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為什麼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2021-03-02 蔣勳

01

 謹言慎行的語言文化 

 

儒家文化不鼓勵孤獨,而這個巨大的道統其實也不鼓勵人們在語言上做精細修辭。孔子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他認為「仁」是生命裡最善良、最崇高的道德,而一個語言太好、表情太豐富的人,通常是不仁的。

 

孔子的這句話影響了整個民族,變成說話時少有表情、語言也比較木訥。

 

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常常受到的訓誡:不能隨便講話。客人來時講太多話,父母會認為有失身份,等客人走後就要受處罰。但小孩子哪裡知道什麼是有身份的話,什麼是沒有身份的話?最後就變成了不講話。

 

語言和文化習慣有很大的關聯,在希臘文化中有修辭學、邏輯學(logos),後者更是希臘哲學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所以,你可以看到柏拉圖的哲學就是《對話錄》,即是語言的辯證。

 

在西方,語言訓練從小開始。相對的,孔子要求人的內在多於外在,如果有人講話講得很好聽,就要進一步「觀其行」,行為若不相符,他是無法接受的。

 

東西方對於語言的訓練,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這是一個人如何去處理自己語言的問題。

 

春秋戰國的九流十家並不是都否定語言的重要性。公孫龍、惠施的「名家」學派,說的就是希臘人的邏輯學。

名家有所謂「白馬非馬」的邏輯辯證,可是如果現在有個人指著一匹白色的馬告訴你「這不是馬」,你會覺得很不耐煩,但這就是語言學。

 

從語言邏輯來看,白馬和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你會覺得不耐煩,那麼你就是很儒家。

「白馬非馬」探討的是辭類的問題,在希臘文化裡有嚴格的分別,然而在中國就變成了「巧言令色」。

所以儒、道、器、法等各家都有著述傳世,名學卻很難找到其經典,只有些零散的篇章,如「白馬非馬」、「卵有毛」之類的寓言,都是名家學派發展出來對語言結構的討論。

 

西方符號學也是討論語言的結構,主張在檢驗思想內容前,要先檢驗語言的合理性,如果語言是不合理的,那麼說出來的也一定是錯誤的,必須先將錯誤處標示出來,然後去找到符號學的定論。

 

儒家文化不講究語言的精準性,基本上儒家的語言是接近詩的語音,是種心靈上的感悟,把語言簡化到一個非常單純的狀態。

 

 

02

 借著語言打破孤獨感 

 

於是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語言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精準度,才能夠真正傳達我們的思想、情感?我們與親近的人,如夫妻之間,所使用的又是什麼樣的語言?

 

關於夫妻之間的語言,《水滸傳》裡的「烏龍院」有很生動的描繪。

 

人稱「及時雨」的宋江看到路邊一個老婆子牽著女兒要賣身葬父,立刻伸出援手,但他不願乘人之危,娶女孩為妾,老婆子卻說非娶不可,兩個人推來送去,宋江最後還是接受了。

 

他買下烏龍院金屋藏嬌,偶爾就去陪陪這個叫做惜姣的女孩,因為怕人背後說話,常常是偷偷摸摸。閻惜姣覺得自己這麼年輕就跟了一個糟老頭,又怕兮兮的,愛來不來,很不甘心。

 

一日宋江事忙,派了學生張文遠去探視閻惜姣,兩個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好起來了,變成張文遠常常去找閻惜姣流言傳進了宋江的耳朵,打定主意去烏龍院探查。

 

閻惜姣對宋江是既感恩又憎恨,感恩他出錢葬父,又憎恨大好青春埋在他手,所以對他說話便不客氣。

 

那天宋江進來時,閻惜姣正在繡花,不理宋江,讓宋冮很尷尬,不知要做什麼,只能在那裡走來走去,後來他不得不找話,他就說:「大姐啊,你手上拿著的是什麼(「大姐」是夫妻之間的呢稱,可是讓一個中年男子喚一個小女孩「大姐」就非常有趣了。)?

