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諾蘭《星際穿越》:自由與宿命,超脫時空

2020-10-05 影視漫說

前述

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之所以能持續被歌頌傳載,不只是因為聲光效果,更是因為具有啟發性與普世共鳴,以《星際穿越》來說,它架構出嚴謹的科學觀點,但又放入玄幻的命運觀,使用重力與時間兩者的關係,推展出撼動人心的生離死別之劇軸,完整地闡述了一段為了愛而啟程的太空旅途。以此來說,《星際穿越》不只適合愛好科幻的觀影族群,對於情感烘託抱有期待與渴求的觀影族群也非常適合,畢竟,這次諾蘭化身成為一位裁縫師,細緻地將科幻新奇與家庭親情緊密地縫合在一起。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鬼

電影中,不只時間有不同的狀態,愛也是。

庫珀的父愛,以劇情設定來說,雖然看似拋棄了家人,但也因為地球已經不適合庫珀的子女繼續居住,為了續存子女的生命,他只能忍痛離去,放開那雙緊抓著子女的大手,轉向去跟命運搏鬥以爭取珍貴生存機會。

除了父愛,庫珀還有追逐繁星之夢的愛,作為一個駕駛員,心底根本不甘願只當一個農夫,但是大環境並不允許,所以即使不願意還是只能乖乖低頭。《星際穿越》開頭那段改造無人機的安排,一部分顯現出庫珀的專業,另一部分就是要展現出他對於天空的懷念。因此,即使庫珀不斷告訴自己與子女,人必須接受命運的巨輪,順應時代的洪流來學習適應,但心中那份執著卻從未熄滅。以此來說,庫珀的希望之火雖然飄逸,卻堅毅地長存在心中,而這也讓庫珀面對NASA的現身表態時,即使有所猶豫,還是受到內在熱情而驅動,最終選擇踏上可能一去無返的冒險旅程。

不過,庫珀在抉擇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經歷掙扎與矛盾,庫珀清楚地知道離去雖然是為了拯救彼此,卻也傷害了彼此,即使擁有再多充足理由,仍然改變不了離開的事實,對於小女兒來說,那就是一種被父親拋棄的創傷。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鬼魂

這句話好似在安慰女兒,其實也在安慰自己,庫珀想要利用這個承諾告訴女兒,關係的存在只是換一種方式,同樣也藉此轉化自己的內疚,告訴自己,離去不是拋棄,對於女兒的愛與關注永遠是自己的責任。為了愛,即使他要穿越時間與空間,他也會從外太空回頭奔向女兒的身旁。

庫珀的眼淚,並沒有在分離的時候落下,這並非代表他不難過,只是對於當時的他來說,身為父親,他必須是安撫女兒的堅強代表,必須選擇強硬地鎖上淚水,抿住雙唇,忍住不哭泣,再緊緊地抱住脆弱且悲傷的靈魂,希望以此帶給女兒「安全感」。潛移默化下,墨菲更將庫珀的情緒處理模式內化與吸收,偏好使用理性的腦袋來解決問題,藉此以科學的方式嘗試重新找回爸爸。

庫珀選擇不哭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因人而異,如果是我,可能會選擇一起落淚,藉此告訴女兒,哭泣、難過與思念沒有關係,但我還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陪著你一起經歷悲傷。不過,我想庫珀之所以送出手錶,同樣也是為了告訴女兒,自己會在,只是變成另外一種方式。所以,我想那個當下,哭泣與否其實都只是一種選擇,但不管怎麼選,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庫珀這個父親,都還是會回到陪伴的角度來協助女兒面對分離。

不過,時間是公平的,你有所的,就會有所失,現實不會總是如人們所想像的美好,處理完女兒的失落,就算當下選擇不落淚,庫珀終究也還是得面對自己的失落。這一部分,諾蘭導演則透過錄影帶的回放,幫助庫珀把鎖上的淚腺給鬆開,讓他大大地潰哭一場,推動庫珀面對與接納,已經失去陪伴女兒成長之機會這個事實

