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體內藏著近200件國寶,砸碎才能取出,要佛像還是要國寶

2021-01-18 懂歷史的都是高人

記得幾年前,《奇葩說》中有這樣一個辯論題:如果羅浮宮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這個問題是讓人如此的矛盾和難受,一方面是藝術,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巔峰,另一方面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被人類偏愛的物種——貓。

其實,它真正想問的是,你在人類文明和生命價值之間會做出怎樣的取捨?

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今天說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日本奈良縣有一座千年古剎,古寺中有一座文殊菩薩像,奈良國立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通過超聲波內視技術,發現文殊菩薩坐像中發現了捲軸等約200件藏品,並且都屬於日本鎌倉幕府時期的文物。

只有砸碎佛像,才能將藏品取出,那麼該怎麼辦呢?

日本佛教起源中國

日本佛教雖然是由朝鮮傳入,但卻一直視中國為故鄉。

自聖德太子於607年首次向中國派出留學僧後,一百多年間,數以千計的日本僧侶不懼生死,搭乘遣唐使船來到中國進修佛法。這些留學僧在中國期間刻苦鑽研,回國後將自己所學發揚光大,使日本佛教得以迅速發展。到公元8世紀中期,日本佛教已是遍地開花、門派林立。

然而,佛法高深,不是一個人學幾年就可以領略其全貌的,再加上留學僧各有喜好、偏攻一門等因素,導致日本佛教在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下,顯得有些雜亂無章、不夠嚴謹。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天皇決定邀請中國高僧來日本講法,展示一下什麼是真正的佛家風範。

732年,日本向中國第九次派出遣唐使團,兩個年輕的留學僧榮睿、普照隨船隊出發。

這次直接促成了後來的鑑真東渡。

鑑真到達日本後,進行一系列的佛教活動,為日本佛教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鑑真在東大寺設立戒壇,此為日本正規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鑑真為大僧都,成為日本律宗始祖。鑑真攜帶不少佛經、佛像、佛具等到日本,用嗅覺鑑定草藥,協助校訂佛經的訛誤。

在日本的10年期間,完成了傳律弘法的偉大誓願,同時也使日本佛教走上了嚴格、正規的戒律之途。

「裝藏」

可能很多人好奇,這麼多的國寶是怎麼跑到佛像中的呢?這就要涉及到「裝藏」文化了。

"裝藏"是佛教造像儀軌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指在造像或塔中裝入聖物來賦予其神力的行為,佛經中已有將經咒裝入塔像的說法。

裝藏的內容是由簡單到逐漸完備的一個過程,並且在具體操作中也不一定與儀軌完全等同。

一般的裝藏方式為:首先放置有梵字的中軸木,其餘裝藏物又包含三類:

一、法身舍利,如寫有藏、梵文的經卷(紙條),內容有十二因緣咒、三字真言、尊勝佛母心咒等;

二、生身舍利,包括聖者的舍利,或者用頭髮、人骨灰等混合在擦擦內;

三、五寶、五香、五藥、五穀等物。

大型造像大都會按照儀軌裝入所需物品,而金銅造像完成後,一般要從底部用蓋子封住佛藏,底蓋稱為「神佛像底蓋」,外面陰刻十字金剛杵,有防止邪魔外道幹擾的作用,起到封藏的目的;

「世間哪得雙全法」

那麼,既然研究人員已經在菩薩坐像中發現了裝藏之物,並確定是國寶級文物,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顯而易見,要取出這200件國寶,必須要破壞這尊具有1000多年的佛像,但是從佛教信仰來說,破壞佛像就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另一方面,佛像內的文物價值更大,有學者認為,這會對研究日本發展史和佛教歷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確實沒有一個兩全的辦法,要麼砸碎佛像,要麼保持原樣。

這件事的最後處理結果,是在寺廟管理人員的極力反對下,研究人員決定讓這座千年古佛保持原樣。

不禁又想起那個著名的「電車難題」:一列失控的電車正在衝向被綁在鐵道上的5個人,他們肯定會被撞死。附近有一個人,他扳一下道岔,可以使電車駛上岔道,救下這5個人。但是岔道上有一個人,會被電車碾死。他該不該扳道岔?

你會怎樣選擇呢?

