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出的戰略性措施。解決好種子問題就是「藏糧於技」的重要手段,解決好耕地問題就是「藏糧於地」的重要措施。中央今年抓住種子和耕地「牛鼻子」,找出突破口,最終目的就是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並且落地。
要抓住種子和耕地「牛鼻子」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出的戰略性措施。姜文來認為,此處的「糧」,並非真正意義上生產出來的糧食,而是糧食生產能力。生產的糧食需要儲存,需要設備、需要成本,同時面臨著損失、鼠害、變質等風險。「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就是要保持耕地和技術糧食生產能力,以備不時之需。
在姜文來看來,解決好種子問題就是「藏糧於技」的重要手段。種子被稱為農業發展的「晶片」,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種子在主要農產品增產方面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近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增產靠單產的增加,其重要貢獻就是農業技術的提升,其中種子功不可沒。
姜文來說,未來種子在農業增產提質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現在種子的主動權並沒有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特別是蔬菜、花卉、牛羊豬等畜禽良種更是受制於人,這為我國農業生產帶來風險。如果國外發生技術封鎖或者收取高額的費用,農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就是要掌握種子的主動權,就是「藏糧於技」的重要體現。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不是孤立的,二者是一個整體,是從技術和耕地兩個層面保障綜合生產能力。」姜文來表示,中央今年抓住種子和耕地「牛鼻子」,找出突破口,最終目的就是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並且落地。
誰觸碰耕地紅線誰就要受懲罰
針對目前我國一些農地不種糧、大量耕地被非農佔用,不少種糧耕地轉種經濟作物這些現象,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
姜文來表示,解決好耕地問題就是「藏糧於地」的重要措施。耕地是生產主要農產品的載體,沒有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耕地難以保障糧食安全。我國劃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底線,這個底線不能突破,否則會對糧食安全產生不同程度的威脅。
姜文來認為,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關鍵在於兩點:第一是保障耕地數量,第二是保障耕地質量。嚴格控制耕地佔用量,如果非要佔用,要嚴格地執行佔補平衡,要保證新補的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不降低,這需要採取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將18億畝耕地紅線作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同時,還要採取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如修復質量降低的耕地、進行適當的土地整治、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條件的地區採取休耕輪作、強化農田水利工程等。」姜文來建議。
【來源:甘肅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