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2021-01-12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

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看悉字的小篆字形:

(悉字的小篆字形)

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等早期文字裡找不到,只從小篆開始看,後來的隸書,變化已經不大,不再一一放圖。其實從字形上可以分析出來字義,悉字上部的「釆」,是「辨別」的意思,下面是心,在心中認真辨別或者在心裡仔細辨別事物,用心了,當然能夠了解詳盡,這是個會意字。因此悉的本義就是詳盡。

本義之外,悉字字義有所發展,另有其他幾個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盡;儘其所有。《爾雅.釋詁下》稱「悉,盡也。」比如《漢書.蕭何傳》:「悉所有佐軍。」顏師古《漢書注》稱:「悉,盡也,盡所有糧食資用以佐軍也。」就是拿出自己家裡所有的財產資助軍用的意思。

(蕭何雕像)

(2)知道;了解。比如:洞悉,知悉。獲悉。《玉篇.釆部》:「悉,審也。」在這個意義上,悉與審是同義字。比如《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不登此臺,不悉此瀑之勝。」不登上這個臺(指文殊臺),不能全面了解廬山瀑布的優美絕妙之處。

(廬山瀑布)

(3)又作副詞用。表示範圍。相當於「全、都。」是上面幾項意思的發展。

此外,悉還是姓。《通志》有載。

2、釋。就是「釋」的繁體字。讀shì。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解也,從釆,釆,取其他別物也。」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稱:「從睪,睪聲」苗夔的《系傳校勘記》稱:「睪聲當作亦聲。……睪,目視也,目視所以分別物也。」我們來分析一下釋的小篆字形:

(釋的小篆字形)

左邊是一個表示釆,即表示辨別;右上一個橫著的眼睛,表示審視、觀察。右下一個被押的犯人(有一說認為幸的本義就是刑具),合起來就是通過觀察,辨別,替一個含冤的犯人解脫罪責。這是釋的本義。

在本義之外,釋字經過發展,又產生很多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解說,闡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釋不朝正於廟也。」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稱:「釋,解也。」孔穎達作疏稱「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魯襄公為什麼不能親自到祖廟聽政呢,因為在楚地。

(2)解,消溶。《老子》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河上公(一位隱士,作《老子章句》)給解釋說:「釋者,消亡。」渙渙散散啊,好像冰塊在溶化消亡。再比如王安石在《次韻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遊今暇日。」雪釋,就是雪融化了。

(河上公像)

(3)散,消除。《漢書.谷永傳》:「慰釋皇太后之憂慍。」顏師古注說:「釋,散也。」王夫之的《雜詩四首》之四:「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國家的憂患現在還沒有消除,拿什麼來安慰平生。

(4)解除。《國語.晉語四》:「釋宋圍,敗楚師於城濮。」解除宋國包圍,在城濮打敗了楚國軍隊。(5)解開;鬆開。蘇東坡《文與可琴銘》:「攫之幽然,如水赴谷。釋之簫然,如葉脫木。」文與可跟蘇東坡是好友,就是那個善於畫竹並留下「胸有成竹」成語的畫家,這個琴銘說的是彈琴的訣竅。

(文與可畫像)

(5)放下。《莊子.養生主》:「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這裡的釋刀就是放下刀的意思。(6)釋放。《書.武成》:「釋箕子囚。」孔穎達疏說:「紂囚其人,而(武王)放釋之。」箕子是紂王叔父,箕子見商朝六百年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索性割發裝癲,披髮佯狂,隱居鼓琴以自悲,終日唱「箕子操」曲以發洩心中悲憤,紂王見了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直到武王伐紂勝利,才將箕子釋放出來。

(箕子像)

(7)放逐。《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釋廬蒲嫳於北境。」杜預注說:「釋,放也。」這裡的釋,不是釋放的意思,而是放逐、流放。(8)脫掉。《儀禮.鄉射禮》:「主人釋服。」鄭玄注稱:「釋服,說(脫)朝服。」

