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愛恨都因《北京人在紐約》

2021-02-20 1號嘮嗑員
1994年初,一部《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成為當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其中扮演「阿春」的王姬,更是一夜之間成為萬千人心中的夢中女神。這部劇,讓王姬一躍成為當時最火的女演員之一,躋身一線女星行列。然而多年過去,這部劇雖然一舉成就了王姬的事業,卻也帶給了她一生的自責與痛苦。

童年時,因為父親去了偏遠的貴州支邊,所以王姬和姐姐只能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但母親每天工作繁忙,幾乎沒有精力去管她們姐妹倆,所以王姬自小就處於「放養」狀態。這種沒有束縛的成長環境,讓王姬的性格變得自由隨性又獨立堅強。父母不在身邊,她就和姐姐一起做飯、洗衣、操持家務,早早成了一個小大人。因為年紀小不太會做飯,他們有時候會跟著鄰居學著包餃子。而那道糖炒麵粉則成為了王姬吃的最多的飯,一生難忘。
那時候,家裡的鄰居是跳芭蕾舞的,王姬每天看著鄰居曼妙優雅的舞姿,充滿了欣賞和嚮往。於是跟著偷偷學了一些舞蹈動作的王姬,開始對文藝表演充滿了興趣。

14歲那年,人小鬼大的王姬報考了解放軍文工團,最終成功考上,成了最小的文藝兵。當時她並沒有告訴父母,因為生怕增加他們的負擔,不同意她去。自小獨立懂事的王姬,進了文工團之後,變得更加勤奮刻苦。在文工團期間,王姬就已經靠工資養活自己,甚至補貼家用,妥妥的乖孩子。她夢想著能夠成為一個頂級的芭蕾舞演員,做中國的烏蘭諾娃。每天起早貪黑練功的她,一點沒有小女孩的嬌氣,成為了文工團的「女漢子」。除了刻苦練舞,王姬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在被窩裡用手電筒學習法語和文化知識。在文工團磨鍊了幾年後,王姬漸漸成了一顆備受寵愛的明珠。

1980年,香港一家影視公司相中了美貌如花的王姬,邀請她去參演電影。於是,王姬便順利出演了自己第一部影片《塞外奪寶》,搭檔是張豐毅。這次意外觸電,讓王姬徹底愛上了表演,她決定立志成為一名演員。可是,要想成為一名好演員,就要去專業的正規院校去學習深造。她當時最想去的是北電和中戲,沒想到最後卻誤打誤撞進入了北京人藝。那一年參加考試的有1400人,而最終卻只招收14個,競爭相當激烈。不過王姬還是幸運的,她最終一路過關斬將,成功考上了北京人藝。進入北京人藝的王姬,本以為會大顯身手,可最終卻並沒有如自己所願發光發亮。

進了北京人藝之後,王姬不但沒有體會到演戲的激情,反而讓其大失所望。北京人藝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要想熬出頭,簡直難如登天。在北京人藝的這7年時間裡,王姬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在後臺等待候場,或者跑個龍套。在排演話劇《家》中,因為女主總演的不如人意,於是便讓王姬頂替了上去。熬了多年龍套的王姬,將自己的演技徹底爆發了出來,最終贏得了一片掌聲。演出結束後,王姬本想著能夠藉此機會晉升為主演,可結果卻還是一如既往地跑龍套。這個結果讓王姬大失所望,也開始變得迷茫和焦慮起來。北京人藝是個講究「戲比天大」的地方,除了排演話劇,不準隨便以個人原因外出拍戲和演出。1985年,王姬去北京電視臺主持了娛樂節目《家庭百秒知識競賽》。結果名氣上來了,卻遭到了北京人藝的一通批評,彼此矛盾產生。兩年後,姥姥來北京看望自己,王姬多次請假外出,但都沒有等到批覆,於是就提前離開了。此時,壓抑在王姬心裡的不滿與委屈徹底爆發,一氣之下離開了北京人藝。北京人藝磨鍊了她的毅力和演技,但也讓她錯過了44部電影和兩屆春晚主持的機會(1986年、1987年),可以說喜憂參半,有得有失。後來她感慨地說:「人藝堪稱中國的『百老匯』。這個話劇殿堂,曾孕育出一個又一個令觀眾難以忘懷的精湛作品和優秀演員,不過可惜的是,我只不過是這棵大樹的一片小小綠葉,一片不能自由生長的被捆綁的綠葉。」1987年,王姬排演完了最後一部話劇《北京人》後,毅然決然辭了職。離開了堅守多年的人藝舞臺,王姬決意前往美國去闖蕩。