跳脫電影來看,這也好似在提醒我們,當我們作為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時,過程中,我們必須留意自己的當下。或許,我們以為努力工作,總有一天,幸福就會到來,雖然,那一天真的可能會到來,但那一天,我們可能早就沒有力氣與機會,去陪伴去實踐我們心中的那些愛。以此來說,《星際穿越》點出了這個殘酷血淋淋的事實,提醒我們,追逐目標的過程,不要忘了回頭看看,畢竟我們的出發,不只是為了目標,更是為了目標背後的人們與愛。簡而言之,如同電影所述,重力越大,時間就越慢,也因此,我們的愛越是具有重量,也越是值得我們放慢自己的腳步。

啟航的愛,是為了歸途而存在。

莫非定律

如同《信條》一般,《星際穿越》也同樣存在著自由論與宿命論之間的辯證,莫非定律,原意指得是凡有發生壞事的機率,總有一天就會發生,對照到電影中的地球,指的就是萬物枯萎且沙塵籠罩的慘狀,當代的人類走向末日,審判日近在眼前的時刻。

然而,庫珀重新定義了這個假說,他告訴墨菲,名字背後所象徵的是該發生的就會發生,那不是一種詛咒,而是一種希望感,代表人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這也剛好對照庫珀的核心價值,意即相信「人類總是可以找到辦法解決」,更對某些人的放棄感到嘆息,說出「曾經人們仰望天空,好奇星際,如今我們卻只擔心土地的貧瘠」。

不過,這句話,原本是一種感嘆,拉回到父女關係來看,也像是一種提醒,告訴庫珀自己抬頭仰望星空時,不要忘了低頭關注那雙想要緊握的小手,畢竟關係如同土地,需要愛來灌溉,才會豐沃。

如前所述,諾蘭本次依然在電影中放入自由與宿命的討論,劇情上,雖然看似推動主角選擇自由來行動,卻也揭露了這份自由所帶來的影響與責任。不過,以此來說,《星際穿越》沒有像《信條》那般強硬,想要把自由與宿命變成兩種立場來對抗,反而是把兩種立場揉合在一起,告訴觀影的我們,不管是主動或被動,我們都必須付出代價,扛起選擇的責任。

另外,說來諷刺,莫非定律誕生於二零年代中期,人類當時的科技,因應二次大戰獲得飛躍式的大進步,知識如同宇宙大爆炸般不斷擴張,人定勝天的概念越來越明確且主流。莫非定律,雖然起源於一位美國空軍工程師的職務觀察,但它在當時就像是一種世代性提醒,告知人們保持謙卑,避免過度樂觀,然而,庫珀的觀點卻是保持希望與樂觀,這是一手漂亮的回馬槍,再次攪拌觀影者的思維習慣與框架,藉此產生對話空間。

接續來談,延伸來看莫非定律,可以發現就日常來說,莫非定律是一種幽默與嘲諷,人們通常藉由敘說這個俚語,達到紓解運氣不順時的怨氣。心理學上,則會使用預防性悲觀來看待莫非定律,意即使用悲觀的方式來預測事件發展,藉此事先做好準備,以防災難發生時措手不及。工程設計上,生活中的許多產品更有因應莫非定律所產生的防呆設計,避免人們因為腦袋的一時不靈光,而付出慘痛代價。由此可知,莫非定律講述的比較像是一種「機率與準備」,而不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宿命」,因此,某種程度上,雖然諾蘭想要揉合自由與宿命,但從莫非定律來講,庫珀的觀點還是要更靠近自由意志一點,而非委身於時代巨輪下被命運洪流給淹沒。當然,這也剛好如同電影中所出現的詩歌,呼籲人類應該起身對抗死亡的威脅,而非坐以待斃。

