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三人行②《祖與佔》:濃墨重彩的是友誼還是愛情?

2021-02-21 良友書坊


有人戲仿「三人行,必有我師」說,「三人行,必有所愛」,這就構成了電影、戲劇、文學中屢見不鮮的三角戀,常常以世俗、狗血的臺本博人眼球,賺人熱淚。在默許一對一的忠貞愛情模式後,那第三人只好黯然神傷、形單隻影,帶著「求不得」的最大酸楚,恨佳人芳心他許。最經典的闡述莫過於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藝術高於生活,難道生活中的三角戀故事會少嗎?往回看,在封建社會尚有三人同遊的先例,一夫多妻制度下,三角戀依賴父權大家庭,成為封建倫理的締結;而在母系氏族仍留存的民族裡,一妻多夫的傳統也令三角戀穩固而可堪延續。

然而現在不是探討婚姻制度的時候,目光回到現在,一夫一妻制度的「文明」社會裡,要結成三人同盟的愛情理想國,多少顯得離經叛道。「最後,三個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正因為愛本身的排他、嫉妒、猜忌,以及男女中隱形的權力、控制關係,令這天真的愛情理想失落,成為勇敢的先驅者所作的一次失敗探索。電影《祖與佔》便是後者。


特呂弗的《祖與佔》,是一部1962年的作品,其中的三人行頗具文藝精神,企圖掙脫俗套的三角戀外殼。

《祖與佔》片名未出現的凱薩琳是三角的頂點,有著神秘吸引力的靈魂人物。祖,是旅居法國的德國人,性子軟糯;佔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在情愛關係上瀟灑自如一些。兩人是意趣相投的好朋友,他們都愛好文學、看淡金錢,都被一尊有著平靜笑容的女人的雕像所迷醉,而凱薩琳恰恰有著雕像般平靜的神情,散發出鄉愿的高雅。三人的關係像跳圓舞一般,舞伴從祖與凱薩琳,換到了佔與凱薩琳,最後在凱薩琳的自毀行動中,只剩下祖孑然一人。

戀情的沉重和疑慮讓她逃逸,婚姻生活的波瀾不驚消磨她的光亮,她如無從捕捉的風一般。

三人行中的唯一女人

三人行中的唯一女人是打破兩位男人友誼的「闖入者」,也是組成魅力三角的靈魂人物。女人的角色如果塑造的失之單薄,會成為花瓶般點綴的人物,也很容易塑造成男性導演狂熱的理想化女性化身,帶著點詩意的天真。而凱薩琳,既非花瓶,也非後者。

不消說,凱薩琳是掌握三人關係的鎖鑰。

她也許令很多觀眾不快:有著暴君般的自信,在愛情中像個非黑即白的判官,獨斷掌握著愛情雙方的天平。祖在婚前令她不受重視,她便和前男友廝混來「打回平手」,佔和嬌蓓攪纏不清,她就和阿撥再玩一陣,以求「盈虧平衡」,「一切歸零」;


凱薩琳博取祖和佔的關注,不容他們的忽視。

同時她又是缺愛的孩子,恨不得得到隨時隨地的關注,成為愛人無時無刻的焦點。祖與佔興高採烈地玩起骨牌或談論戲劇,她不是在旁能欣賞這份愉悅的女友,而是採取玩笑意味的「冒犯」,企圖將視線集中到自己的孩子氣式的人物。邁·科雷恩評價「她本人就蠢得讓人討厭,一味模仿兒童的純真。」(《弗朗索瓦·特呂弗作品的文學性》〔美國〕邁·科雷恩;一匡譯)。更別提她隨身攜帶硫酸瓶的難以置信的神經質。(而佔居然不以為然)


‍兩人俱是崇拜、欣悅的目光。‍‍‍

但愛她的人,同情她對自由的、有創造力的生活的追求,珍惜她身上可貴的女性解放。最後為她的毀滅掬一把同情淚。但凡對「那種生活對我來說像片荒漠」有同感的文藝情結的男女,都會輕易成為凱薩琳的裙下之臣。