相關焦點

  • 要佛像還是要國寶?佛像身中「裝藏」寶物,日本專家陷入兩難境地
    而這座寺院有一尊佛像,用X光掃描後專家犯難,保護佛像還是要寶物,日本專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第一、佛教在日本大行其道早在一千三百九十年前,日本便開始覺醒並瘋狂地汲取優秀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第二、裝滿「寶藏」的佛像在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同時,佛教也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傳入日本。有人統計過日本寺廟數量,據說被評為國寶的寺院就有38處之多。如果將全國寺院算在一起,至少也有大小几百座,其中,淺草寺、清水寺、法華寺,更始人潮湧動、信徒如雲。
  •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 請查收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規避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主打的核心是「在乎現代人的感覺」,要和觀眾站在一起。在拍攝第四集《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之前,分集導演崔宇對佛像並沒有太多了解,這次終於讓他有了近距離觀察佛像的機會。每天從開機到拍攝結束,主創團隊都要跟佛像共處很長時間,少則七八個小時,多則十幾個小時。
  • 全球「最有身價」的佛像,重5.5噸全部純金打造,險些遺失!
    當你談論佛教時,你可能會立即想到佛像,所以今天帶大家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金佛,它被遺棄了200年,後來無意間被發現。在亞洲的佛教國家中,泰國是最狂熱的,狂熱到了什麼程度呢?就是他們總人口的90%以上都是佛教徒,達到這樣的人口比例令人很驚訝。而且其首都曼谷有400多座佛教寺廟,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地方。可以說寺廟在泰國非常普遍,難怪這裡的佛教氛圍這麼濃!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開播,25件國寶「搶鮮看」!
    節目製作團隊從300多萬件國寶,近百家博物館,幾十處遺址中,精選出100件頂級文物。這100件文物分4季播出,共100集,每集5分鐘。本季的主題是「超級連接,超越想像」。繼續輕鬆、靈動地用微紀錄構建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從23號開始,每天連播5集,共5大集。接下來的幾天裡,你是選擇被國寶「萌翻」?
  • 世界最大金佛裸露荒山200年,運走時意外摔裂發現真身,現成國寶
    一晃20年過去了,當地的三位華人出資在附近出資修築了三華寺(Wat Traimit),而寺廟的主持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將這一尊蒙塵的佛像請到全新的寺廟當中,讓它繼續享受香火供奉。他特意請工人開來吊車進行運輸。
  • 一個「叛徒」:卻一生為國拯救國寶百萬件
    1902年,日本人大谷光瑞先後三次從敦煌盜走了7000多卷吐魯番文書和20多車壁畫、佛像等珍貴文物。西北考察團申請輔助經費的文件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對故宮的上百萬件珍寶虎視眈眈。1947年6月,抗戰時期轉移到西南的百萬件國寶悉數轉到南京。協調會上,南京方面決定讓徐森玉將所有國寶轉移到臺灣,並將徐家全數遷到臺北。徐森玉憤然離席,與故宮博物院脫離關係,舉家隱居上海不願同赴臺北。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山西兩件國寶送出留言
    隨著熟悉的開場提示音響起,備受期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如約上線。來自山西的國寶——大同雲岡石窟的曇曜五窟和運城永濟唐鐵牛博物館的黃河鐵牛相繼於6月14日、15日精彩亮相,開口講故事,並接受網友們以各種精彩彈幕為列隊,夾道歡迎。
  • 經濟學姐弟變收藏家,6層別墅供放數百尊佛像,藏著東方最美微笑
    在繁擾的都市,有一對姐弟早早修煉了一個「佛系」的禪意世界,他們將數百件精品木造像陳設於6層的別墅內,並取名為「佛像堂」,這裡藏著東方最美的微笑。從小在家與木造像日夜相對的詹文靜深有體會:「雕塑還是基於真善美,看了這麼多美的東西,反過來它也會作用於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於面容也會更加舒展,有利於養成佛繫心態,帶來的是精神、知識上的填補。」除了展出的200多件精品,收藏的數量還有上千件。
  • 原被遺棄上百年的泥佛像,意外摔碎發現金身,今成泰國珍寶
    不過,小編今日要為大家介紹到的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的金佛寺。這座寺廟因在寺內供奉著一尊金佛而得名,目前這尊金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佛,高就有4米,重達5.5噸。金佛寺具體位於曼谷火車總站的附近,從比較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金佛寺的尖頂,還是非常明顯的。實際上,金佛寺還有一個名字就是三華寺或三友寺。因為這座寺廟在當時是由三位華人集資所建造的,由此得名。
