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優秀的父親是女兒的第一桶金,糟糕的父親是女兒一生的不幸

2021-03-03 心靈的圈子

回復「吸引力」送你一份驚喜

一個好父親是女孩人生裡的第一桶金,一個糟糕的父親是女孩天生的不幸。每個樂觀堅強的女孩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強大的父親;而一個敏感內向的女孩,她的原生家庭裡一定缺少父親的力量。

by 圈姐


♫打開音樂看下文更有feel

作者:小麥 出處:心靈的圈子(xinquanzi520)

01

父親是女孩原生家庭的閃亮之星

父親是女孩原生家庭裡的那顆閃亮之星。

每一個樂觀堅強的女孩,都有一個強大的父親;每一位敏感內向的女孩,她的原生家庭裡一定缺少父親的力量。 

近期大火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與其將它描述為一位父親將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故事,不如說是女孩如何在原生家庭裡獲得父親的陪伴,擺脫命運的安排,走向獨立成長的故事。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一個印度摔跤冠軍很想把孩子培養成世界冠軍,替他實現未完成的冠軍之夢。但他用盡了各種偏方,還是生了四個女兒。

當他快要絕望的時候,老大、老二兩個女兒不堪同學欺辱,將幾個男生打得鼻青面腫。這讓爸爸重新燃起了希望。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如何把兩個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來展開。

電影裡的爸爸是女兒無價的內心夥伴,給予她們進取心、勇氣、客觀性和智慧、剛毅的男性品質。

反觀我們四周,這樣的爸爸真的不多,中國爸爸們要麼忙著四處掙錢,即使在家,也抱著手機電腦,與孩子鮮少溝通,或許,他們也會寵溺孩子,孩子生病了會陪伴,會替孩子做好吃的飯菜,卻單單缺少與孩子精神的溝通,讓女孩看不到父親的力量在哪裡?

一位天性敏感內向的女孩,如果在原生家庭裡缺少這種力量的陪伴,或許需要用其漫長的一生來努力尋找,她很難認清楚,這種內心力量的獲得,本該是在孩童時就應該掌握的一門技巧,應該伴隨著原生家庭而來。

02

中國式原生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是常態 

「我曾是個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和看法的人,但不管怎麼嘗試,卻只令我變得愈發敏感、愈發在意別人。」林楠30歲,非常漂亮,受過良好教育,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令很多人羨慕不已,但她卻終日活在緊張和焦慮中。

「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沒用。不論我怎麼努力,媽媽都不滿意,她總覺得我沒有做到最好。生病了,也要咬牙忍著去工作;要對所有人都謙和,照顧別人的感受,唯獨不能考慮自己。我一直是按照媽媽教我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去做,但我卻感覺自己活得越來越累。」

女性面對如此多的障礙,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恐懼。她們害怕不被人喜歡,害怕做錯選擇,害怕引來負面的關注,害怕被評判,害怕失敗。

早早結婚,迴避工作中的挑戰,面對生活困惑束手無策,聽之任之,這樣的女孩在生活中有不少,她們軟弱的心理和茫然的行為背後,很大程度上也起因於恐懼。

這份恐懼和無力感背後,往往有一個不完整的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原生家庭裡父親角色的蒼白無力。

一個女孩,當她沒有足夠的精神獨立、不具備足夠精神能量的時候,是不適合走進婚姻的。

貓貓大學畢業那年,遇到了現在的丈夫,認識半年後同居。但是,婚後一地雞毛的日子和丈夫簡單暴躁的性格,讓她根本無力招架。

貓貓解釋,她成長於一個父愛嚴重缺失的家庭,對父親的概念,是他每周從大山深處的工廠回到縣城,為家裡人做飯,沉默的父親和她鮮有交流,即使在她已經升至初中,父親還認為她在讀小學。

天性敏感內向的女孩,尤其需要在性格裡注入更強大的力量來幫助成長,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她生命中第一位出現的男人——父親沒能成為力量的給予者,這種無力感將伴隨女孩的一生,或許需要漫長的一生來等待尋找。