不要溫順地走入那良夜, 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 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不過回到前述的自由與責任,我們知道諾蘭所強調的也不是絕對的自由,畢竟,即使我們的心靈如同存在主義所述那般地自由,我們的肉體仍然是血肉之軀,我們在意識層面創造了一個世界,還是不可能擺脫物質世界來駐留生命,而這也像《盜夢空間》所闡述的,虛幻的夢存在著永恆的美,卻缺乏真實世界該有的脆弱。由此可知,諾蘭時而靠近自由,時而靠近宿命,然後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具體來說,若以諾蘭的執導經驗來切口,如《記憶碎片》,其所講述的就是,人的宿命由人的自我抉擇而構成,就像一種悲觀的宿命論。若從《黑暗騎士》系列來看,諾蘭所闡述的則是,布魯斯戰勝悲慘童年必然不幸的宿命。再者,我們拉到《信條》來看,諾蘭則是毫不掩飾地告訴觀影者,自由意志與宿命可能同時存在,只是立場與方向有所不同,但也不否定「自由與宿命」可能在某個時空坐標中交會,進而編織出火花與改變。不過,跳脫上述有關命運的探討,儘管諾蘭立場不斷地搖擺與變化,很明顯的,愛,在諾蘭的眼中,超脫命運與自由意志,更一直都是系列電影作品中,一切的源頭與解答。

整體來說,《星際穿越》所探討的主軸就是愛,抽象、複雜且模糊的愛,因此,諾蘭到頭來無法,也沒必要確信到底要自由多一點,還是宿命多一點,如果以因果論來看,碰巧出現的蟲洞就是一種必然的安排,自始至終人們都存在著能夠活下去的命運篇章。不過,我想,如前所述,那更是未來人或高次元生物所給予的,一種對於人類的愛

自由與宿命,超脫時空,橫跨諾蘭每部作品,藉此裁縫出一場又一場的意識辯證。

趨愛性

如同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述,人們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天生就會從事有利於社會興趣發展的生物。以此來說,庫珀之所以能夠出發,且能夠回到墨菲身旁,都是因為父愛,而墨菲之能夠帶領全人類脫離苦難,也是因為她對於父愛的渴求,所以才會戴上父親的手錶,穿上父親的飛行外套,將父親離開前所告知的鬼魂寓言放在心上,進而發現跨越時空的摩斯密碼,解開重力謎題,帶著全人類飛上太空。

不過,所有的辯證,少了反方就會顯得枯燥、乏味且薄弱,甚至無法成立,由馬特·達蒙所飾演的天才博士就是《星際穿越》中的那個反例。他因為無牽無掛而被挑選成為烈士,藉此幫助人類開疆擴土。然而,實際來到空無一人的星球後,他才發現,孤寂的沉重,幾乎把自己壓垮,所以懊悔想要重返地球,又或是說「重返社會」的機會,以換取一個不再孤單的重生。

諷刺的是,明明無牽也無掛,照理來說,沒有什麼值得他冒險再回去的理由。不過,以心理學來說,恰恰相反,對於一個長期匱乏的人來說,他並非不饑渴關係與愛,只是因為從來沒有在關係中飽足過,而不知道自己正在挨餓與饑渴。然而,空無一人的寧靜卻會敲碎那些偽裝與無所謂,實際體認到孤單的重量後,他不想要就此匱乏餓死在他鄉,想要嘗一口愛與關係的甜與蜜,想要知道生命被關係與愛所餵養的滿足感。

除此之外,回到阿德勒的論述,就反派來說,一個未曾有過社會性經驗的人類,怎麼可能去想像且實踐呢?無牽無掛的他,根本無從對照也無從定位,即使理性上選擇去承擔人類存亡的責任,但感性上還是沒有付出的理由與方向。因此,如同電影不斷所強調,浸泡在關係與愛中的庫珀,才是那個具有經驗與能量的嚮導,能夠引領人類們度過劫難,更可以說庫珀就是《星際穿越》中,願意犧牲自我投身於孤寂黑夜的黑暗騎士。


