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上映多日,票房一路走高。
影片的故事震撼而又可歌可泣,影片中幾位演員的表現更是讓人記憶深刻。
比如用一口南昌方言詮釋「高福來」的鄧超,角色最後犧牲時仍在掛念修橋,鄧超的表演樸實而又自然,讓人在淚眼婆娑中對「老高」肅然起敬。
當然贏得全網猛誇的演員則是吳京和張譯。
吳京飾演的「關磊」和張譯飾演的「張飛」皆個性鮮明,一個熱血澎湃有勇有謀,一個冷靜理性穩紮穩打。
雖然師徒二人在殲滅敵機的作戰策略上有分歧,但心和鬥志卻始終朝著一個方向邁進。
倆人在戰場上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用一枚枚衝天炮彈捍衛正義、勝利和尊嚴!
吳京演出了「關磊」的血性和勇猛,上陣殺敵熱血霸氣!
最後的犧牲也毫無畏懼,他舉起槍的那一刻,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犧牲前只有一個信念,拼盡最後一口氣,也要殺他個昏天黑地。
而張譯則成功地拿捏「張飛」的沉穩與爆發,有血、有淚!
當然了,張譯演技被全網誇的背後,我卻更喜歡演員們通過角色所傳達出來的戰爭情感與精神。
比如「高福來」和「劉浩」,雖然兩人也會吵架拌嘴,劉浩也有不服氣的時候。
但當炮火轟炸後,他還是最放心不下「老高」,在一眾傷員中急切地尋找,卻不幸看到了臨終前的老高。
老高的犧牲,強烈刺激到劉浩,但他卻牢記老高的囑託,無所畏懼地扛著木頭去修橋。
將對方的「遺志」,變成自己的鬥志!
《金剛川》中前赴後繼的志願軍太多太多,他們為了一座橋,為了勝利拋頭顱灑熱血。
但影片不可能細細描述所有戰士的情感和關係,唯有藉助幾組角色,去展現戰爭之下,這些熱血昂揚不怕死的戰士們,他們的情感與細膩。
正如「劉浩」和「高福來」,再如「關磊」與「張飛」。
當敵機轟炸過後,張飛本能覺得關磊可能犧牲了,所以他急急奔走在玉米地裡,顫抖地吹了兩聲哨子。
那一刻,相信所有人都淚目了吧。
人物所有的感情,都飽含在那一聲聲的哨音中。
在轟隆嘈雜的夜晚,仍是那麼清晰明確。
影片有兩處細節,呼應的極好。
張飛阻止關磊抽菸,並且提到他因為抽菸而降職的事。
關磊聽後表情有很明顯的失落和悵然,但轉瞬即逝後,又是一副瀟灑自由的神情。
而菸袋鍋子這個細節已經說明,關磊其實早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他並非不知道抽菸是大忌,但就想在最後時刻再抽一口,也算是默默做個告別。
因而,當關磊犧牲後,張飛拿著旱菸葉子讓閆瑞(魏晨飾演)卷了一根來抽。
張飛知道,一口煙,就是一口氣。
所以,張飛最後十分隆重又小心地點了一支煙,祭奠關磊。
影片前後兩處細節的呼應,很好地刻畫了兩人在戰場上結下的師徒情誼。
而且,張飛之前曾給了關磊一根烤玉米,用布包得嚴嚴實實送來,是他不捨得自己吃的。
這個細節,足以說明兩人不只是師徒,更有兄弟情。
因此,更能理解為何張飛擊中敵機之後,微微仰頭對著天空,自言自語向關磊對話,告知他已經將飛機打下來。
那一刻,張飛拼盡全力去保護的,不只是這一片土地,還有內心深處對他而言很重要的人。
因為他知道關磊最後想而沒有做到的事,張飛用實際行動去完成對方的堅守!
重情又守信,這是兩人在精神上的相依相偎。
此外,影片中最讓我難忘的則是張飛犧牲前的另外一幕。
當張飛兩次下令點燃火把時,意味著他已經做好破釜沉舟最後火拼的準備。
而跟隨他的幾個炮兵,在一愣之後,也意識到這是作戰的最後時刻。
於是大家開始迅速地點火,其中一個年紀最小的士兵在點燃火堆時,一位滿臉鬍渣的老兵,下意識地摸了摸小士兵的臉,小士兵抬起頭,老兵衝他笑了笑。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讓我瞬間淚如雨下。
老兵知道,這是大家最後一次並肩作戰了,點燃火堆就意味著暴露自己,大家面對的將是犧牲。
那一刻,老兵溫暖的摸臉舉動,是安慰戰友更像是告別。
老兵的內心有不舍和憐憫,畢竟小兵的年紀不大。
而老兵與小兵最後那無聲的交流與告別,則體現出志願軍的感情與細膩,雖不是兄弟,卻是戰友親人。
正因為這些千千萬萬的英烈內心有深深的感情,才會前赴後繼英勇無畏地戰鬥到最後,沒有一個怕死的。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
這一行字寫得容易,但背後意義的沉重,卻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