閻惜姣白了他一眼,故意回他「杯子啊!」宋江說:「明明是鞋子,你怎麼說是杯子呢?」閻惜姣看著他:「你明明知道,為什麼要問?」

 

這部小說就是把語言玩得這麼妙。想一想,我們和家人、朋友之間,用了多少像這樣的語言?有時候你其實不是想問什麼,而是要打破一種孤獨感或是冷漠,就會用語言一直講話。

 

像這樣不是很有意義的語言,實際上充滿了我們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接觸過日本文化的朋友就會知道,日本人的敬語、禮數特別多,一見面就要問好。事實上,這些禮數敬語建立了一個不可知的人際網絡,既不親,也不疏,而是在親疏之間的禮節。

 

但這種感覺蠻孤獨的。我們希望用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卻又怕褻瀆,如果不夠親近,又會疏遠,於是我們用的語言變得很尷尬。

 

03

 共同語言是誤會的開始 

 

我在大龍峒長大,從小就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語言,這裡大部分的居民以閩南語為母語,但也有少數的客家人。

 

我家附近還有一個眷村,眷村裡的語言天南地北,有雲南話、貴州話.每家媽媽罵孩子的聲音都不一樣,當時我就覺得語言的世界真是精彩,雖然我聽不懂。

 

第一次因為聽不懂的語言感動,是在法國讀書的時候。我在巴黎的南邊租了一棟房子,是地鐵的最後一站,下車後還要走一段路。房東是寧波人,開餐館的。

有一天,我聽到房東的媽媽,一個寧波老太太,和一個法國人在說話,說話速度很快。我第一年到法國,法文說得結結巴巴,很驚訝老太太能如此流利地與人對話,可是仔細聽,原來她說的不是法文,是音調如同唱Do Re Mi的寧波話。

 

寧波老太太說寧波話,法國老太太說法文,兩個人說了很久很久,沒有任何衝突,沒有任何誤會也沒有機會誤會,這是我第一次思考到,共同的語言是誤會的開始。我們會和人吵架、覺得對方聽不懂自己的心事,都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語言。

我的一個學生嫁給日本人,夫妻間的對話很有趣,主要的語言是英文,也會夾雜著一點點中文、一點點的日文,這一點點聽不懂的語言,反而讓他們的對話洋溢著幸福感,我突然覺得很羨慕,每天看到報紙新聞上的攻評、批判、叫囂.

 

好像都是因為他們使用同一種語言,如果他們說著互相聽不懂的話,也許會好一點。

 

很有趣的是,使用同一種語言為什麼還會因為「聽不懂」而產生誤會?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想聽」。當你預設立場對方一定會這麼說的時候,你可能一開始就決定不聽了,對方說再多,都無法進人你的耳裡。

現在很多call in節目就是如此,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儘管他們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這是一種語言的無奈吧!好像自己變成在荒野上一個喃喃自語的怪物。

 

 

推薦閱讀:

1、最孤獨的時刻是跟自己的身體告別

2、以「愛」為掩護的倫理孤獨,到底有多可怕?

