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讓人印象深刻的抽象棋,2018年的《War Chest》一定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就算在大量傳統棋類遊戲薰陶下,對此類遊戲要求嚴格的國內玩家依然對它讚不絕口。2019年,這款遊戲的設計師又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全新的二人抽象卡牌遊戲——《曼荼羅/Mandala》。
曼荼羅,是一個佛教用語,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其本意為「圓」。有資料記載:印度密教修「秘法」時,為了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上一圓圈建一土壇,有時還在上面畫上佛、菩薩佛,事畢像廢,一般把劃為圓形或方形的修法地方或壇城稱為曼荼羅。曼荼羅也是佛教教眾日常修習秘法時的「心中宇宙圖」。
作為祭典儀式中諸神降臨的壇城的曼荼羅,原來在印度佛教中,是於每次修行儀式開始前製作,結束後隨即銷毀。《曼荼羅》這款遊戲就是以曼荼羅的繪製過程為原型設計的,儘管作為抽象遊戲很難完美還原這個有趣的藝術形式,但也給遊戲增添了幾分玄妙的氛圍。
【遊戲流程】
這並不是一款十分花哨的遊戲,遊戲的組件相當簡單,遊戲的規則也並不複雜。遊戲的主體內容是卡牌,卡牌除了有六種不同顏色外,不提供額外的信息。
遊戲開始時,每個玩家抽取六張牌作為起始手牌,並將兩張卡牌蓋放在右下的沙杯之中。然後雙方玩家輪流進行行動,具體而言就是打出手牌。
在遊戲版圖的中央有被稱為「曼荼羅」的兩個圓形區域,並根據位置分成了分屬兩個玩家的原野和中間的高山。玩家可以打出手牌到任意一個中央區,但具體的結算方式不同。如果打到高山區,玩家只能打出一張手牌,但之後可以抽取三張牌(手牌上限為8);如果打到原野區,則不限制打出的卡牌數,但手牌至少留有一張,且不能補牌。如果手牌狀況確實很差的話,玩家也可以使用一個行動來棄置若干張牌,並補充等量的手牌。
在向中央區放置卡牌時,玩家必須要遵守顏色規則。在每一幅曼荼羅裡,同一種顏色只能出現在一個區域。如果該顏色已經出現在了己方的原野區,那麼無論是高山還是對方的原野都不能再次出現該顏色,這個規則作為遊戲的核心左右著很多策略。
當任意一幅曼荼羅裡包含了全部的六種顏色時,就會觸發一次結算。由原野區卡牌數量多的玩家先開始,兩位玩家依序輪流從中間選一種顏色的卡牌全部拿走,並放置到個人區域。
每位玩家的個人區域分成長河和沙杯兩個部分。長河是一個牌列,如果拿取的卡牌顏色在長河中不存在,就放一張到數字最小空格,其餘的全部放到沙杯中。
遊戲在抽牌堆第一次用完並再一次進行曼荼羅結算,或是有人的長河中有六種顏色時結束。兩位玩家各自展示自己的沙杯,把卡牌放到長河中對應顏色卡牌的下方。該顏色張數乘以該格數字為該顏色的分數,所有分數相加,分高者勝。
【遊戲體驗】
《曼荼羅》是一款相當有趣的桌遊,規則和組件都相當簡單,但玩法中又有廣闊的策略空間,再輔以抽象遊戲自帶的可重開性,讓它成為了一款相當完美的二人抽象小遊戲。
遊戲中最讓人感到驚豔的地方在於卡牌的分數。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同一張卡牌的價值是不同的,己方的高分卡,可能在對手眼中一文不值。這一點也讓玩家在「繪製」曼陀羅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增加。就算在原野區的卡牌數量處於劣勢,也可以通過巧妙地構造高山來確保自己的收益,這種讓玩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得分的設計可以說是十分巧妙。
遊戲的另一個核心玩點在於帶有強烈心理博弈成分的手牌管理。對於熟練的老玩家來說,雙方的手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讀的。原野放置卡牌的數量,高山卡牌的抉擇會透露出很多信息。而遊戲的顏色規則則,讓這些信息上的優勢可以有效地轉換成分數上的優勢,甚至可以達到逼迫對手選擇棄牌行動的效果。此間玩家的互動性也讓它的可重開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總的來說,《曼荼羅》是一款簡單又深刻的優質二人抽象遊戲。規則簡單,教學難度極低,但易上手,精通難。如果說《War Chest》是一席盛宴的話,《曼荼羅》就是一塊精緻的甜點。雖然絕對的數量上有所差距,但同樣美味非常,喜歡抽象遊戲的玩家絕對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