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紫玫瑰》元電影的敘事:當熒幕與現實交織

2020-10-12 arkadia

伍迪艾倫的電影裡總是充滿了這種突然一天打破界限,混淆幻想與現實的情節,就像在特意滿足熒幕前觀眾也會偶爾生發的白日夢。像在<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吉爾在午夜巴黎突然乘上一輛通往黃金時代的轎車,遇見了他夢寐以求的著名大文豪、藝術家、批評家甚至還愛上了他們其中一位情人,<開羅紫玫瑰>中女主角Cecilia也突然得到了忠實影迷最瘋狂的饋贈:熒幕中的角色突然走了出來,向她表達愛意。

Cecilia無疑生活在一團糟的現實之中,經濟蕭條,丈夫失業整日賭博出軌還對她暴力相向,而她自己則一刻也不能停止對電影的憧憬和探討,心不在焉地工作,導致被炒了魷魚。她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整天跑去電影院麻痺自己迴避挫折,也正因如此得到了電影裡充滿魅力的男性角色的青睞。Tom毫不猶豫地走出了熒幕,來到了現實生活中,甚至還帶Cecilia進入了熒幕中的世界,來了一夜浪漫約會。這裡現實與幻想之間的隔閡完全被打通,主角可以任意穿梭在兩者之間。

影片進行到這裡,幻想與現實再一次混淆。這次的混淆不是出現在虛擬人物與現實人物之中,而是完全出現在現實生活: Tom的扮演者也為了挽救即將被自己創造的角色毀於一旦的前程來到了這個小鎮,他與Cecilia相談甚歡,竟然也向她表明了心跡。Cecilia最喜愛的演員也愛上了她。這讓Cecilia陷入了完全的混亂,她不得不做出選擇。最後她選擇了"現實生活"中的男演員吉爾,卻沒有意識到所謂的"現實生活"也只是一種虛幻,吉爾在Tom傷心返回熒幕後便獨自返回好萊塢,將對Cecilia所做的承諾完全拋之腦後。虛擬和真實世界中的兩個幻想在同一時刻戛然而止。在經歷了短暫的幻想與真實混淆的生活後,Cecilia又一次一頭扎進悲慘的現實: 她只能再次回到電影院,依舊在電影精緻而優雅的情節中滿足幻想,逃避現實。電影結束後生活依舊。

<開羅紫玫瑰>情節設計的巧妙,對於電影中的虛擬和現實中的不真實都進行了表現,導演也借"電影中的電影"的演員發出一問: 或許熒幕裡的世界是真實的,外面才是虛擬的呢?

到底孰真孰假,幻想和真實是不是真的分得開,真實的世界會不會比熒幕上的情節更魔幻,下次我們坐在影院時,拿起酒杯打算喝醉時,在音樂和藝術品裡忘記周圍時,或許也可以問問自己。