(9)釋還是一種文體。徐師曾的《文體明辨.釋》:「字書云:『釋,解也。』文既有解,又復有釋,則釋者,解之別名也。蓋自蔡邕作《釋誨》,而卻正《釋議》,皇甫謐《釋勸》,束晳《玄居釋》,相繼有作; 然其詞旨不過遞相祖述而已。至唐韓愈作《釋言》,別出新意,乃能追配邕文,而免於蹈襲之陋。即此二篇,亦可以備一體矣。故特錄而列之。」

(10)淘米。出自《詩經.大雅.生民》:「釋之叟叟,烝之浮浮。」這首詩是介紹周始祖后稷事跡的史詩,這兩句的意思大致是:(祭祀時的熱鬧勁),淘米聲音嗖嗖響,蒸飯熱氣噴噴香。

(后稷雕像)

(11)泛指佛教。也用來指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三種文化支柱儒釋道,「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釋」是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信奉的是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就是《老子》)、《南華經》(就是《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稱「道教」,道教是真正的中國本土宗教。

此外,釋還是姓。僧、尼稱「釋」。《姓解》卷三:「釋,《西域記》悉達成道謂沙門為釋氏,因有此姓。」

釋的小篆寫法如圖:

(釋的小篆寫法)

悉、釋都是釆部漢字,我們學習這兩個漢字,理解了「釆」,基本就理解了它們的基本意思。了解某個漢字的本義,從部首漢字本義去理解,往往事半功倍。

(【說文解字】之126,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336課:「蹋」和「踏」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蹋、踄、蹈。這三個字都不是生僻字,其中「蹈」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在1988年國家語委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蹈」。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蹋。讀t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蹋,踐也。從足,(上日下羽)聲。」形聲字。本義是踐踏;踩。
  • 《說文解字》第105課:如何準確理解「蒹葭蒼蒼」?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葦。讀wěi。葦的繁體字。葦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大葭也。」《廣韻.尾韻》裡說:「葦,蘆葦。」沈括的《夢溪補筆談》卷三有:「予今詳諸家所釋,葭、蘆、葦,皆蘆也。則菼、薍、萑,自當是荻耳。」關於蘆、荻兩種植物,之前已經很詳細地討論過了,詳見67課蒹與薍的解釋。孔穎達做《五經正義》做注釋說:「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為葦。」顯然,蘆葦初生時叫葭,長大後為蘆,長成之後就叫葦了。葦的本義就是蘆葦。
  •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裡「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菉。讀l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王芻也。前面課程已講過這個字,具體見57課。再複習一下:《說文解字》給「蕕」的解釋是「水邊草也。」《左傳.僖公四年》記載:「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作註:「薰,香草,蕕,臭草。」據此,蕕的本義就是味道惡臭的一種水草。與之對比的是薰,就是零陵香,香而雅。後來,因為薰和蕕不同的氣味特性,發展出來一個成語叫「薰蕕有別」,其中,薰指香草,比喻善類;蕕指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要區別對待。
  • 《說文解字》第298課:「後」與「後」的區別
    請注意:這是《說文解字》系列課程中的排序內容,如果僅為「後」與「後」的區別點開這篇文章,請直接跳過前面內容看第五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五個漢字:、徧、徦、、後。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嗜,嗜欲,喜之也。從口,耆聲。」形聲字,本義是嗜好,即口欲。比如《詩經.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意思是祭祀的酒菜香噴噴,神靈愛吃心高興。
  • 《說文解字》第330課:細說「蹻」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蹻」。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漢字,但也不屬於生僻字,相對來說,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蹻」。詳情如下:1、。讀yu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輕也。從足,戉聲。」形聲字。本義爭議很大。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是「輕足」。徐鍇《說文系傳》也說:「輕足也。」
  • 《說文解字》第344課:拖鞋也叫「趿拉板」,「趿」怎麼讀?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足荅)、、趿、」。這四個字都可以算得上生僻字。因此,本課內容了解即可。四個字詳情如下:1、(足荅)。(GBK字庫沒有這個字,只能描述字形,左邊一個足,右邊一個荅)。讀t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足荅),趿也。從足,荅聲。」形聲字。本義是跳。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168課:「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嘒」是何義?