而這種力量的獲得,如果能在孩提時代從父親那兒得到滿足的話,僅僅需要數年時間,就能讓女孩獲得堅強、力量和獨立的生存技巧。並且,這種生存智慧將伴隨孩子終身。

原生家庭裡的父親的力量,可以讓一個女孩在漫漫的人生之途少走彎路,可以有力量來面對並解決成人世界的種種矛盾。

如果沒有恐懼,對事業和生活都抱著樂觀和篤定的自信,女性就能自由地追求職業生涯的成功以及個人生活的幸福,並且能夠自由地選擇前者或後者,甚至是兩者兼顧。

03

那些成功女性都有怎樣的父親?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不再靠洪荒之力,而更多地表現為溝通、服務、協調……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靈活等都成為了優勢。如何將女性這種「微軟」的力量,轉化為真正有實力的優勢,父親功不可沒。

父教專家威廉姆·羅納德認為:「爸爸是一種媒介,通過他,女兒能夠理解自己的價值。他給予女兒的那種毫無條件的認可和讚美,是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世界著名政治家,三次蟬聯首相,以「鐵娘子」而聞名於世。雖然他的父親是一家雜貨店的店主,但在教育女兒時一點不含糊。

在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結婚前的名字)5歲生日時,父親送給她一段話作為禮物:「孩子,你要記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啊。這是爸爸給你的最重要的生日禮物!」

在孩子年幼時,這位父親就開始嘮叨:「決不要去做或想那些平常的事情,因為人們早已經做過了。打定主意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並設法說服人們遵循你的方式。」 ,

這位雜貨鋪店主爸爸還一直向女兒灌輸:「永遠坐第一排。」哪怕是坐公交車、聽講座,父親都要求女兒坐在第一排,以此來培養她的領袖氣質。

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自傳中也把自己的許多成功和價值觀念歸功於她的父親:「他教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個人目標的重要性。」

有數據表明,那些身為公司總裁或部門管理者的女性,在某種程度上與她們的父親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與這些成功女性相比,那些沒有被父親好好愛過的女孩,是天生的亡命之徒,她們為了尋找生命裡的那份安全感,為了彌補自小缺失的愛,會傾其所有,即便金尊玉貴,內心依舊一無所有。

2016年8月,一名叫畢習習的中國90後女留學生被外國男友毆打致死,而女孩的父親則是國內某大型企業老總、身家百億。

一個富家千金,15歲出國留學,遇到一個外國酒保,便將千金之身輕許,她身後那位身負金錢榮耀光環的父親,難道不應該認真反省嗎? 

04

阿尼姆斯,是父親送給女孩的最好禮物

 「阿尼姆斯」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女人心靈中的男性成份。每個女人的「阿尼姆斯」都不盡相同,但無疑,擁有高品質的「阿尼姆斯」會讓一個女性魅力無窮。

偉大的「阿尼姆斯」從哪裡來?還是父親!美國《parents》雜誌中指出,父親對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響:

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複雜;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具體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01.父親是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源泉。

獨立、堅毅、勇敢、果斷、富有進取心、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徵,通常是男性的美德,孩子在與父親相處中,美德如水一般,自然灌溉到心田。

▌ 02.父親更能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母親由於家務負擔重等原因,沒有父親那麼多時間去與外界交往。父親在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的同時,擴大了孩子的社交範圍,豐富了孩子的社交內容,讓孩子更快成為社會的人。

假如說一個好父親是女孩人生裡的第一桶金,那麼,一個蒼白無力的,或者糟糕的父親,就是一個女孩天生的不幸。

原生家庭裡「優質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失,會讓一個女孩即便金尊玉貴,內心依舊一無所有。

如果你也在原生家庭上受過傷,或者是你希望給孩子建立一個美好的原生家庭,

那麼,歡迎加入「療愈原生家庭共修群」

1次讀書會+4堂主題微課+30天實踐共修

本群為純公益組織,旨在對原生家庭療愈有需求的學員之間互助學習,共同成長,無需任何費用。

 ▼

活動形式

1.共同學習相關原生家庭課程(4堂)

2.定期安排功課,共同實踐、練習;

3.群友互助,探討問題,解除困惑;

4.群內溝通交流,探討、學習、自我成長;

 ▼

入群方式

選擇下方任一圖片,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入群

(各群性質一樣,無需重複添加)


