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40年,為何東風5飛彈仍在使用?多次改進足以發起致命打擊

2020-11-17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

▲當年首次試射的東風-5洲際戰略核飛彈(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說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是什麼,那毫無疑問,能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而對於目前為止乃至今後一段時期內,仍然以陸基洲際戰略核彈道飛彈為主要核威懾和核反擊手段的中國來說,雖然固然要繼續發展和生產以東風-41為主的新一代的"東風洲際快遞",但東風-5這名東風元老級成員仍然有著其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東風-5基本型洲際戰略核飛彈在1984年閱兵上的公開亮相無疑給當時的國人以極大的振奮和自豪(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東風-5的首次成功試射是1980年5月18日,但如果從1965年3月的決定研製之日算起,發展至今的東風-5已經走過了55年的崢嶸歲月。而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來說,雖然當年的首次試射東風-5的實際射程為9070公裡,但實際上該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2000公裡,而由於其配備的單枚核彈頭的爆炸威力高達400-500萬噸TNT當量,因此,雖然採用的採用慣性三軸靜壓氣浮陀螺和空間計算機為主的制導設備在當時只能為其提供500-2000米精度(CEP)水平,但也足夠使用。

▲從地下發射井發射瞬間的東風-5/東風-5A洲際戰略核飛彈(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風-5A洲際戰略核飛彈飛行模擬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隨著對手手中的核力量的逐漸提高,早期東風-5的性能雖然看似夠用,但實際也面臨著落後於時代的現實,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東風-5的打擊能力,故而針對東風-5的改進工作實際在其定型列裝後不久也就逐步展開了。其中改進的第一階段主要圍繞其打擊精度和射程展開,而從目前的公開說法而言,改進後的東風-5被稱之為東風-5A(也稱之為:東風-5甲),由於該彈據稱換用了更先進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以及性能更好的彈載制導設備,因此不僅射程進一步提高到了13000-15000公裡之間(根據載荷的不同而不同),且精度也達到了CEP<300米的水平,而這樣的能力,基本上也保證了在需要的時刻,東風-5A能夠對潛在對手發動毀滅性打擊的需要。

▲東風-5洲際戰略核飛彈配備的單彈頭,而後期的東風-5A也是單彈頭(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進入新世紀後,考慮到強敵反導實力的逐漸增強,僅配備單彈頭的東風-5/東風-5A在突防能力上已經略顯不足,故此,為東風-5配備分導式核彈頭的計劃也就隨即提上了日程。那從現有資料來說,在2015年"9.3抗戰勝利日"閱兵中首現的配備了分導式核彈頭的東風-5B飛彈的研製工作推測起始於2002年左右。那相對於上一代的東風-5A來說,東風-5B主要是在保證射程一致的同時,提高了其有效載荷能力,那根據目前大多數媒體的報導來說,其一次性最多應該可攜帶10枚(也有說法為4-6枚/9枚)左右的分導式核彈頭,從而有效提高其自身在面對敵方反導網時的突防能力。其次,從此前部分國內專家的分析來說,目前改進後的東風-5系列飛彈(可能包括東風-5A及東風-5B)由於應用了多項創新技術,故其發射前準備時間也由最初採用井射狀態時的30到60分鐘,縮短到了現在1分鐘左右,加之其可能也應用了可長時間儲存的新型液體燃料,因此也就提高了該彈的作戰反應時間,且也增強其實戰能力。

▲與此前東風-5/東風-5A洲際戰略核飛彈不同的是,東風-5B採用了分導式核彈頭(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地下發射井發射瞬間的東風-5B洲際戰略核飛彈。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未來東風-5家族也將飛向更高的技術高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其作戰能力(圖片來源於:網絡)

目前,經過了55年的發展,現有的東風-5飛彈不僅在性能上今非昔比,且其上面所取得的許多技術也為後續中國發展更先進的洲際戰略彈道飛彈以及航天事業上的進步奠定了許多良好的基礎。而在未來,雖然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陸基井射發射方式的東風-5系列飛彈在作戰靈活性上不如後續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陸基移動發射方式的東風-31/41系列飛彈,但得益於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洲際戰略飛彈在載荷性能上無以倫比的技術優勢,因此,未來的東風-5系列飛彈也或將迎來更加先進的新成員。

