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參展北京當代藝博會2021

2022-01-12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展位:1.4-1.5

陳丹青 / 陳彧君 / 蔡磊 / 李青 / 龐茂琨 / 譚平 / 毛旭輝 / 伍偉 / 武藝 / 徐渠 / 朱金石 / 趙趙VIP預展:10.13 15:00 - 19:00 / 10.14 11:00 - 18:00公眾日:2021.10.15 - 17 11:00 - 18:00地點: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北路16號)2021北京當代藝博會將於10月13日-10月17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此次藝博會是北京當代迄今最大規模的一屆,匯集了90餘家積極投身於中國當代藝術生態中的頂級畫廊和機構,將全方位地展示中國當代藝術活躍的豐富面貌和生態版圖。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參展2021北京當代藝博會,將於主畫廊單元「價值」(展位1.4-1.5)呈現藝術家陳丹青、陳彧君、蔡磊、李青、龐茂琨、譚平、毛旭輝、伍偉、武藝、朱金石、趙趙的精選作品,及在「眾望」單元中呈現徐渠的雕塑作品。 武藝《KLIKOV PISKOVNA 之三》,布面油畫,32 × 22 cm,2013武藝堪稱「畫家中的畫家」。他既獨步當代水墨領域,又在油畫方面另闢蹊徑。以古人標準入傳統,從現實尺度寫風物。武藝筆下的北京是「想畫一個裸露的城市,沒有遮掩的城市」。畫北京時,武藝開著車到處轉,一邊轉悠一邊畫,從護城河、國家大劇院開始,沿長安街向東,轉過三裡屯使館區,再掉頭向西,經朝陽門,往北海方向折回,這一路會經過東四、美術館、角樓、故宮、景山……都是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武藝近年個展包括:2021年「風物寫真」(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19年「修真圖·武藝作品展」(巽匯(XUN WAY)展覽空間,上海);2017年「採茶歌 - 武藝個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悟 - 武藝水墨近作」(銀座美術館,濟南);2016年「溯源·二十四孝圖 - 武藝個展」(MEBOSPACE 美博,北京);2015年「《西湖》:武藝個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2014年「逍遙遊:武藝個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3年「布拉格之夏」(Galerie Vaclava Spaly,捷克布拉格);2007年「簡·武藝作品展」(久久畫廊,德國愛莎芬堡);2001年「武藝作品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1998年「武藝畫展」(深圳美術館,深圳);1993年「武藝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等。武藝的作品多次參加群展,並在海內外展出:巴黎羅浮宮,巴黎皮爾卡丹藝術中心,德國漢堡美術館,德國柏林國家美術館,德國哥平根美術館,美國費城美術館,紐約賈維茨中心,洛杉磯託倫斯藝術博物館,義大利卡薩雷斯博物館,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墨西哥聖路易波多西和平劇院,白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塞爾維亞歷史博物館,波蘭華沙王宮博物館,匈牙利農業博物館,羅馬尼亞現代藝術博物館,克羅埃西亞科學藝術院雕塑博物館,倫敦拉·蓋拉裡亞藝術中心,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倫敦薩奇畫廊,以及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國家會議中心,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太廟藝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南京博物院,中國版畫博物館,武漢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松美術館,保利藝術博物館,寶龍美術館,悅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銀座美術館,金雞湖美術館等地展出。陳丹青《連篇畢卡索(雙聯)》,布面油畫,101 x 152cm,2014陳丹青的繪畫繼承了現實主義的油畫技巧,無論是早期的《西藏組畫》、在農村插隊時的寫生,還是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臨摹繪畫、近些年持續創作的書籍靜物系列,陳丹青的繪畫一直具有一種樸素而率真、睿智而優雅的氣質,其背後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賦予作品以致高的格調和魅力。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80年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1982-1999年陳丹青旅居紐約,2000年定居北京。2019年5月唐人香港空間為陳丹青舉辦個展《裝扮與寫生》,展覽作品亦是藝術家首次在大幅畫布上的現場寫生。2019年11月唐人北京兩個空間同步推出藝術家陳丹青的大型個展《退步1968 – 2019》,展出作品百餘件。