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讓生活更美好
微信號:usstsg
我知道我哭了,甚至來不及哽咽,淚水滴滴答答掉落在第360頁,跌在結尾處「我追」二字上,將它們放大了一些,這是我看這本書惟一一次落淚,然而這並不是心碎的鹹澀,而是前所未有的輕鬆暢快。我感覺我又笑了,笑地很輕,比眼淚輕得多。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結尾
從結尾說起
其實看這本書時,我一直比較平靜,唯一不由自主模糊雙眼,就是在結尾處。當阿米爾再一次放起風箏,再一次使用哈桑的絕招「猛升急降」,再一次為索拉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為了哈桑,為了他自己去追風箏的那一刻,他內心的愧疚已全然消散,當負罪的軀體再次輕快地奔跑,當傷口癒合的臉頰湧現笑意,如果你不曾從頭讀來,你定不會理解那一刻,那一刻讓人感覺異常幸福,然而這種幸福就像捧在手掌的水晶,如此光芒耀眼,如此珍貴美麗,卻也是如此易碎難得。
阿米爾所有的罪孽都已離他遠去,他已救贖過自我。從那日追風箏比賽後,他的良知讓自己備受苦楚,他的怯懦讓自己滿懷內疚,他那一點點孩童的自私與嫉妒讓自己懊悔多年。然而當他從阿富汗接回索拉博的那一刻,當他開始重新追風箏的那一刻,我們以及他自己都原諒了那個曾經膽小怕事的少年,現在他重新成為一個純粹的好人。
故事的情節真是令人驚嘆,你永遠想不到下一刻還將發生什麼讓人咂舌的事。即便是細心的讀者,也難追尋到那些合情合理又出乎意料的細節與伏筆。哈桑被阿塞夫強暴時,那隻藍色的風箏成為了阿米爾心口難彌合的疤,多少次他在夢境中一遍遍撫過傷口,又在醒來時裝作若無其事,然而良心的譴責永不停歇,他始終難逃背叛的夢魘。他的軟弱真讓我瞧不起他,我在心裡罵著阿米爾:你不配擁有哈桑的忠誠和友誼。當阿米爾遇到危險時,哈桑寧可自己冒險也要將彈弓對準阿塞夫的眼珠,而當哈桑被欺凌時,阿米爾卻躲在一旁猶豫,並最終選擇了逃開。那時我是如此瞧不起阿米爾。
後來阿米爾的內疚使他再也無法面對哈桑的真誠和情誼,他耍了小聰明逼走了哈桑和他父親阿里。童年他與哈桑共度的時光有多快樂,背叛哈桑的赤誠後他將承受的煎熬就有多苦澀。阿米爾嫉妒著自己的爸爸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僕人兒子的生日,對哈桑的關心和愛護也那樣讓他吃醋,他想要哈桑離開,不僅因為目睹了追風箏比賽那天的慘劇,更因為他還存著私心想要父親全部屬於自己。我鄙視阿米爾的自私和懦弱,可是後來回想,若換做是自己,我會如何選擇?是否會和阿米爾一樣?我害怕這個假設,因為我預感到自己同樣怯懦。膽小、對父愛的渴望、對哈桑僕人身份潛意識的強化、人性的自私交織在一起,大概我也會和阿米爾一樣吧,我們又如何能說只是一個孩子的阿米爾做錯了什麼呢。這是現實,並不是少年英雄電影,至少後來阿米爾選擇了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成為了問心無愧的「好人」,而現實中,更多逃避的人依舊在逃避的路上努力遺忘著,他們連自我救贖的念頭都不曾動過,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懦夫,而這正是無奈卻更加殘酷的大多數現實。
環環相扣的故事脈絡,關於人性的背叛和救贖
不要以為阿米爾背負著愧對哈桑的心,借著戰爭逃去美國過日子,故事到這裡就要開始歸於平淡了。與索拉雅相遇相愛,到「颶風先生」的父親得癌去世,病入膏肓的拉辛汗再一次打來電話說出那句:」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時,故事跌入了另一番景象,關於童年,關於哈桑,關於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關於故土喀布爾,關於從前所有……一切的一切將重新洗禮,洗禮阿米爾長在背上刻在心頭難棄難填的溝壑。
在拉辛汗那裡,阿米爾得知了一個驚天的秘密,他和哈桑竟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回想起父親對待哈桑的所有細節,一切都是那麼合理然而也那麼隱晦,出乎人意料。孩童時阿米爾與父親的對話近在眼前:「罪行只有一種,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你懂嗎?」而在他父親死後十五年,阿米爾卻知道了真相,原來他尊敬崇拜的父親曾經是一個多麼壞的賊啊,他偷走了哈桑的身份,偷走了自己知曉哈桑是手足的權利,偷走了阿里的榮譽,而他卻保全了自己的尊嚴。同時他也終於理解了父親多年來內心的煎熬,理解了父親那些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的行為。可現如今他的「賊」父死了,阿里死了,哈桑的母親死了,哈桑和他的妻子也死了,就連拉辛汗也將要死去,唯獨流下哈桑的血脈索拉博。此時的索拉博正在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喀布爾,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地長大,他是阿米爾最後的僅有的忠於兄弟哈桑的機會了。
當阿米爾得知這一切時,他依舊猶豫起來,他想到深愛的妻子索拉雅,想到嶽父嶽母,想到美國安逸的生活,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拉辛汗的請求,拒絕讓自己重回故土陷入險境。然而人性的搏鬥正在此時展開,他的良心不停發出質問,是選擇繼續逃避還是選擇自我救贖,一個是肉體的健全,一個是靈魂的坦然,到底該選什麼。如果當初他能在哈桑受難時挺身而出,他們的大家庭此刻會在美國過平凡安穩的日子,他們或許依然活著,依然相親相愛,依然忠於忠誠,忠於彼此的情意。讀到此處,我多麼希望阿米爾能醒悟自己曾經犯下的過失,能勇敢一次,像從前的哈桑一樣勇敢一次,即便做不到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至少也為哈桑一遍,僅僅是這唯一的僅有的一遍啊!
