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2020-12-22 小魏說

時間,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非常重要,時間清楚的表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有條不紊的,而恪守時間就是使人信任的前提,準時辦事,恪守時間,往往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平時可以通過鐘錶,手機,電腦等方式知道時間。我們知道在古代,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規定什麼時間上朝,大臣就必須要按時上朝。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呢?

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先懂得計時國家,在商朝的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將一天的時間進行劃分,當時出現將晝夜分為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之後一直使用百刻計時制,直到清朝才被廢除。

在後來時間的劃分變得更加精細,有了更加詳細的時間觀念,顧炎武的《日知錄》中就有寫:「自漢以下。曆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然其(指元凱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謂子時也,雞鳴者醜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北宋時期就已經將晝夜分為了十二個時段,「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哺時,日入,黃昏,人定。」同時也對應著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就已經有著比較詳細的時間劃分,那麼在古代也自然有著很多種計時的工具,每一種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

日晷

日晷,就是日晷儀,是一種用來觀測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儀器,也是我國古代比較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日晷通常由石盤和銅製的指針做成,指針垂直穿過圓盤的中心。在石盤的表面刻畫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著兩個時辰,太陽照射在日晷上,中間指針的影子就會投在石面上對應著時間,和現在的時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有:「晷,日景也。」這裡的日景指的就是白天的影子。由於不同的季節,太陽的位置不同,所以要觀察日晷還需要了解不同時期太陽投影位置的不同。

圭表

圭表是一種簡單又重要的計時儀器,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通過利用太陽的投影來測量時間的。簡單的來說圭表就是用一根杆子立於地面,然後通過太陽照射產生的投影長度來測量時間,垂直利於地面的杆子就是「表」,而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有刻度測量長度的標尺就是「圭」。圭表是古時候人們通過房屋樹木的影子,而從這些影子上發現的規律,而發明出來的。但是圭表和日晷一樣都有著一個缺陷,那就是必須要依靠陽光才能測量時間,如果沒有太陽就無法測量,所以晚上的時間並無法記載,自然就需要其他的工具來測量了。

漏刻

漏刻,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並且不僅只有中國在使用,古埃及和古敗筆輪等文明古國也都有使用,漏刻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長,且應用最為廣泛的計時裝置了,最早在《周禮》中就有記載:「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可則是指將一天時間劃分為的時間單位,在使用漏刻時,首先將漏壺中插入一根刻有時刻的標杆,箭下用一隻箭舟相託,浮於水面。當水流出或流入壺中時,箭杆相應下沉或上升,然後通過壺口處箭上的刻度指示時刻。就是通過水流動的時間來計算一天的時間,只要水保持不變,每天就能較為精準的測量時間。而對於時間的精確程度就取決於水流的速度,所以古人會使用很多漏壺,來保持水流的均勻,從而取得比較精確的時刻。

沙漏

沙漏和刻漏一樣,都是因為圭表和日晷會在陰天或者夜晚失去作用,所以才被發明出來的。而沙漏的原理和刻漏一樣,都是通過水和沙子的流動速度來計算時間的,因為在冬天刻漏中的水容易結冰,所以才發明沙漏,將水流改用流沙來驅動。在《明史·天文志》中記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宋濂所著《宋學士文集》中就記載了無論沙漏的結構。這種沙漏就已經徹底擺脫了天氣的輔助,獨立成為了一種機械性的鐘表。