龐茂琨《鏡前女孩》,布面油畫,120 x 100 cm,2016多年來,龐茂琨一直堅持探索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代文化情境的表達與呈現,將個人的藝術創作熔鑄在當下社會現實之中,他總是以凝視的視角來描述現實本身,原本靜穆的古典畫風也被他賦予了一種別樣於日常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而這樣的藝術氣質不僅僅代表著個人化風格的建構與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畫藝術在當代藝術中的價值和意義。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並被海內外多個藝術機構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蘋果熟了》、《彩虹悄然當空》、《一個滿地金黃的夏天》、《模糊系列》、《虛擬時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遊觀系列》、《摺疊的肖像》系列等。龐茂琨,1963年生於重慶,1978年至1981年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並獲油畫專業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重慶文聯副主席、重慶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主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龐茂琨近年個展有「龐茂琨:副本2020」(龍美術館,上海,2020);「相遇此在——龐茂琨藝術展」(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19);「歷史的現實性——龐茂琨作品展」(美第奇·迪卡爾宮,義大利佛羅倫斯,2018);「賦格與重置——龐茂琨作品展」 (海上藝術中心深圳,2018);「手繪之謎——龐茂琨手稿研究展」 (合美術館,武漢,2016);「迷宮:龐茂琨藝術中的視覺秩序與圖像生產」(今日美術館,北京,2015);「覺知的重置——龐茂琨作品(2012-2014)」(關渡美術館,中國臺北,2014)「浮世·遊觀——龐茂琨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3); 「不動聲色的凝視:龐茂琨與中國當代油畫」 ,廣東美術館大劇院當代館 ,廣州,2012);「今日之神話——龐茂琨個展」(上海美術館,上海,2010);「古典與現代的映象——龐茂琨油畫作品展」 山美術館,中國高雄,1998);「虛無中的呼吸——龐茂琨作品個展」   四川美院美術館,重慶,1997);「龐茂琨畫展」(臺灣炎黃藝術館,中國高雄,1992)等。 龐茂琨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深圳美術館、合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龍美術館收藏。譚平《無題》,布面丙烯,150 x 200 cm,2010譚平1960年生於河北,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並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4年,獲得DAAD獎學金留學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自由繪畫系。200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2003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2014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譚平舉辦的個展包括:「繪畫是什麼 1984-2021」(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21);「雙重奏:譚平回顧展」(上海,餘德耀美術館,2019);,「……」(北京,元典美術館,2017);「譚平」( 丹麥霍森斯現代美術館,2017); 「彳亍」譚平個展(美國,坦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術館,2015); 「畫畫」譚平作品展」(北京,今格空間, 2015); 「1 劃」譚平個展(中國美術館,2012);,「譚平版畫作品展」(北京,德國駐華大使館,2011);「譚平作品展」(深圳美術館, 2008);「刺痛與撫慰」譚平繪畫作品展(北京,今日美術館,2008);「譚平繪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2005);譚平版畫作品展(德國,柏林藝術庫, 2000);譚平作品展(北京,紅門畫廊,1995); 「北京—柏林」譚平版畫展(北京,當代美術館,1994)等。譚平的作品在國內外眾多展覽上展出:「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抽象——當代中國非具象油畫藝術展」(北京,今日美術館,2017); 「抽象以來——中國抽象藝術研究展巡展」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中國抽象藝術研究展」(北京,今日美術館,2016)等。「非形象-敘事的運動」(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 2015); 「偉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國美術館,2010);「意派」中國抽象藝術三十年(西班牙馬德裡文化中心,2008)等。他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科靈現代繪畫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路德維希博物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術館等國內外重要機構收藏。伍偉《混合的皮毛11》,木板上紙張,80 x 80 cm,2021伍偉出生於1981年,中國河南省鄭州。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獲碩士學位,現居北京。