所幸,當阿米爾踏上重回阿富汗的路,踏上找回索拉博的路,他也終於踏上了那條重新做回好人的路,他選擇了拯救靈魂。當時塔利班武裝讓整個喀布爾變成焦土一片,人民生活在飢餓與災難的煎熬中,喀布爾再也不是童年時溫暖的故鄉,那些殘破的房屋與遍地的廢墟,使這片土地陷入槍炮與鮮血交織的悽涼地獄。
找到索拉博破費周折,這個可憐的孩子被塔利班抓走了。而抓走索拉博的塔利班竟然是那萬年不死的阿塞夫。少年的阿塞夫對哈桑施暴,如今他又對哈桑的兒子施暴。阿米爾與阿塞夫遲來的對決終於拉開序幕,阿塞夫再一次戴上了他那雙沾滿血跡與暴戾的不鏽鋼拳套。鐵拳下的阿米爾開始骨骼斷裂、鮮血四濺,但他心中那顆因背叛滋長的腫瘤終於被刺破,流淌出積攢多年的苦楚濃液。阿米爾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他在肉體的極端疼痛中撥雲見日,止不住開懷大笑。
當我正在擔心阿米爾會否被阿塞夫打死時,轉機出現了,如同當年哈桑拿起彈弓對準阿塞夫的眼珠一樣,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同樣拿起了彈弓再一次對準了阿塞夫的眼珠,並在最後用銅球射瞎了阿塞夫,倆人得以逃脫。或許真主真的存在吧,什麼人也將有什麼樣的子孫,歷史如此驚人的巧合。所有虧欠終將歸還,所有付出終有回報。若不是當年阿米爾逼走哈桑,現在也就沒有這些苦痛折磨。一切陰差陽錯,卻也情有可原。阿里將一輩子獻給了阿米爾的父親,哈桑將自己所有獻給了阿米爾。如今,輪到阿米爾把自己加倍獻給索拉博了。
再一次轉折
可惜阿米爾與索拉博回美國的路途依舊坎坷。在得到保證後,索拉博開始信任阿米爾,然而收養阿富汗的孩子,有太多硬性規定的制約與阻礙。得知可能依舊要回到恤孤院的索拉博,終於心灰意冷,絕望的他選擇在浴缸自殺。阿米爾的尖叫猶在喉嚨,讀者的心猶在顫抖,大家都在祈禱,不論神明是否真的靈驗,不要再讓更多的人死去了,不要讓歷盡艱險就要解脫的阿米爾陷入永生的內疚中吧。還好,還好,還好,搶救過來了,不幸中的萬幸。讀到此處時,我真是心驚膽寒,那個可憐的孩子,痛苦地嫌棄著自己不再貞潔的身體,好不容易看到一線曙光,卻如泡沫般一觸就破,他的絕望溢出書面,讓聞者心碎,讓觀者流淚。
最終他們回到了美國,然而索拉博經此一事,失去了鮮活。他沉默寡言,面無表情,他孤僻憂鬱,毫無生氣。索拉雅放棄了靠近,但阿米爾沒有,在文章結尾處,阿米爾再次追逐風箏那一刻,一絲輕微的笑閃現過索拉博的嘴角,冰雪終將融化,只要第一片已經開始融化。
"蝴蝶效應"
這是一場人生的「蝴蝶效應」,在不知真相又不能揭開真相的前提下,一個孩子無助的選擇改變了周圍人的命運。當多年後真相展露眼前,才顯出當時情理之中的那個小小選擇,帶來的是多麼大多麼深刻的苦難,讓一個人從內疚虧欠變成真正的負罪。這是幾代人共同鑄就的錯誤,卻由阿米爾無意中點燃了導火索,最終,忠誠的人依舊忠誠堅定,偷盜的人掙扎著救贖。
追隨忠誠,追隨勇氣,追隨可貴
現實中,我們遠離了戰爭,沒有僕人,沒有僕人老婆生下的兄弟姐妹,可我們多多少少會有那麼幾個知心好友,我們也都彼此付出真心經營這難能可貴的情意。童年時的髮小,學生時代的志趣相投,到如今你身邊還剩幾個這樣的人,還剩幾個赤膽忠心毫無保留的至親好友,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私心傷害過他們,你是否偷偷背叛過你們之間水晶般的真誠。我們的故事畢竟平淡,沒有太多不可思議的真相和跌宕起伏的發展,也不會陷入什麼生死攸關的困境,所以談不上救贖。但你是否依然內疚曾經某年某月某日那個小詭計,是否在面對無可挽回時想要極力補救,你是否只一味逃離遺忘,是否選擇了繼續背負著歉疚的裂痕走完人生漫漫長路。阿米爾有救贖的機會,你我未必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面對赤誠,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恐懼、懦弱、嫉妒和自私,更不要因為世俗的金錢與權利,一念之差去背叛這世間最可貴的情誼,我們不說永遠,只說此生不要!願我們都在追隨忠誠、勇氣以及可貴的情誼!
宿管,讓生活更美好
長按左側二維碼 即刻關注
上海理工大學宿區學生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