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奠基

2021-02-08 廣西新聞網

2012年12月25日 21:44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韓定宏 編輯:韓定宏

上林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奠基典禮。廣西新聞網記者 韓定宏 攝

上林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奠基典禮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韓定宏 攝

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效果圖。

廣西新聞網上林12月25日訊(記者 韓定宏)華夏盛世唐密現佛光,天垂寶蓋地湧金蓮開。12月24日上午,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暨金珂書畫別院奠基開工典禮在上林縣隆重舉行。中華唐密傳人金珂玄雷上師、中華文化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李詩洋、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伊德爾、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文學、原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黃任文、南寧市宗教局局長甘強忠、上林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麻宏明、上林縣政協主席吳偉山、上林縣統戰部部長覃景雲、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廣西南寧金蓮湖生態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罡以及上林縣政府各部門主要領導出席奠基儀式。中華唐密傳人金珂玄雷金剛上師主持傳統的佛教法事以示祈願及祝賀,自治區招商局、旅遊局、宗教局有關負責同志和南寧市人民政府以及上林縣委縣政府各級領導參加奠基儀式,來自海內外的各界友好人士也應邀參加典禮。

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伊德爾在致辭中表示,建成後的博物館將展出佛教2500餘年的發展史以及唐密在中國的法脈源流,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將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具特色的蓮花型佛教建築,是金蓮湖佛教文化園景區內最具標誌性的核心建築。恢復唐密,建設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弘揚漢傳佛教歷史傳承,重新確立宗教文化地位,培養愛國愛教、有修有證的合格的學佛者更好地服務信眾、服務社會,可以增進各國之間的宗教文化交流,加強友好往來,促進傳統文化、旅遊的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做出積極貢獻。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博物館的建設,將促進當地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結合上林「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推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增加當地的就業,提高上林的品牌知名度,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位於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金蓮湖生態園內,生態園佔地約5000畝,景區內包含一座蓄水37萬立方米的泉水湖,「世外須彌山,湖光水茫茫。群峰欲滴翠,萬裡蓮花香。」,生態園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規劃有蓮音寺景區、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景區、東協十國祈福壇、千佛洞及萬佛谷景區、金珂佛學院和南少林武術學校景區、安可樂十國風情別墅景區以及休閒區等6大景觀,預計總投資額高達50億元,將建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佛教聖地。

大唐盛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最為輝煌的篇章,唐密是中國佛門瑰寶,上林金蓮湖佛教文化生態園通過建築、展覽、雕塑以及寺院集中展現佛教文化藝術,尤其是唐密宗文化藝術。目前國家宗教政策逐漸完善,傳統宗教文化逐漸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建成後的上林金蓮湖蓮音寺、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將為完善中國佛教體系,提升漢傳佛教在世界佛教領域中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曾經說過:「沒有唐密的復興,中國佛教的振興便不完整,中國佛教的振興,也離不開唐密的復興。」金蓮湖金珂曼荼羅佛教文化博物館景區的建設將成為面向東協乃至世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也必將成為廣西旅遊觀光的新亮點。

