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國人追逐過的美國夢

2020-11-19 沉思的沼澤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美國夢是比較嚮往的。

自1776年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九十年代初,有一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點燃了國人心中的美國夢,這就是《北京人在紐約》。

曹桂林的這部自傳體小說,在電視劇播出之前,就已經在報紙上連載了。我小時候在《揚子晚報》上看這部小說連載時,思考最多的是:阿春寫的太完美了,風情萬種的阿春如果被搬上螢屏,怕是沒人能夠完美演繹吧?

事實證明,是我想太多了。搬上電視屏幕後,王姬演的相當完美,事實上,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演的很好,如同小說中的人物再生。

劇中開頭有一段話,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如果你愛你的兒子,請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兒是天堂;

如果你恨你的兒子,請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兒是地獄。

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從機場下來開始,就一直飽受現實與夢想的衝擊。姑媽把他倆接到一個「新家」中,自己駕車走了,望著姑媽的一騎絕塵,王起明氣得大罵。

按照當時國人的想法,既然親戚來了,當然要住自己家。姑媽居然不把自己安排在她家,就安排這麼一個破屋,簡直豈有此理!

按照今天的想法,姑媽的做法無可厚非。儘管是親戚,姑媽也有自己的生活,不願被打擾。

相信今天有很多人支持姑媽的做法,但在當時的國人看來,覺得姑媽「不近人情」。

這僅僅是中美文化衝突的序幕。

為了謀生,王起明進了餐館打工,郭燕去了工廠幹活。漸漸,他們有了錢,生意有了起色,可兩人也漸行漸遠。兩人離異之後,郭燕嫁給了美國人,而王起明與阿春最後也沒走到一起。

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儘管中途也有迷失。

值得的一是他們的女兒寧寧,劇中,年輕的寧寧興衝衝來到美國之後,一度也曾迷失了自己,沾染了大麻,交起了異國男友,甚至和異國男友分手之後,又戀上了男友的爸爸。這一幕儘管看起來很搞笑,但誰攤上誰苦澀。正所謂: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

而原著裡,寧寧交的那幫朋友知道她爸爸是大BOSS之後,綁架了寧寧,把她作為人質向王起明要錢,王啟明當時已經破產,帶著身上僅有的一些錢去換寧寧,慌亂中歹徒開槍擊中寧寧,寧寧身亡。

這才是美國夢的最終結局。

凡事不要相信電視啊,要看原著。我還是那句老生常談。

《紐約上空的中國夜鶯》是曹桂林自傳體的第二部,主角依然是王起明,不過女主角換成了唱歌的夜鶯女士。不管是阿春還是夜鶯,都風情萬種情商超高,可見在作者曹桂林的心裡,就喜歡風情萬種的女人。夜鶯算得上紮根美國的成功人士,她也付出了常人幾倍的努力。

曹桂林自傳體第三部是《王啟明回北京》,這一部名氣不如前兩部大,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我看過原著,講述的是王起明抓住國內的機遇再次創業成功的故事。

前幾天,和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好友談到當下的一些情況,她不由地感慨:還是國內好啊!

我說,那你當初還急匆匆跑到美國去。

她說,那還不是受《北京人在紐約》影響,想去追尋美國夢,美國曾經代表我們年少最最美好的嚮往,正義、民主、自信、自信、強大……結果呢?呵呵,誰去誰知道。去了國外之後,以為自己上了一趟高速列車,其實回頭一看,自己當初走下的那輛列車,其實以更快的速度駛向目的地了。

我笑問,後悔嗎?

她說,人生沒有選擇,自己當初既然決定這麼做,就得承受一切的代價。

我說,我們這一輩人,大抵是看《北京人在紐約》長大的,當然,大多數人也許只看過電視劇,沒看過原著。其實,曹桂林寫的是一個三部曲,最後王起明回國創業了,你看吧,你們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

她笑稱,看來多讀些書還是有必要的。

同時她也聲稱,目前就不打算回來了,這些年沒在國內給祖國做貢獻,感覺有些慚愧,目前就不打算回來給祖國添亂了。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讓海外的華人也挺直腰杆,更容易獲得一些機會。

《北京人在紐約》熱播之時,我們都以新奇的眼光看待紐約。噢,原來紐約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都那麼美,到處是摩天大樓,處處洋溢著夢想:只要你肯努力,你就能成功!