不過即使對凱薩琳有豐富的同理心,也難免不以佔的視角來看待她。祖與佔兩人完美的志趣相投的友誼,為一個女人分開成一條細細的水流。婚前三人的玩樂嬉鬧,有著心照不宣的意味。而婚後理想關係的締結,最終傷害了友情,傷害了愛情。而最後凱薩琳如灼燒的熱焰般將佔帶入了水中,澆熄了兩人生命的火花。

雖然特呂弗在那個時代塑造的凱薩琳具備女性解放意義,但仍落入了定型化的窠臼。一個致命吸引力的女子,一個帶著自毀,毀人傾向的危險女子,凱薩琳,還是通常意義上,我們為三角戀中一類女人命名的「禍水」,蛇蠍女子的翻版。


佔在為凱薩琳畫鬍鬚,祖在一旁欣賞地看著。

三人關係在婚姻中的實驗是失敗的

《祖與佔》進入到家庭生活的內部,討論家庭生活中少有人注意的昂貴代價,在平靜生活的表象下,是每日庸常、瑣碎的俗事,愛情淪為激情的餘燼。就連書信往來的精神之戀都比兩人的相處可愛。凱薩琳由此懷念戰爭時期和祖的「信交」。

影片繼而探討相對的愛和絕對的愛,對三人實驗精神的戀愛關係的質詢,都具先鋒意味。

祖這位絕對的愛的信奉者,遺憾佔和凱薩琳的愛是相對的。他在三人關係中最富有犧牲精神,他為了愛的理想成全了好朋友佔和凱薩琳。祖後來成了溫和的無性的人,沒有嫉妒,恪守欲望的節制,一種為愛的甘願的卑微和喪失自我,成了一個有意味的悖論——為了絕對的愛,而喪失成為愛人的資格。

即使在祖退出,形成1+2的三人締結體後,婚姻關係都令愛情理想岌岌可危。完美的愛只持續片刻,而反覆地謀求便成為虛耗。


在大自然中歡騰恣意,是否也隱喻著愛情的自由、從心而動。

凱薩琳和佔想要個孩子,國內的俗套家庭劇裡孩子是為拴住玩心大的男人的一樣法寶,而這裡,孩子是為阻止凱薩琳冒險,凱薩琳為了讓佔定心許諾他的禮物。而當計劃失敗,兩人關係中早已隱現的裂縫變得醒目可見。

對佔來說,兩人的婚姻關係裡還有著一對眼睛:第三人——祖的善意旁觀,令兩人的愛情暗藏著緊張和不安定。猜疑和嫉妒、疲乏和質疑如影隨形。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敘事裡,由此加入了新的變奏,然而也未改變婚姻關係的形態,在一夫一妻的絕對忠誠下,祖這樣一個愛著凱薩琳而不逾距的朋友是個尷尬的存在。


這張旋渦狀的海報是他們三角關係的絕佳表現。

三人關係的禁錮,從姑娘危險的吸引力下逃生

三人關係更像是一次情之所至,身不由己的禁錮,這種禁錮多次在影片中的大自然裡釋放,然而要打破它往往需承擔魚死網破的下場。

在佔的告別會上,鏡頭捕捉了三個女子。佔忠誠的女友嬌蓓,一味忍讓佔的游離、一味不求回報地付出,永遠敞開懷抱接受佔,佔評價她「明達而有耐性」;泰坦絲,在影片開頭將香菸倒放進嘴裡,吹出蒸汽火車的煙,玩這個把戲吸引男人,她遊戲人生,沒心沒肺,放蕩裡帶著頑童氣;佔朋友的情人,一位像薩岡但目光空洞的姑娘,佔朋友描述她是個很美麗物件,「性,純粹是性」。


