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繼《旅行青蛙》火了之後,全國9億少女一夜之間當上了的媽。從此之後各位老母親就開始日思夜想,我的蛙兒子遠走日本咋遲遲不回家!大概是看蛙蛙旅行有人牽掛,來自大連獐子島的扇貝們也上演了一出集體出逃的大戲~~
近日,2014年曾發生震驚市場的「黑天鵝事件」蝦夷扇貝絕收事件的獐子島,再次上演「扇貝不見了」,並由此造成2017年度業績巨虧數億元的異常反轉劇情。
而就在不久前,獐子島曾在公告中預告2017年淨利潤為盈利9000萬元至1.1億元。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
綠松鼠多次致電獐子島董秘辦、證券事務代表,和其官網公開的媒體聯絡電話,但均無人接聽。
隨後,綠松鼠致電獐子島北京賽特專櫃的相關負責人,對方稱該專櫃為獐子島公司直屬的銷售點,目前公司的存貨異常的消息並未對該銷售點的銷售造成影響。至於其他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不再回應。
獐子島位於遼寧省大連市,主要從事水產品養殖、捕撈、銷售,以及進出口等業務。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
獐子島方面稱,預計公司2017年淨利潤虧損5.3億元至7.2億元。而就在不久前,公司發布的三季報中稱,預計2017年淨利潤為9000萬元至1.1億元。
隨後,公司股票於1月31日停牌,並稱將不晚於2月5日披露盤點結果並復牌。據媒體報導,大連證監局也將進場進行核查。
2月1日,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獐子島公告了最新進展情況。公告稱,1月31日,公司進行的盤點及減值測試相關工作主要為成立災害應對工作小組。保障存貨盤點及原因分析工作快速推進,明確後續每天的對外信息發布機制,保障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的知情權等。
新京報漫畫 / 陳冬
其次,公司修訂了《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資產盤點計劃》。與海洋專家、年審會計師共同修訂盤點計劃,盤點點位增加超過一倍,相應增加盤點船隻、公司盤點人員、會計師事務所監盤人員,以增強盤點數據的準確性。
此外,公司還組織開展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分析。基於相關海洋研究專業機構近年在北黃海的環境監測數據、產業調研情況及公司海洋生物研發中心浮標、潛標月度例行調查等數據,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
至於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有傳聞稱是由於扇貝死亡。
搜狐財經「公司深讀」在對熟悉獐子島情況的人士的採訪中得知,11月份已發現扇貝大面積死亡,但獐子島遲遲未對外披露。而在未披露重大內幕信息前,獐子島高管參與的持股基金卻提前減持200萬股。
公司深度發文稱,一位熟悉獐子島的人士表示,「扇貝死亡事件從去年11月份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發現有大批大貝死亡和苗種死亡,而且在持續的死。扇貝捕撈團都知道,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11月上旬,獐子島前線捕撈隊員在探苗時已經發現有大量扇貝出現脹口、腐爛現象,並且在持續死亡。據其介紹,這批扇貝於2016年投苗,預計應於2018年集中捕撈。「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這批大約兩年前投苗的扇貝現已基本確認有九成死亡。」
就於扇貝死亡的原因,「公司深讀」在文中提到,官方目前沒有在任何途徑發布說明。前線捕撈隊員反饋,扇貝死亡或與捕撈工具有關。「現在的捕撈工具是耙網,這是一種禁用網。這種工具就像耙子一樣,一耙就容易破壞海底植被,還會導致海水汙染。」
(獐子島員工提供的前線扇貝捕撈圖,圖源:搜狐財經「公司深讀」)
事實上,這已不是獐子島第一次出現「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情況。2014年,獐子島曾曝出震驚市場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
2014年10月,獐子島突然公告稱,超百萬畝蝦夷扇貝「報廢」,扇貝「因災」絕收。受此影響,201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將由預計中的盈利變為虧損8億餘元。
該消息一度震驚中國資本市場。這也成為2014年A股市場最大的一起「黑天鵝事件」,史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隨後,2014年、2015年獐子島曾連續兩年業績出現虧損。
2014年12月,大連證監局給獐子島集團出示了「責令改正的決定」和「警示函」。此事件處理過程中,獐子島集團發布消息稱,董事長吳厚剛自願承擔一億元的災害損失,「11名總裁辦成員計劃在股票復牌後拿2000萬元增持股票,2年內不減持」。
「扇貝不見」的消息曝出後,一系列質疑的聲音出現。而最受外界關注,且為中小股東們所質疑的,是某些股東近日提前減持公司股份的舉動。
其中,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先拋了」。該基金於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19日,分四次合計減持獐子島199.85萬股,佔總股本的0.28%。減持後,和島一號基金仍持有獐子島5716.27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8.04%。
而資料顯示,獐子島在2014年第一次上演「扇貝出走」時也進行過多次資本運作。據此前媒體報導,2014年的「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發生半年後,獐子島卻說「扇貝又遊回來了」。2015年6月1日獐子島於晚間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生長正常,符合預期,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在此期間,獐子島進行了幾輪資本運作。
2014年底,「獐子島冷水團事件」後其股價連續跌停,一度下跌至11.1元,大批散戶割肉時,獐子島總裁辦11名員工以11.27元/股的價格增持了179.1萬股。總裁辦相關人員成功「抄底」後,公司員工持股計劃通過在二級市場買入的方式購買股票,購買均價12.3元/股,購買數量643.12萬股。
此後,「獐子島冷水團事件」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證監會也在第一時間對獐子島巨虧事件進行了核查。2014年12月5日,證監會公告稱,「經核查,未發現獐子島2011年底播蝦夷扇貝苗種採購、底播過程中存在虛假行為;未發現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存在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行為;獐子島存在決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財務核算不規範等問題。」
2016年11月1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回應,媒體報導後,深交所立即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作出書面說明並對外披露;同時證監會立即啟動核查程序,對媒體報導反映的相關情況展開核查,一旦發現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
而近日,獐子島控股股東再次因敏感期內股東減持股票的行為,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2018年1月20日,獐子島公告稱,日前接到公司控股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下稱「投資發展中心」)通知:投資發展中心收到大連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起訴書》稱公司2014年1-9月發生重大虧損的情況在公開披露前屬於《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因在敏感期內有減持股票的行為,避損金額11,316,006.04元,現由大連市人民檢察院對投資發展中心提起公訴。
部分資料來源:搜狐新聞「公司深讀」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編輯 / 孫陽、松鼠君
本文為綠松鼠(ID:xjbxinshipi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