★ 此文為廣告信息

相關焦點

  • 揚帆起航,中華文化促進會冰雪產業與文化工作委員會助力冰雪發展
    11月8日,中華文化促進會冰雪產業與文化工作委員會理事會揭牌儀式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辦。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中華文化促進會駐會副主席陳鋼、房山區副區長王永年、房山區集聚辦主任魏然及文促會冰雪產業與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文彥、秘書長蔡一紅、執行主任安亞忱、副主任盧法孟以及冰雪理事會主席郭秀敏及相關副理事長單位、文化公司、電影策劃人、書畫家、女企業家協會代表、媒體代表等百餘名嘉賓出席。
  • 密教曼荼羅(Mandala)
    故佛從大悲上,欲使凡夫窺知此自證境地,寄託於現見之種種事物而示現其象徵,此即俗諦之曼荼羅。2.觀想曼荼羅與形像曼荼羅(1)觀想曼荼羅觀想曼荼羅分三種,即:①觀想真諦之自性曼荼羅,此即法身觀曼荼羅;②觀想俗諦之自性曼荼羅,此即道場觀曼荼羅;③觀想自身成佛而從自身各支分示現無量佛菩薩,此即支分生曼荼羅。
  • 曼荼羅花片圖解教程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曼荼羅又譯〝曼佗羅〞;藏語dkyil-vkhor,音譯〝吉廊〞,意譯為〝中圍〞。
  • FGO地獄界曼荼羅內容預測,瑪修新語音解讀
    這一章故事的主要內容看過2.52的也差不多都知曉了,大概就是前去蘆屋道滿的老巢「地獄界曼荼羅」打道滿,只是中間如何打,會遇到什麼情況,就得看具體內容了。在劇情開啟之前,秋田君也想對這個劇情的內容進行一些事前猜測,目前已知的內容只有道滿的地點所在地「地獄界曼荼羅」,雖然地點也沒具體給出太多信息,曼荼羅這個詞語來自佛教用語,在佛教大概就是「壇場」的意思,裡面的分布大概是外圓內方,內部為佛像本尊,外部是眾生萬物,內部的方形城牆有4個門,共有16個侍衛把門,每門4個。
  • 雅加達華人文化公園將添勝景 印尼「張氏寶塔」奠基
    中新社雅加達3月10日電 (記者 林永傳)位於雅加達著名旅遊景點印尼縮影公園內的「印尼華人文化公園」將再添勝景。由印尼張氏宗親總會創建的「張氏寶塔」9日在該園奠基。印尼華人文化公園園長熊德怡,印華百家姓協會總主席林萬金、雅加達特區分會主席陳社棟等嘉賓出席奠基儀式並致辭祝賀。據該塔籌建委員會執行主席張和然介紹,該塔毗鄰印尼客家博物館,為八角飛簷樓閣式石塔,佔地1000平方米、塔高7層共46米、建築總面積1815平方米。每層四周配置大理石欄杆,塔簷裝飾黃色琉璃瓦。
  • 【夏壩仁波切】講解供《曼荼羅》修法
    一講曼荼羅,就少不了佛教的宇宙觀。按照佛教宇宙觀,地球始終處於不斷的生住壞空之中。最初,地球所在的位置是空無的。然後,逐漸形成一個風輪,就是一個由氣體所成的球狀物。這個風輪不斷吸收水分,變成一個水球。水球被風不斷地攪動,水中硬的成分慢慢地集中起來——就是所謂的土——變成了「金剛大地自在基」。
  • 「二人桌遊推薦」品抽象藝術,繪心中宇宙——《曼荼羅》
    2019年,這款遊戲的設計師又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全新的二人抽象卡牌遊戲——《曼荼羅/Mandala》。 曼荼羅,是一個佛教用語,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其本意為「圓」。
  • 典藏專輯 國土遠望佛土:日出處天子的日本佛教美術史
    自此,隨著佛教文化的興起和廣傳,中國文明亦藉由人員交流往來而大量傳入,從而使日本的文化、藝術、政治等各方面為之一新,奠定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日本重要文化財文化革新的前驅可想而知,單憑佛教,實不足以推動日本國家更新,更關鍵的在於飛鳥時代最重要的文化推手──聖德太子(即廄戶皇子,574-622)。
  • 藝術 | 北京歷史與文化藝術的殿堂: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2001年經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批准實施,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
  • 2018香港佳士得春拍正觀自在—佛教藝術精品
    這一點可以從東北印度的勝樂金剛到永樂宮廷的威羅瓦金剛開花曼荼羅的結構均可推知。(圖一及二)1 以蓮蕾形構鑄曼荼羅形式,有其豐富的象徵意義,首先,佛教一直視蓮花為清淨之象徵,蓮花藏世界就是最為清淨、本原的世界,開花曼荼羅就是基於這一點設計的;此外,開花曼荼羅一共八瓣,通常暗指中脈的心輪。
  •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民辦博物館聯合會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副主席周慶明先生一行參觀龍門博物館