相關焦點

  • 《開羅紫玫瑰》過於現實的結局
    開羅與紫玫瑰很容易與浪漫的意象連在一起,每當我在列表裡翻到,總會猶豫一兩秒。在看電影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名字在電影中的真實含義。而在這部電影中有趣的是,開羅紫玫瑰竟然是電影中另一部電影的名字。此外我認為開羅紫玫瑰也象徵著一種分離現實的浪漫,一種存在於熒幕之上的浪漫。
  • 《開羅紫玫瑰》作為寄託的電影
    《開羅紫玫瑰》是伍迪·艾倫的代表作,通過講述在大蕭條中,借電影逃避現實,將情感寄託於電影之上的西西莉亞的一段奇幻故事,表達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主題。同時,影片也探討了電影與真實的關係以及表達了對好萊塢製造幻夢的電影工業的批判與反思。《開羅紫玫瑰》既是本片的名字,也是電影中西西莉亞所看的電影的名字。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電影院外所貼的影片海報,接著就是西西莉亞充滿嚮往的表情。
  • 從格雷馬斯矩陣看《開羅紫玫瑰》
    摘要:《開羅紫玫瑰》是一部極具伍迪艾倫風格的超現實影片,其主題是「戲夢人生」,揭示了幻想中電影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蘊含著深深的伍迪艾倫式的悲觀主義色彩。伍迪艾倫是當代電影界中的敘事大師,他電影中的人物關係往往以簡單的兩性情感為基點展開,但一旦展開就頗具盤根錯節之勢,三五個人物就可以鋪展出相當體量的敘事情節。
  • 「光影灕江」「好萊塢往事」電影主題月——《開羅紫玫瑰》
    十月主題之電影時代的「伊索寓言」開羅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85-03-01片長: 82 分鐘又名: 戲假情真 / 開羅的紫羅蘭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塞西莉婭失去了工作,變成平凡家庭主婦的她,經常獨自去看電影消磨時光,一部《開羅紫玫瑰》被她看到連臺詞都無比熟悉。
  • 從《開羅的紫玫瑰》看好萊塢電影裡的幻夢效應
    文轉自:從《開羅的紫玫瑰》看好萊塢電影裡的幻夢效應--電影文學--梁建華 侵刪 在電影《開羅的紫玫瑰》裡導演伍迪,艾倫以他一貫的幽默諷刺的手法向兜售夢幻的好萊塢電影提出了質疑。電影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大蕭條時代的美國。
  • 《開羅紫玫瑰》開羅紫玫瑰——彼岸之花
    女主的精神出口,就是每周上映的這些電影,那裡面的世界非常華麗,每個人的談吐都很優雅,每天都有著不一樣的冒險。從女主的這個愛好展開,電影鋪設了一個四角戀,女主遊走在丈夫、電影裡的美男、好萊塢小演員三個男人間,自己都感嘆一周前她還沒人愛,現在卻要面臨選擇。
  • 《開羅紫玫瑰》做夢吧!
    服氣,開羅紫玫瑰的女主像個沙雕一樣,過成那樣了還做夢,其實做夢不要緊,關鍵是你別給人家摔盤子砸碗忘記結帳忘記上菜……這種在工作中給人添麻煩的人十分討厭!不過女主看起來是個善良的人,很好騙的樣子,也是個溫柔的人,老公失業以後天天賭博調戲女人,給她一個hug她就乖乖拿錢給老公賭博用。。。。
  • 《開羅紫玫瑰》開羅紫玫瑰
    所以簡而言之一句話,嘗試解讀WA的電影時總是繞不開互文性。 《開羅紫玫瑰》的背景是30年代經濟大蕭條。從懷舊情調上講,應該和《咖啡公社》、《午夜巴黎》等影片同屬一類。彼時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失業的悲慘,只有電影裡依舊歌舞昇平的繼續製造浪漫,沉溺於娛樂產業營造的虛構世界一直是經濟危機下大眾遠離痛苦的重要手段——這樣的環境設置又和《摩天輪》非常相似。
  • 《開羅紫玫瑰》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是一部發生在電影院中的故事,這樣做好處就在於能給人一種層次感,在不同的層次空間得到感官上的體驗。影片女主人公是一位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餐廳服務員,本著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身份,也就展開了後續她往返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經歷兩段愛情的故事。喜劇形式與落寞的結局,是伍迪影片最常見的組合。Cecilia看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所以她選擇每天去電影院看開羅紫玫瑰。
  • 《開羅的紫玫瑰》伍迪·艾倫大開腦洞玩魔幻 在真實和虛幻中徘徊
    脾氣古怪的伍迪·艾倫認為,如果可以銷毀他的一些電影,他估計會捨棄絕大多數,而在他的保留名單裡第一個就是《開羅紫玫瑰》,足見他對這部有些魔幻色彩的影片的喜愛。丹尼爾斯Jeff Daniels這部影片以美國的經濟大蕭條為故事背景,可憐的女主人公塞西莉亞逃避壓抑無望的現實,幾乎看爛這部叫做《開羅紫玫瑰》的影片,「戲中戲」的敘事結構將故事梳理得乾淨利落,而不是像其他幾部作品一樣枝節蔓生,看得人云裡霧裡。
