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不亞諸葛亮的劉巴為何被劉備忌恨不予重用?

2021-02-13 歷史春秋網

三國時的劉巴可謂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一代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卻充滿了懷才不遇的悲劇意味。是什麼造成了他的鬱郁不得志?
  
出身名門鄙視劉備
  
劉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劉曜,蒼梧太守。父劉祥,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少時就很有才幹,遠近聞名。也許正是他頗有才名而且出身名門,養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偏執性格。
  
據史書記載,劉巴一直不喜歡劉備。史家分析認為,雖然出身同姓,共尊漢室,可劉巴認為劉備即使貴為一方豪強,也只不過是靠武力打拼出來的,而且出身只不過是一個街頭混混,與自己出身名門又博學多才比起來差距太遠。這成為他一生都鄙視劉備的重要理由。而正是他性格中這種偏執導致他終身未得到揚名立萬的機會。
  
公元l90年,劉巴在零陵躲避兵災,擔任郡署戶曹吏主記主簿,劉備仰慕他的大名,叫他的遠房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學,劉巴一聽是劉備介紹的,拼命推辭。劉巴心想,我的職位是主記主簿,是管會計的,不是批作業簿的,叫你外甥來拜我為師,豈不是莫名其妙?於是忙說自己承當不起,拒絕了劉備的仰慕。
  
赤壁之戰前夕,劉備被曹操擊敗,開始逃難。在新野駐兵時,荊州許多名士都追隨劉備。江北的名士也湧到了江南,而江南大才子劉巴卻逆江北上,趕到江北去投向了曹操。可見劉巴寧可做漢賊也不跟隨劉備,劉備從此恨上了劉巴。
  
四處逃避不肯歸順
  
曹操對劉巴的投誠自然十分高興,並任命他做自己的助理。不久,曹操叫他去招撫江南的長沙、零陵等地。劉巴坦率地對曹操說:「劉備的目的是荊州,江南是守不住的。」曹操固執地說:「如果劉備攻打江南,我派大軍做你的後盾。」劉巴明知江南守不住,但還是聽從了曹操的命令,到零陵去策反。劉巴如此效忠曹操,劉備得知後愈加憤怒。
  
劉巴到了江南後,正如他所料,劉備、諸葛亮已經站穩了腳跟。他進退兩難,便想從交州取道返回京城交差。當時諸葛亮住在臨蒸,他追趕上劉巴說:「劉公雄才大略,蓋世無雙,擁有荊州的土地,天意和人意的離合,從中便可知了。你離開後打算到哪裡去呢?」劉巴說:「我冒盡艱險,來到自己的故土,我沒有能力打動這些民眾。但是我決不改變初衷,即使把性命交給大海,也不回頭看一下荊州。」還表示,「我奉曹公之命南下,沒有完成使命已是失職,至少應該回去銷差。你們不借道,我也不要求,你們別勸我投降」。劉備聞此更加不悅。隨後劉巴乾脆逃到交趾(越南),改姓張,在交趾的太守士燮手下做事。士燮是擁吳派,是三國時代少數沒有捲入鬥爭的領導者。或許是劉巴的意見與他的作風不合,兩人處得不好,劉巴不久便離開了。
  
劉巴輾轉來到益州,益州牧劉璋見到他大喜過望,任何大事都向他請教。公元211年,劉璋聽信張松、法正等人的話,引荊州的劉備到四川,討伐張魯。劉巴勸阻劉璋說:「劉備是人傑,不可久為人下,他入蜀,一定會成為國家大害,不能讓他進入四川。」劉璋不聽,劉備入川後,劉璋還替他補充兵員,接濟糧餉。劉巴再次勸說道:「迎劉備入川已經錯了一步,再讓他討張魯,等於是放虎歸山。」但劉璋依舊不以為然。等到劉備兵臨城下,劉璋後悔莫及,只好出城投降。只有劉巴、黃權兩人閉門不出。劉備的將士憤怒不已,要去殺這兩人。但諸葛亮十分欣賞劉巴的才華,多次向劉備舉薦,並語重心長地說:「運籌策於帷握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劉備才連忙下令:「敢殺劉巴者,我誅他三族。」劉巴這才向劉備賠禮,表示歸附。劉備也對他予以任用,任命他為左將軍。
  
