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時餐飲時報 小冉
在餐廳生意不好的時候,你下意識的一句話可能會讓餐廳死得更快。
最近餐廳生意不好,策劃個什麼營銷活動呢?
"最近餐廳生意不好,做個什麼營銷好呢?幫我策劃幾個營銷活動吧!」
最怕餐廳老闆跟我說這句話。
在部分餐飲人眼裡,營銷活動是萬能的,
生意不好是因為營銷活動做得不夠吸引人、活動力度不夠大、宣傳的的不夠廣……
總之,一提到生意不好,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廣活動。
點評:
在沒有找到生意下降的原因之前,做營銷引流效果越好,可能死得更快!
生意不好,一定是顧客體驗的某些部分沒做好,在沒有改正或者升級之前盲目引流,只會得罪更多顧客。
最近生意不好,想增加幾個創新菜
餐廳生意不好,有些老闆就開始向菜單動刀:
菜品都被顧客吃一個遍了,沒新意了,我要加菜!
生意不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菜品不能抓住顧客的胃,首先要看看你的菜品是不是質量問題,盲目豐富產品線不是良方。
點評:
顧客永遠不會衝著你的創新菜而來,顧客只會因為他之前在你這裡吃了什麼而選擇你。
生意不好的時候,從口味、食材、器皿、造型和烹飪手法等方面優化招牌菜品才是正解。
生意下降,
顧客忠誠度低,我想做會員儲值、綁定顧客
生意下降,就是顧客對餐廳不信任,他怎麼還會儲值呢?
這句話本身就不成立。
如果再向團隊施壓:推某菜、薦某酒、賣某卡!
顧客體驗因此大打折扣,形成惡性循環。
點評:
生意不好時,餐廳必須要加強員工的服務管理,樹立「顧客是一桌一桌抓起來的」,欲速則不達,先把推銷的想法放一放,這樣來你店吃飯的顧客才會有機會成為你的回頭客,願意下次再來就餐。顧客還沒進店時,
空調和燈光不要全部打開,做好節能!
生意不好,最容易陷入的循環是:
就想著用次等原料代替上好原料,就想著如何把分量最小的菜賣到最高的價錢,就想著如何精簡員工、減少服務,這樣的做法,確實「節流」,但是直接扼殺了「開源」,恰恰把原來還有希望生還的餐廳,直接推進死亡的境地。
這是我親歷過的一家門店,周末出去吃飯,因為不想排隊所以找了一家人較少的餐廳,大夏天一進門,第一感覺就是:熱。
我問服務員,明明開著空調,怎麼還是熱?
服務員一臉抱歉地小聲告訴我:
因為剛剛打開空調,還沒涼下來,現在已經把溫度調到最低了,過一會兒就能涼快了。
儘管服務員解釋的非常真誠,但還是感覺不舒服……
點評:
不能靠節省來維持收支平衡!
相反,如果想讓生意下降的餐廳出現逆轉,往往是這個老闆具有強大心理承受力:
越是下降,越是捨得投入,越是把產品做好、越是講品質,即使來一位客人,也讓他保證下次再想來。
我們想推半價活動,大力度打折!
生意不好,餐飲老闆們最先的選擇就是:降價!
「這個套餐的價格再減X元。」
「招牌菜顧客反應太貴,適當降降價吧。」
很多生意不好的餐飲店,都被毛利率束縛住了,完全是按部就班的競爭,陷入到低價競爭的漩渦之中。
點評:
無數死掉的餐飲店鋪,都死在這一條上!
相反,起死回生的餐廳選擇的幾乎都是,要麼保價、要麼提價!
他們出於控制毛利的需要,使得飯菜的質量也無法保證,飯菜質量差導致生意更差,一步一步的進入到惡性循環之中。
只有提價才能擺脫低級別的競爭。
在提高價格的同時,推出更好品質的產品,這樣顧客才會上門,而且讓顧客擺脫固有印象而刮目相看。
沒有什麼能比讓顧客感覺到菜品的震驚更重要的了。
顧客都說我們產品口味好、
服務也不錯,為啥生意不好呢?
一般情況下,餐廳生意不好的時候,我通常會讓老闆自檢並且徵集顧客的建議,但十家有八家餐廳老闆會來一句:
只要進店消費的顧客都說我們家好!
這個時候,請反思:
傳遞」好「這個信息的主體是誰?
第一次進店的顧客、經常光顧的顧客、非目標受眾群體顧客?
回想一下,你問了誰?
點評:
餐廳生意不好,一切落腳點都是因為顧客體驗沒做好。
市場調研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當反饋結果」都挺好的「而仍然人氣不佳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聽到的聲音太片面化,讓下一步的改進計劃與步伐淹沒在了一片叫好聲中。
一旦生意不好,老闆的心理高臺就開始一步步瓦解直到支離破碎,經營過程中也力不從心了。
慢慢地,餐廳就開始籠罩上低氣壓的氣場,自然吸引不來顧客。
比如冬天一進門很冷,夏天一進門很熱,燈光暗淡,餐椅不整齊,桌面不乾淨,廚房髒亂差,服務員無精打採、態度冰冷……
生意慘澹的時候,千萬別灰心,勿敷衍。
不爭饅頭爭口氣,餐廳一定要保住那股想賺錢的勁兒,比如多次督促團隊全員打起十二分精神,和餐廳一起共渡難關,要知道服務上細微的一點點用心,都可以讓人感動。
其次,老闆應該帶領高管一起探究生意不好的原因,是選址不當、菜單不合理、還是定位不明確……
從自己的強項上尋找突破點 ,並且明確自己應對的方法和計劃,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踏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