉遲恭殺李元吉,那就叫做殺賊。既然是殺賊,那就當然是功臣了。
  •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在其死後卻臭名遠揚?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其實是出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孫,也就是魏國的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司馬昭是權臣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自從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馬懿誅殺後,他就成為了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將皇帝曹芳廢掉,改立年僅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曹髦尚且年幼,國家大事都只能聽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的。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路人真的知道司馬昭之心嗎?
    原是皇帝要殺朝中大臣,而這個大臣就是司馬昭,據說是因為司馬昭把控朝綱,不給皇帝面子。那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皇帝死了,最後司馬家造反了。因為皇帝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司馬昭的野心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比喻他的野心,但是司馬昭之心,真的路人皆知嗎?司馬昭真的貪戀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嗎?小編覺得答案是否然的。嘉平六年,權傾朝野的司馬師廢了皇帝曹芳,「提拔」了曹髦當魏國的皇帝。
  •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但是司馬昭也沒想到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城下,蜀漢君臣一時驚慌失措亂了方寸,打開城門君臣齊降,一舉把蜀漢滅了!這個結果太意外了,司馬昭愣了!這個功勞可是連他司馬昭都達不到的,鄧艾回來可怎麼封賞他?這不世之功,封無可封。怎麼面對鄧艾、鍾會這兩個大功臣。
  • 司馬師死後,曹髦耍了個小心眼,司馬昭率兵回京,曹髦才慌了
    嫡長子的作用很關鍵,尤其是在東漢晚期這種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嫡長子就是一個家族的家長,都是需要重點培養的。無論是承襲祖上的爵位,還是出仕之後的升遷,基本上都要動用全部的家族社會資源去重點培養,只有他成功了,其他人才能跟著他一起雞犬升天,如果他失敗了,那麼其他人都會被他牽連。
  • 曹魏最後一位皇帝:對司馬昭言聽計從,最終得到厚待!
    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奐,不僅是曹魏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曹魏最低調的一位皇帝,在曹奐之前,曹芳經歷了高平陵之變,曹髦敢於討伐司馬昭,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曹奐雖然默默無聞,卻最終被司馬氏所厚待。一首先,曹奐,本名曹璜,字景明,正始七年(246年)出生在燕國都城薊縣(今天津薊州),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
  • 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懿是真的會生啊,生了一堆兒子裡,頭兩個就都不是省油的燈。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
  • 司馬師與司馬昭是兄弟情深還是手足相殘?
    那司馬師與司馬昭關係到底如何?他們真的是歷史上少有的模範兄弟嗎?司馬師與司馬昭許多人都認為司馬師與司馬昭關係很好,能夠在那巨大的權利面前都能保持兄弟和睦,並且弟繼兄業,簡直堪稱一對模範兄弟。司馬昭後來多次對人說:「此景王之天下也」。你看多和諧多友愛的場面啊。那麼真的如此嗎?我們來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分析一下。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為何在權力前沒有反目成仇?
    但他只是控制了曹魏中央與宗室,對地方勢力的控制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忠於曹魏的各路將軍,如毌丘儉、諸葛誕等人,都是擁兵數萬甚至十幾萬的厲害角色。還有京城忠於曹魏的外戚勢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存在。再加上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依然存在,特別是東吳對曹魏的邊境構成了不小的壓力。而司馬家族既然已經走上了篡權的道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
  • 曹睿、曹芳、曹髦、曹奐都做過皇帝,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這四位曹魏皇帝都是曹操之後,但是他們的關係略顯複雜。
  •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司馬昭為什麼殺夏侯徽 附虎嘯龍吟44集分集...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大結局司馬昭為什麼殺夏侯徽?目前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已經完全大結局了,但是還有很多人沒有看到大結局,還有很多疑惑,司馬懿為什麼要殺司馬昭?小沅為什麼被司馬昭給殺了?司馬昭為什麼殺夏侯徽?快來看看這個具體情況吧!想了解更多電視劇情,可以看1-44集分集劇情介紹。》》》
  • 《軍師聯盟》給司馬家洗白?司馬懿和他的後代到底有多黑?
    ,而且這部劇也很有意思,顛覆了很多人以往基於小說《三國演義》的認知:這是要給曹操和曹丕洗白的節奏?汙點二:殺嵇康司馬昭的另一個重大汙點就是殺害「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其間有一導火索是謀士鍾會與嵇康的矛盾:鍾會方有寵於司馬昭,聞嵇康名而造之,康箕踞而鍛,不為之禮。會將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遂深銜之。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張春華生育了三子一女,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 後來司馬懿步步高升,有了多位姬妾,最受寵的是柏夫人。年老色衰的張春華連司馬懿都很難見到,曾經少年夫妻深情被遺忘了。有次司馬懿生病臥床,張春華去探視。司馬懿說:「老物可憎,何煩出也!」意思是「老東西討厭,哪用得著你出來!」張春華羞憤難當,進行了絕食自殺。司馬師司馬昭等兒女也與她一起絕食不吃飯。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司馬師掌權以後,夏侯玄曾經密謀奪權,結果又被司馬師滅了三族。為此等到司馬昭殺掉了曹髦時,老曹家和夏侯家,基本就沒人站出來為曹髦拼死一搏。 司馬懿這一招的確很厲害,他告訴大家,他只是一個權臣而已,到死都沒有篡位自立。自然能夠溫水煮青蛙,慢慢剝奪這幫人的權力。
  • 歷史上謀朝篡位那麼多 世人為什麼對司馬氏篡魏耿耿於懷
    但是包括曹丕在內,曹家幾位皇帝都是早死,繼任者又都是年少,作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漸漸按奈不住野心了。趁曹芳、曹爽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起兵政變,把曹氏核心成員屠盡,一舉奪權,為以後的篡魏打下了基礎。司馬懿有一點和曹操很相似,都是先排除異己,為自己的後代鋪好謀篡的道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承繼魏國實權,沒多久司馬師去世,司馬昭承繼魏國實權。
  •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死曹髦,蜀國為什麼會興兵問罪?
    由於曹丕、曹睿的短命,這讓長壽的司馬懿不斷地竊取曹魏政權,以至於後來在高平陵事變中,朝堂上下大多數都是司馬家族的門生,就連曹魏皇室都不得不屈服於司馬懿的刀鋒之下,將權力拱手相讓於司馬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