嘴巴開火車的泰坦絲。

在這番鏡頭語言形成的比較中(像佔在潛意識中的衡量),才凸顯出凱薩琳的獨特。像祖說的「不特別漂亮、不特別聰明或真摯,但她是個真女人,而她是我們都愛的女人,男人的渴望。」凱薩琳真摯但又危險,散發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在女人中無法替代,讓佔義無反顧。

祖與佔先被這張酷似古老雕像的臉吸引,平靜的笑容,嘴唇很美,眼神帶著一點輕蔑。而在祖眼裡的凱薩琳和那尊相像的雕像同是神祇,是女皇。


「為什麼像凱薩琳這樣人人都追求的女人,選擇了以她的存在來施恩於我們呢?因為我們全身心地關注她,就像我們對待女皇那樣。」但引用波德萊爾來闡明「女人是天然的,因而是可憎的」也是祖,祖的女性觀裡帶著愛和恐懼,恐懼女人如自然般強大的顛覆一切的力量,但他自己卻慢慢順從了,為大自然的美所震懾,甘心做她的僕人。

而佔在祖與凱薩琳的婚姻生活中,洞徹兩人權力關係的不對等,他為朋友感到悲哀,同時理解凱薩琳像捕風般難以捉摸,明知道凱薩琳並不是傳統妻子的人選,還是掉落了三人行的婚姻套圈。佔掙脫過一次,因命運的偶然,將要離開祖家的兩人看見了窗子裡凱薩琳的臉,於是再次掉入漩渦。


阿撥(右)難以構成三人關係中有力的力量。

凱薩琳像一陣旋風,令祖與佔昏頭,佔最先醒過來,和嬌蓓結婚,三人關係解體。他們再見時的一場約會,是凱薩琳迎向阿撥了,佔眼見他們形成的又一個三角關係——祖、凱薩琳、阿撥。兩次的三角關係中,祖始終是三人行中最堅實的底邊,最穩固的力量,以極大的包容力維護三角關係的持續穩定,而凱薩琳是眾人追逐的頂點。最後,在凱薩琳和佔的死後,祖才醒轉過來。三角關係的「禁錮」不復存在,他感到一陣如釋重負的解脫。

故事的開頭,是兩位結成深厚友誼的年輕人祖與佔,片尾是祖回憶著兩人在與凱薩琳的交往中,求同存異的友誼。凱薩琳是闖入兩人友誼的破壞者嗎?還是愛情書寫的一次有趣的嘗試——兩個相同愛好的男人存在愛上同一女子的可能。是友誼還是愛情?這是《祖與佔》不同於傳統「三角戀」敘事的豐富魅力。