若無法識別二維碼或入群人數已達上限,

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助手,

發送「共修」,48小時內邀請入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摔跤吧!爸爸》: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瑪哈維爾辛格 普蓋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
  • 《摔跤吧,爸爸》父親「望女成龍」的背後,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愛
    如果你贏了,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像她們一樣的女孩,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及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摔跤吧,爸爸》由涅提.蒂瓦裡導演,阿米爾.汗/法緹瑪.薩那.紗卡/桑亞.瑪荷塔等主演的劇情類電影,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電影一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票房,特別是在印度這樣女性地位低的國家更是受到廣大女性的青睞
  • 影片通過諸多細節表達了父親對女兒的愛——《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之前我看的一種感覺就是感動,而這次看《摔跤吧!爸爸》我更能看到它的內涵。阿米爾·汗是我非常喜歡的印度演員。我真的覺得他演誰就是誰。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扮演一個學生,讓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人。在摔跤吧裡,他是歷史上的父親。
  • 《摔跤吧,爸爸》:父親的堅持給予女兒人生選擇權力
    原型《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型的故事和電影一樣精彩。人物原型馬哈維爾本打算生兒子讓其實現他的冠軍夢,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但在他的培養下,兩個女兒吉塔和芭碧塔分別在2010年和2014年拿到了兩塊大英國協運動會女子摔跤金牌;而三妹瑞塔在2016年,拿到了新加坡大英國協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摔跤的金牌。
  • 《摔跤吧,爸爸》:父親的堅持給予女兒人生選擇權力
    原型《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型的故事和電影一樣精彩。人物原型馬哈維爾本打算生兒子讓其實現他的冠軍夢,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而對於印度女性來說,她們本來就不被允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電影中那個爸爸原本希望生個男孩讓他成為摔跤手,繼承自己的金牌夢想,讓自己後繼有人,但是想盡各種方法最後還是只有兩個女兒,原本已經放棄了這個希冀,無意中發現女兒們完美了繼承了自己摔跤的天賦,沒有兒子,女兒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摔跤金牌夢!
  • 豆瓣評分9.0《摔跤吧!爸爸》|壯心不已的父親和冠軍女兒的故事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取材於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以及他的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的真實故事。讓兩個女兒練習摔跤,當辛格向妻子說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妻子只能認為他瘋了,他要求給一年時間,讓他證明他們的女兒有摔跤天賦,能成為一個優秀摔跤手,一年之後,如果不能證明,再把女兒還給妻子。
  • 偉大的父親《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擁有摔跤冠軍夢的父親,訓練女兒最後為印度拿世界冠軍的故事。從影片剛開始,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直到她們去參加印度的一個婚禮,一場盛大的婚禮上,新娘悶悶不樂,新郎也不尊重新娘,與旁人的歡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貧苦人家,女孩生下來就被當作家庭的負擔,而在印度,女孩子出嫁是要嫁妝的,年紀越大,嫁妝越重。
  • 《摔跤吧!爸爸》抵制偏見,父親在眾人嘲諷中,培養出冠軍女兒
    其中以印度電影為主,印度電影就有很多為女性發聲的作品,比如這部《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父親打破傳統觀念,培養家中兩個女兒為摔跤冠軍的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一下,這部作品有哪些亮點。
  • 《摔跤吧!爸爸》翻滾吧!女兒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支持影片資料:中文名: 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打破父慈子謙傳統模式,父親與孩子相互成就
    這位父親不是一位好父親,整部電影都是男權,強權的影子,大概對女兒的愛也不是真正的父愛。這是一部有關愛,教育,理想,親情,男女平等的宏大主題的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在印度被罵慘了的電影,在中國上映後卻收穫滿滿的好評,印度電影天才演員阿米爾·汗主演。
