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觀影 從《祖與佔》到《射殺鋼琴師》,眼之快感

2021-02-08 Prelude法語


接上期內容:薦書丨私生子和他在二手書店買的那本書,那道防線

終於我們要來揭開私生子的面紗了,他就是弗朗索瓦·特呂弗。很可惜,《祖與佔》的作者沒有活著看到這部電影。因為弗朗索瓦·特呂弗當時在完成自己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但是在小說改編電影的領域弗朗索瓦·特呂弗有著某種獨特的視角。

我們先來了解下弗朗索瓦·特呂弗


弗朗索瓦·特呂弗

弗朗索瓦·特呂弗15歲在巴黎發起電影俱樂部。先後從事過電焊工、記者等職業。1951年應徵入伍。復員後師從安德烈·巴贊,作為《藝術》雜誌編輯和撰稿人,並開始在《電影手冊》上發表電影評論。那是他才18歲,已經開始發布影評,第一篇就是關於《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電影封面

而電影手冊則是歐洲最重要的電影雜誌,《電影手冊》的年輕批評家們提出的最具影響力並於日後獲得普遍共識的電影觀念,就是「作者論」。後來電影工業中普遍沿用的導演中心制,可以說就是它的一個遺產。「作者論」認為,一個導演對於一部影片佔有的分量,應該與一個作家對自己小說佔有的分量一樣多。而作家的文風同樣可以在電影中置換成「個人影像風格」或「視聽語言方式」。

 

《電影手冊》雜誌封面

在1955年拍攝《牧羊犬的攻擊》的時候,特呂弗已經看了3000部電影了。而《祖與佔》能夠被拍成電影也是充滿巧合。從二手書店買來這本書,和作者聯繫,討論劇本。正如他在序言裡所說:

除了我渴望想做的事情以外,對別的我不再感興趣了。

這就是一個導演應該有的姿態。此外他追求將哪些書裡的美麗轉化成視覺的快感。

關於故事的改編,在《眼之快感》這本書裡可以捕捉到一些細節:


《眼之快感》封面

《祖與佔》的改編

─────────────

── 您是如何進行改編的?

── 在我熟記的書頁上,我在我最喜歡的地方打上一個或數個叉叉,寫上幾句評語,然後把這些交給我的改編合作者和對話者讓·格魯奧。他們先寫出一部200頁的劇本,然後據此加工,用剪刀和漿糊予以剪貼,同時保留在拍片時在最後時刻即興增拍一些我認為必不可少的場景的權利。例如,我讀了阿波裡奈爾詩集《像記憶一樣溫柔》中的信件,隨著閱讀的進行,我會對這些信件感到親切和親密無間。我便會和演員們談起這些信件,而且還以此寫了一段獨白給演員們,慢慢地,這段獨白被拍成一場戲。

《射殺鋼琴師》的改編

─────────────

── 至於改編自戴維·古迪斯的一部小說《槍擊鋼琴師》,僅這個畫面我就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這個畫面就在書裡。在雪地上的一條斜坡路上,汽車熄著火靜靜地向下滑行。就這些。一輛汽車在雪地上熄著火靜靜地滑行這一描寫,我早就渴望用畫面表現出來。其餘的情節就會隨之而來。

  

影像的魅力就在於此,這些永恆的鏡頭語言。




 

從電影愛好者到影評人,再到導演。這就是特呂弗,一個情感極其細膩的男人。他的男主形象總是那麼多愁善感,瘦小,有點自閉,憂鬱的色彩。只有特呂弗可能拍攝《祖與佔》,因為只有他會去二手書店。《祖與佔》成為了小說改編電影的範本,熒幕最棒的「三角戀」。而《射殺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師的宿命。假如不是特呂弗,它們可能只是文字。不會讓你擁有那種眼之快感,而這種快感是那麼純粹,永遠遠離政治,只在乎對應自己的內心。

喜歡法國文學和電影。對於自由、平等、博愛的紅藍白也是內心最好的對應,是一個文藝青年。除了工作,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於話劇、展覽、以及其他文藝類的活動。非典型獅子座,還很喜歡星座。大學至今做過校刊編輯、話劇導演編劇、製作人、場記等等。Prélude,中國、法國文化傳播者。我們堅持述說,堅持分享,用文化 「Atelier」 理念詮釋體驗與感知的力量。法國、法語,一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本應是充滿好奇與熱情的。