得罪張飛激怒劉備
  
此時的劉巴對劉備還是流露出了一點感激之情。劉備初定成都時,因軍用不足而發愁。劉巴建議他鑄造面值百文的銅錢流通於市;派官員管理市場,平抑物價。劉備採納了他的建議,「數月之間,府庫充實」。早在那個時候,劉巴就懂得用貨幣的供需量來調節經濟增長,用政府手段來幹預市場、平抑物價,比英國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貨幣理論整整早了1700年。劉巴因此遇到了人生難得的轉機,但就在境況稍有改善時,他的毛病又犯了。
  
張飛喜歡和士大夫交朋友,他十分敬仰劉巴的名聲。一次,張飛特地從老遠騎馬來拜訪劉巴,並在劉巴處投宿。劉巴卻從骨子裡看不起張飛,以致整個晚上不跟張飛說一句話。弄得張飛異常尷尬,並由尷尬而生怨恨。諸葛亮聽說這件事,趕緊勸劉巴不要過於清高:「張飛是個武人,敬慕您。您雖然稟賦高明,但還是應有一些謙恭之意才好。」而劉巴卻說:「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我和一個兵痞子有什麼話好說!」
  
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特殊關係,對張飛不恭,也就是對劉備不恭。劉備雖然慕賢愛才,但也容不得劉巴如此無禮,自然大為惱火。他憤怒地說:「我想定天下,才容納這種人才,劉巴竟來搗亂,他本來就心在曹營,豈是幫我打天下的。」言語之間,露出了殺機。話一出口,又覺得不妥,就又說:「子初才能智慧超過常人。也只有我,可以任用他;換了別人,難以特別地加以委用啊!」但怨恨之意再難消弭。
  
餘生未得信任重用
  
一波未平,劉巴卻又再次玩火,徹底讓劉備對他失去了耐心。公元221年,劉備開始為當皇帝做準備,手下文武官員陸續道賀。劉巴和益州雍茂卻不識好歹地勸說劉備:「曹丕稱帝,中原的人未必服他,他們正要來蜀中投靠大王,興復漢室,如果你也稱帝,他們會失望的。」劉備聽了這番話,大倒胃口。他礙於劉巴的名氣,寬赦了他。而雍茂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劉備找了個藉口把他殺了。一番話決定了劉巴不受信任的命運。從此劉巴再也無法施展其才幹,甚至謹慎到「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恃才傲物、自命清高的劉巴,不經意得罪了張飛,起先並不以為然。劉備的態度,終於給了他當頭一棒,足以讓他膽顫心驚。在當權者面前,他不得不收起傲氣和清高,夾起尾巴做人。而且一反常態,變得格外謙恭,循規蹈矩,除了起草文件,幾乎無所作為。
  
劉巴的命運引起了魏、吳的普遍關注。魏國宰相陳群專門為此寫信給諸葛亮,詢問劉巴的情況。東吳朝野也就此進行議論。張昭以為劉巴過於偏狹,不應該那樣對待張飛。而孫權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劉巴如果為了討好劉備,交他所不願交的朋友,那還能稱為高士嗎?話雖這樣說,但恐怕任何一位封建君主都不會喜歡劉巴這樣的人。
  
劉巴的遭遇,固然有他性格悲劇的一面,但歸根到底還是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在作祟。然而這樣的遭遇,千百年來並非僅僅發生在劉巴一人身上。有關三國的大量文史資料中,記敘劉巴的文字寥寥無幾。劉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時年只有三十九歲,葬於郡西嶽陽。後來因為他的大名,就把嶽陽改為巴陵。時人語曰:「生居三湘頭,死葬三湘尾。」一個人死了,能令地方改名,可見他的名聲還是受到後人承認的。惟一讓人惋惜的是,以他的才智是應該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名聲的。