伍偉的作品中充斥著觸感欲望,涉及文明、野蠻、神話的議題,在材料與空間中尋找新的感受和可能。伍偉於2015年獲第六屆報喜鳥新銳藝術人物空間類大獎,2012年獲第三屆新星星藝術節藝術場大獎,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柏林參與國際藝術駐留。作品曾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曼谷)、伊普斯威奇美術館(英國)、市原湖畔美術館(日本)、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浙江美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白盒子藝術館(北京)、藍頂美術館(成都)、銀川當代美術館、深圳雲美術館、李奧納多·皮爾斯坦美術館(美國 費城)、UBC大學亞洲中心(加拿大溫哥華)、戶爾空間(德國柏林)、候鳥空間(德國柏林)、GlogauAir 藝術中心(德國柏林)、FLUC當代藝術空間(奧地利維也納)等多家藝術機構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白盒子藝術館、今日美術館、Bing3藝術基金、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等機構。

李青《黃色拱門》,布面油畫,73 X 59 cm,2021李青的繪畫、裝置和影像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尋找理性的裂隙,通過迂迴重疊的結構作用於觀者的感覺和認知。李青近年來的創作追蹤廣泛發生在信息傳播、集體記憶和知識經驗中的歷史碎片化和意識形態衝突,檢驗圖像、語言、符號系統和社會空間之間的張力與矛盾,串聯起多層次的經驗要素,並從中調和出具備衝突性結構的新的敘事界面。對日常空間和圖像中的微觀政治的捕捉,對美學傳統當中的政治身份的質疑,對中國藝術在國際藝術語境之下的身份問題的觀察,使他身上體現出年輕一代中國藝術家身上獨特的歷史意識。其個展「燈塔與搖籃」正在北京唐人第一和第二空間展出。李青1981年出生於浙江湖州,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於杭州、上海。李青曾在上海Prada基金會榮宅,坪山美術館,浙江美術館,西班牙馬德裡Tomás y Valiente藝術中心(CEART),首爾阿拉裡奧美術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澳門東方基金會,上海歌德開放空間等機構舉辦過精彩的個展。同時參加過許多著名藝術機構的群展,如上海雙年展,布拉格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特別邀請展,光州雙年展特展,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福岡亞洲美術館,巴西聖保羅當代美術館(MAC USP),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首爾市立美術館,印尼國家美術館等。李青的作品被很多藝術機構及基金會納入收藏,例如義大利Prada基金會,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 (IV AM),美國邁阿密魯貝爾美術館,德意志銀行,挪威Kistefos美術館,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香港K11藝術基金會,巴黎Bredin Prat基金會,上海復星基金會,上海CC基金會,阿拉裡奧美術館(首爾/濟州),浙江美術館等。此外,李青曾入選2017年法國Jean-François Prat大獎,是該藝術獎項成立至今首位入選的亞洲藝術家。陳彧君《搖擺的信仰No.180316》,布面丙烯、老木板,180 × 120 cm,2018
與同代藝術家相比,陳彧君的作品信息繁雜,風格多變,而又類型廣泛。與其說是畫家,不如說他更像是創作自由的實現者。從2008年開始,陳彧君由繪畫延展,使用繪本、木板、報紙、器物、裝置等諸多手法,其間經驗疊加經驗,語言試驗語言。他的能力多樣,各種媒介和技法都了熟於心。陳彧君的藝術,源自對社會歷史以及自身複雜深刻的變化的敏銳洞察,是建立在複雜深刻的社會觀察之上的一種深沉而雋永的詩性藝術。陳彧君1976年出生於福建莆田,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並留校任教,現生活工作於上海。陳彧君多次在國內外美術館和機構舉辦展覽,近年個展包括「陳彧君」(當代唐人藝術中心,2019);「來自金頂的反光」(仁廬,上海,2018);「木蘭溪-厝」(佩塔提科瓦美術館,佩塔提科瓦,以色列,2017);「白色 - 陳彧凡+陳彧君」(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16);「陳彧凡 / 陳彧君個人項目:木蘭溪|浮土」,(9平米美術館,上海,2015)等。群展包括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 2014」(北京民生美術館,北京,2015);「圖像的重構」(卡塞雷斯博物館,卡塞雷斯,義大利,2015);「目光所及 -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泰勒基金會,巴黎,2015);「縱橫阡陌-中國當代⻘年藝術家作品館藏展」(⻰美術館,上海,2014);「未曾呈現的聲⾳」(威尼斯軍械庫,威尼斯,2013);「不合作方式 2」(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荷蘭,2013)等。陳彧君的作品被國內外諸多機構收藏,包括香港 M+美術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韓國阿拉裡奧美術館,龍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法國 DSL 基金會等。

蔡磊《上·下20200717》,青銅,146 x 34 x 16 cm,底座:80 x 45 x 26 cm,2020