關係與愛如同一位引路人,引領人們學會犧牲與奉獻

結語

《星際穿越》帶來的震撼不只是驚奇且縝密的科學設定,更還有那貫穿一切,且超脫時空的愛,如同時間因為重力而緩慢,我們所投入的愛越是有重量,也越是需要我們放慢腳步,把握當下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作為彼此的鬼魂,默默地互相關照對方。整體而言,雖然《星際穿越》在劇情上不如《信條》那般複雜,需要反覆收看多次才有辦法釐清,但電影所傳遞出的情感仍然令人鼻酸、動容且淚眼婆娑,確實值得我們前往影院再次品嘗與浸泡。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穿越時空,邁向更高級的文明
    《星際穿越》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 《星際穿越》重映,還有這些關於時空的電影值得一看
    2014「年度神片」《星際穿越》也加入復映陣容,這部以星際旅行為賣點的科幻電影豆瓣評分9.3分,斬獲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接下來,就讓我們乘上這趟星際列車,進入時空穿越之旅,一起回顧一下那些關於時空的科幻片——
  • 《信條》:諾蘭的回文迷宮 時空奇觀與終極宿命論
    作為繼《星際穿越》與《盜夢空間》後,在內地上映的諾蘭「時空三部曲」的最新作,《信條》國際票房首周狂攬5300萬美元,霸佔32個國家及地區票房榜冠軍,創下9個國家及地區諾蘭電影最佳開畫成績,為全球電影市場注入了復甦的強心針。
  • 科幻神作《星際穿越》時空穿越不再是想像
    這時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時空裂口」,通過它可以到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的希望。一個探險小組穿越到太陽系之外,他們的目標是尋找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然而,飛船通過蟲洞的時候,他們發現飛船上的一小時相當於地球的七年時間,即使他們能完成任務,但所能提供的救贖對於地球上活著的人來說已經太晚。
  • 《星際穿越》重映:愛可以穿越時空,愛可以橫跨極限
    2014年一部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巨作《星際穿越》重磅上映,成為當年的「年度神片」,將時空概念與想像延伸到外太空加之愛的升華,使其豆瓣斬獲9.3的超高評分,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成為一部使人震撼的現象級大片。
  • 時空之謎:《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在《星際穿越》片場的美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蟲洞上面連接地球,下面連接離地球最近(4.3光年)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形象被稱為有史以來對黑洞面貌描述最準確的模型。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雷斯基(John Preskill)就回憶了在2006年,索恩為了設置電影中的科學場景,在加州理工學院召集過一個會議,其中包括了物理學家、太空生物學家、行星學家和心理學家。正因為有如此多的科學家的參與,才讓《星際穿越》在物理學的約束之下不僅視覺效果驚人,描述宇宙中各種極端罕見的場景最為準確。
  • 跨越時空的經典,《星際穿越》票房再度奪冠
    隨著電影院復工,一些經典老片也逐漸開始搬上熒幕,其中最受期待的無疑是諾蘭導演的科幻大作《星際穿越》。8月2日,全國票房也復工後首度突破5000萬大關,其中《星際穿越》貢獻驚人,以1980萬在重映首日奪下單日票房冠軍。
  • 克里斯多福諾蘭《星際穿越》,只有愛可以穿越時空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都有關於親情的表達,親情之愛的表達在電影《星際穿越》更為明顯和強烈。諾蘭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導演,他的所有電影中所處可見的是強烈的人文關懷,以及他對人的思考。包括他的大作《盜夢空間》、《蝙蝠俠》系列、以及懸疑片《記憶碎片》等,我們都會感覺得到他那深具人文主義的特質。
  • 重溫經典科幻片《星際穿越》:愛能穿越千萬年時空的維度
    而諾蘭廣受歡迎的當屬那部科幻片------《星際穿越》。雖然《星際穿越》是2014年首映的,但是現在看來,影片的精彩仍然無與倫比,裡邊的畫面展現仍然具有極強的前瞻意義,讓人沉思良久。更難得的是,《星際穿越》雖然是科幻片,但是整部電影都沒有使用綠幕拍攝,在片場拍攝黑洞時,劇組專門搭建了投影幕牆和1:1的飛船模型。
  • 生死、愛與親情,解讀克里斯多福·諾蘭《星際穿越》中的視覺隱喻
    事實上,《星際穿越》的原名為《INTERSTELLAR》,字面意思為「星際」,與「穿越」無關。因「穿越」在國內近幾年的大熱,所以被譯成「星際穿越」,指向超時空旅行。然而這個翻譯卻大大局限了原名所指。影片中庫珀等人討論並分析先驅探險者們的行蹤時,每個追蹤屏幕上顯示的,正是其所在的星球,一人一星。而在孤獨與孤獨之間,恰恰是片名原文所指——「星際」。
