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2021-02-18 啄餘微刊

《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徵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徵戰生活。「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裡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徵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裡,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鬱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木蘭詩》是中國詩史上罕有的傑作,詩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完滿具備了英雄品格與女性特點。天性善良勇敢,沉著機智,堅忍不拔,是木蘭英雄品格之必要內涵,對父母對祖國之無限愛心和獻身精神,則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時,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從「不聞爺娘喚女聲」到「木蘭不用尚書郎」,從「木蘭當戶織」到「著我舊時裳」,始終不失其為女性之特點。故木蘭形象極為真實感人。《木蘭詩》創具一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其特質,乃是中國人傳統道德精神、樂觀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這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實與以諷刺為特徵的西方喜劇大不相同。《木蘭詩》充分體現出中國民歌之天然特長,鋪排、誇張、象聲、懸念的突出運用,對於渲染氣氛、刻劃性格,效果極佳。

  過去多認為《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為北朝尚武之社會風俗。但是,北朝歷史發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國的遊牧民族接受農業文明,進而接受中國文化,最終為中國文化所化。就此詩言,即使木蘭之家原為鮮卑民族,也早已漢化。「木蘭當戶織」,是一證。木蘭還家,全家喜慶之中所深具之禮意,是又一證。尤其木蘭替父從軍、高度體現對父母之愛心與對祖國之忠心,實為高度體現中國文化之精神。故應當說,《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北朝尚武風俗之融合,而《木蘭詩》之根本精神,則是中國文化之精神。

相關焦點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發現女兒身,《木蘭詩》中已交代
    提到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去參軍。還有一首關於她從軍的《木蘭詩》,相信大家都背誦過。不過,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人有過如此疑惑,花木蘭從軍12年之久,為何一直沒被發現是女兒身呢?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這其中的原因。
  • 《木蘭詩》,你必須讀懂的樂府民歌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木蘭詩   選自《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木蘭詩英譯賞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She buys a steed at eastern fair,A whip and saddle here and there.She buys a bridle at the southAnd metal bit for the horse's mouth.
  • 《木蘭詩》:劉亦菲版《花木蘭》根本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了。看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個花木蘭。中國人的花木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才替父從軍的,是「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小女人。
  • 再讀《木蘭詩》,發現5個花木蘭女扮男裝沒被發現的原因,藏得深
    宋詩中有蘇軾的千年謎詩《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到底東坡夜遊時是看到了什麼,他自己都表示不知道。與這兩首詩相比,或許更讓網友感興趣的是《木蘭詩》(又叫《木蘭辭》)。花木蘭的大名,據說現在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咱們這位人見人愛的女俠確實是威風。身為女人,咱能「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做個將領,咱能「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 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木蘭詩全文閱讀 螞蟻莊園10.14答案最新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4口人、5口人。這是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14日的題目,《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那麼詩中提及花木蘭家裡最少有幾位成員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木蘭詩》專項練習
    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作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由此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一道被稱作「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男扮女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這首詩塑造了木蘭著一個不朽的巾幗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
  • 黃梅劇藝術學院「經典劇目誦讀賞析」第三期作品④ 《木蘭詩》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 從電影《花木蘭》遭遇斷崖式差評,我們再來仔細重讀《木蘭詩》
    《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雙璧」,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兩者從形式上都是敘事詩,從內容上都是「別出心裁」,表達了當時女性追求獨立自主的主題。在電影《花木蘭》遭遇斷崖式差評的時候,我們有必要重新讀一下《木蘭詩》。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 中考文言文《木蘭詩》全文詳細翻譯
    木 蘭 詩 選自:北朝樂府民歌 文 本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麼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麼。昨夜我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 木蘭詩的古文翻譯
    木蘭詩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問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將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 木蘭詩背誦
    ,也看到過關於花木蘭的影視劇,雖然我們對花木蘭耳熟能詳,但很多人並不曾注意花木蘭出生的時代。今日孩子讀木蘭詩,忽然問我木蘭詩是什麼朝代?我漫不經心回答:「北朝,北魏時期。」她又問:「那北魏在秦朝之後還是秦朝之前?」「當然在秦朝之後啊。」我有點莫名其妙。「那她沒有戶籍嗎?秦朝就有戶籍了啊?」
  • 回味經典:《木蘭詩》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爹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阿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 《花木蘭》上映後,讓我們重返《木蘭辭》
    最近,因為疫情被擱置的大片《花木蘭》剛一上映就遭遇了口碑滑鐵盧,被豆瓣打出低分。拋開影片不談,我想,任何一個時代或國家導演和攝影恐怕都難以盡數復原《木蘭辭》的神韻和氣魄 。這首被譽為樂府雙璧之一的敘事詩,無論是在節奏,畫面還是精神內核上都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 花木蘭的故事中,最精彩的是這些
    -木蘭詩,來源於漢代的樂府詩集,是人們對巾幗英雄的美好嚮往而編寫的故事。這首詩的句式特點歡快,流利,對答句,排比句,比喻句等等都用得恰到好處,句與句之間的緊湊感疊加感更讓人讀來朗朗尚口。織布機咯唧咯唧地響著,木蘭在家裡織布,旁邊的人聽不見機器聲,只聽見木蘭一聲聲地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對織布的同伴說,我昨天看見了軍中文告,皇帝要徵兵打仗,軍書有許多,每冊都有我家的點明,兵役必須要服的。
  • 漢服不止衣袂飄飄 這些「寒光鐵衣」帶你領略甲冑威嚴!
    但是,漢服之美,不只是「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還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甲冑,這種戰爭時的獨特服飾,也被賦予了華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光輝。
  • 紅人館 | 為了花木蘭,劉亦菲真黑了!
    昨天,在《木蘭傳說》開拍的第一天,迪士尼發布了花木蘭的定妝照,我們翹首以盼的木蘭款款而來。
  • 今天,一起見證木蘭綻放
    引子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