3、那些特立獨行的個體,活得如此孤獨

▲長按掃描二維碼▲

關注「勳衣草讀書會」視頻號

《蔣勳細說紅樓夢》短視頻更新中…

文字來源於《孤獨六講》,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不做商用,侵權刪。

 多久沒好好聽人說話了?↓↓ 

相關焦點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我那時候有一個朋友的女兒,是我的乾女兒,她剛好15歲,讀中學,我寫一段就念給她聽,她沒興趣我就改,改到她每次聽了就有興趣。所以我還是有信心,再難的東西、再複雜高深的文明都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講給孩子聽。我覺得這是我的一個心願,這個文化要傳遞下去,大概也必須要用這樣的做法。最後,我們沒有用『孩子』而用『大家』,因為老董覺得我們都是孩子,很多人對美術史都不了解。於是書名就成了《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
  • 聽蔣勳講《紅樓夢》
    那天以後,我忍不住把這個男人的背景都扒出來看了一遍,結果欲罷不能。原來,林青霞把他稱為唯一偶像,每個周末從香港飛到臺灣聽他講紅樓。為什麼蔣勳解讀的紅樓夢,得以在半個世紀內不斷風靡,讓人聽了10遍,20遍,30遍都不過癮?
  • 因為慈悲——我聽蔣勳說《紅樓夢》
    因為慈悲——我聽蔣勳說《紅樓夢》 一、我讀紅樓夢小時候聽大人講,《紅樓夢》是要看三四遍的。那時只是好奇,心想哪有小說看這麼多遍的。喜歡蔣勳,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慈悲。他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裡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因為慈悲,連他的聲音也是平和、柔軟和包容的,他的語調、節奏、語音都是讓人舒緩的。特別是在我們煩躁和想安靜的時候,蔣勳的聲音總能讓人安定,慢慢地我們的心也變得柔軟,似乎外面世界的喧囂和我們都無關了,我們對生命也有了一種寬容和悲憫。
  • 《聽蔣勳講紅樓夢》每天15分鐘,最好的催眠藥
    原來,林青霞把他稱為唯一偶像,每個周末從香港飛到臺灣聽他講紅樓。他每開一場講堂都座無虛席——上至豪門闊太企業金領,下至賣菜小販服刑犯人,都趕來聽他一席話。一度,整個臺灣都為他痴狂。他就是蔣勳——紅樓夢的擺渡人。
  • 聽蔣勳給你講講《紅樓夢》
    ,看到的卻是慈悲:「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裡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所以,蔣勳講《紅樓夢》,就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是一個生命對其他生命的叩問和聆聽,很真實、很感性、很深刻,也很美。林青霞把他當成唯一的偶像:「聽老師講《紅樓夢》的光碟,心裡很安定,很容易入睡。」現在,《蔣勳說紅樓夢》(修訂版)在一條生活館獨家首發。共8冊,原價398元,一條特惠298元,現貨銷售。
  • 林青霞談蔣勳:聽不見他的聲音難入眠
    夢回紅樓,聽蔣勳為你娓娓道來。而聽過他演講或有聲書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是一開口就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人。」他,就是蔣勳。當代華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林青霞稱為「唯一偶像」。
  • 蔣勳《蔣勳說紅樓夢》
    2020年結束了,新的一年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開端,不敢說日更,爭取不要年更。畢竟還是拖延症晚期,自我要求也不要太高,能時常更新就不錯了。2020年於國於家都很艱難,時至今日,提起新冠疫情,依然談虎色變。對我而言更是永遠不想回憶的一年。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是蔣勳老師的《說紅樓夢》陪我度過的,這本對我的意義非同小可。
  • 蔣勳:藝術之上,是人的溫度
    即便是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蔣勳的母親一直保持著聽戲的習慣,時常在西安的城門口聽瞎子講封神榜演義的故事。「她的文化浸潤在她的生活裡,母親是我美學的啟蒙者。」蔣勳說。  小時候,蔣勳喜歡圍繞在母親的身邊,母親會跟他講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他說自己最早的文學啟蒙不是看而是聽。聽母親講《白蛇傳》時,他能體會到母親對白素貞的疼惜,對許仙找法海感到「不爭氣」。
  • 聽蔣勳老師講紅樓
    其實很早之前就開始聽蔣勳老師講紅樓了。但是因為音頻實在太長,斷斷續續一直也聽不完。但是一有時間的話還是會選擇聽下去的。蔣勳老師的聲音充滿磁性,讓人莫名的安心。所以很感謝蔣勳老師,若是沒有跟著他讀一遍紅樓,感覺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翻開這本書。有了講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是第一講時蔣老師告訴我們的道理。
  • 蔣勳評《紅樓夢》:那個說「上輩子欠你的人」,是今生最愛你的人
    刷到一個蔣勳老師評《紅樓夢》的視頻。 蔣勳老師分享,其實《紅樓夢》的主角,就是一塊石頭和一棵草。 女媧補天之時,煉就了36501塊石頭,其中有一塊石頭,是沒有用的。 那塊石頭被扔在了大荒山下,當時的他,心裡非常難過的。石頭在想,為什麼別人都有用?