有好友問,為何現在國內摩天大樓越建越多,越建越高?

我打趣說:可能大家都是看《北京人在紐約》長大的,對於高樓大廈實在是太嚮往了。

劇中曼哈頓的夜景美不勝收,伴隨著劉歡的演唱:「千萬裡,我追尋著你……」千千萬萬的人來此,追尋自己的美國夢。

可我也難忘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鏡頭,一個黑人在街頭敲鼓的情景,也許在他的國家裡,他是一個音樂家,可是到了紐約街頭,他成為了一個街頭藝人。

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在街頭展示藝術也是一種自我展現,雖然並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著名音樂人譚盾也曾是美國街頭藝術家的一員,當他成功之後,遇到曾經的老熟人,一位在紐約拉琴街頭的藝人,這位非裔藝人問他:「怎麼現在看不到你了?」

譚盾得意地回答:「我現在到肯內基(紐約最出名的音樂廳)演出了。」

「老鄰居」聽完以後笑笑,繼續他自己的街頭演出,絲毫不以為異。

也許在國人看來,這位非裔藝術家應該感到慚愧,可是不,人家絲毫沒有,人家大概覺得,在紐約街頭演出和在肯內基音樂廳演出,沒什麼區別。

可是在國內眼中看來,譚盾成功了,《臥虎藏龍》的成功讓他獲得了一切。

《北京人在紐約》中的王起明成功之後,包下了音樂大廳, 他做了他人生最輝煌的一次演出——儘管是他自己掏錢的。他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夢想,成為一名出色大提琴家的夢想。

興趣養不活自己,另闢途徑以後做生意獲得了成功,成功之後再重拾自己的興趣,劇中的王起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唯一的遺憾應該是劇終阿春無情拒絕了他——要不然一切都很完美。

那些當初實現了美國夢的華人,內心大抵還是有些苦澀與遺憾的。

這種遺憾在今天看來更加明顯。我好友以「下了一列快車,上了一列慢車」來形容自己赴美之後的感受,相信有此感受的華人還有很多。

美國的光環在今天已經蛻了色,經歷疫情之後,讓我們也看清了這個曾經嚮往的國度變成了什麼樣子。

冰冷的運屍車停滿了紐約、特沒譜還在大言慚慚、政客們還在編造謊言,誤導美國人攻擊華裔……種種一切的混亂呈現在眼前,讓我們覺得,曾經的自由國度,也許只是心中的一個美好夢想。當她扯下紅蓋頭之後,你會發現,期待已久的竟是一個醜陋新娘。

曾經美好的一切化成了泡沫,也許,曾經有多嚮往,今天就有多失望。還是和《北京人在紐約》一樣,美國給我的整體感受依然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多少年過去了,它依然還是窮人的地獄、富人的天堂。