  • 《開羅紫玫瑰》開滿紫玫瑰
    最近才開始看Woody Allen,開羅紫玫瑰算是第二部。 紫玫瑰在電影裡象徵完美的愛。Cecilia的爛透生活開著兩朵,一朵Tom,另一個是Gill。討論真實和虛假,好像在討論被告與原告時的陪審團。大多數人覺得,Tom象徵完美,Gill象徵真實---有沒有想過兩者相反? 我想起一件往事,來道明我想論證的。
  • 《開羅紫玫瑰》Rose in poam
    客觀角度來講戈達爾的本意可能是想說明電影自身的交流感和代入感,然而三十年後時代同電影工業技術的提升伍迪艾倫用《開羅紫玫瑰》重新詮釋了這句話。當然這只是從伍迪艾倫的敘事情節和異想天開來看,因為這種戲中戲的手法真的讓電影角色走出來與觀眾對話,我個人認為伍迪艾倫的片子總是讓觀眾不做觀察者,而是一位參與者,相比其之前他的《安妮霍爾》,又從另外一種意義上打破了布萊希特的第四堵牆。
  • 《開羅紫玫瑰》:伍迪·艾倫在八十年代對電影的預言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開羅紫玫瑰》都稱得上是一部無可挑剔的商業片:虛構角色逃出銀幕的新奇創意,經典敘事的三角愛情故事的純熟表達,虛擬與現實的深刻主題等等。 短短的八十餘分鐘裡,伍迪艾倫沒有浪費一幀一秒,每個設計、每句臺詞都有隱喻。細細琢磨人物的言行便能發現,伍迪艾倫幾乎描摹出了整個電影業的方方面面。
  • 《開羅紫玫瑰》開羅紫玫瑰——銀幕內外各方「出戲入戲」的精神困境
    1930-40年代,是好萊塢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原因本片已有相關印證,人們無所事事又找不到工作,加上各種不如意,常常泡在電影院消磨時光尋找慰藉,一如本片女主塞西莉亞,把一部叫《開羅紫玫瑰》爛片刷上十幾遍,從路人刷成腦殘粉,甚至感動了片中的角色不惜「出戲」求見面
  • 《開羅紫玫瑰》電影裡最愛的角色竟然走出來跟我談戀愛,好赤激
    ,能演伍迪艾倫拍了很多電影,具體多少我還沒計算過以後會陸陸續續介紹完今天先來一部他早期的作品,奇幻浪漫的《開羅紫玫瑰》01《開羅紫玫瑰》是伍迪艾倫送給影迷的解迷湯,,這個世界不再圍著他轉,這部影片是以喜劇收尾比起這部,以悲劇收尾的《開羅紫玫瑰》在電影人生的探討上要深刻冷靜得多瑟莉亞生活悲慘,丈夫失業待家,整日酗酒嫖娼,自己當爹當媽的養活他,當服務生的微薄薪資僅夠維持兩人基本生活瑟莉亞喜歡看電影,電影裡的美好讓她暫時忘卻現實的殘酷和無聊,她看電影不是看電影,是療傷電影像嗎啡一樣讓她上癮,她把一部剛上映的影片《開羅紫玫瑰》反覆看了5遍,即使對臺詞和劇情已經滾瓜爛熟
  • 《開羅紫玫瑰》寫在電影鑑賞課之後
    對開羅紫玫瑰這部好萊塢愛情喜劇電影,我所看到的,像極了四宮格的鍋底,不分主次輕重,每一格的味道都在用不同方式衝擊你的味蕾,不存在真正的主角。 關於精神寄託。 西西莉亞,一個工作馬虎婚姻不如意而對電影裡奢靡無憂的浪漫生活心生嚮往的平庸少婦,面對粗線條丈夫的昏昏度日身體出軌,無奈寄情於小鎮上的電影,一遍兩遍三遍四遍五遍,鎮靜思考淚水在西西莉亞的臉上浮現又泯滅。
  • 《開羅紫玫瑰》愛電影,愛生活,愛自己
    我覺得《開羅紫玫瑰》有一點挺有意思: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的三十年代經濟蕭條時期。而故事的拍攝手法,演繹方法,情節模式也是按照三十年代情節劇的路子走的。,《開羅紫玫瑰》正是延續這樣的「套路」,反而有一種碎碎念的可愛。
  • 《開羅紫玫瑰》朋友們,天堂確實敵不過安全落地。
    看過幾部小老頭的電影,他喜歡幻想的敘事,頗有《臨川四夢》的呼應感。幻夢敘事在現代有個特別之處:夢圓了總歸是角色的夢,觀眾迅速抽離,心裡明鏡似的;夢碎了,卻仿佛千萬萬生活的可能性又被抹了一次脖子。如果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像塞西莉亞一樣邊忍受著貧困、瑣碎和暴力,邊沉浸於華美的影像世界,我們大概率會勸她「專注於現實世界吧」、「只有現實中的努力才能決定你的生活」。事實上,在電影的前半段,女主角屢次在失業的邊緣試探,屢次被無賴的丈夫氣到離家出走,又屢次臣服於無法忍受的孤獨與落寞。她的現實世界根本就是虛焦的,她自己就是那張被放映的底片,又何談專注,何談自由意志?
  • 《開羅紫玫瑰》老爺子的情書啊
    「真實的人要他們的生活虛構,虛構的人又要他們的生活真實」真實與虛幻 好萊塢與開羅紫玫瑰只有藝術是唯一永遠屬於我們的 而它與現實間橫亙著無法逾越的萬古堅冰 除卻湯 所有徘徊試探 都成了拖姜痴鼠般的僭越 西麗亞抱著行囊與尤克裡裡在螢屏外的笑 是woody寫給電影的情書與現實間冷酷平行線的唯一和解
  • 《開羅紫玫瑰》——從虛幻裡尋找現實的溫柔,還是從現實中尋覓虛幻的幸福?
    《開羅紫玫瑰》由伍迪·艾倫執導,影片的主人公塞西利婭、湯姆、吉爾、蒙克為觀眾上演了一部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女主人公為排遣生活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