相關焦點

  • 品文觀影|從《筋疲力盡》到《隨心所欲》,這才是PPT電影.
    品文觀影 | 春暖花開很《微妙》,每個女人至少有一個暖男 品文觀影 | 安託萬,這才是真正的銀幕跑男——從《四百擊》到《愛情狂奔》品文觀影 | 從《祖與佔》到《射殺鋼琴師》,眼之快感薦書丨私生子和他在二手書店買的那本書,那道防線Prélude,中國、法國文化傳播者。
  • 【連載】聽Jérôme Clément講法國文化簡史:《祖與佔》與新浪潮電影運動 | La Nouvelle Vague
    Beau Serge de Claude Chabrol 1959- 《表兄弟》克洛德·夏布洛爾 1959- Les Cousins de Claude Chabrol 1959- 《四百擊》弗朗索瓦·特呂弗 1959- Les Quatre cents coups de François Truffaut 1959- 《廣島之戀
  • M WOODS Screening 法國系列電影放映之《祖與佔》
    「新浪潮電影」提倡使用快捷便攜的設備,使用長鏡頭來表現劇情,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觀眾的觀影體驗。戰爭的爆發,讓祖與佔失去了聯繫,但祖從未間斷給妻子凱薩琳寫信。戰後祖與佔再次重逢,佔在祖家中住下,卻發現祖與凱薩琳之間的矛盾。
  • Jules et Jim (祖與佔) 可能是法國最好的愛情電影
    「 也許兩者都是 」《朱爾與吉姆》是被許多評論家贊為特呂弗新浪潮風格的巔峰之作的一部影片。影片中凱薩琳、朱爾和吉姆,兩男一女組成特呂弗式經典的三人組,他們高唱愛情的烏託邦,在綠林莊園,讀書遊戲,談天說地。
  • 特呂弗留給世界無限致敬與懷念,《祖與佔》描繪了最匪夷所思的愛情
    為我們帶來了太多不朽之作。 今天讓我們借著光影的時光隧道一起夢回1962,再會新浪潮[3]、再遇弗朗索瓦·特呂弗、再看《祖與佔》。 《祖與佔》以略有黑色電影和女權主義的元素,講述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愛情故事,影片創造了一個非常規的人物關係烏託邦,最後又用顛覆性的幻滅作為結局。
  • 蒙眼遊戲,讓你在黑暗中體驗無儘快感
    想要在嘿嘿嘿時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其實並不難,單靠一個眼罩、一條薄絲巾就能讓你輕鬆體驗到強烈的快感,蒙眼嘿嘿嘿就是這麼niubility。蒙上眼睛會讓我們身體的其他感官更加敏感,此時選擇合適的嘿嘿嘿姿勢則會讓我們更容易體驗到強烈的高潮。
  • 電影中的三人行②《祖與佔》:濃墨重彩的是友誼還是愛情?
    特呂弗的《祖與佔》,是一部1962年的作品,其中的三人行頗具文藝精神,企圖掙脫俗套的三角戀外殼。《祖與佔》片名未出現的凱薩琳是三角的頂點,有著神秘吸引力的靈魂人物。女人的角色如果塑造的失之單薄,會成為花瓶般點綴的人物,也很容易塑造成男性導演狂熱的理想化女性化身,帶著點詩意的天真。而凱薩琳,既非花瓶,也非後者。不消說,凱薩琳是掌握三人關係的鎖鑰。她也許令很多觀眾不快:有著暴君般的自信,在愛情中像個非黑即白的判官,獨斷掌握著愛情雙方的天平。
  • 《海上鋼琴師》海上,內心鋼琴容身之處
    觀影者第一視角:其實在或多或少的文章中出現海上鋼琴師的字眼,最近一次是在開眼裡面有1900給一見鍾情女孩彈琴的畫面,今兒慕名看了這部劇,經典文藝電影!海上鋼琴師也叫1900,一生在吉尼弗亞號船上,1900也被從小領養他的黑人鍋爐工喊作檸檬,意外離開他而去的黑人父親之後便陶醉在他出生的鋼琴裡,對鋼琴有種無師自通的魔力,他沉浸在其中,便有了爵士樂創立者挑戰,但這便是他漫漫人生的過客,他的故事借最好的朋友小號手講述,一見鍾情的女孩是故事的靈魂所在,1900追求的是有邊際的海上的鋼琴音樂,女孩的突然出現讓1900
  • 《海上鋼琴師》觀影有感
    而我,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樂於過這種生活,到我這個年紀,已經是什麼都不缺了的時候其實最懼怕陌生感,身邊是熟悉的親戚朋友,熟悉的工作環境,稍微有點變動,就不太適應,甚至局促不安,也許,我骨子裡是懼怕改變的,而這種懼怕,源於自己的無能!因為無能力適應,也無能力改變。 包括看電影,我只看經典電影,神劇我是無法容忍的!