到了美國之後,人生地不熟的她,一下子陷入了人生最低谷,舉步維艱。她身上沒多少錢,英語也不熟練,幾乎無路可走,無依無靠。王姬瞬間從一個明星演員淪落為了最底層人士,生活窘迫不已。為了生存和學業,她只能儘快進入學校去讀書,先讓自己穩定下來。可她第一次報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時,就遭遇了滑鐵盧,因為語言不過關。那段時間,缺錢的她每天只吃兩塊麵包,甚至喝礦泉水充飢。功夫不負苦心人,王姬通過一邊兼職打工,一邊在培訓班學習,最終考上了加州大學。雖然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生存和學費依然成了最大的問題,讓她再度陷入困境。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王姬半工半讀,做過各種底層工作。1989年,王姬費盡心力終於順利畢業後,但前途依然一片灰暗與迷茫。

為了能夠有份工作維持生存,王姬再次開始了奔波不停的生活。先是做廣告拉贊助,去汽車旅館當登記員,後來又爭取到了《洛杉磯時報》做起了記者。她從到美國那一天起,生活就一直處於窘迫狀態,每天靠打工度日。直到男友高峰到了美國之後,兩人攜手開了一家廣告公司才漸漸好轉起來。王姬與高峰是在文工團相識相戀的,高大帥氣的高峰是王姬的雙人舞搭檔。兩人日久生情,高峰在考大學前夕向王姬表白,1982年兩人走到了一起。「我就要你一句話,只要你要我留下來,我馬上就把籤證撕了。」不過,高峰看著一心想要展翅高飛的王姬,最終擁抱後送她上了飛機。就這樣,兩人開始了長達3年的跨國異地戀,思念萬千的兩人不知打了多少跨國電話。後來,王姬從大學畢業,生活雖然辛苦,但也還算穩定。

無奈之下,兩人決定先到泰國重聚,然後高峰從泰國順利辦理了籤證。當時,幫他們辦理籤證業務的人娶了一個中國妻子,被她們艱難而真摯的愛情所感動。兩人結婚時,婚禮也特別簡單,王姬至今都覺得充滿了遺憾。所以去登記結婚後,又去了中餐館簡單吃了一頓飯,就把婚結了。至此之後,兩人開始患難與共,相互扶持,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婚後不久,兩人便有了愛情的結晶,在1991年生下了女兒高麗雯。有了事業,又有了孩子,王姬覺得總算苦盡甘來,開始將幸福掛在臉上。好運開啟的她,隨即又迎來了演藝事業的最巔峰,徹底熬出了頭。1993年,王姬回北京出差,結果剛下飛機就遇到了好友陳道明。陳道明看著從美國回來的王姬,兩人聊了一通後,陳道明對她說:「我們現在在弄一個戲,我覺得你特別合適,你先回家,回頭聯繫我。」而陳道明與《北京人在紐約》緣分,還要源於他的妻子杜憲。

陳道明與妻子杜憲

主播杜憲曾離開央視後,以學者身份去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訪問,丈夫陳道明陪她同行。

當時《北京人在紐約》正準備籌拍,就想到了在美國的杜憲,想讓她飾演「郭燕」一角。

不過後來經過陳道明和杜憲深思熟慮後,覺得「郭燕」的角色還是不太適合杜憲。

最終這一角色與杜憲失之交臂,而陳道明也因此和《北京人在紐約》結下了緣分。

經過陳道明介紹,馮小剛如約見到了王姬,然後和她詳細講了劇本和「阿春」這個角色。王姬聽完後,二話沒話就答應了,因為她覺得自己就是「阿春」。

可就在萬事俱備之時,王姬卻在開拍了半個月後,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不耽誤劇組拍攝,同時也不讓自己錯失機會,王姬思慮再三,最終堅持懷著身孕將戲拍完。在拍戲期間,王姬每天熬夜趕工,生活極其不規律,日子久了身體變得消瘦不已。等到殺青後,懷有身孕的王姬已經到了虛脫的邊緣,趕忙回家安心養胎。

