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是中國北方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磁州窯對中國陶瓷的突出貢獻之一就是將中國的書畫技法巧妙地運用於瓷畫創作,並自成一派,形成了獨特的磁州窯風格,留下了眾多各具造型的磁州窯詩詞器物。
從陶到瓷
泥土被賦予了靈魂
蘊含著生命的靈動
磁州窯以其驚豔於世的風採
在中國瓷文化的歷史上書寫了輝煌
黑白兩色繪出大千世界
數筆勾勒描盡人間萬象
氣形色蘊冠蓋華夏
寫意之美縱貫古今
磁州窯的裝飾集詩書畫印於一體
把中國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
運用到陶瓷裝飾上
堪稱陶瓷裝飾的典範
其中詩詞歌賦內容豐富多彩
裝飾異彩紛呈
民間諺語 警句良言
給人教育與啟迪
古人常把「德」視為做人之本,日常生活中把「溫、良、恭、儉、讓」作為處事的道德標準。與之相應的則有源於《書經典範》記載的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與善終,演變到今天,其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和多福的內涵成為古今唯一「五福合一」的標準。磁州窯善於捕捉時代文脈,留有「福德枕一隻」剔花葉形枕。
△「福德枕一隻」剔花葉形枕
古人把德作為調整各種關係的最高行為準則,提倡只有遵守道德,使德性滲透於行為之中,參與到現實活動裡去,才能轉化為「君臣富貴、福祿壽喜」等各種福分,如此以來,「德」與「福」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只有種下「德」因,才能收穫「福」果。
△劃花葉形枕
「和」的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突出位置,與之相關的論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像「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天時地利人和、和平共處」等等,其精神實質可精煉成「和為貴」;「善」乃為人之源,《三字經》開篇便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語,古代先哲常教誨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是有史以來社會公認的美德。磁州窯有諸多反映「和善」思想的作品,比較典型的是書「家和生貴子,門善出高人」劃花葉形枕,直觀表達了「以和為貴、以善謀高」的哲學之理,讀來令人產生強烈的認同感。
精煉短語 民俗對聯
給人豐富生存經驗
△「招財利市」梅瓶
磁州窯工匠善於從生活中總結經驗,更精於在磁州窯創作中傳播積極思想。現藏於磁州窯博物館的磁州窯「招財利市」梅瓶,就反映了人們嚮往通過招徠財神,催旺財運,生意興隆,大發利市的思想。「利市」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諺考」亦提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的說法,由此可見,利市亦有好運的意義。
△如意頭形枕
對聯又稱楹聯、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對仗」。磁州窯的創作取材民間,創作靈感發端於生活中的真切感悟。磁州窯博物館藏白地黑花文字如意頭形枕,枕面開光內墨書「一架青黃瓜,滿園白黑豆」,不僅對仗工整,音律押韻,而且讀後眼前馬上會浮現出一幅田園氣息濃鬱的意境。
△綠釉黑花八角形文字枕
磁州窯綠釉黑花八角形文字枕,是磁州窯較為稀有的品種,枕面開光內墨書「碟飛花下舞,鶴引水邊行」,其書法清勁雄健。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春暖》一詩中寫道「鶯流花下立,鶴引水邊行」,顯然枕上詩句是從白居易詩句引申過來的,工匠們根據田野中蝴蝶在花間飛舞的情景,改為「碟飛花下舞」,更為貼切生動,並通過飛碟和遊鶴,更襯託出大自然的恬淡幽靜和春意的萌動。
△褐彩文字四系瓶
磁州窯白地褐彩文字四系瓶,瓶腹部書「春夏秋冬及四時,閒觀書畫共琴棋」,該聯通俗簡約,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工作與生活的和諧統一。
唐宋詩詞 元代曲賦
盡顯磁州窯最高藝術水平
磁州窯經過唐宋初期的探索發展,基本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白地黑繪風格,一些文人墨客更樂於藉助這種載體,將自己對生活的體悟進行更深層次的糅合創作,呈現出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藝術精品。
△白地黑花文字長方形枕
磁州窯博物館藏白地黑花文字長方形枕,枕後立面開光墨書詩文一首「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可見,是摘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整篇詩文字體規範工整,章法布局有序,是磁州窯詩文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白地黑花文字豆形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文字豆形枕,枕面開光墨書「繡頂聚金不勝情,夏便瓷枕自涼生,清魂內如遊仙夢,有象紗廚枕水晶」,該詩文形象地描繪出在炎熱的夏季,頭枕一方磁州窯瓷枕,能與水晶相媲美,會神清氣爽很快進入夢境。
