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無數勢力興衰交替,在二戰之後,有著不少新興國家脫離了殖民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同樣也有也有很多政權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比如接下來所要提到的一個,他們已經滅亡了50年,然而國王卻依舊健在,同時還在號召同胞企圖恢復祖國,它的名字很多人並不陌生,叫做錫金,而現在是印度的聯邦。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早在公元7世紀,這裡隨著吐蕃部落的不斷擴張,隨即成為了獨立的一部分,這片區域在中國古籍當中被形容為哲孟雄,等到公元9世紀,乘著吐蕃勢力衰弱,哲孟雄部落獲得了獨立。
1642年的明朝時期,錫金當地的蓬楚格建立了王朝,自稱為法王,從此錫金成為了世襲制度的君主國,錫金人和尼泊爾,一直都是勢如水火的關係,1788年,隨著尼泊爾郭爾喀勢力的壯大,尼錫戰爭爆發,攻佔了當時錫金的首都拉達孜。
錫金國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廓爾喀軍隊繼續向西藏推進,為此乾隆皇帝兩次用兵,由海蘭察等人與1791年將郭爾喀人驅逐出西藏,並且迫使廓爾喀人投降,而錫金也收回了自己的失地。
然而19世紀隨著英國勢力的入侵,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開始派遣勢力進入錫金王國,等到1861年,錫金被迫籤訂了條約,成為英國名義下的保護國,而在1890年,中國和英國也在印度加爾各答籤署《中英藏印條約》,承認英國對錫金的保護權。
在1947年,印度獲得了獨立,而英國在亞洲的勢力以及影響最終不復存在,印度繼承了英國在南亞地區的地位,並且繼續向錫金派遣政府人員,此時的錫金雖然依舊是國王制度,但是印度對其的影響也十分深遠,等到1949年6月,印度正式以「防止動亂流血」為藉口派遣軍隊入侵錫金,並且派印度人拉爾擔任錫金首相。
儘管錫金人十分不滿並且多次提出抗議,卻於事無補,1973年,印度對錫金強行進行軍事管制,使得錫金國王丟掉了他本來就沒有多少的行政權,在1975年,印度軍隊發生了政變,並且軟禁了錫金國王,在印度和尼泊爾移民壓倒性選票支持下,公投投出錫金和印度合併的結果,最終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為此末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和忠於他的人,離開了印度,流亡到直接各地。
1983年,帕爾登去世,而他的兒子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王位,截止到如今,錫金雖然滅亡了50年,但是旺楚克一直保持著錫金國王的身份並且依然健在,儘管這並沒有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隨著印度和錫金王室關係逐漸緩和,旺楚克國王也曾經在2014年成功地返回到故鄉勘探情況,不少錫金人都自發地表示歡迎,而旺楚克同樣也號召大家發起和平光復祖國的請願,並表達將來會爭取努力重回王位的願望,不過隨著錫金邦印度移民的不斷增多,只怕旺楚克國王的這個理想,只能變成美好的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