歷史上還著很多測量時間的儀器,這些儀器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蘊含了古人的智慧。而我們現在生活所使用的一起科技,都是又這些智慧的結晶一步一步演變而來的。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古老的測量時間設備——漏刻
    這不點完餐我們都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了下時間,但此時服務員拿過來了一個沙漏,顯然就是用它來計時了。沙漏,頓時都起了興趣,定眼盯著不斷流下的沙子,似乎我們忘記了超時免費這茬了。這種古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已經逐漸被時代所遺忘了。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根據什麼來判斷時辰和年月的看看古人智慧
    古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能通過太陽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正如古言所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百姓按照時辰判斷時間,依照太陽的高度,如日上三竿,即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麼高,一般對應現在早上的9-10點鐘,用來形容時間不早了。人類最早使用計時儀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
  • 古代老百姓發明的奇技淫巧,每一個都是智慧的結晶,我們缺一不可
    其實這個成語最初古代是個褒義詞,是指非常奇特巧妙的發明創作。不過後來它又成了貶義詞,因為大家都把心思放在這上面,有點不務正業。而由古代的普通大眾自己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也有很多,比如鍋,背簍,躺椅,扇子,筷子,牙刷,四方桌和七巧桌等等。勞動人民的智慧,你永遠都沒辦法估量,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存,他們的腦袋裡能想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太可怕了。
  • 古代老百姓們發明的奇技淫巧,每一個都是智慧的結晶,我們缺一不可
    其實這個成語最初古代是個褒義詞,是指非常奇特巧妙的發明創作。不過後來它又成了貶義詞,因為大家都把心思放在這上面,有點不務正業。而由古代的普通大眾自己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也有很多,比如鍋,背簍,躺椅,扇子,筷子,牙刷,四方桌和七巧桌等等。
  •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像是許多現在難以再現的名勝古蹟,機巧兵器。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物資匱乏,知識有局限性的年代,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研究出那些東西的。
  • 古代人平常在沒事的時候都是怎麼消遣的古代都是有什麼遊戲你知
    遊戲能夠讓人輕鬆,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很多人即使不在玩遊戲,也會通過媒體了解一些遊戲資訊,而小編的任務就是給大家帶來最新有趣的遊戲資訊,歡迎各位看管老爺們,如果熱愛遊戲喜歡遊戲請關注小編,聽說關注小編的都是非常帥氣魅力的!每天小編都會給大家帶來好玩的內容,歡迎踴躍留言評論。古代人平常在沒事的時候都是怎麼消遣的?
  • 古代行軍打仗斥候是如何來判斷敵軍人馬數量的?古人的智慧真是牛
    吃瓜群眾驚訝,這是在玩遊戲啊,能夠通過視覺觀察來判斷對方對方多少人馬,就算是一萬人馬,一個人頭的數也得不少時間吧。當然我們肯定也知道,絕對不會是通過數數來判斷人馬數量。既然是軍隊,那肯定是排列整齊,那通過軍隊的長度和寬度相乘來算人馬不就行了?
  • 古代,為什麼用「一刻」表示十五分鐘?這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
    所以,時間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人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需要好好把握這僅有的時光,不然,時間一去不復返,轉眼就是一輩子。在《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夜漏未盡一刻」。那麼,這裡的「一刻」是現在的十五分鐘嗎?在古代,為什麼會用「一刻鐘」來表示十五分鐘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對於「一刻」的含義,肯定是有的,至於,為什麼要用「一刻」來表示,就需要從古代的計時工具說起。
  • 古代人打仗,敵人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推翻梯子?
    兵器先進,戰術精密的肯定佔上風,打仗就是一個有傷亡的事情,通過電視劇我們也了解到不少,古代人打仗的招數,有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很無腦的。最讓人疑惑的是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準備順著梯子爬到城牆上了,為什麼還不把梯子推倒呢?我也很想知道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為什麼吧!
  • 四川有個世界聞名景點,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被稱智慧結晶!