1993年10月,王姬順利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高曉飛。後來《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王姬徹底大紅大紫,迎來了事業的巔峰。雙喜臨門的王姬,開始沉浸在幸福與喜悅之中,直到兒子的一次生病打破了所有美好。1994年的一天深夜,一歲半的兒子突然渾身抽搐,口吐白沫,情況十分危急。當場被嚇壞的王姬趕緊抱著兒子去了醫院檢查,可結果讓其徹底陷入了絕望與痛苦。兒子被診斷為先天發育不良,患有癲癇病,而且會導致先天性智力障礙,需要終生服藥。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瞬間將王姬推向了無盡的灰暗之中。早在拍攝《北京人在紐約》時,因為拍戲而過度操勞的王姬就有過要流產的跡象。在此期間,丈夫高峰還曾勸她不要這個孩子,但被王姬給拒絕了。兒子得了這個病之後,王姬至此陷入了永遠的自責與懊悔之中。「我願意用我的腦子與兒子的腦子做交換,只求兒子能夠一生健康、平安。」她覺得如果自己不堅持拍這部劇,就不會導致兒子一生的不幸。兒子患病後,王姬推掉了所有工作,想盡辦法給兒子治療,精神已經崩潰萬分。為了給兒子治病,王姬和丈夫幾乎訪遍了國內外各大名醫,也花光了所有積蓄。她不僅將自己的房子賣掉,還因此被人騙了600萬元,導致一家人陷入了無盡絕望。

於是,為了賺錢繼續給兒子治病,王姬開始返回國內拼命拍戲。從1995年至2018年,這23年來,王姬從未停下過腳步,幾乎一年至少一部作品。好在,上天開始憐憫這個不易的母親,兒子的癲癇病在2002年被治癒康復。遺憾的是,兒子的智力卻永遠停留在了五六歲,先天智力障礙讓其不再發育,而且還患有自閉症。如今,兒子雖已長大成人,但依舊每天需要按時吃藥,已經吃了20多年。她曾無比後悔地說:「戲可以拍很多部,但兒子只有一個。作為演員,我贏了;作為母親,我輸了。」因為深深的自責,王姬將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從而拖累了母親,又虧欠了女兒。由於自己要經常回國拍戲,所以是王姬的母親一直在美國照顧孩子,直到現在。年邁的母親每天給曉飛洗衣做飯,擔驚受怕,操勞不已。對於缺少陪伴和關愛的女兒,王姬也常常自責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好在女兒高麗雯是個懂事又乖巧的女孩,從小到大都很少讓她操心。女兒被迫當了演員之後,賺的錢需要全部上交,還給她制定了一個「十年還債計劃」。第一年全部上交,第二年交90%,以此類推,為期10年。王姬如此狠心這麼做,完全是為了保障兒子未來的生活,是一個「未來生存保障金"。在談及這件事時,王姬曾在節目中哭著說對不起女兒,是自己害了女兒的生活。「我只希望自己能夠活得久一點,能夠看見孩子們都過得很好,我便心滿意足了。」已經58歲的王姬,為了逗兒子開心,常常會扮演卡通人物。「而他的世界就是卡通世界,為了他我天天都扮演著卡通人物的角色。」回顧王姬的一生,有著無限輝煌的演藝人生,卻因為兒子的不幸而自責痛苦了一生。這份悲痛,她永遠都無法釋懷,你我也只能長嘆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她曾悲痛地說:「我就是一個死不瞑目的母親,即使死了都不踏實,因為放不下蛋子」。或許,當她回想往事時,也會不經感慨,那悲歡皆因《北京人在紐約》。