  • 央視教你寫文案,《如果國寶會說話》好絕!
    具體學習方式:看《如果國寶會說話》。不是這個國寶哈,勿cue,忙著吃竹子呢。回到正題,不得不誇,《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文案真的可以說是絕美了。有多好呢,好到有人為文案追了三季綜藝。所以,我怎麼也得分享一下了,要不我虛心好學還熱於分享的人設怎麼立。
  • 為什麼佛像都要坐在蓮花座上?
    無論是藏傳佛像還是漢傳佛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佛像或坐在蓮座上或站立於蓮座上,那你知道為什麼佛像要以蓮花為座嗎?蓮花在佛教中又具有什麼意義呢?蓮花,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荷花』,象徵著聖潔、純淨。蓮花為佛教八寶之一,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至清至純。
  • 全球最大金佛,被棄荒山數百年,搬運時意外發現金身,今成國寶
    相信大家在外出遊玩的時候看到過不少的佛像,其中不乏一些鍍金的佛像。畢竟金還是比較稀有的,如果打造一尊純金佛像則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在泰國曼谷的一座寺廟中就有供奉著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金佛,不過對於這尊金佛是否為純金,還是六成以上的含金量目前還沒有定論。
  • 這場拍賣有近300件拍品,八件罕見又精美的佛像值得細看|一拍即合
    專場將呈現近300件拍品,其中除了中國、日本、尼泊爾等各個時期的工藝品,一些罕見而精美的佛像引人注目。我們挑選了八件優秀佛像拍品,領略前人無出其右的智慧。如延安子長鐘山北宋石窟佛造像均為仰蓮座,大同華嚴寺及應縣木塔的佛像座亦如是。據子長鐘山石窟題記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所鑿,恰與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始建時間大致相同,可知此種形式的蓮座曾廣泛流行於宋遼時代。整尊佛像莊嚴不失慈祥,鑄造精美,雖近千年仍栩栩如生。為漢傳佛教在北地之傳播史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從《如果國寶會說話》看文化類紀錄片的創新探索
    《如果國寶會說話》以每集5分鐘的時間向大眾講述一件國寶主角的故事,出現的國寶都是精品,沒有一個多餘鏡頭,每一句解說都經過細心打磨。在有限的5分鐘裡,有機地組合了一件國寶主角所延伸出來的傳統文化知識。體積小,傳播內容卻不少,受眾從每一集當中都可以見微知著。如在《阿斯塔那伏羲女媧圖》一集中,節目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伏羲女媧圖所象徵的陰陽相對、生生不息的涵義。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潮爆,是心動的感覺!
    前兩季的快速閃回之後,一個「胖妹子」睜開了眼,緊接著《洛神賦圖》、《蘭亭序》掠過眼前,唐三彩、磚畫、佛像、銀壺、碑文、鐵刀、飛天……橫笛與雕鳴齊唱、古箏攜馬嘯共吟。片中極具中國風的悠揚女聲,瞬間將我們裹入了歷史洪流中,而那些穿越而來的國寶在暗藏的15首唐詩中撲面而來,直擊人心,一件件仿佛觸手可及。古樂混搭電音,國寶也會說唱?
  • 清代銅佛像,價值超出想像
    【古董鑑定方法:每天早上8點更新】 清代銅佛像,價值超出想像 為避免清代銅佛像投資失敗的陷阱,首先要自我充實,謹慎選擇投資的清代銅佛像並要了解其清代銅佛像投資的禁忌,才方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 替佛像開光
    近年來佛教徒人口增加,常有信徒家裡供奉的佛像需要法師開光,或是新寺院落成,也會進行佛像開光典禮。佛需要我們為他開光嗎?其實,「開光」最主要的意義在於為自己開心光,自己心光一開,佛光自然通身遍照。有一個寺院,請到慧空老和尚主持佛像開光典禮。慧空老和尚抵達寺院後,知客師準備為老和尚掛單:「老師父,寺裡已準備好靜房,我帶您過去。」
  • 北京故宮文化《金甌永固杯》國寶再造,禮獻故宮600周年!
    「金甌永固杯」以崇高地位被視為千年鎮國之寶,無論是在康乾盛世,還是如今的中華盛世,「金甌永固杯」都擁有不可比擬的價值。故宮600年華誕,紫禁城裡首次過大年!金玉《千手千眼觀世音佛像》,目前市場估價1.2億元。
  • 這些臺灣富豪收藏的頂級國寶
    >,藏品分為陶瓷、佛像、書畫、雅趣品錄等四大類。其中,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乾隆時期,時間跨度近5000年的3000多件陶瓷精品是該館的最強項。至此,這四件國寶才從臺灣流入大陸。,一直對擺放大廳的中國古代佛像好奇,後來當他得知西方對待佛像,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的,於是才決定收藏高古佛教藝術品。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因為它需要等到下雨的時候才能燒出來,只有下雨的時候你才能開始燒,那個時候的溫度和溼度剛剛好。但是那年代又沒有天氣預報,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所以燒窯的師傅只能等,剛好溫度好的時候,剛好雨來的時候,最美的天青色才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