祖最後掙脫三角關係,孤身走我路。

相關焦點

  • 特呂弗留給世界無限致敬與懷念,《祖與佔》描繪了最匪夷所思的愛情
    但是電影本身只是講了一個愛情故事,沒有討論,沒有質疑,沒有批判任何的愛情觀、世界觀,反倒是在電影中設置了無數的問題,留給了觀眾思考,讓大家走出電影之後,對愛情的評論與認知哽在咽喉。 我也許把這部電影說的太多高冷了,而導演比我高明的多,這個偉大的愛情電影用一句話就能寫出它的故事梗概,兩個摯友愛上了同一個女孩,他們沒有爭鬥,只是分享了愛情。
  • Jules et Jim (祖與佔) 可能是法國最好的愛情電影
    影片中凱薩琳、朱爾和吉姆,兩男一女組成特呂弗式經典的三人組,他們高唱愛情的烏託邦,在綠林莊園,讀書遊戲,談天說地。這是一部典型的「新浪潮」式的電影,是一部否定傳統道德觀念的影片,它力圖戰勝某種禁錮,真誠地描寫男女和愛情,以反觀某種虛偽,它展示了現實中真實層面裡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於建築在「善」與「邪念」的傳統觀念。
  • 三個人的愛情,你們懂嗎?
    電影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所以,以道德標準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純屬是耍流氓。有許多電影大師熱衷把不一樣的愛情搬上大銀幕,出軌、虐戀、三人行。今天我來盤點十部我個人看過,留下深刻印象的三人行電影。我記得當年看完這部電影、走出影院之後,一對情侶在討論劇情,他們對於這三人之間的感情接受無能。各花入各眼!《祖與佔》絕對算得上三人行電影的鼻祖了,後來的很多電影都致敬過這部電影。其中就有後面提到的兩部電影《縱橫四海》和《戲夢巴黎》。除了三人行的噱頭之外,電影在鏡頭運用上也是堪稱一絕。
  • M WOODS Screening 法國系列電影放映之《祖與佔》
    作為這個時期的代表影片,《祖與佔》由法國著名的電影大師、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呂弗執導。M WOODS presents the first part of its French Film Series on Saturday afternoon, screening the French New Wave classic 「Jules and Jim」.
  • 戀愛三人行,三角戀vs多角戀經典愛情電影盤點
    更多的時候,人們在愛與被愛的錯位中,糾結纏繞找不到出路。今天鯉魚就給大家推薦幾部,三角戀和多角戀題材的經典愛情電影。《雛菊》劉偉強導演,全智賢、鄭雨盛、李成宰主演,2006年上映。由韓國製片方投資,香港幕後團隊與韓國明星聯手打造的愛情動作片。
  • 戀愛三人行,三角戀vs多角戀經典愛情電影盤點
    表現愛情的藝術作品,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不盡其數,即使是最睿智的哲學家、最浪漫的詩人、最偉大的導演也無法準確完整的表達,愛情究竟是怎麼回事。甚至鯉魚壓根就認為,如果用邏輯思維可以解釋的,根本就不是愛情。
  • 三人行的友誼有多卑微?
    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我還要不要繼續這段友誼?求點撥。 三人行的友誼, 總有一個感覺被排擠。
  • 這三人同框的大尺度電影,只此一部
    俗話說,三人行不一定出老師,出三角戀的機會更大些。羅明和馬劍鈴同時喜歡上了小裁縫,而羅明快人一步,不僅和小裁縫進行了精神上的交流,還進行了身體上的負距離接觸。因此,在本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法式情懷,象徵愛情的小提琴,三角戀愛的視角,中式傳統和法式思維相結合,有些似曾相識,又有些陌生新奇。
  • 別相信男女之間有純友誼:相愛4年的「三人行」,多餘的那個是我
    文|心理諮詢師木子銀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而大家也是各執一詞,有人相信男女之間是有純友誼的,有的人則相信男女之間根本就不可能有那麼單純的友誼。中學時代的我們相信友情,相信男生和女生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
  • 美國同性戀電影《那些人們》,友誼還是愛情?
    拋開他們腐朽的家庭背景不說,最重要的,它是一部同性戀電影,主題關注的是我極感興趣的友誼話題。愛情關注的,僅僅是性與現實,而男人之間的友誼,才是最大的浪漫。查理(左)和塞巴斯蒂安(右)如果阿根廷同性戀電影《是愛非友》(Esteros,2016)是如何將兩個男人之間青梅竹馬的友誼變成愛情的話,那麼《那些人們》則是將兩個男人青梅竹馬的友誼進行新生,讓人真正長大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電影,裡面根本就沒有愛情