© 1號嘮嗑員

相關焦點

  • 《北京人在紐約》&《紐約人在北京》
    20多年後,《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原作者曹桂林又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更新了他的「美國觀」:「紐約呀紐約,曾把你比作地獄,曾把你比作天堂。為你孤注一擲,為你得意狂妄。為你忘了自我,為你內外皆傷。如今兩鬢斑白獨自嘆: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
  • 經典好劇《北京人在紐約》
    這首熟悉的歌曲叫《千萬次的問》,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火爆一時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王起明(姜文飾演)和郭燕(嚴曉頻飾演)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育有一女,叫寧寧,一家三口生活在北京,過得很幸福。但&34;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家庭開始躁動了。王起明夫婦也想去美國闖蕩一番。就這樣,夫婦倆去了紐約。剛來到異國,兩人只能租住在地下室裡。但兩人互相鼓勁,對未來充滿了激情。
  • 《北京人在紐約》:捧紅了王姬,卻毀了她的兒子
    一部描寫北京人在美國紐約奮鬥的電視劇,讓王姬一炮而紅。這部劇成就了王姬,同時也成了她永遠的傷痛這部劇就是由鄭曉龍與馮小剛執導,王姬與姜文主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王姬接拍《北京人在紐約》:一切都是天意王姬長相大氣端莊,容貌氣質出眾,是90年代的第一美女。
  • 《北京人在紐約》主演:有的氣質佳 有的難認出 有的因戲害了孩子
    九十年代初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風靡內地,講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紐約奮鬥與掙扎的生存故事。主角姜文、王姬等人也因該劇一舉成名,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主演們還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拍攝《北京人在紐約》時再度懷孕,為拍戲進度,劇組經常三四天不睡覺,高強度的工作令懷孕的王姬吃不消,懷孕六個月都不顯肚子。兒子一歲時,診斷為先天智障的自閉症患者,原因是帶孕拍戲,身體疲憊,營養匱乏,造成先天的傷害。由於兒子智力不全,王姬出門時都要綁一根繩子在兒子身上,完全不顧他人眼光。
  • 一部《北京人在紐約》讓王姬一舉成名,為何她卻感到很後悔?
    1993年,王姬在美國接到電話,是馮小剛導演邀請她去出演他的作品《北京人在紐約》。這令王姬十分的高興,她沒有想到,自己的演藝事業居然還能繼續下去。《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紐約奮鬥掙扎的故事。馮小剛之所以會邀請王姬,一方面是因為王姬是北京人,一方面也是因為她在美國生活過。當然除了角色的符合,更重要的是她的演技。馮小剛導演從別的導演口中聽聞王姬在演戲上是一個態度認真的演員,因此便打算讓她來主演&34;一角。可以說,王姬沒有讓馮小剛失望,可是她卻對自己很失望。《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王姬一舉成名。她得獎了,兒子也殘了,她很後悔,卻追悔莫及。
  • 《黑白禁區》王姬:一部《北京人在紐約》成就她,也改變她的人生
    雖然譚婆出場並不多,但每次她的眼神戲,她的氣場就足以震懾全場。很多人認識王姬,可能都是因為那部火遍中國大地的《北京人在紐約》,當時她還因為這部劇獲得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這部《北京人在紐約》是中國第一部境外拍攝劇,也是第一部全程在美國拍攝的影視劇。
  • 陳道明因姜文錯過,製片撿垃圾拍戲,你不知道的《北京人在紐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部經典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拍攝背後的故事。01 鄭曉龍父親的遺願鄭曉龍當時被譽為北京電視圈的「巴頓將軍」,已經陸續拍攝了《四世同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一部部口碑收視雙高的爆款作品。當時國內影視圈已經有張藝謀、陳凱歌這兩位馳名中外的導演。
  • 《北京人與紐約客》:靳東合伙人孫儷,推斷北京人在紐約的日子
    這是都市情感播放《北京人與紐約客》導演鄭曉龍。說到鄭曉龍,他是中國大陸最著名的電視導演。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傑作。我們所知道的《渴望》,《金婚》是一代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近年來,電視連續劇中最著名的電視連續劇是《甄嬛傳》和《羋月傳》。這也是他的工作。我相信《北京人與紐約客》也會著火。更重要的是,鄭曉龍的主管選擇在《北京人與紐約客》中與孫儷合作。可以說,近幾年來,二者取得了成功。
  • 《北京人在紐約》首播26年後,姜文和他的「女人們」都怎麼樣了
    1994年,中國第一部全程都在境外拍攝的電視劇登陸螢屏,那就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26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拉開了中國影視劇境外拍攝的序幕,也讓觀眾們通過鏡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今這種境外拍攝製作的影視劇已經非常平常,甚至把國際巨星請到影視劇中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 從北京人在紐約說鄭曉龍
