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成都北路335號南京西路街道新成社區食屋正式開業。開業儀式上,靜安區領導、嘉賓和社區白領志願者一同為來食屋試吃的社區老人們送上熱騰騰的湯麵。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 攝(下同)
「小食屋,大民生」,南京西路街道是一個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國際化時尚街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有21142人,老齡化率高達45.6%。同時,轄區樓宇林立、商業繁盛,每天有將近10萬白領工作於此。「兩白」—「白領」、「白髮」成為南西街道民生服務的主要群體。
大調研過程中,東北片社區周邊老人、白領普遍反映街道大部分助餐點都集中在西南片,距離遠、不方便。為解決街道「白領」、「白髮」的民生需求,進一步優化社區助餐設施布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經過半年多籌備,新成社區食屋今天對社區開放運營。
雖然是周末,但聽說社區食屋開張,在附近盛京銀行上海靜安支行上班的白領劉雪卿特地趕來試吃。「真的是價廉物美,而且一日三餐都有,很方便!」劉雪卿告訴記者,平時吃飯都是靠叫外賣,一碗大排面30起步,一碗素澆面也要10多元,而新成社區食屋分別只要13元和7元。「不但便宜,而且嘗了味道也不錯。」劉雪卿表示,等下還要買點燒麥和大蝦回家。
社區食屋的啟用,不但改變了以往助餐服務只能覆蓋「白髮」無法兼顧「白領」的歷史,而且改變了社區食堂只提供套餐不能自選搭配的歷史,改變了只能提供中餐、晚餐不能提供早餐的歷史。可以說是南京西路街道民生服務能級的一次飛躍。
據悉,下一步,新成社區食屋、樂齡站點還將成為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服務中轉站」,讓中心專業的養老服務可以延伸到居民小區、老人家中,見縫插針做好社區「微養老」。並結合新成白領之家,積極推動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到為老服務中,提升社區老人的「獲得感」,編織出高樓大廈背後最美的社區煙火氣。(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