相關焦點

  • 東風—31飛彈絕密資料,被間諜以40萬美金洩露,直接被判死刑
    東風-31飛彈是我國的一種三段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飛彈,也是我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飛彈。作為中國第二代戰略武器,應用了許多新技術。與其前輩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
  • 美日反導研究再合作,東風飛彈或有被攔截風險?改進技術迫在眉睫
    這幾年,中國在飛彈領域發展的可謂是風生水起。現今,中國在飛彈領域的先進程度已然進入到了全球頂尖行列。而在這其中最聞名世界的,就是我們所有中國人都熟悉的「東風」系列的飛彈了。
  • 固定發射井飛彈發射時間長、生存能力低,我國為何還保留東風-5?
    新一代東風-41洲際飛彈優點頗多,甚得網友的喜愛,而對於採用液體燃料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的缺點,不少網友可以說也已經是耳熟能詳,比如發射井位置固定容易被發現和攻擊,生存能力較低;液體燃料要發生前才能加注,反應時間較長等。
  • 中國超強飛彈東風-26試射,美航母急速撤離
    但中國畢竟不是像被美國想怎麼「蹂躪」就怎麼「蹂躪」的小國,中國是大國,是核大國,是擁有完整國防工業體系的核大國,我們能夠對付美軍航母的手段很多,先不說可以通過潛艇發射魚雷或是轟炸機攜帶飛彈對美軍航母打擊群實施攻擊。單就中國久負盛名的東風系列飛彈,足以讓美軍航母編隊葬身茫茫大海。
  • 山東艦過海峽時運8監視臺軍實乃妙招:為東風飛彈打擊掌握提前量
    除了山東艦外,至少有兩款運8戰機對臺軍進行了全程監視,包括Y-8EW電子戰機和Y-8ASW反潛機,對臺軍西海岸部署的飛彈陣地進行通訊截獲、幹擾,收集屏東愛國者飛彈陣地的反應時間、多處空軍基地起飛戰機的時間等,為將來彈道飛彈打擊奠定基礎。
  • 5分鐘後一座不剩,精確計算未來登陸戰中東風飛彈的機場毀滅能力
    要在空中擊落先進戰機所投入的成本更是驚人,但是只要1枚飛彈,就能夠癱瘓1座供1個空軍聯隊作業的機場,當跑道無法使用時,就算是F-22戰鬥機也只能枯坐地面,無可奈何,未來登陸戰中的機場毀滅戰中,除了空軍空襲外,最重要的長程縱深打擊火力的矛頭戰術彈道飛彈和長程火箭彈,對敵方空軍基地、機堡和相關地勤設施直接進行癱瘓打擊,迫使作戰飛機無法起飛作戰,就可以獲得局部戰場制空權優勢。
  • 中國最強火箭炮讓飛彈失業,500公裡破門而入,跨越海峽不求東風
    更誇張的是,如果目標附近有我軍人員或者無人機以及其他傳感器,來提供雷射末制導修正,那麼最終的打擊精度可提高至1米!這意味著370毫米火箭彈可以實現300公裡外的精確狙殺,甚至直接打擊重要目標建築的窗口,破門而入。這種口徑的火箭炮,結合恐怖的精度,足以令任何地面目標膽寒。應該說,這樣的精度和射程已經達到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沒有他國火箭炮可以媲美。
  • 對臺作戰,先用東風飛彈洗地?用不著,火箭炮足以覆蓋大部分機場
    在這方面,一個比較認同的觀點就是一旦打響對臺作戰,勢必先用東風飛彈洗地,摧毀對岸的空防力量並癱瘓其防禦能力。這一設想是絕對可能而且有必要的,不過真正付諸於行動,用來洗地的就一定需要東風飛彈嗎?這明顯是高看了對岸,也低估了解放軍!新年一年到來之際,為了新的一年有個新氣象,近日我軍也是在新年開訓動員大會上,展示了一系列新近列裝的武器。
  • 中國核打擊力量的中流砥柱——「東風」-5B核飛彈
    「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飛彈,於1965年開始研製,1971年首次試驗,1980年5月18日全程飛行試驗成功後,於1981年開始服役,「東風」-
  • 東風26究竟有多大?和東風21D放一起發現,體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文/行人臨近年關,年的氣氛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濃烈了,大家在感慨時間飛速的同時,也在感慨著這些年來我國的飛速發展,今年是我國的戰略飛彈部隊火箭軍成立五周年,在新年伊始,我國軍方的官方媒體就在回顧火箭軍這五年來輝煌成就的系列短片當中公布了多種罕見新型飛彈的鏡頭,在畫面當中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些國之利刃的真實大小
