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香港電影巔峰之作《無間道》相信大家都看過,眾影帝的演技炸裂自不必說,我回看好幾遍後,尤其對片中的劇情和人物角色的心理世界更為關注和感慨。雖然是電影,但心裡總有些滋味徘徊起伏,所以想與大家分享一點心得;也許很多人會說這都是虛構的假的而已,可任何藝術創作都是來源於生活,劇本劇情的編寫就是參照我們的社會生活而來,或者映射了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難道不是嗎?今天我想聊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選擇」,每一個人、每個階段不同的選擇都鑄就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和不同的人生結局。
我的切入點和主要分析對象是片中兩位主角之一「陳永仁」,以下我們都以電影角色說明;為什麼選陳永仁呢?因為我覺得他既是一個正面的角色,也是悲情的角色,同時也是一個活生生的陳永仁;梁朝偉先生扮演和詮釋的這個角色非常生動和真實,他也因此而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陳永仁早年考入警校,成績優異突出,本可有非常光明遠大的發展前途,不料卻被警方選中為最佳臥底人選;在這樣的人生抉擇前他沒有猶豫,可以說為了正義和理想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自此之後連續十年的臥底生涯將他的生活甚至人生徹底改變,人的一輩子能有幾個十年?本來可以繽紛多彩的青春年華過成了被家庭、被社會拋棄甚至唾棄的低俗窘境,他值不值得呢?我想陳永仁內心肯定糾結過也苦惱過,但最終還是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沒有放棄,這其中有無奈,但更多的是大愛無私,以及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也是我們所講的奉獻精神。沒有信仰沒有理想他肯定堅持不下去,也做不好那整天提心弔膽的事。
這裡我要講一個大家可能都沒怎麼重視的情節,就是陳永仁遇見前女友那一段,是蕭亞軒扮演的,帶著一個女孩。根據情節描述那個孩子很可能是陳永仁的,但是前女友並沒有告訴陳永仁;情節裡展現出來的狀態,前女友應該是很愛陳永仁的,但為了穩定和安全的生活選擇離開他,嫁了別人;陳永仁肯定也是愛前女友的,同樣但又不同的是,他為了對方的安全、穩定,或者還有他理解的幸福,並沒有勉強前女友,放手讓她離去,也沒有再打擾她的生活。他們互相選擇了放棄,這是他們兩人的默契選擇,既無奈又悽涼,讓人心疼;但是當時不那樣選擇,又能怎樣呢?
之後聽聞曾經警校校長去世,陳永仁為了不暴露自己,偷偷去了葬禮躲在胡同角落裡給靈車敬禮,更是真實反映了一個正義警察的忠貞信仰和對伯樂老師的無怨無悔。所以有時候信仰真的很重要,可以讓一個人堅強的面對困難和危險,一直不斷前行。
其實最後在黃警司犧牲後,他本可以不再追查劉建明,順利的恢復身份,再重新回歸光明就可以了,但同樣是信仰,以及忠誠,使他作出了固有的選擇,也最終使他自己走向了死亡。我想這樣的選擇對於陳永仁這個角色來說,是必然的,因為他不可能看著自己十幾年的老上司白白枉死,也不可能任由劉建明逍遙法外;還有最重要的原因,陳永仁無論在黑暗裡潛伏了多久,他始終是一名警察,他最終選的路是光榮的也是安心的。
親眼目睹上司墜樓犧牲
最後我們可以討論一下,什麼樣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呢?我想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吧,因為大家都有不同的思想、三觀、境遇、追求。我個人是希望我們能忠於自己的內心,多做不讓自己遺憾的選擇,多做有益於道德良知的選擇,無論平凡與富有,心安理得就很好。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