相關焦點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劉備也曾贊之曰:「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有意思的是劉備在誇劉巴時沒忘了把自己也順帶地誇了一下。意思是說,子初此人才智絕人,只有像孤這樣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駕馭他可就難了。雖然諸葛亮、劉備非常欣賞劉巴,但劉巴卻看不上劉備。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 三國第一謀士劉巴 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
    而說到三國裡著名的謀士,大家第一時間又會想到諸葛亮,但其實三國第一謀士另有其人,就連諸葛亮也要自嘆弗如,那麼三國第一謀士是誰?  諸葛亮雄才大略,能被他看在眼裡的人委實不多,不過有一個人卻非常厲害,諸葛亮費勁周折也要把他網羅至劉備麾下,可見對其看重,並且在公開場合說出這樣的話來,「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徹遠矣。」  子徹,即劉巴,荊州零陵人。
  • 諸葛亮為什麼推崇名士劉巴?
    他身上有一股文人學士的清高之氣,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年輕時就頗具才名的劉巴曾多次收到荊州牧劉表的任用邀請,但是劉巴一次都沒答應過。劉備寄居荊州時,因久慕劉巴大名,很想與他結交,數次想延攬他為幕僚。但劉巴總是躲躲閃閃始終不肯為劉備服務。當時,劉巴覺得當世英雄只有曹操。因此在不久之後,在許多人跟隨劉備離開荊州南下逃難時,劉巴選擇獨自一人北上投靠曹操。
  • 劉備為何在臨死前堅持告訴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諸葛亮特別疼愛馬謖,這一點是看三國的人都知曉的。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其兄馬良與諸葛亮的友誼。而相反的,以識人著名的劉備則多次勸說諸葛亮馬謖不堪大用。可惜諸葛亮最終還是未能重視劉備的意見,最終導致了街亭之失,從而使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
  • 為何劉備要告知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劉備託孤的時候,曾特意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這時馬謖只是一個越嶲(今四川越西縣)太守。劉備為何要在如此重要的場合提醒諸葛亮,又是如何看出馬謖不可大用的?2、值得注意的是,綿竹和成都是蜀漢的京畿地區,而越嶲郡位於蜀漢邊陲,說明劉備確實不想重用馬謖,想把他打發到偏遠的邊陲地帶,不讓馬謖和朝中大臣發生來往,積攢人脈關係。那麼劉備這樣做是要防止馬謖和誰發生來往呢?很明顯,就是丞相諸葛亮。
  • 人物 | 劉巴
    劉巴是誰?劉巴,字子徹,零陵烝陽(今湖南邵東)人。祖父劉曜,蒼梧太守。父劉祥,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公元190年,劉巴禍避零陵,為郡主記主薄。公元208 年,曹操南下荊州,劉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戰後,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劉備深恨劉巴。諸葛亮勸劉巴留下,劉巴不從。因無法復命曹操,劉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張,輾轉進入益州,投劉璋麾下。
  • 每日三國英雄志017-西蜀尚書令劉巴
    諸葛亮追書勸道:「劉公雄才蓋世,已據有大部荊州土地,眾人莫不歸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經十分清楚了,你還想到何處去呢?」劉巴說道:「我受曹公使命而來,不成功便回去,這是理所當然的,你又何必過問呢?」於是前往交趾郡。劉備得知劉巴遠走交趾之事後,深以為恨。劉巴到了交趾後,又與交趾太守士燮意見不合,於是經牂牁道進入益州。他本打算通過益州前去中原,結果一到益州,被劉璋抓住。
  • 劉備在赤壁戰後為何能迅速強大?諸葛亮破解了三國爭霸的人口密碼
    劉備也覺得這主意不錯,那江陵城雖然千好吃萬好吃,但曹操不肯輕易放手,周瑜也咬著牙勢在必得,自己若硬著頭皮衝上去搶,一則本錢小不禁賠,二則打下來也分不了多少羹,不如借著劉琦的名頭先去吞下南四郡,南四郡雖然又窮又偏,但蚊子肉也是肉,吃了肉就能長身體,長了身體才能跟曹孫掰手腕!
  • 臥龍鳳雛得一可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得兩人卻敗了?他不知道下半句
    司馬徽身為諸葛亮的師傅,肯定有一定的謀略和過人的智慧,才能培養出諸葛亮這樣的徒弟。其實他還有一個徒弟名叫龐統,也是劉備的手下。
  • 都說呂布是三姓家奴不可用,三國還有位,三姓家奴多一家仍得重用