多少人在追逐,多少人失意,多少人迷茫,多少人成功,曾經的美國夢,已經破裂不堪。留在我們心中的,依然是那一部美好的《北京人在紐約》。

相關焦點

  • 《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在美國豪邁迷茫又不甘心的淘金人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地獄。」這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導演,姜文、顏曉頻、王姬主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片頭開場白。這部上世紀九十年代播出眾人追捧、萬人空巷的電視劇為我們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生存拼搏的故事,它為我們揭開了在「出國熱」的那個年代,大洋彼岸遙遠美國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在淘金年代裡那個豪邁又迷茫的、更是不甘心的自己。姜文飾演的王起明是一位大提琴家,為了淘金與顏曉頻飾演的郭燕懷揣著夢想從中國北京到了美國紐約,投奔他們在美國的姨媽。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恰好那時候鄭曉龍看到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他用一夜的時間翻完了這部小說,第二天他便心血來潮,開始籌備《北京人在紐約》的準備工作。,紐約對於她來說並不陌生,但擺在鄭曉龍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資金的來源,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講述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電視劇全部要在紐約取景,此前鄭曉龍所在的「北京電視臺藝術中心」拍攝的作品《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室內劇,成本都相對很低。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恰好那時候鄭曉龍看到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他用一夜的時間翻完了這部小說,第二天他便心血來潮,開始籌備《北京人在紐約》的準備工作。 鄭曉龍 貸款拍電影的瘋狂導演 此前鄭曉龍的妻子,著名編劇王小平有過在美國生活的經歷,紐約對於她來說並不陌生,但擺在鄭曉龍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資金的來源,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講述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電視劇全部要在紐約取景,此前鄭曉龍所在的
  • 《北京人在紐約》&《紐約人在北京》
    20多年後,《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原作者曹桂林又出版了《紐約人在北京》,更新了他的「美國觀」:「紐約呀紐約,曾把你比作地獄,曾把你比作天堂。為你孤注一擲,為你得意狂妄。為你忘了自我,為你內外皆傷。如今兩鬢斑白獨自嘆:不值不值,空忙一場。不懂不懂,真荒唐!」
  • 北京人在紐約的幕後故事,現在你還想去紐約嗎?
    1993年導演鄭曉龍貸款150萬美金,決心赴美國拍攝《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不知道此時的鄭曉龍是誰,那你一定知道後來的《甄嬛傳》 《羋月傳》,而這些神劇的幕後導演都是大名鼎鼎鄭曉龍。當時陳道明也在劇組,一次在機場的偶遇,讓他推薦了剛從美國回來的北京大妞王姬去試鏡,然後就沒了下文,王姬重回美國經商,只是偶爾從報紙上看到《北京人在紐約》開拍的消息,本來已經不抱希望的她確突然接到劇組讓她演阿春的電話錄音,過段時間就再會聯繫她,王姬一等又是一個月,迫切需要知道結果的王姬拿起電話打給鄭曉龍,才得知人家劇組又打算把阿春換人了,氣的王姬劈頭蓋臉的把鄭曉龍罵了一頓,大意就是你們「今日對我愛答不理
  • 《北京人在紐約》 他們當年的奮鬥
    1994年1月,21集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上映,講述音樂家王起明同妻子移民美國後的曲折故事,劇中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至今還在流傳。20年後的今天,成千上萬個現代的王啟明們在異國依然經歷著類似的奮鬥與迷惘。
  • 從北京人在紐約說鄭曉龍
    我想大多數年紀稍長一點的人知道鄭曉龍是看過《北京人在紐約》這部劇的!鄭曉龍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這件事還得從那部轟動了中國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說起!美國,是沒有人給你吃白飯的。可哪裡又不是戰場呢?在哪裡不是沒有白飯吃的呢?劇中王啟明和郭燕在剛到美國的時候的掙扎傷痛,無非是因為以他們在北京時的身份地位,陡然面對地下室與打工的生活,一時無法適應過去與現在、想像與現實巨大的落差。但是這樣的遭遇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你不會英語,沒有美國身份,如何在紐約立足?
  • 周龍章*陳丹青:紐約*北京——戲夢雙城記 單談
    市面上類似的演藝大腕花名簿兼八卦圖,實在太多了,我確信,沒有一位作者的故事與見識,交遊與資格,比得過周龍章,比得過這本書。——陳丹青 戲夢雙城記:紐約×北京——《戲夢紐約》新書發布會 | 單談 805嘉賓:周龍章、陳丹青時間:2016
  • 經典好劇《北京人在紐約》