    我想大多數年紀稍長一點的人知道鄭曉龍是看過《北京人在紐約》這部劇的!我本人也是極為喜歡鄭曉龍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這件事還得從那部轟動了中國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說起!大衛一輪又一輪的狂熱追求,她不是一直回應得很得體嗎?如果不是因為王啟明的自卑、不甘都快把他憋爆了,恨紐約生存之艱難、恨美國有錢人,仇恨轉到他老婆身上(看看在機場那一幕,下決心破釜沉舟的同時,也將患難夫妻扔到一邊,寧願獨自奮鬥),郭燕又何以至於考慮接受大衛的求婚。
  • 《北京人在紐約》 他們當年的奮鬥
    1994年1月,21集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上映,講述音樂家王起明同妻子移民美國後的曲折故事,劇中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至今還在流傳。20年後的今天,成千上萬個現代的王啟明們在異國依然經歷著類似的奮鬥與迷惘。
  • 北京人在紐約的幕後故事,現在你還想去紐約嗎?
    1993年導演鄭曉龍貸款150萬美金,決心赴美國拍攝《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不知道此時的鄭曉龍是誰,那你一定知道後來的《甄嬛傳》 《羋月傳》,而這些神劇的幕後導演都是大名鼎鼎鄭曉龍。但最後因各種原因都沒遂願。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恰好那時候鄭曉龍看到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他用一夜的時間翻完了這部小說,第二天他便心血來潮,開始籌備《北京人在紐約》的準備工作。,但擺在鄭曉龍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資金的來源,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講述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電視劇全部要在紐約取景,此前鄭曉龍所在的「北京電視臺藝術中心」拍攝的作品《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室內劇,成本都相對很低。
  • 【經典劇場】《北京人在紐約》如今的他們
    今年是《北京人在紐約》播出22周年,讓我們來追尋回味一下曾經那部打動所有中國人的經典電視劇,看看當年那些在我們腦海裡鮮活的角色,那些波動我們內心深處那根弦的場景,現在都怎麼樣了。 「Do you know who lived here?」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恰好那時候鄭曉龍看到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他用一夜的時間翻完了這部小說,第二天他便心血來潮,開始籌備《北京人在紐約》的準備工作。 鄭曉龍 貸款拍電影的瘋狂導演 此前鄭曉龍的妻子,著名編劇王小平有過在美國生活的經歷,紐約對於她來說並不陌生,但擺在鄭曉龍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資金的來源,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講述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電視劇全部要在紐約取景,此前鄭曉龍所在的
  • 23年前《北京人在紐約》助她登上事業巔峰,為孤獨症兒子她幾乎傾家蕩產,王姬的人生比電視劇還曲折……
    可以說,在60、70甚至80年代的人記憶中,《北京人在紐約》是不可逾越的經典馮小剛推薦她出演《北京人在紐約》中的阿春,因戲份重她每天至少要工作18個小時。王姬卻發現自己再次懷孕,最忙的時候甚至四五天都沒時間睡覺,長期勞頓影響到肚子裡嬰兒的正常發育。
  • 《北京紐約》海漂異地戀戳人淚點 結局引爭議-《北京紐約》海漂...
    導演李曉雨和關雪盈在臺上電影《北京•紐約》已於3月6日全國公映。近日,該片在北京舉辦了映後交流會,被影迷們親切稱為「超能霸氣性感女導演」的李曉雨(Rain Li)攜主演關雪盈出席了活動,與近500名高校學生現場交流觀影感受。片中茉莉對於愛情和夢想的取捨以及藍一生死未卜的結局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討論和極大爭議,浪漫糾結的異地戀情更讓很多觀眾潸然淚下。有學生表示:電影裡有太多情節讓人感動,來看《北京•紐約》請多帶兩包紙巾!
  • 曹桂林:當年創作的小說《北京人在紐約》超級紅火,而今安在?
    至今仍然記得幾位同事爭搶轉載有《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月報》的情景。大概是在1992年,鄭小龍和馮小剛將小說《北京人在紐約》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為小說的內容只夠拍攝8集電視劇,所以充實了很多內容。電視劇最終是21集。
  • 原創:投行男女「一月情」| 北京人愛在紐約
    顯然,一場「北京人在紐約」的浪漫邂逅即將上演。小南嘴角揚起了笑意,她還是更喜歡有人把鹽倒在她的手背上。。。。小南說她不是「浪」,她那只是很「奔放」。在紐約這座空氣裡散發著荷爾蒙的城市,連呼吸都是興奮的。人們匆匆忙忙,人們不大驚小怪,人們各自精彩,冷漠卻又包容。而小南這段「一月情」,居然是她所有戀情中最美好的回憶。
  • 《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國人追逐過的美國夢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美國夢是比較嚮往的。自1776年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九十年代初,有一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點燃了國人心中的美國夢,這就是《北京人在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