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的領讀
嗨,早上好,親愛的小夥伴們,麥家理想谷正在獎勵讀書人,在微信後臺回復「領讀包」,歡迎加入「七天陪你讀完一本書」的精讀小組。
國慶長假已經過半,這幾天,我們一起精讀的是《追風箏的人》。
有一位粉絲說:在理想谷看書,比到外面旅遊好多了,因為這裡一點也不堵。
真是句大實話啊~~~
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得知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
哈桑在拉辛汗的請求下,回到喀布爾照看阿米爾的大房子。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哈桑及其妻子死在塔利班的槍下,兒子索拉博被送進孤兒院。
在拉辛汗的勸說之下,阿米爾終於決定去救索拉博。
阿米爾歷經艱難,終於回到了被塔利班控制的喀布爾。
沿途景象荒涼,兩次戰爭給這座城市留下無數的傷疤:路邊散落著焚毀的坦克殘骸、鏽蝕的軍車,到處都是廢墟和乞丐……
阿米爾來到了新建的孤兒院,索拉博的父母死後,他就被帶到了這裡。孤兒院物資匱乏,孤兒多達兩百五十人,孩子們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孤兒院負責人告訴阿米爾,他來得太遲了,索拉博已經不在這裡了。
阿米爾表示:不找到索拉博,他絕不離開阿富汗。
負責人被他的決心打動了,告訴他,每個月都有個塔利班官員來到這裡,用錢換走一個孩子。
孤兒院為了讓這兩百多個孩子不至於餓死、凍死,不得不接受這殘酷的交換。
一個月前,那位塔利班官員帶走了索拉博。
阿米爾對此感到很憤怒,責問孤兒院負責人:你就是這樣照顧這群孩子的?
但負責人為了這些孤兒,已經賣掉所有財產和遺產,投入了畢生積蓄,自願留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地方,只是為了救這些孩子。
這一切的發生,到底是誰的錯呢?那些年幼無辜的孩子,又為什麼要遭遇這些慘絕人寰的經歷?
阿米爾問到了尋找那位塔利班官員的途徑。無論有多難,他都要救出索拉博。
第二天,為了能見到那位帶走索拉博的塔利班官員,阿米爾來到了喀布爾的體育館,親眼見到了塔利班是如何用石頭活生生地砸死一對有私情的男女。
對阿米爾來說,此時的喀布爾再也不是自己童年時的城市,它已被戰爭、血腥、殘暴所籠罩。此時、此刻、此地,無論發生怎樣可怕的事情,好像都無關緊要了。每個人都只想要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是勝利。
戰爭讓這塊土地面目全非。
下午三點,阿米爾獨自進入了塔利班官員的房間。他的心中忐忑不安,畢竟前幾個小時才親眼目睹這個塔利班官員殺死了兩個人。這樣的氛圍,讓人感到可怕。
在和塔利班官員講了幾句話之後,阿米爾提出了自己的目的,希望能找到並帶走索拉博。
塔利班把索拉博帶進了房間。
阿米爾看到了一張和哈桑幾乎一模一樣的臉龐。
這個可憐的小男孩被訓練成了一聽到音樂就翩翩起舞的舞童,甚至還當著阿米爾的面被猥褻了。
阿米爾又憤怒、又害怕,尤其是在塔利班官員露出真面目之後——原來這個殘暴的塔利班,就是當年欺辱了哈桑的阿塞夫。
阿米爾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旋轉。
強裝鎮定卻依然止不住聲音顫抖的阿米爾,提出用錢換回索拉博的請求。
但阿塞夫用一陣狂笑拒絕了他。他講述著自己這幾年的遭遇,傳達出自己邪惡、可恥的「理想」:種族清洗。
阿米爾堅決地表示,一定要帶走索拉博。
阿塞夫同意讓索拉博走,但必須在他和阿米爾陳年舊帳了結的前提下,也就是說,必須讓阿米爾自己來「贏得他」。
他叮囑門外的衛兵,無論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要進來。而後,阿塞夫戴上拳套,開始毒打毫無搏擊經驗的阿米爾。
他知道,阿米爾身體瘦削、性格懦弱,毫無招架之力。自己一定可以既打死阿米爾,又留下索拉博。
然而他不知道,索拉博有著出色的拉彈弓能力,並且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把彈弓塞在褲帶上。
索拉博看著阿米爾被打得鼻青臉腫、滿身鮮血,多次哭著哀求阿塞夫不要再打了。
然而阿塞夫怎會聽他的話?於是,索拉博只能取下桌子底座的一顆銅球,瞄準阿塞夫的左眼。
阿塞夫左眼血肉模糊,疼得在地毯上慘叫、打滾,大聲吼著,讓阿米爾滾出去。
阿米爾跌跌撞撞地打開門,趁機帶著索拉博離開。
孤兒院對索拉博來說,無異於地獄。
阿米爾答應索拉博,一定不會再讓他回到孤兒院,一定會想辦法帶他到美國,和自己、和索拉雅一起生活。
但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
索拉博的孤兒身份無法被證明,因此也無法獲得籤證。
阿米爾接受了律師的建議,勸說索拉博暫時入住孤兒院。