    你不像是在我夢裡,在夢裡你是我的唯一」。這首熟悉的歌曲叫《千萬次的問》,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火爆一時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該劇由著名演員姜文、王姬、嚴曉頻、馬曉晴主演,講述了男主角王起明一家在美國紐約的經歷
  • 《北京人在紐約》 置於天堂地獄之間 只在一念
    94年這部劇播出以後,有多少人懷揣著美國夢,一心只為了去到那個夢裡的地方。雖然,已經過去了26年了,可是這部劇給予人的現實意義依舊如昨。有知乎網友這樣說:這劇說實話改成北漂的故事,滬漂的故事,東京的故事,倫敦的故事都可以,劇情都不用改太多的。
  • 1993年的21集電視劇,姜文的巔峰佳作,北京人在紐約堪稱經典!
    現如今說起出國旅遊或者留學都不再是一新鮮事兒了,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掀起過一股出國熱,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才剛剛打開國門沒多久,於是很多北京人都想出國追尋自個兒的夢想,所以去美國當時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兒,同時美國在人們心中就像天堂一樣在美好,但是一直到一部電視劇的出現,大伙兒才真正了解在美國生活的國人什麼樣的
  • 《北京人在紐約》:這部電影害了多少人?王姬留下一生遺憾
    該劇講述了90年代一批懷抱夢想的北京人在世界最繁華的經濟中心紐約城打拼的故事。中國的首都,美國的繁華之城,奮鬥與掙扎,夢想與現實,這些種種元素吸引著眾多渴望出國,幻想國外生活的中國觀眾。同時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劇中的演員,雖然這部劇的故事較簡單,但它背後的有關角色的故事,卻不那麼簡單。
  • 1994年鄭曉龍、馮小剛導演,姜文主演:《北京人在紐約》故事大綱
    生活最怕比較,如何證明自己最幸福,是人上人?紐約能為王啟明證明幸福的最終定義是什麼。紐約有妻子郭燕的姑媽照顧,再加上王啟明有音樂才華,去了紐約王啟明和郭燕的生活只能翻倍的好,讓北京朋友羨慕到一騎絕塵。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就是一邊放火一邊冒煙。
  • 【經典劇場】《北京人在紐約》如今的他們
    今年是《北京人在紐約》播出22周年,讓我們來追尋回味一下曾經那部打動所有中國人的經典電視劇,看看當年那些在我們腦海裡鮮活的角色,那些波動我們內心深處那根弦的場景,現在都怎麼樣了。(你知道什麼人在這裡住過嗎?)「No... oh, I heard about it, Chinese movie! many many years ago,1991!」(哦,聽說過,中國電影!好多好多年以前了。1991年!)一名工人似乎從大樓的房東那裡聽說過一些往事。
  • 亞裔在紐約 17個設計師的美國夢
    原標題:亞裔在紐約 17個設計師的美國夢   原標題:亞裔在紐約 17個設計師的美國夢  原標題:亞裔在紐約 17個設計師的美國夢  「美國夢」一直激勵著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來到這片土地創造自己的價值,從有著老資歷的Anna Sui與Vera Wang,到新一代的Alexander Wang, Jason
  • 紐約大亨的絕望怒吼:去他媽的美國夢!
    而美國城市化的進程也在1920年取得實質性的飛躍:正是從這一年起,美國的城市居民開始多過農村居民。1922年,美國首個商業廣播電臺KDKA公司用來播放音樂的播音室爵士樂源自底層的非洲裔美國人,但它最大的受眾群體卻是美國的白人中產階級,而爵士文化的中心則在美國兩個最大的城市——東部的紐約和中部的芝加哥
  • 《北京人在紐約》一語成讖——今年,疫情真的讓紐約變成人間地獄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這是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的名言。大約是在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講述的是北京人在紐約從一無所有到成為百萬富翁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對中國人想去美國實現發財夢有著相當的推動作用。不過,今年的疫情,讓人們真正的體會了一把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真的是一語成讖。
  • 曹桂林:當年創作的小說《北京人在紐約》超級紅火,而今安在?
    至今仍然記得幾位同事爭搶轉載有《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月報》的情景。大概是在1992年,鄭小龍和馮小剛將小說《北京人在紐約》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為小說的內容只夠拍攝8集電視劇,所以充實了很多內容。電視劇最終是21集。
  • 唐人街的血與淚:美國夢碎30年
    1993年,鄭曉龍和馮小剛貸款150萬美元赴美國取景,《北京人在紐約》的開頭有這麼一幕:姜文扮演的男主角王起明帶著老婆孩子全家移民美國,他站在燈紅酒綠的紐約街頭喊道:「看,這就是紐約,這就是曼哈頓!紐約,我王起明來了!」《北京人在紐約》改編自曹桂林的自傳小說,電視劇轟動一時,催生了無數中國人的「赴美夢」,也讓「唐人街」一詞被人們熟知。
  • 才18歲的你肯定沒看過二十多年前中國人在美國紐約拍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
    北京人在紐約》。當時中國還沒有流行看美劇,那些年火爆中國各大電視臺的是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對於嘻哈大家一般都沒有什麼概念,而《北京人在紐約》又正好趕上了嘻哈的黃金年代,這讓人不禁好奇在嘻哈的大本營紐約拍攝的這部電視劇能看到嘻哈的點點滴滴嗎?帶著這好奇我點開了這部曾經風靡中國的電視劇,男女主角出場的穿著和91年上映的《東京愛情故事》男女主角同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