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10日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
第二屆
大連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
舉行發布儀式
本場活動由中共大連市委組織部、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連市科學技術局、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大連市群團組織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由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財經頻道承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床救治、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進行攻關,為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恢復提供了科技支撐。
在此背景下,本場活動共通過《守護》《鑄夢》《逐光》《破曉》4個發布單元,將本屆獲獎的9位最美科技工作者、3個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一一揭曉。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
一起來看看↓↓↓
第二屆大連
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名單
曹麗華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二科主任
她是大連市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鏖戰武漢的55天裡,她帶領醫療隊共收治病人170多人,取得了分管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戰績。
崔文權
大連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
元宵節,他毅然受命,飛抵武漢。馳援武漢期間,他的父親病逝,但他強忍悲痛,繼續鏖戰。堅守雷神山52天,接診的61名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王拱辰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傳染病主任醫師
大年初一,他主動承擔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大連第一機動隊隊長的重任。經過他救治的25例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全病區工作人員無一例院內感染。
史鐵英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
從2020年1月起,她就帶領全院1848名護士堅守在抗疫的各條戰線上。規劃診區、協調應急物資、調整人員班次、規範消毒隔離流程,她的預案科學有序。
遼寧省新冠肺炎
集中救治大連中心
他們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在大連「7·22」疫情爆發後,市六院成功攻關「低成本大規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應用研究」的科研項目,使得我市用1周時間就完成了近700萬人次的核酸檢測,該技術得到全國推廣。
馮亮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
大年初五,他火速成立科研團隊,歷經3個月,研發成功「可攜式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儀」。貼近民生,他在食品安全的全鏈條檢測和相應的數據云服務領域,不斷推陳出新。
王家年
大連市旅順口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30多年的農技推廣生涯,讓他在旅順農業領域家喻戶曉,被稱 「及時雨」「不走的技術員」, 由他指導種植的櫻桃新品種「晚蜜」,成功填補了國內櫻桃品種晚熟抗裂果的空白。
武榮陽
大連重工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
六條鋼索,助力「中國天眼」聆聽宇宙心聲,一腔熱血,潛心科研澆鑄國之重器。在重型裝備的領域,他不懈探索。面對國家重大需求,關鍵時刻,他總能衝得上、頂得住、打得贏!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儲能技術研究團隊
20年潛心鑽研,兩代人矢志不渝,他們參與了中國儲能技術從無到有的蛻變,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身份變遷。他們用科技建造了一座電力「銀行」,為國家能源安全,鑄就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固定床渣油加氫技術團隊
點石成金,他們讓渣油變廢為寶。潛心鑽研,一舉突破國際封鎖。在渣油加氫的領域,他們頭戴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光環,繼續前行。把自己當對手,把遠方當風景,他們將我國能源高效利用的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李安戈
大船集團船塢總裝二部部長助理
從1萬標箱到30萬噸,他是造船業大國崛起的見證者、參與者。雖然沉默寡言,但上百艘下水遠航的船舶,是他最深情的告白。無論是脫硫系統,還是翼型風帆,他都無懼挑戰,在綠色節能的時代,他致力於讓我國船舶製造的優勢始終領先!
彭孝軍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
作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他學術造詣驚才絕豔。作為高校院長,他產學研結合,桃李滿庭芬芳。作為中科院院士,他填補多項國家技術空白。貼近民生,自帶榜樣光輝。造福社會,無愧科研領路人。
向你們,致敬!
新聞大連 (微信號:dltv8811)編輯製作
資料:大連007
編輯:婧琦 燕子
美編:孔德成
主編:張溢中
有料·有用·有溫度 新聞大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請記住!這些閃亮的名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