  • 《海上鋼琴師》「鬥琴」片段 名垂影史驚豔觀眾
    正在全國院線上映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首周末獲得6400萬票房。此前淘票票想看數高達43萬,豆瓣參與評價的人數高達92萬,其中超63萬人給出五星。官方今日曝光「鬥琴大戰」正片片段,這一幕被無數觀眾奉為影史不朽橋段:1900遭遇爵士樂大師傑利的挑戰,雙方連戰三個回合,指尖燃燒帥到飛起。
  • Day110 子彈射殺了邦妮和克萊德,也射殺了我們
    當然對他們啟發最大的是特呂弗的《朱爾與吉姆》和《槍擊鋼琴師》,尤其是前者,羅伯特·本頓曾說他兩個月看了12遍,並模仿著把主要人物寫了一個三角關係,因為真實生活中的克萊德·伯勒正是雙性戀。作為導演第一人選的特呂弗雖然很喜歡這個劇本,卻因他的《華氏451度》開拍而放棄了。戈達爾對這個劇本也感興趣,據說他想把背景換成日本,並把邦妮和克萊德弄成十幾歲的孩子,這無疑嚇走了製片商。
  • 《海上鋼琴師》音樂首映禮 現場復刻經典鬥琴場景
    《海上鋼琴師》音樂首映禮 現場復刻經典鬥琴場景 時間:2019.11.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L.C 分享到:
  • 這部厲害到上天的電影《天空之眼》!
    《天空之眼》口碑爆棚的反恐題材電影即將在1月13日上映。《天空之眼》主要講的是反恐背後的角力鬥爭,是一部還原真實反恐戰爭的佳作。這種題材很少引進國內,所以今天要扒一扒!這部以反恐為主題的戰爭影片中,並沒有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大規模戰爭場面也沒有類似海軍陸戰隊式單兵無敵的個人英雄主義與之相反的是,《天空之眼》更突出反恐的真實性以一個完整反恐行動由始至終的全景再現
  • 草根評《海上鋼琴師》:畫質提升 經典再現
    困守在方寸之地但靈魂自由的生活並不可怕,看不到盡頭卻又千篇一律的活法才真的可怕。三段式鬥琴那裡太帥了哈哈哈哈,總之fuck the regulations這是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多謝@新浪觀影團 的贈票啦。@花-朵-進化論 9分音樂一起,回憶撲面而來,印象裡最深刻的是1900的眼睛,猶如天空一般的藍色,倒映著無邊無際的大海。
  • 談談《海上鋼琴師》
    在那王座上,一定會有他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在輾轉流離的人生裡,碟片山消失了又重建,重建了又消失,在山巔上不變的是託納多雷。他和他的作品不單聯繫著遙遠的過去,消逝的青春,無以名狀但早已不再提及的情感,而且對應著一扇通往美的大門,如同秘密的路標,一次次指引自己重複抵達。
  • 《看不見的旋律》鋼琴師假裝盲人
    《看不見的旋律》鋼琴師假裝盲人,看到謀殺案想報警,來到警局卻發現兇手是局長男主角的主業是一名鋼琴師,副業是假裝盲人,主副業相結合讓鋼琴師的事業如魚得水,除了可以對音樂更加專注,也讓他能經常佔點小便宜,比如可以租到公益的廉價房,無緣無故就被人施捨兩毛錢。
  • 《海上鋼琴師》——回味傳奇經典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主人公「1900」無師自通的鋼琴秉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鬥琴」的片段。音符配合十指飛揚,營造出動人心魄的戰場。光影之後,儘是餘音瀰漫。      至今,《海上鋼琴師》獲獎無數,早已成為影迷心中的經典。11月15日院線即將上映!
  • 【搶票】好萊塢奇幻巨製《神戰權力之眼》免費超前觀影約起來!
    3月7日,好萊塢奇幻巨製《神戰權力之眼》免費超前觀影約起來!【觀影時間】2月7日10:10【觀影地點】銀川萬達影城金鳳店【搶票規則】把本條活動消息轉發至朋友圈,並寫上你想觀看本片的理由,讓好友幫忙點讚,收集99個後截圖發回後臺, 小編會給前20位將截圖發送至後臺的小夥伴每人送上免費看片名額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