蔡磊是一位十分重視形式表達的藝術家,其作品有著濃鬱的構成主義特點。然而對所謂「有意味的形式」似乎並不是藝術家真正的追求。雖然作品的語彙仍具有現代主義的特徵,但內部的形式並不是自律的、靜態的、封閉的,反而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穩定感。對材料「物性」的強調使蔡磊的作品具有雕塑化的特點,但置身於牆面的展示方式,又使其分享屬於架上繪畫的觀看經驗。從這個角度講,蔡磊的作品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它介於雕塑與裝置之間,在形式建構的過程中則隱含著解構的力量。蔡磊1983年生於吉林長春,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現生活與工作於北京。蔡磊最近的個展包括:單 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20);23平米(白石畫廊,臺北,2018);景 - 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6);模稜 - 無伴奏(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16);模稜(林大藝術中心,北京,2015);降維法(林大藝術中心,新加坡,2014)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的美術館展出並獲獎,包括泰勒基金會(巴黎),波恩當代藝術館(德國),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館(美國),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臺北關渡美術館(臺灣),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四川美院美術館(重慶),知美術館(成都),藍頂美術館(成都),長江當代美術館(重慶),大同博物館(大同)等。作品亦被多個美術館、公共機構和個人收藏。趙趙《神像》,布面油畫,180 x 150 cm,2021趙趙1982年生於中國新疆,現工作生活於北京與洛杉磯。他在作品中運用多種媒介對現實題材以及藝術形態進行轉換,著重探討個體意識與其所處的社會領域的關係。他在創作中關注並展現處於多元文化影響下人類內心的微妙變化。其作品中出現的當代藝術表現手法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概念,暗喻當今全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真實狀態。同時作品也反應了他對集體主義與個人理想相互並存的態度。近年來,趙趙大膽激進的藝術實踐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重視,他曾在北京松美術館、北京合藝術中心、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斯德哥爾摩Carl Kostyál基金會、洛杉磯Roberts & Tilton等機構舉辦過個展和項目。他的作品也曾參加過多個機構的群展並被收藏,包括美國紐約MoMA PS1、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美術館、烏克蘭基輔平丘克藝術中心、荷蘭格羅寧根美術館、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漢堡火車站當代藝術博物館、義大利米蘭帕迪廖內當代藝術館、義大利羅馬國立21世紀美術館、法國DSL基金會、西班牙卡斯楚當代藝術中心、澳大利亞雪梨白兔美術館、香港西九龍文化區M+美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泰康空間、成都麓湖·A4美術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星美術館、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天津美術館、湖北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日本橫濱三年展等。與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路虎Land Rover、耐克NIKE、VANS、Venvennet等品牌也開展過多項藝術聯名合作。2019年趙趙獲得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大獎;2017年其作品《塔克拉瑪幹計劃》被選為「橫濱三年展」海報、畫冊背景圖,同年趙趙被CoBo評選為中國藝術家Top10,並獲第十一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提名獎;2014年趙趙被Modern Painters列為全球最值得關注的25位藝術家之一。毛旭輝《四分之一把黑灰色剪刀》,布面油畫,50 x 50 cm,2004不久前剛於北京唐人舉辦了大型展覽「永恆史:毛旭輝四十年回顧展 1980-2021」的毛旭輝,80年代曾帶領「85新具象」運動,是西南藝術群體的領軍人物,在中國近代美術史有無可撼動的地位。1980年代,毛旭輝積極投身於前衛藝術的大潮中,並發起和組織了「新具象畫展」,成為85美術新潮中的代表性藝術家。毛旭輝嘗試採用象徵、隱喻等的手法,熾烈地嘗試更新的語言更激進的繪畫張力,反思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同時,他以「剪刀、椅子」等生活中的日常物,指向當時對社會現實構成絕對性支配的「父權」,乃至背後更深層更廣義的絕對權力,「剪刀、椅子」也成為後來公眾對毛旭輝藝術的符號性認知。毛旭輝的作品曾在歐亞各大城市展出,如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紐約、舊金山、巴塞隆那、波恩、巴黎及倫敦。他的作品亦曾參展於多個具影響力的展覽之中,如在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等。