年幼的索拉博以為阿米爾「出爾反爾」,不帶他去美國了。自己將再次被拋棄、將再次進入恐怖的地獄,被性侵、被猥褻……
對孤兒院的恐懼、對現在自己的厭惡,這些壓迫得他在浴室割腕自殺……
索拉博被及時發現並送到醫院搶救。
雖然他被救活了,也在阿米爾妻子的幫助下來到美國,過上了平安、舒適的生活,但因為感情受到傷害,索拉博陷入了自閉,不再說話、也不再理會任何人。
直到一年後的一個周末,在公園裡,阿米爾再次放起了風箏。
或許是因為回憶起年幼時父親帶自己放風箏的美好記憶,索拉博難得地笑了。
阿米爾割斷了別人的風箏,他問索拉博,想不想要自己去為他追風箏。索拉博點點頭。
阿米爾對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轉過身,去追逐那隻風箏。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索拉博是不是能夠敞開胸懷,和阿米爾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我們不得而知。
但《追風箏的人》無疑是一本優秀的小說,它所講述的故事有關人性本質、懺悔救贖,筆法溫暖細膩。幾個人物的故事,又和阿富汗幾十年間的歷史變遷,宗教、戰爭、人性等幾大主題交織融合。
作為讀者,最觸動我們內心的或許就是幾十年前,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幾十年後,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正如拉辛汗所說:「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不會痛苦。」決定承擔起過去父親和自己犯下的錯後,阿米爾踏上了拯救索拉博、救贖自己內心的道路。
被阿塞夫暴打時,阿米爾感受到了輕鬆。他終於得到了早該承受的責罰,也終於一點點卸下壓在心中多年的大石頭。
但其實,他的救贖之路才剛剛開始。
因為他的一句話,幼小的索拉博試圖自盡,雖然被救活了,卻又陷入了自閉的泥沼中。
命運先使得阿里成為阿米爾父親的炮灰,命運又使得哈桑成了阿米爾的炮灰,這雙重的罪惡加在一起,使得阿米爾終於得以報應。內疚是他的報應,被阿塞夫打成兔唇是他的報應,他的妻子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卻無法懷孕也是報應。
現在,阿米爾必須去做索拉博的炮灰,他必須以哈桑對待他的態度對待索拉博,才可能使索拉博一點點走出自閉,這才意味著阿米爾的終極獲救。
只要阿米爾沒有放棄努力,始終走在救贖的道路上,讓過去的惡意變成如今的善行,他總會追到「風箏」。
這一部分內容裡,「風箏」是「救贖、付出和奉獻」,是「親情、友情和愛情」,是「正直、善良和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那個阿米爾。曾經的那個怯懦少年,總會慢慢成熟,最終使人性美好的那一面回歸。
領讀人:深藍,熱愛閱讀,鍾情光影,便當愛好者,養貓小能手。
主播: 王祺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喜歡用自己的聲音去說故事,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聲音無感染更多的人,立志堅持做個「有情人」。微博@_王祺雯。
文末歌曲: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Stacey Kent
【今日話題】
幾十年前,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幾十年後,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你生命中,有哪句話讓你印象最深刻、最為感動嗎?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如果你喜歡麥家理想谷的「陪你讀書」欄目,也可以寫下你想對谷主麥家說的話。
早上7點30分,讀書15分鐘。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追風箏的人》往期回顧:
精讀第1天:人與人最好的交往,是做到這一點
精讀第2天:多少感情的破裂,是因為我們不會平衡
精讀第3天:那些不敢面對自己的人,永遠過不上想要的生活
精讀第4天:當你敢於面對內心的那一天,你才真的成熟了
國慶期間,麥家理想谷正常開放,歡迎愛讀書的人回家!
購買書籍 |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一分鐘了解谷主麥家 | 後臺回復「麥家」
轉載:後臺回復「轉載」 | 合作:後臺回復「合作」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谷主麥家作品《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