    2017年9月13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民辦博物館聯合會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副主席、著名書畫藝術家周慶明先生,江蘇師範大學原文學院副院長、徐州聖旨博物館文史顧問、《鑑寶》雜誌、《中國文化遺產》雜誌執行主編吳一平,徐州市東方藝術圖片總經理、著名書法家、攝影家張冰賢,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邱天基,洛陽唐三彩博物館周延東等一行參觀訪問洛陽龍門博物館,
  • 震撼心靈的美|藏傳佛教壇城圖集
    僧人製作大型壇城曼荼羅,是由意為「心髓」、「本質」的 manda,以及意為「得」的la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所謂「獲得本質」,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由於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徵,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也有將之譯為「圓輪具足」。另外,由於曼荼羅也被認為有「證悟的場所」、「道場」的意思,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菩薩聚集的場所,因此,曼荼羅又有「壇」、「集合」的意義產生。因此,聚集佛菩薩的聖像於一壇,或描繪諸尊於一處者,都可以稱之為曼荼羅。
  • 胎藏界曼荼羅
    金胎兩部之所以有區別,是由觀察的方面和立場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蓋自心之圓具萬德,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說此法爾之理,本來具有之相者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羅亦可稱為本有曼荼羅、理曼荼羅、因曼荼羅。如來無邊智慧,悉與冥合,示此觀照之智的差別相者,為金剛界。此雖佛智,亦非眾生所無,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為本有,然在金剛界則以顯佛果上之智的差別。故金剛界曼荼羅亦稱修生曼荼羅、智曼荼羅、果曼荼羅。
  • 佛教:大隨求菩薩,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般若菩薩以智慧渡到彼岸
    佛教的歷史文化如今已經得到全世界推崇,然而很多人在求神拜佛的同時,只知寺廟中的神像,而不知眾位佛菩薩代表的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大隨求菩薩,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般若菩薩以智慧渡到彼岸:大隨求菩薩佛教認為誦其真言,可息諸災、滅罪障,一切願求皆得滿足。大隨求菩薩梵名是「摩訶羅底薩落」,又稱為「與願金剛」,就是你有什麼願望,祂就給你什麼,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只要供奉祂,念祂的名,念祂的秘密真言,就能如意。但求願要衡量自身的現狀,切勿妄求。
  • 京都教王護國寺與東密立體曼荼羅
    東寺也稱教王護國寺,位於日本京都車站西南,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平安時代,用於鎮護國家。延曆十三年(794)桓武天皇將都城遷至京都,營建新的都城,在都市規劃中,準備在新城的正門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寺院,用以護佑都城。東側為東寺,西寺則在西側。
  • 神秘的面具—日本文化的另一標誌
    面具早已不是躺在博物館中冷冰冰的文物,對於對日本充滿好奇的人們來說,日本面具與浮世繪一樣,是日本文化獨特的標誌。日本文化財中心與東京國立博物館合作復原項目中發現迦樓羅面具可能還在口中垂著一根系鈴的鎖鏈,旋舞騰挪時鈴聲振振,十分有趣。這其中有的如醉胡王、力士等一樣高鼻深目,從五官上透露著一股濃濃的胡人氣息,有的則如吳女等一樣面容平緩柔和,妝發眉眼與唐仕女像如出一轍。而中國這種造型面具在民間枚不勝舉,江西萍鄉儺面「梅香」,似「長安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夭邪」。吳女,伎樂面中唯一的女性面。
  • 央視三套《文化十分》節目組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進行專題拍攝
    7月24、25日,央視三套《文化十分》節目組來到位於大漢上林苑杜陵景區的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進行專題拍攝。
  • 直播預告 | 博物館奇妙夜——北朝文化圓桌派在線直播
    浙大藝博館作為一座文明史、藝術史教學博物館,亦是多學科的試驗田,一直以來致力於培養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識,深化其民族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同時期望培養其創新性思維與多元文明意識。基於此,藝博館將於7月7日19點至21點,舉辦博物館奇妙夜——北朝文化圓桌派在線直播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