朱金石《何必赴湯蹈火·丙·三》,布面油畫,30 x 40 cm,2020

作為中國抽象和裝置藝術最早的踐行者,朱金石的創作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延展性。他以強烈、張力極強的手法,用調色板、砌牆抹刀、木鏟、十五公分的畫筆等將顏料重色厚塗於畫布之上。作品在材質的作用下凸顯出極具雕塑感的三維樣式,畫面上的空隙、斷裂、留白、厚度、顏料形成一套自屬的視覺系統。這種紀念碑般的物體感,使朱金石的繪畫作品不僅成為一種空間的藝術,也成為一種觀念的藝術。「雖然我在形式的範圍內創作」,朱金石說,「我的想法是超越形式的限制,打破自由」。
朱金石多次舉辦國內外重要展覽,主要個展包括:《李白雪》,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20);《木·字》,合藝術中心,北京(2020);《時間的船/拒絕河流》,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8);《甘家口303》,藝術門,上海(2018);《朱金石》,元典美術館,北京(2016);《朱金石》,Blum & Poe畫廊,紐約(2016);《顏料的演繹》,中間美術館,北京(2015)等。主要群展有《中國當代藝術三部曲:超越傷痕》,韓國釜山美術館,釜山(2020);《綿延 - 變動中的中國藝術》,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20);《AND NOW》,白兔美術館, 雪梨(2020);《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2020),芝加哥大學斯瑪特美術館和萊特伍德659空間,芝加哥;《開幕展》,魯貝爾美術館,邁阿密(2019);《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洛杉磯郡美術館,洛杉磯(2019);《紅色童話:白兔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墨爾本(2019);《抽象以來:中國抽象藝術研究展》,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6 ),《中華廿八人》,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美國聖安東尼奧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2015);《Alone Together》,Rubell家族收藏展,邁阿密(2013);《超設計》,第五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2006 );《定向:第四屆伊斯坦堡雙年展》,伊斯坦堡(1995);《中國前衛藝術》,柏林世界文化宮,柏林(1993);《第二屆星星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1980);《第一屆星星畫展》,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北京(1979)等。朱金石的作品被海內外眾多國際公共機構及私人收藏,包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美術館,溫哥華美術館,白兔收藏,美國魯貝爾家族收藏,德意志銀行,臺北富邦大樓總部,松美術館等。徐渠《復活》,各色車殼,鐵和鋅,80 x 80 x (100 - 265) cm x 5,2020-2021此次徐渠的雕塑《復活》將亮相於北京當代「眾望」單元。在徐渠的藝術實踐中,總是藉助直接的運動來討論社會關係背後的美學考量。後期儘管他沿襲了前期的直接運動,卻嘗試著擺脫偏離主題的的非必要元素,以極簡理念對畫面加以簡化處理。藝術家將檢視人類美學的終極目標,探討不同美學體驗融合衝撞過衝中浮現的價值觀及思考,追蹤我們前進的不同方向,視為自身創作的終極目標。徐渠,1978年生於中國江蘇省,在布倫瑞克藝術大學攻讀藝術與電影專業,2008年獲得藝術碩士學位,現在中國北京生活工作。徐渠近年期舉辦的部分個展包括:「復活」(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21);「直線」(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21);「曠野」(亞紀畫廊,臺北,2020);「混沌」(MDC畫廊,米蘭,2019);「疼痛」(天線空間,上海,2018);「教義」(天線空間,上海,2016);「貨幣戰爭」(Almine Rech 畫廊,布魯塞爾,2015); 「友誼萬歲萬萬歲」(天線空間,上海,2015),「瞬間」(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2014),「網球場」(泰康空間,北京,2014);「可變的形式和不可變的意識」(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2013)等。他的作品也先後展出於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中心,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上海OCAT上海館,上海 chi K11 美術館, 北京金杜藝術中心,深圳OCAT,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武漢剩餘空間,臺北亞洲藝術中心,第三屆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雙年展等諸多項目及群展中。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B01&D06,100015B01&D06,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15T: +86(10)59789610 |  F: +86(10)59789379info@tangcontemporary.com | www.tangcontemporary.com

相關焦點