  • 中國多少枚飛彈可以摧毀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央視給出答案
    該基地一大優勢就是靠近中國,但離得太近也不見得全是好處,中國同樣有多種方式能夠對該基地進行全面打擊,比如發射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等進行遠程精確打擊。關於使用飛彈定點清除軍事基地,美軍已經在多次實戰中做出榜樣,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戰斧巡航飛彈。
  • 東風26反艦飛彈到底有多強?一枚堪比500枚戰斧,可直接貫穿航母
    多事之秋最近全球村裡出現了好多有趣的事情,大洋彼岸的海軍發聲,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飛彈準確命中靶艦。其實飛彈是我們自己的,為何要別人承認能不能擊中航母呢?你信或不信,飛彈就在那裡,效果從不會打折扣。
  • 已近40年:戰斧巡航飛彈為何還在用,美軍為何不發展後續型號
    【話說軍世】說到巡航飛彈,當前最有名的應該是最近幾年俄羅斯使用較多的口徑系列,尤其是俄羅斯使用千噸級軍艦發射,更是一鳴驚人,不過其實在早些年,最有名的巡航飛彈應該是美國的戰斧系列,不過至今服役已經近40年。
  • 轟-6K掛裝東風飛彈有多厲害?美媒給出高評價:絕殺核動力航母
    不過,此次他們談論最多的並非是作戰平臺,還是這款轟炸機所掛裝的新式飛彈系統。據了解,與此前在2009年閱兵儀式中出現的轟-6H相比,轟-6K已經進行了相當大的改動,其改裝率高達90%。對於其中的航空發動機、氣動設計以及機載設備等都進行了全面升級。
  • 飛彈中的「小李飛刀」:東風-17
    「東風家族」的東風-17飛彈,人送外號「小李飛刀」,它的禦敵之法就是幾乎無法攔截!在去年我國舉行的第70周年閱兵儀式中,東風-17就曾在天安門廣場前亮相,讓人一飽眼福。東風-17是一款中近程彈道飛彈,它的射程沒有東風-41那麼遠,但是其致命特點就是: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是打擊航母的一款利器。
  • 東風17飛彈讓美國望塵莫及!美國數十年的苦心研製成了廢鐵
    外形科幻的東風17要論外形東風17堪稱飛彈界裡的殲20,它不僅是中國第一種高超音速飛彈,同時也是世界上首種進入實用階段的高超音速乘波體武器,那麼究竟什麼是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的出現,對於提高中國戰略打擊能力有多大的意義呢?
  • 當美軍聲稱「沒有被東風飛彈嚇倒」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怕了
    有意思的是,此前在美國各個宣傳部門的口中,解放軍的軍力一直在「致命威脅」和「不足為懼」兩個極端徘徊,但是美軍這個一個新說法,讓外界感受到,天不怕地不怕的美軍,真的害怕中國的東風飛彈。東風-21D是一款專門用於打擊大型水面目標的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6是具備高精確打擊能力的中遠程彈道飛彈,也具備打擊水面艦艇的能力。
  • 美飛彈攔截成功率97%?俄新武器無視中段攔截,東風17仍有差距
    美國從冷戰後期開始啟動星球大戰計劃,柯林頓於1993年5月宣布將「星球大戰」改組為「彈道飛彈防禦」計劃,無論改換了什麼名字,這兩個計劃的目的都是為了阻止洲際飛彈進入美國本土。但是洲際飛彈速度快、目標小、分彈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攔截起來並不容易。
  • 戰斧飛彈一用就是40年,你以為是太先進?美軍也是有苦說不出
    自1983年服役以來,戰斧飛彈都是美軍的主力對地攻擊飛彈,多次戰爭使得這款飛彈名揚天下。然而到了今天,戰斧飛彈日益老舊,尤其是其亞音速突防的模式更是飽受詬病,要戰飛彈退出現役的呼聲不絕於耳。
  • 美X51乘波體飛彈失敗!模仿東風17計劃破產,日澳感慨:前所未有
    據俄塔斯社1月18日報導,東風-17飛彈從2019年閱兵後,一直有很高的關注度,畢竟是世界上第一款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飛彈是在東風-16B彈道飛彈的彈體上更換了一個乘波體彈頭,可以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射程在2000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