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那句「劉大哥說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也看到過關於花木蘭的影視劇,雖然我們對花木蘭耳熟能詳,但很多人並不曾注意花木蘭出生的時代。
今日孩子讀木蘭詩,忽然問我木蘭詩是什麼朝代?我漫不經心回答:「北朝,北魏時期。」
她又問:「那北魏在秦朝之後還是秦朝之前?」「當然在秦朝之後啊。」我有點莫名其妙。
「那她沒有戶籍嗎?秦朝就有戶籍了啊?」我還是摸不著頭腦,「這關戶籍什麼事,北魏當然有戶籍了。」
她不服氣的問我:「有戶籍怎麼能代替父親參軍呢,人家一看年齡不對就不要她了。」
我有點無語,我也不知道她怎麼代父從軍,但我估計那時候不像我們現在有身份證,有清晰的戶口本。他們的戶籍制度應該不會太嚴格,大概策勳上要求誰去,不去也行,有個人代替就行。總之每家必須有一個男丁出徵就行。
到底花木蘭是那個時代呢?文史不分家,看詩詞也可以了解歷史,在木蘭詩中可以粗略猜測木蘭的歷史朝代。
有很多人說怎麼才能背誦詩詞快,其實背詩詞的時候,如果能關注當時的歷史背景,聯繫文中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加深對整首詩印象,這樣可能背誦快一點。
木蘭詩是長篇敘事詩,和孔雀東南飛是樂府雙璧,可以說是北朝民歌的絕唱。詩中風格幽默,語言活潑,歌頌了花木蘭堅韌不拔,勇敢機智的精神,讓花木蘭的耀眼形象千百年來在民間傳唱不息。
木蘭詩中「可汗大點兵,可汗問所欲」,其中「可汗」在秦漢唐宋都不會這麼稱呼,可汗是鮮卑族,匈奴等少數民族對於他們首領的尊稱。從這裡可以看出花木蘭應當是出於北方一個少數民族。
據說這個故事應當發生於北魏和柔然戰爭期間。
北魏前身是代國,代國是鮮卑族拓跋什翼犍建立,按照各地喜歡沾名人光的習慣,拓跋什翼犍曾經在後趙都襄國,也就是現在我們河北邢臺生活多年。所以我們可以炫耀一下,北魏的先祖曾經在邢臺居住過。
代國後來被苻堅所滅,苻堅,大家知道著名的淝水之戰,在淝水之戰中東晉宰相謝安大敗苻堅,留下著名的「風聲鶴唳」的成語。
苻堅失敗後,拓跋珪重新復國,改國號為魏。就是北魏,是北朝第一個國家。
423年拓跋燾即位,拓跋燾可是一個英雄人物,他15歲即位,當時北方柔然欺負他年幼,率七萬大兵進攻燒殺掠搶。但是拓跋燾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大敗柔然。他身先士卒,在20年間十三次主動出擊,橫掃柔然,馬踏漠北,佔據劉宋所在地河南,形成南北朝對立局面。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說「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佛狸就是指拓跋燾,佛狸伐是拓跋燾小名。
有人說木蘭詩可能寫在拓跋燾即位後,北魏與柔然的徵戰時期,認為花木蘭和拓跋燾是同時代的人物。電視劇《花木蘭傳奇》就是把這兩個人編寫到一起。
這首詩全文如下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首詩簡單明白,朗朗上口,雖然很長卻也容易背誦。
首先了解了其中歷史背景,明白這首詩寫在北魏時期,了解到歷史知識北魏來歷,然後具體理解詩詞大意,根據詩詞敘述的發展順序來背誦,要比孔雀東南飛容易背誦很多。
其中幾點需要注意。
一、「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很多人容易把「將」理解為將軍,但是」將」在這裡沒有任何意思,只是一個語氣助詞。就是爹娘聽說女兒回來了,趕緊扶持著到城外迎接。
郭是外城的意思。古代內城為城,外面再加築城牆叫郭,城與郭之間還有護城河。
二、容易寫錯的是「出門看夥伴,火伴皆驚忙。」火伴容易寫成夥伴。火伴是戰友的意思,古代軍中以十人為一火,共同起火做飯,所以叫火伴。
三、木蘭詩中還有一種修辭方法,互文。在本詩中互文句子很多。學生可能不太理解。
互文就是看似兩個句子各說各的事情,但是互相呼應、補充,都在講一件事。
比如: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雖然說的是四件事情,但都是在講木蘭為了從軍所做的準備。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雖然是說打開東閣的門,坐在西閣的床上。但總體是說把東閣門、西閣門都打開,進去坐坐。表現她到家後到處看看的那份欣喜之情。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總體也是將軍戰士們身經百戰數年而歸的意思。
4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坐在窗前對著鏡子梳妝打扮的意思。
背誦這首詩時能夠了解了歷史背景,然後再注意上述幾點,再加以背誦默寫,應該是很快能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