  • 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圓滿落幕 參展畫廊暢談「初體驗」
    12月20日,為期4天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即將落下帷幕之際,十位參展畫廊、藝術機構代表匯聚一堂,暢談此次來廣州參加首屆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初體驗」。藝博會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截至本屆當代藝博會結束,多家參展畫廊給出了高度評價。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趙軼表示,廣州當代藝博會從展牆搭建到燈光設計,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主辦方的專業和用心。
  • 另闢蹊徑專注當代影像,南京藝博會的勝算有多大?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展位現場,藝術家名單包括:AES+F、封巖、翁奮在籌備階段,朱朱就為博覽會設立了國際性的標杆和高端藝博會的志向,從參展畫廊的藝術審美和行業地位到參展作品的實驗性和研究性以及參展藝術家綜合水準上,都秉承著高標準和強學術性。在落地階段,主辦方也盡力滿足畫廊對於陳列展示和聲光電氛圍營造的不同需求。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作為天河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尚天河文化季的精品活動,本屆藝博會將設畫廊、公共藝術、影像和論壇四個單元,通過展現作品、分享意見全方位提升天河區的藝術氛圍。
  • 上海展覽中心舉辦2020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現當代藝術精選 現況之下,藝術重燃。世界老牌頂級畫廊擷英強勢回歸, 23 家國內外畫廊新晉本年度 ART021 。首次參展的 3125C Galleria呈現紐約藝術家凱莉·瑪麗·比曼(Kelly Marie Bee man)新作,畫布上的人物反映藝術家在疫情時期的懷舊反思。PLATFORM本屆 ART021 將帶來全新線上展示單元, 33 家畫廊跨越物理距離呈現國際當代藝術精選之作。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開幕
    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本次藝博會以「藝術共同體」為宗旨與理念,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闡述一個極其包容的態度。展方邀請到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的一線畫廊,為廣州本土畫廊提供了一個和國內外畫廊交流的平臺,希望為廣州當代藝術及其生態發展創造更多契機。除畫廊單元外,藝博會還設置公共藝術單元、影像放映單元和論壇單元。
  • 臺北當代全新數字計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
    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在過去短短三周的時間裡,臺北當代決定與藝術平臺Ocula合作,推出一項全新的數字計劃,為其今年參展的99家畫廊提供一場線上藝博會的服務。此次線上展覽對所有參展畫廊免費。由Ocula提供線上平臺技術支持。
  • 2021藝術北京將分春秋兩季舉辦 首創藝術經紀人博覽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12月16日,「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開幕暨2021藝術北京發布會在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在活動現場,藝術北京博覽會創始人董夢陽介紹了藝術北京新的團隊架構,並表示2021年藝術北京將分別在春季和秋季呈現兩種不同形式的博覽會:2021藝術北京將於「五一」期間如約而至,而標榜國內首創以藝術經紀人為參展主體的全新藝博會將於2021年秋季開幕。
  • 林大藝術中心參展新加坡2019 ARTery藝博會
    註:封面作品:紐曼·努亞塔 NYOMAN NUARTA | 婆羅浮屠傳奇(三)LEGENDA BOROBUDUR III | 銅,黃銅 Copper & Brass | 2017 | 160x160x200cm 林大藝術中心
  • 【預告】2019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今秋開幕倒計時
    Gallery,凱撒·貝塞什(亞洲)藝術中心,UCCA尤倫斯商店 等。「攝影藝術單元」「公共藝術版塊」「城市藝角」首次以公共藝術項目形式加入。「揚子當代藝博會」將呈現整個南京城市的藝術生活和國際文化視野。在藝術跨界方面今年更是加入寶馬BMW,漢莎航空,LUXLIVING,飛思PHASE ONE 等貼近生活的高端消費品牌。寶馬BMW攜手藝術家徐累共同打造獨一無二的全新7系,第一次呈現寶馬「水墨中國」的極致藝術創想。
  • 「明天的藝博會」線上線下同步開展,60餘家藝術機構集體亮相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作為北京當代2020的核心板塊,9月25日「明天的藝博會」在798藝術中心開幕,線上平臺「藝術圈 ART LOOP」網際網路藝術平臺也同時啟動,通過線上線下多點互動的方式,探索藝博會未來模式升級。
  • 2019上海藝博會參展畫廊介紹——歐古軒藝術空間
    歐古軒藝術空間是一家有著海外背景投資創立,崇尚藝術&商業,擁有國際化視野, 且不遵循時代的潮流,同時擁有高效執行推進落地及資源整合能力的藝術商業運營機構。機構項目位於廈門·深圳,代理著優秀的國際國內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 藝術播報|唐人藝術基金將啟、日本世博會logo公布遭群嘲、張頌仁...