    照慣例,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詩經》裡「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嘒」指光芒微小而晶瑩;(2)咠咠幡幡指的是「嘰嘰喳喳嚼舌根」的意思,所以,《詩經》拿它來形容宦官。詳情請見相關字字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8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六個漢字,分別如下圖:
  • 《說文解字》第359課:「疋」部的兩個生僻字,其實也很有意思
    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這個字嚴格意義上是左邊一個「囪」,右邊一個「疋」,因為《說文》沒有收「囪」字。「囪」與「囪」是異體字,所以,現在就寫做(囪疋)。《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門戶疏窗也。從疋,疋亦聲;「囪」象(囪疋)形。讀若疏。」會意兼形聲字,疋也表聲,「囪」象門上穿牖之形,讀音讀作「疏」。既是會意字,就要說字形。來看它的字形。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中的「跣」,用它的本義:赤腳。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讀pi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蹁,足不正也。從足,扁聲。
  • 《說文解字》第350課:成語「跛鱉千裡」中,「跛」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踣、跛」。這兩個字,既不是生僻字,也不是常用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踣。讀音有兩個:(一)bó。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踣,僵也。從足,音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形聲字。本義是向前僕倒,這裡提到的《春秋傳》指《左傳·襄公十四年》,現在的版本寫作「與晉踣之」。
  • 《說文解字》第15課:古人起名字為什麼愛用「瑾」、「瑜」這些字
    玉的品種很多,僅從漢字來看,古代的很多玉的品種,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它名字的來歷了。今天要解說的「玉」部漢字是這6個:(今天解說的6個漢字)1、璠。讀作fán。《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璵璠。魯之寶玉。從玉番聲。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這次《說文》沒有敷衍到只跟我們說這是玉,至少說了所謂的「璠」,是魯地的寶玉。
  • 《說文解字》第345課:成語「跋前躓後」中,「躓」是什麼意思?
    躓字的詳細情況本課會講到——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躓(簡化後寫作『躓』)、跲」,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的解說中是互釋字。也就是說這是「一對兒」字,完全的同義字。詳情如下:1、躓(躓)。讀音有兩個:(一)zh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給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躓,跲也。從足,質聲。《詩》曰:『載躓其尾』。」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353課:成語「麟角鳳距」中,「距」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跔、、距」,這三個字中,「距」是現代漢語的常用漢字,也就是本課的重點漢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跔。讀音有兩個:(一)j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跔,天寒足跔也。從足,句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17課:並不是所有的玉都能稱「璧」,「球」最初也並不指圓的東西
    ,後來,玉也就作為一種雅稱或敬稱,比如「玉照」,寫了一部分關於「玉」的字之後,有一部分朋友通過後臺問某些帶玉的字,請求說解,這些字中,有《說文解字》沒有收錄的,今天就補充寫出來,《說文解字》有收錄的,就放在以後依照《說文解字》字序,輪到該字時再寫出。
  • 《說文解字》第327課:細說「跪」「跽」,小跪、長跪和拜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字:「跪」、「」。這兩個字都跟人的跪拜相關,而古人的跪拜又分得很細,比如坐、小跪、長跪、拜等,了解這兩個字,基本就可以把跪拜的事情理清,詳情如下:跪。讀g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跪,拜也。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197課:「永字八法」中的「趯」,為啥不叫「鉤」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7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三個漢字,分別是趮,趯、(走+厥,GBK字庫中無此字,很多設備無法顯示)。今天的三個漢字基本都可算作生僻字,但趯字因為在書法學習中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課程的重點是「趯」字。詳情如下:1、趮。讀z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趮,疾也。從走,喿聲。」形聲字,本義是疾速。又被引申作動而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