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2021-01-12 美詩美文

迪斯尼拍的電影《花木蘭》,據說幾經波折後,已經在挪威上映了,到目前為止票房慘澹。其實這一點也是可以料想到的,雖然筆者很喜歡幾位主演,但是花木蘭的這個人物形象老外們確實不一定能理解得了。

其實史書上並沒有太多關於花木蘭其人的記載,所以至今仍有人覺得這可能是個虛構的歷史人物。我們對花木蘭大部分認識,都是從樂府詩《木蘭詩》開始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是老外還是我們,要想真的明白花木蘭怎樣一個女子,讀懂這首詩是首要條件。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首詩畢竟是一首北朝民歌,與四書五經相比,它總體是接地氣的,所以要理解起來並不難。真的如此嗎?那請大家來看看這首詩中的這段文字:

《木蘭詩》(節選)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這段文字是詩中寫得很有水平的一段,對這段文字筆者只問兩個問題:「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寫成「向牛羊」?

「磨刀霍霍向豬羊」這一句,誕生了成語磨刀霍霍,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成語一般來說是指敵人的頻繁活動,是帶貶義性質的,大家不要誤用。目前「霍霍」到底是什麼意思,最主流的說法認為是指磨刀的聲音,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也可以指刀光閃動時的樣子。之所以會有兩種不同的解法,主要原因是「霍霍」本來就是來自民間的方言,起源較早,而在此句中兩種解釋方法都是說得通的。

第二個問題「為何是豬羊而不是牛羊」,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正體現了這首詩的講究之處。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豬羊都比牛羊合適:

首先,雖然咱們現在無法確實花木蘭的具體籍貫,但這是一首北朝民歌,沒有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這樣寫更真實。

其次,在古代殺牛從來就不是件普通人能隨便做的事。《禮記·王制》中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因為牛是作耕種用的,所以很多朝代都是不允許隨便殺牛的。但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是這樣,那《水滸傳》等小說中,那些動不動就來一盤牛肉的好漢們,吃的是什麼?這是因為很多朝代要求殺牛必須提前報備,不能私自殺,從來相關工作的屠夫們都是要提前報備的。而在《木蘭詩》中,就算她家有牛,也不可能因為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一開心就殺牛。

再次,從上下文來看,花木蘭的這位弟弟不一定具有殺牛的能力。花木蘭之所以從軍的原因,前文寫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很多人理解的是花木蘭是獨生女,其實並不一定準確。從節選的這段文字來看,她替父出徵前是有一位年幼的弟弟的。雖然文中並沒有交代12年後,木蘭回到家中這位幼弟是否善戰,但僅他一個人想磨刀霍霍就殺頭牛顯然並不合理。

所以從以上三個原因來看,「向豬羊」都比「向牛羊」合理得多。雖然在我們看來牛羊放在一起要更通順,但我們的老祖宗們寫詩就是這麼講究。他們會考慮實際的情況,考慮與上下文的聯繫,這是他們對文字嚴謹的態度。不過,以上都是筆者的分析,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您怎麼看?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木蘭詩》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到底何意?困擾了不少人
    中學課本上,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除了蘇軾、李白、杜甫等名家的經典作品,還有一些生動有趣的無名氏之作,比如《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直到如今,聽到這幾句詩,不少人心中都會想到那個英姿颯爽的奇女子花木蘭。
  • 《木蘭詩》中花木蘭回家為何「對鏡貼花黃」,上學時老師不便講明
    但很多人不知,賀知章這組詩其實是兩首,後一首中有這樣兩句「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回到故鄉後他過得並不算暢快,沒多久就死了,這就是《回鄉偶書》的「真相」。與這首詩一樣,初中課本上也有一首咱們耳熟能詳的作品,雖然如今我們不一定能全文背誦,但多數人是終身難忘的,這就是《木蘭詩》。
  • 木蘭詩的古文翻譯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但求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換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蘭詩》,你必須讀懂的樂府民歌
    《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歌塑造了一位我國古代北方勤勞、孝順、勇敢、樸實的勞動婦女形象。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中「唧唧」何意?看似簡單卻讓專家為難
    客觀地說,只說容貌,花木蘭應該長得不會太秀氣,不然為何從軍12年沒被發現是女郎?但花木蘭的名氣,卻是其它古代女子比不了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篇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木蘭詩》。這篇奇文中學咱們就學過,很多朋友至今都還能背出幾句,就算不會背的,對首句「唧唧復唧唧」應該也是印象頗深,本期我們要說的正是這「唧唧」二字。
  • 再讀《木蘭詩》,發現5個花木蘭女扮男裝沒被發現的原因,藏得深
    宋詩中有蘇軾的千年謎詩《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到底東坡夜遊時是看到了什麼,他自己都表示不知道。與這兩首詩相比,或許更讓網友感興趣的是《木蘭詩》(又叫《木蘭辭》)。花木蘭的大名,據說現在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咱們這位人見人愛的女俠確實是威風。身為女人,咱能「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做個將領,咱能「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 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木蘭詩全文閱讀 螞蟻莊園10.14答案最新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4口人、5口人。這是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14日的題目,《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那麼詩中提及花木蘭家裡最少有幾位成員呢?一起來看看吧!
  • 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14日答案
    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14日答案 2020年10月14日,在今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古代歷史知識的,問題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
  • 木蘭詩背誦
    文史不分家,看詩詞也可以了解歷史,在木蘭詩中可以粗略猜測木蘭的歷史朝代。有很多人說怎麼才能背誦詩詞快,其實背詩詞的時候,如果能關注當時的歷史背景,聯繫文中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加深對整首詩印象,這樣可能背誦快一點。木蘭詩是長篇敘事詩,和孔雀東南飛是樂府雙璧,可以說是北朝民歌的絕唱。
  • 《花木蘭》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評迪士尼影片《花木蘭》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蘭詩英譯賞析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木蘭詩   選自《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木蘭詩》專項練習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
  • 《木蘭詩》:劉亦菲版《花木蘭》根本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了。看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個花木蘭。中國人的花木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才替父從軍的,是「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小女人。
  • 黃梅劇藝術學院「經典劇目誦讀賞析」第三期作品④ 《木蘭詩》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 中考文言文《木蘭詩》全文詳細翻譯
    木 蘭 詩 選自:北朝樂府民歌 文 本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麼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麼。昨夜我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 回味經典:《木蘭詩》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 詩詞日記 | 日記一首古詩詞:八月十二《木蘭詩》
    創作背景《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徵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語。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
  • 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一作:願借明駝千裡足)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趙薇版《花木蘭》中講漢人是羊,柔然是狼,到底錯在哪裡?
    這是11年前寫的一篇小文,今天拿出來看看。看電影時不喜歡太過於追究歷史細節,在我看來,歷史片只要遵循大處的歷史邏輯就好。 農耕民族出產一切,而遊牧民族除了牛羊馬和附屬的奶製品外,幾乎不生產任何東西,更別提東亞的小眼睛們幾乎不吃奶製品. 這生意做不長,越做長時間,牛羊馬的價格就越低,更別說牛羊馬的需求總有個限度, 用現在的話說是貿易逆差越來越大,總有一天,農耕文明可以隨便丟幾個玻璃珠子什麼就可以換走一個部落所有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