  • 蔣勳說紅樓夢[Kindle+有聲]
    蔣勳的作品很多,本期想給大家推薦《細說紅樓夢》。蔣老師說他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裡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這裡面的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似乎都是源於一個「因」字,最後每個人的結局,似乎也是因為一個「果」字。
  • 蜻蜓FM上線《伴你同行,質優人生》,聽蔣勳講述生活美學
    而同樣未婚的俞飛鴻也有一次被問到:「你為什麼49歲一直單身到現在?你覺得老一個人呆著,精神正常嗎?」她沒有一點尷尬,只是表達了沒有拒絕結婚,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不過,同樣是單身,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活得那麼灑脫。比如那些獨自在大城市奮鬥打拼的年輕人們。他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
  • 蔣勳:一生流浪,不舍愛與自由
    30歲以後,我才開始看蔣勳老師的作品。那時候,正好是夏天,每個晚上,我都會躺在陽臺上,聽蔣勳說紅樓。他的聲音富有磁性,在這樣的夜晚,慢慢地流進我的心。蔣勳回答:「沒有。」老師說:「你沒有去看過,怎麼能寫出讓人熱淚盈眶的東西呢?」所以,他在老師的建議下,積攢了一部分旅行費用,踏上了前往義大利的列車。那時候,蔣勳還是一個窮學生,身邊就帶了一個背包,兩件襯衫,餓了隨便找點吃的,累了睡火車站,根本不懂得為旅行做什麼計劃。
  • 蔣勳說唐詩,說出唐詩真正的美
    最近都是在睡前聽著蔣勳說紅樓夢,他的聲音加解說是那麼的優美,我最近也儘快分享給粉絲們。蔣勳,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長樂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在《蔣勳說唐詩》這本是中,他說,唐詩一般都很短,但是卻用精煉的表達,將漢語的美推向了另一種境界。它的畫面感給了讀者充分的留白。這種意境,不需要翻譯成現代的漢語去解釋。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就相當於用白開水去稀釋一杯酒,反而失去了這杯酒的醇香。蔣勳用花季來形容唐代,他認為唐詩就是花季中那朵最鮮豔的花。這朵花盛開之前經過了特別長時間的準備。
  • 蔣勳講《紅樓夢》,究竟跟旁人有何不同?
    原來,林青霞把他稱為唯一偶像,每個周末從香港飛到臺灣聽他講紅樓。他每開一場講堂都座無虛席——上至豪門闊太企業金領,下至賣菜小販服刑犯人,都趕來聽他一席話。一度,整個臺灣都為他痴狂。為什麼蔣勳解讀的紅樓夢,得以在半個世紀內不斷風靡,讓人聽了10遍,20遍,30遍都不過癮?
  • 蔣勳《紅樓夢》裡的人生道理,女人越早知道越好(薦讀)
    他認為薛寶釵是一個做人面面俱到、誰都不得罪的性格,在世俗中遊刃有餘,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比智商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蔣勳的紅樓夢,做飯時可以聽,運動時可以聽,失眠時可以聽……這樣的《紅樓夢》,更有生命力。2、林青霞的唯一偶像「不老的傳奇」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就是蔣勳老師,她說:「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 解讀《蔣勳說唐詩》,說一下唐詩中的獨特精神和宇宙意識
    唐詩為什麼能夠流傳這麼久遠,它的獨特魅力在於何處?我們怎麼去欣賞一首唐詩?這本《蔣勳說唐詩》,就從美學的角度給了我們答案。在這本書中,蔣勳說,唐詩一般都很短,但是卻用最精煉的表達,將漢語的美推向了極致。它的畫面感給了讀者充分的留白。這種意境,不需要翻譯成現代的漢語去解釋。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就相當於用白開水去稀釋一杯酒,反而失去了這杯酒的醇香。
  • 蔣勳:前世我們一起讀過一段經,這一生就有了肉身的緣分
    畫家,作家,美學布道者,這是蔣勳給自己的定義。但我相信,沒有人能完全定義他的身份,因為,他是一個傳奇。第一次知道蔣勳這個名字,是在幾年前。有一次無意間聽到一個聲音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男子,在講《向春暖花開的遠方流浪》。那個聲音,醇厚、深情,富有讓人無法抗拒的誘惑力。那天,我知道了,他,叫蔣勳。
  • 蔣勳: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
    記得看馬爾克斯的短篇《光恰似水》,兩兄弟聽父親說「光就像水」,他們就把藏在書房的小艇拿出來,打破燈泡,在一波一波流動的光河裡劃著小艇悠遊。我們長大以後或許不會再相信這樣的故事,心裡被許多煩躁瑣碎的事塞滿,也就無法理解在光的河流裡像夢境一般滑行翱翔的快樂吧!我多利用自然光畫畫,畫室朝東方,覺得光線暗下來了,就停筆。
  • 【聽經典】蔣勳細說紅樓夢第177期
    寶玉聽說,方想起那條汗巾子原是襲人的,不該給人才是,心裡後悔,口裡說不出來」。我們現在才知道寶玉給琪官的那條松花汗巾子原來是襲人的,想想看這一條褲帶牽扯了多少人?襲人跟寶玉也很親,所以襲人就把自己的褲帶系在寶玉身上。寶玉有點不好意思,覺得那麼私密的東西,不應該給另外的人,「只得笑道:『我賠你一條罷。』襲人聽了,點頭嘆道:『我就知道又幹這些事!也不該拿著我的東西給那些混帳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