  • 《摔跤吧!爸爸》:逼女兒替自己完成夢想,卻成就了女兒們的一生
    01電影故事簡介近來重溫了一遍印度經典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和他的冠軍女兒們的真實事件改編,雖然電影經過了一系列的藝術效果,但還原度還是很高。豆瓣評分也達到了9分的高分榜。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馬哈維亞年輕時是印度一名國家摔跤手冠軍。
  • 《摔跤吧!爸爸》:逼女兒替自己完成夢想,卻成就了女兒們的一生
    01電影故事簡介近來重溫了一遍印度經典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和他的冠軍女兒們的真實事件改編,雖然電影經過了一系列的藝術效果,但還原度還是很高。豆瓣評分也達到了9分的高分榜。
  • 從影片【摔跤吧爸爸】中,讀懂父親的眼神
    爸爸》可以說這是我看過影片當中第一部讓我深思的電影!在這裡我們且不談電影中諷刺的成份,只從作為父親的身份去看完後,對父親這個角色的眼神在影片和現實生活中的一點解讀和感慨!       首先這部片子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它講述的是一個摔跤冠軍的養成史,裡面有心酸有感慨。並且,這部片子說的是一個擁有4個女兒的父親!第三胎女兒出生的時候,父親把看了大半輩子的拿獎報導和全國冠軍獎牌「啪嗒」一聲都鎖進了箱子裡。
  • 「電影&心理」父親能做什麼?看看人家《摔跤吧!爸爸》
    爸爸》這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運動電影,於2017年引進中國,取得了近13億的火爆票房。片中的前摔跤國手父親,頂住巨大的世俗壓力,訓練兩位女兒成為優秀的摔跤運動員,為國爭光。讓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位爸爸都為孩子做了什麼:發現天賦,確立目標心懷摔跤夢的爸爸想生個兒子繼承夢想,奪取奧運金牌,沒想到連生3個女兒,他也就死心了。
  • 鮮讀丨《摔跤吧爸爸》:父親是孩子命運的締造者
    最近上映的印度神作《摔跤吧,爸爸》,值得所有人一看。它燃情,催淚,勵志,這些都是表面,更深層次的在於,它向我們揭示了一種追求人生的姿態,以及,偉大的父愛。當我坐在電影院,看著熒幕光影交錯,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神啊,請賜我一個這樣的父親!父親,是孩子命運的締造者。我們來細數一下這位父親的過人之處。
  • 豆瓣9.0評分《摔跤吧!爸爸》:她是被父親「逼」出來的世界冠軍
    作者:霖筱筱 圖:網絡1電影是根據印度真實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優秀的摔跤運動員培養女兒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親Mahavir Singh Phogat的指導和訓練。電影中,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從此他就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連續得了四個女兒。
  • 一部神作電影《摔跤吧,爸爸》哭著看完.....
    所以從那一刻起,吉塔明白了:「去爭取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女兒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開始接受更嚴格的訓練。從這個時候起,她已經不是在為父親完成他的心願,摔跤這條路是她自己的選擇,這個夢想也是她自己的。去爭取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 影向標|《摔跤吧,爸爸》:打破父慈子謙傳統模式,父親與孩子相互成就
    這位父親不是一位好父親,整部電影都是男權,強權的影子,大概對女兒的愛也不是真正的父愛。這是一部有關愛,教育,理想,親情,男女平等的宏大主題的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在印度被罵慘了的電影,在中國上映後卻收穫滿滿的好評,印度電影天才演員阿米爾·汗主演。作為阿米爾·汗的教育三部曲的第二部,《摔跤吧,爸爸》講述的父愛並不是傳統模式下父慈子謙的模式。
  • 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父親想教會你的是摔跤,還有面對一切的勇氣
    眾所周知,父愛是偉大的,夢想也是偉大的,而在由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這兩點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爸爸》中,飾演的那個父親一樣,滿心的願望便是為印度拿下一枚金牌,為此,他付出了許多,但是最終卻沒有做到。於是只能將自己的願望寄托在後代身上,可是,後來一個接一個出生的都是女兒,所以他變得有些灰心喪氣。後來在機緣巧合下,他終於想通,其實能拿金牌的也可以是女兒。
  • 《摔跤吧,爸爸》: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達到了8.8,而且口碑和票房雙火熱,不少人都帶著孩子一起到影院觀影。它用了長達140分鐘的故事來告訴觀眾,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一,父母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印度劉德華——阿米爾·汗主演的父親馬哈維亞,曾是全國摔跤冠軍。他一度有個執念,想要個兒子,不是重男輕女,而是想讓他繼承摔跤事業,完成為國爭光的夢想。沒想到,命運卻屢次捉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