    今天,蟀大叔就為大家介紹個四川世界聞名景點,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整個地方風光秀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遊人如織好評不斷,被稱智慧結晶!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現在設置為景點後,以山、水、林、堰、橋為基礎,體現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為此有著「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美譽。
  • 這座充滿歷史的城市,不僅有古人的智慧結晶,音樂噴泉更享譽全國
    由於我國歷史悠久,許多旅遊景點都有人文特色和歷史遺蹟,許多歷史古城深受遊客歡迎,我們在遊覽這些城市的過程中,不僅體驗不到這些城市的風土人情,在拉格中可以學到很多歷史故事,看著這些古代建築,聽到古典故事,我們對古代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下面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座城市充滿了歷史的變遷感,這就是古代的長安城
  • 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有些你肯定想不到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生活習慣多種多樣,那麼,你知道古代人們是怎麼生活的呢?他們沒有手機玩、沒有電視看,每天生活豈不是很無聊呢?然而,並非如此,古代人的生活習慣,有些是你肯定想不到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歷史文獻記載中的古人生活習慣。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若沒打更人後果好嚴重,老祖宗智慧真高
    古代人大晚上不老實在家待著睡覺,跑出來敲鑼打鼓、一頓瞎吆喝為的是哪般?別以為聰明的古代人是沒事兒找事,其實打更的作用可不小!打更的重要作用有兩個,首先第一個就是報時,又叫做報更。現代人,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智能時代,想要知道現在幾點,對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隨手滑開手機屏幕就能看到時間,如果你點開世界鐘錶,甚至還能隨時隨地知道地球的另一端是什麼時間。然而,古時候因為科技水平有限,對於人們來說,"計算時間"和"報時"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 古代的十二個時辰分別說明了什麼?古人的智慧真是不簡單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生活、工作時間是以二十四小時記錄的。但是,在中國古代,時間記錄是以十二個時辰記錄的,依次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來記錄十二時辰。根據當前的時間系統,大約是兩個小時對應一個時辰。那麼,古人和現代人記錄時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最後一件別頭鐵,跨界才是王道,盤點智慧結晶獲取途徑
    100級版本已經更新一個多月的時間,相信很多勇士們的大號都已經準畢業甚至完全體了,而對於那些只差一兩件就畢業的角色(有神話),筆者是不建議再去肝深淵了,畢竟100級版本的裝備數量繁多,想要直接野生最後一件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 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文/行走天涯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相比較西方的科技快速發展而言,我國的文明雖然歷經了5000年的時間,但是科技發展卻是頗為落後的。其實古人是非常機智聰慧的,只可惜,我國古代一直實行的都是君主制度,皇權是最至高無上的。這就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人的發展。畢竟我國古代就擁有了四大發明,像是火藥,造紙金屬以及指南針等等。雖說後現代比較落魄,但是古人也是相當會享受生活的,就比如每年夏天的時候,古人也會將冰塊磨成碎冰放入飲料中來解暑。
  • 在古代女生來了「大姨媽」怎麼辦,古代有衛生巾嗎
    在現代,女生不再為每月一次的例假而煩惱了,因為有衛生巾的相伴,也有很多的技術可以緩解例假期間的不舒適,那您知道古代人如何應對來例假嗎?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古代女生來例假了怎麼辦吧~「大姨媽」是令很多女性頭疼的問題,當然這在古代也是大事,並且困擾了古代女性幾千年,直到這個利器的出現,成為了女性的福音,並且是現在衛生巾的鼻祖,為古人的智慧點個讚。在最早的原始社會,大姨媽來了,不用怕,只需要用萬能的清水洗一洗就可以,這就是傳說中最早的「洗洗更健康」。
  • 你知道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長時間嗎,究竟是指多長時間
    古時人們通過日晷計時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四刻鐘,這是官方的計時方法。但在民間,人們在生活中對時間的要求並不需要很精確,便產生了一些模糊的時間計量詞,比如彈指間、一炷香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 古代沒有冰箱,那古人夏天用的冰是哪來的?
    白居易曾經說過: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從白居易的這首詩中,大家可以知道,大多數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數會在冬天的時候才能提到冰塊,很少有文人墨客在夏天的時候想到冰塊。這也反映出了古代的社會生產能力偏低,沒有辦法出現與該季節不相符合的特殊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