△白地黑花「人月圓」詞長方形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人月圓」詞長方形枕,為宋末金初詞人、米芾之婿吳激所作。枕面開光篆書「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如夢,仙肌勝雪,雲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溼,同時天涯。人月圓」,吳激當時以宋臣身份留於金,內心痛苦矛盾,乃作這首《人月圓》。全篇引用三個典故:其一「猶唱後庭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其二「舊時王謝,堂前燕子」借用劉禹錫《烏衣蒼》「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三「江州司馬,青衫淚溼」借用白居易《琵琶行》「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整首詞融為一體,如自天成,堪稱成功的隱括體。
△白地黑花「朝天子」長方形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朝天子」長方形枕,枕面開光內墨書「得閒,且閒,已過終年限。寧交別人上高竿,卻交別他人看。邯鄲,長安,皆屬虛患,論漁樵一話間。江山,自安,那裡也唐和漢。左難,右難,枉把功名幹。煙波名利不如閒,倒大無憂患。積玉堆金,無邊無岸,限來時悔後晚。病患,過關,誰教的貪心漢」,詞曲淺顯易懂,深刻體現出時下失意文人的消極處世哲學。
△白地黑花「山坡羊」長方形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坡羊」長方形枕,枕面開光書「風波實怕,唇舌休掛,鶴長鶴短天生下。勸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說賢愚話。得道助多失道寡,愚也在他,賢也在他」,全篇用舉例子、做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論證了不要說三道四、論人短長的做人道理。
△白地黑花「石慶東原」長方形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石慶東原」長方形枕,枕面開光書「終歸了漢,始滅了秦,子房公到底高如韓信。初年間進身,中年時事君,到老來全身,為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這篇散曲為了適應抒情和演唱的需要,形式和語言以俗為美,更注重輕靈自由,更適宜表達即興的需要,這首散曲否定了封建歷史上的功名富貴,表達出元代知識分子功成身退、趨利避害的人生哲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現實。
△白地黑花書「枕賦」長方形枕
「賦」是我國古代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通用文體,磁州窯白地黑花書「枕賦」長方形枕,枕面開光書「有枕於斯,制大庭之形,含太古之素,產相州之地,中陶人之度,分元之全名,混濁之故。潤瓊瑤之光渾(輝),屏刺秀(繡)之文具,泥其均而土其質,方其樣而枵其腹。出虞舜河濱之窯,絕不苦窳。減伯益文武之火,候以遲速。既入詩家之手,忻(欣)置讀書之屋,鄙珊瑚(富)貴之器,陋琥珀華靡之屬。遠觀者疑(凝)神,狎玩者奪目,來尺壁(璧)而不易,賈萬金而不粥(鬻)。囊以蜀川之錦,櫝以豫章之木,藏之若授圭,出之如執玉。是時也,火熾九天,時惟三伏,開北軒下陳蕃之塌,臥南薰蕈春之竹,睡快詩人,涼透仙骨。遊黑甜之鄉而神清,夢黃糧(粱)之境而興足,恍惚廣寒之宮,依稀冰雪之窟。凜然皂發之爽,倏然炎蒸之蕭。思圓木警學之勤,樂仲尼曲肱之趣。庶不負大庭太故(古)之物,又豈持(特)不困於煩暑之酷而已也。」 整篇賦文共266字,採用作比較、引典故、摹狀貌等諸多說明方法,依次介紹了瓷枕的產地、製作方法及功用評價等,還借用了許多饒有興趣的古代典故,運用了藝術化的誇張手法,是一首獨一無二的集教育性與學術性為一體的佳作。
謎語競猜 廣告宣傳
打開磁州窯的開放大門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謎面常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其形式短小、引人入勝,為更多人喜歡參與。
△白地黑花文字罐
磁州窯白地黑花文字罐,罐面書「四個川字川連川,四個山字山靠山,有人對成一個字,兩個雞子一酒滿」,謎面的前兩句分別用形象的語言刻畫出一個「田」字,而後兩句則是對競猜成功者的獎賞,這種趣味性強的創作形式逐漸為更多人接受,成為磁州窯器物中的一個受歡迎的題材。
△白地黑繪大酒罈
明清時期,磁州窯在思考自身特點,結合市場需求,賦予產品切實可行的定位。為了擴大磁州窯器物認可度和銷售量,磁州窯工匠在器物上創作形式不一的廣告宣傳用語。磁州窯白地黑繪大酒罈,肩部題「壹罈高酒美味香,八仙慶壽快來裝,青辰早起醺飛醉,午時前後不的晌」,腹部書「廣招雲外客,香引洞中仙」,對罈中美酒的最高讚譽。
△明代大酒罈
磁州窯明代大酒罈,有這樣的詩句「文人飲三杯進三場連中三元,武將吃一盞殺一陣封官一品,問酒誰家好?還答此處高」。連中三元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無上榮寵,文人鄉試、會試、殿試前滿飲此杯,以求能文思泉湧,三試奪魁。而武將出戰,戰前飲此酒,豪氣迸發,鬥志昂揚,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故有酒壯英雄膽之說。飲此家酒,能文中三元,武封一品,誰人不羨?誰家酒好?不言自明!
磁州窯的文字裝飾,歷史悠久,題材豐富,充分顯示了磁州窯藝術家卓越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既是地域民風的體現,也是寄語於物、抒發情感的一種形式,更是古代詩詞文化的承上啟下的重要載體。
■圖文:王 靜
■編輯:杜東平
■初審:李玉萍
■覆審:周慧文
李治亞
■終審:房淑萍
秦 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