    冀州後面被讓給袁紹後,張郃便領軍歸降袁紹,但鋒芒卻被顏良,文丑壓制,才不受用。這才有了官渡之戰前他進諫袁紹獻策,被拒絕後再次反水,背叛袁紹,領軍投降曹操,後被曹操重用。因此算下來,他也是三姓家奴了。實際上呂布的外號是有些問題的,因為實際上他是一個四姓家奴。
  • 劉備為何看不起名滿天下的許靖?又為何讓他擔任蜀漢的三公之一
    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穩定益州舊部,於是李嚴、黃權、吳懿、董和、劉巴等降將降臣都被重新任用,吳懿正在守寡的妹妹吳氏也被劉備納為夫人,但是對益州名氣最大的許靖,劉備卻是另一番看法。 吳氏 《三國志·蜀書·法正傳》: 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
  • 劉備拿它來制約諸葛亮,反而讓後者大權獨攬
    但諸葛亮卻忽略了兩個問題:其一,以蒯氏、蔡氏為首的荊州豪族集團,都支持曹操的統治,劉備沒有政治資源;其二,曹操本身的實力也很強大,即便劉備僥倖打下荊州,也無法順利抵禦住曹操。或許是因此,劉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重用諸葛亮。在出使東吳之前,諸葛亮還是個白丁身份。
  • 劉備為何在諸葛亮之外還選擇了李嚴?
    但是劉備認為權力過於集中於一個人的手上,對於執政者來說所面臨的風險實在太大,權力就像鴉片一樣,會讓人愛不釋手,在封建時代,一個臣子的權利不受限制,那麼很有可能對皇權形成威脅。所以為了降低風險,增加容錯率,劉備必須得為諸葛亮找一個合格的副手,既能夠和諸葛亮同心同德的輔佐幼主,又能夠在關鍵時刻起到牽制諸葛亮的作用。
  • 從派系平衡考慮,李嚴成為顧命大臣,是劉備的必然選擇
    代表人物: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馬良、馬謖、向朗、伊籍、蔣琬、費禕。三、東州派這派是劉焉入蜀時,招募南陽、三輔一代的流民,稱為東州兵。後來劉璋上位後,轉而重視益州本地人,因此劉備入蜀後,東州派轉為支持劉備。代表人物:法正、李嚴、吳懿、孟達、黃權、劉巴、董和。
  • 三國最狂妄的謀士:欣賞曹操卻看不起劉備,諸葛亮自嘆不如
    劉巴,字子初,劉備在荊州期間,他便出現在了劉備和張飛的視野中——最初的時候,劉備想請劉巴教導周不疑,劉巴卻直接拒絕,後來劉備和諸葛亮數度請他出山,他都沒有應允,反而在「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之時,選擇了投奔曹操。後來,赤壁之戰爆發,曹操被打回了江北,當時還有任務在身的他,沒能隨曹操而去,劉備和諸葛亮再次對他拋出橄欖枝,他再一次毫不留情的拒絕,並隱姓埋名,到往了巴蜀,輔佐劉璋。
  • 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劉備為何卻敗了?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陸毅飾演諸葛亮具體的內容就是讓劉備以荊州為他的根據地,根據當時三分天下的情況伺機而動,劉備對諸葛亮的這個戰略部署深信不疑,可以說之後蜀國的行動都是以諸葛亮最初的戰略部署為根本,但事實證明最開始諸葛亮的這個決策就不是非常正確的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其中這二人都被劉備所得,為何還是飲恨而終呢?其實水鏡先生還有一句話沒說完。 在三國裡面,劉備白手起家,雖然有著皇叔的名聲,但實則有名無實。
  • 劉備情願重用一個有「反骨」的人,為何也不重用趙雲?
    因為在公孫瓚手下鬱郁不得志,恰好又和在公孫瓚那裡寄居的劉備志趣相投,在公孫瓚敗亡後改投劉備。從此以後,趙雲跟隨劉備,不離不棄,他是真的把忠肝義膽這四個字化作了行動。 趙雲武藝高強,他最輝煌的事跡莫過於他曾經兩次拯救幼主劉禪。第一次是在長坂坡,趙雲接受主公之命,保護其家眷,但因為亂兵的衝擊使得家眷四散奔逃,死的死,傷的傷。
  • 為何連諸葛亮都不敢惹怒法正?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病逝後,諸葛亮也沒有私心。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建功立業,可以說是劉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諸葛亮任蜀漢的丞相,成為了大權獨攬的人。也就是古代的權臣。在歷史上,能夠媲美諸葛亮的謀士可不多,無論是謀略還是人品,諸葛亮都是做到了極致。在蜀漢的所有官員中,諸葛亮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這個人最厲害的就是有鑑別人才的能力,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很多人都想重用他,司馬徽自己也博學多識,有治世之才,他曾做官,當年皇帝雖然說要招賢納士,對別人提出來的意見卻置之不理,最後他辭官歸隱。 當年龐統聽說司馬徽住在潁川,走了2000裡路去拜訪這位高人,兩人見面一見如故,不分晝夜地交談,龐統學識淵博,卻也很謙虛,交談後,司馬徽十分詫異,稱他是「洛陽名士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