    紐約蘇富比呈獻的拍品涵蓋了遠至高古藝珍近至當代佳品,焦點拍品包括一組私人收藏康熙御瓷、瓊肯收藏(Junkunc Collection)玉珍、一尊九/十世紀尼泊爾鎏金銅觀音像以及印度抽象藝術名家娜斯林•莫哈邁迪的早期畫作精品。而佳士得將北京時間9月25日在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進行「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的拍賣。
  •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芭蕾藝術中心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壯大,至今舞團已創作17部作品,藝術足跡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60多個國際城市的重要舞臺,以及中國幾乎全部的省會和主要城市。王媛媛,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是中國享有國際聲譽的現代芭蕾編舞家,北京舞蹈家協會理事。先後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創始人,現任藝術總監、舞團團長。
  • 臺北當代藝博會任命《藝術界》前主編嶽鴻飛為聯合總監
    圖片:courtesy of Taipei Dangdai臺北當代藝博會(Taibei Dangdai)在擴大其領導團隊,而最新的新聞是,這個於今年一月啟動的藝博會任命嶽鴻飛(Robin Peckham)作為其聯合總監——而他將與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攜手展開合作。嶽鴻飛在亞洲藝術界十分活躍,並擁有豐富的經驗。
  •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在海心沙開幕
    經歷66天的精心策劃與組織籌備,2020尚天河文化季精品——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於12月16日正式上線,一場當代藝術的視覺盛宴在海心沙拉開帷幕。博覽會以開放、包容的平臺呈現極具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對促進廣州當代藝術在新時代持續性發展而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深深根扎在地下的博覽會必將成為當代藝術的轉折點。」著名雕塑家隋建國評價道。
  • 亞洲現場|亞洲藝術中心參展 Art Taipei 2018|展位G03
    亞洲藝術中心 Asia Art CenterArt Taipei 2018 |
  • 深圳當代藝術地圖:起步尚早仍需細細耕種
    背靠蓮花山的關山月美術館1998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 (群展)在何香凝美術館開幕,學術委員會由邵大箴、樂正維、孫振華、黃專、魯紅組成,如今已蜚聲當代藝術圈的李象群、傅中望、劉建華、隋建國、展望等均是當年的參展藝術家。
  • ...230 億公共文化補助、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藝術北京...
    >財政部官網陸續發布了四個重要通知,共涉及資金 230 億元,以補助公共文化建設、2020 年 12 月 16 日,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以「藝術共同體」為宗旨和理念,展出了具有超高品質的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2020 年 12 月 16 日,「藝術北京·發現」展開幕暨2021藝術北京全新發布宣布,作為國內首創以藝術經紀人為參展主體的藝術博覽會將於
  • 星雲圖—趙旭個展 |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10月3日開幕
    星雲圖 — 趙旭個展預展開幕:2017.9.29  4pm - 6pm開幕酒會:2017.10.3  6pm - 8pm展覽時間:2017.9.29 - 10.27展覽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部分展覽2017《星雲圖》,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趙旭的天文藝術》,劍橋大學天文學院,英國《星際旅行趙旭作品展》,三亞即空間,三亞2016《趙旭
  •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 | 2019 Art Yangtze,在古都南京看當代藝術.
    Artworks by BROWNIE PROJECT今年除了主畫廊單元以外,揚子當代藝博會首次把攝影藝術以完整單元的形式在南京呈現,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攝影藝廊和攝影品牌聯袂參加。上海有「上海藝術24小時」,北京有「畫廊周北京」,南京也該跟緊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