  • 奧威國際影院【貓眼購票23元】正在熱映《星際穿越》愛可以穿越時空.
    它就是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8月2日將在內地影院重映。《星際穿越》使用了70mmIMAX膠片攝影機與35mm膠片攝影機兩種格式拍攝,是最後一部使用70mm IMAX膠片格式發行的商業電影。提到電影中科幻世界的架構,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正是他構建起了《星際穿越》的整個故事基礎。
  • 一部經典科幻大片,時間無法回到過去,但愛可以穿越時空
    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巨製《星際穿越》被稱為腦洞大開的「神作」。其實,在這部宏大深奧又神秘莫測的藝術影像裡,諾蘭借用被稱為「時空裂口」的蟲洞玩了一個花招:想像出一個不可思議的星際旅行,通過蟲洞裡強大的引力場製造出的超光速穿越到另一個未知維度的外太空,讓時空變得詭秘,讓生命變得神奇,也讓宿命成為一種鏡像式的超現實的相對意識。
  • 《星際穿越》:諾蘭影像潮汐力
    在如今的好萊塢,擁有完全的創作自由,電影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想怎麼剪就怎麼剪,非但不會有人幹涉,且根本無需為投資擔心的頂級導演,絕對不會超過三個。他們的每一部作品在公映前,都能毋庸置疑的引發觀眾超高期待值,諾蘭導演便是其中之一!
  • 穿越時空訪滿神:《無極》的宿命
    編者按:隨著陳凱歌導演在《演員請就位》裡怒懟老演員李成儒,把15年前的《無極》的恩恩怨怨又翻了出來,為此小編特地腳踩風火輪穿越時空屏障為大家採訪到了滿神本神,把精彩內幕奉獻給大家。每個人物都擺脫不了宿命滿:因為這就是命運。
  • 《星際穿越》 你看懂了多少?
    《星際穿越》在全球熱映,這部以太空穿梭和時空旅行為題材的科幻片被奉為「燒腦神作」,想要看懂這部影片,沒點基礎知識可不行哦,快來學習一下下面的知識吧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諾蘭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有關時空扭曲、時空穿越的高概念電影,再加上剛剛上映的《信條》構成了諾蘭的時空三部曲。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都說諾蘭的電影可以測智商,就像社會一樣,如果沒有組織,沒有約束,讓其自由發展,熵值就會增加,社會就會越來越混亂。制度和法律就是在對抗熵增。時間的流逝和宇宙的發展都是符合「熵增」的,但在《信條》這部電影,諾蘭反常地用到了「熵減」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時間倒轉。
  • 時空穿越電影那麼多,第一部震撼人心的是這部—《時空大挪移》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對穿越應該是不陌生的,不是宮廷穿越題材,而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時光穿越,比如《終結者》系列、《明日邊緣》、《星際穿越》等經典影片,那麼最早的一部時空穿越的電影是什麼呢?今天樹葉帶大家一塊看看這部《時空大挪移》。《時空大挪移》是改編自H.G.威爾斯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時光機器》,影片講述的是一名英國科學家在1895年發明了一臺可以自由穿梭未來時空的時光機器。
  • 「重映」《星際穿越》,重溫別樣的星際之旅
    在8月2日帶大家重溫了一遍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巔峰之作——《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於2014年上映,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銀河彼端 愛在閃爍——跨越時空和維度的愛
    我風塵僕僕穿越宇宙尋找一個消失了十年的人,我也知道,他可能已經死了……愛是一種力量,能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維度來感知它的存在。——《星際穿越》時隔多年,再次二刷了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3分的科幻片——《星際穿越》與幾年前相同的是,全程下來仍然覺得裡面的尖端理論很是燒腦,不同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讓我對愛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 碎冰大佬星際穿越
    也可以這樣理解:無維空間的未來人是佛 佛不忍看人類毀滅 欲將人類種族移保留 馬修在黑洞中受到眾佛加持 瞬間開悟 了生死擺脫輪迴 進入四維空間 通過和他通感的女兒 以引力為介質穿越時空 告知女兒重要信息 女兒瞬間開悟 在地球毀滅前夕變身佛教領袖 信者得以眾佛接引 往生西方 餘者隨地球一起毀滅 此片可視為超體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