    當美國道德聯盟(譯註:又名天主教道德聯盟,成立於1933年,旨在以美國天主教的標準審判、排斥電影作品中有爭議的部分。)譴責《祖與佔》的時候,它的聲明寫道:這個故事「在一個有違基督教和傳統自然道德的背景下」展開。
  • 章魚哥加入,三人行的友誼太卑微
    如果章魚哥加入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的友誼,那會是什麼局面?這在第一季第四集有詳細的闡述。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為了爭章魚哥的友誼,竟然吃醋的要拆家呢。事情的起因是海綿寶寶和派大星在章魚哥的房子前面玩吹泡泡遊戲。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選擇在章魚哥的房子前面玩,可能這是一種三人友誼的象徵?
  • 有種友誼叫「三人行」,鞠婧禕趙粵林思意很養眼,看到最後:怎麼玩到...
    大家都知道娛樂圈裡面很多人關係是很好的,雖然可能沒有什麼太多作品上的合作,但是私下裡面也會經常聚會,今天我們就來看幾組三人行的友誼,看大家都是什麼樣的想法呢?
  •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女生必有一失。三個女孩子的友誼有多困難?
    近日,話題#存在三個女生的友誼嗎#引發不同年齡段網友熱議,更有大量女性網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有網友稱「三人行,必有一個容易被忽略吧。就很像我,兩個手拉手走了老遠,我似乎才走了一點點」。也有網友袒露:只要關係夠好,性格相合,無論幾個人也能一塊玩。
  • 1991年,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拍出了香港影史中最好的三人行
    無論是悽美愛情的《倩女幽魂》,還是一代武俠輝煌的《黃飛鴻》,亦或是文藝頂峰的《阿飛正傳》,時至今日仍舊是港片輝煌歷史上的永恆星光。 在這其中,有一部經典之作造就了香港影史上最贊的三人行,它就是 《縱橫四海》
  • 1991年,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拍出了香港影史中最好的三人行
    無論是悽美愛情的《倩女幽魂》,還是一代武俠輝煌的《黃飛鴻》,亦或是文藝頂峰的《阿飛正傳》,時至今日仍舊是港片輝煌歷史上的永恆星光。在這其中,有一部經典之作造就了香港影史上最贊的三人行,它就是《縱橫四海》
  • 三人行必有一人溼,3P電影花樣多
    兩男一女玩笑歸玩笑但「盾鋼冬」的三人糾葛卻是板上釘釘的其實,電影中的「三人行」並不少見在咱們中國《縱橫四海》則是「三人行電影」的經典發哥、紅姑和哥哥,風華正茂,三個璧人,金玉滿堂▼兩女一男隨著時代的發展兩女一男的「三人行」電影逐漸嶄露頭角
  • 品文觀影 從《祖與佔》到《射殺鋼琴師》,眼之快感
    很可惜,《祖與佔》的作者沒有活著看到這部電影。因為弗朗索瓦·特呂弗當時在完成自己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但是在小說改編電影的領域弗朗索瓦·特呂弗有著某種獨特的視角。我們先來了解下弗朗索瓦·特呂弗《遊戲規則》電影封面而電影手冊則是歐洲最重要的電影雜誌,《電影手冊》的年輕批評家們提出的最具影響力並於日後獲得普遍共識的電影觀念,就是「作者論」。後來電影工業中普遍沿用的導演中心制,可以說就是它的一個遺產。
  • 向左愛向右愛,孫藝珍和李恩珠在這場深愛三人行中,成全而又永恆
    《向左愛,向右愛》這部電影,本來是講述三角戀的故事,卻也讓我們感動萬分,哪怕它已是看過好久的電影,在某個時刻想起來時,卻還是讓心頭不由地一動,一下子又被某些片斷給牽住,讓人很想再看一遍。《向左愛向右愛》是這樣一個故事。
  • 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
    在人物的快速轉換中,演員將聲音與肢體的多元性發揮到極致,僅用4張摺疊椅與3張高腳椅,演繹多個不同生活片段,探討都市中錯綜詼諧的人際關係與荒謬現象。《三人行不行》此次被重新搬上舞臺,由1999年便加入屏風表演班、後成為屏風表演班首席演員的樊光耀擔任復排導演李國修老師32年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臺灣喜劇明星,他演而優則編、則導,他想要在沒有太多的布景、道具下,大玩喜劇表演的可能性,於是有了《三人行不行》。它成為臺灣現代小劇場演出最多場次,帶來最多歡笑和掌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