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1 搜狐家庭頻道 zizhuxuexi
玩遊戲,品民俗,和孩子過個有味道的中國年
我們成年人不會像小孩子那樣期盼著過年了。也許因為習以為常,也許因為生活的節奏,也許因為壓力,也許因為歲月早已衝淡了各種熱望……
但孩子是不同的。他們盼望著長大,盼望著那置辦年貨的集市的熱鬧,盼望著廟會裡好看好吃的面人糖人與神奇的皮影戲,盼望著家裡的客人與許久未見的長輩,盼望著那可以不寫作業不用被催著睡覺的七天狂歡,盼望著爆竹聲與壓歲錢……
怎麼能讓小孩子的種種熱望在成人世界的習以為常裡被消耗殆盡?從小年開始帶寶寶HIGH起來!
配合民俗知識與動手遊戲,寓教於樂,又有感覺,一天一個小遊戲,包你和寶寶一起,從小年到除夕,循序漸進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妙,並在除夕夜將對中華文化的濃厚情感推向更高處!
2月1日(小年)做灶糖,吃灶糖
我們用的這張圖片來自繪本作家熊亮《灶王爺》的封面,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挺有意思的。話說回來,灶王爺老人家和灶糖可是有很大關係呢。即使不知道灶王爺,哪個小孩又不愛吃糖?灶王爺哪裡吃過灶糖呢,灶糖都被饞嘴的寶寶們吃掉了。寶寶們一定愛死了這個可以名正言順吃糖的節日了吧。
不做灶糖,給灶糖打把小傘
別以為灶糖光禿禿的全長一個樣兒,其實傳統的祭灶的灶糖挺美的,比如有的灶糖會舉著小旗子,有的灶糖會打著小花傘,想一想,你腦子中立刻出現了海灘上打著陽傘的比基尼美女吧?不樂意自己親手做灶糖的,也可以將買來的灶糖美美打扮一番,一點也不費勁兒。
1、做面小旗子:彩色小旗子,寶寶在幼兒園就學過怎麼做。準備牙籤、彩紙。將彩紙裁成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對摺,就成了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卷在牙籤上面,這小旗子不就成了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飯店裡果盤上的小旗子就是這麼做的。
2、做把小花傘:小花傘製作程序相對複雜,但網上還是可以很容易找到。牙籤還是要用的,大概8根左右就搞定。不過這種花傘做出來還是很洋氣的,還可以撐開和收起,媽媽們有興趣可以找來試下。
3、買來的灶糖,一面放在小火上微微融化,趁熱讓寶寶將咱們剛做好的小旗子和小花傘插上去,或者是撒上寶寶喜歡吃的花生碎芝麻碎或者各種其他小零食。如果有興致呢,還可以趁著灶糖融化,給它們變成你喜歡的任何形狀。
民俗知識:小年的傳說
小年為什麼要吃灶糖?要從一位名叫灶王爺的老人家說起。這位先生,來歷可不簡單呢。玉皇大帝為了了解百姓事,派了一位監察大使到民間,而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這位大使都要上天匯報自己所見所聞。這位大使,沒錯,就是灶王爺。而我們百姓怕灶王爺老人家說壞話,在這一天用糖瓜(糖瓜)祭灶,就是為了粘住他的嘴巴。正所謂「糖瓜祭灶,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
2月2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家家戶戶拆洗被褥、將鍋碗瓢盆擦得鋥亮,清理衛生死角,陽臺上曬出萬國旗。全家人都要動員起來,將家中的衛生死角來一番徹底打掃。其實,寶寶們都喜歡參與到家務勞動當中的,因為孩子們並不認為勞動是有多累,而是把它當做一件好玩的事兒。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讓他一顯身手?
扮金猴,掃掃掃
很多媽媽怕孩子「越幫越忙」,所以幹活時候都讓「小孩兒邊兒去」。但是,有些活兒還真是只有寶寶才擅長的,比如這一樁。今年可是猴年,孩子們都愛死孫悟空了,這回,就讓他扮回「孫悟空」。
1、給寶寶穿上防塵的衣物,戴上防塵的帽子和口罩,總之,全副武裝起來。別忘了今年猴年,如果有興趣可以用紙疊一個猴臉紙帽。
2、再匹配上威風凜凜的金箍棒(長竹棍、木棍、甚至除去拖把頭的拖把杆),在金箍棒的另一頭,綁上乾淨抹布。
3、騎在爸爸肩頭,寶寶可以從高處觀察領略家裡各處的景象,還可以順便把家裡的天花板、房頂牆角等處的灰塵一一清理,揮舞著「金箍棒」駕筋鬥雲,真有點兒孫悟空的威風勁兒。
民俗知識: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舉行過灶祭後,人們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是中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慣,鄰居們見了面,都要互相誇說對方「勤快」,吉祥話叫做「勤快生財」,「衛生才能保平安」。
2月3日(臘月二十五)磨豆腐,做年糕
臘月二十五,大家都爭著積極表現自己的「勤勞」。很多人家這一天會忙著採購年貨,有人喜歡去超市採購,近兩年也有人專門前往鄉村,帶寶寶體驗磨豆腐打年糕的熱鬧,體味濃濃的中國味道。每年這一天,鄉村裡的豆腐坊都會日夜不停轉,家家戶戶都要做幾十斤豆腐,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除了磨豆腐,打年糕也十分有趣。很多地方,打年糕時候要邊打邊唱著歌兒,那景象,別提有多喜慶了。
手制花樣年糕
除了傳統年糕,街邊攤經常賣一些花花綠綠各種形狀、或者帶著梅花喜鵲各種圖案的年糕,這些紅紅綠綠的貨,真的很得寶寶們的歡心呢!別著急,我們自己也能做。
1、打好的年糕可以通過壓模變成大家想要的形狀。買來漂亮的年糕模子(中空,木質,有花紋)帶到現場,豈不是想要什麼形狀都可以有嗎?
2、在模子裡塗抹植物油,將剛剛打好的年糕揪出一塊,放模子裡壓平,翻過來在案板上用力磕,花樣年糕出爐。
3、除此之外,各種顏色的年糕,也可以通過蔬菜的自有色來獲得:南瓜可以做金黃色年糕,胡蘿蔔做的是橙紅色年糕,蔬菜汁做綠色年糕,紫薯出來的年糕是紫色的……真正色彩斑斕呢。
民俗知識: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臘月二十五是民間傳說玉皇大帝下界查看人間善惡的時候,所以這一天大人小孩都不能亂說話,要勤奮工作,爭取以自己的良好表現博取玉帝歡心,以求降福來年。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這一天大家都選擇比較「拼命」的磨豆腐打年糕了吧?
2月4日(臘月二十六)剪個窗花說故事
掃塵之後,就可以剪窗花貼窗花了。過年的窗花,喜慶吉祥,要中國味兒,不論是天女散花、喜鵲踏枝,還是傳統的花鳥魚、小胖娃娃,都吉祥著呢。窗花當然可以貼在窗玻璃上,也有地方如天津,流行將扁圓形的窗花貼在門楣上,看上去花團錦簇,讓黯淡的上門框也熠熠生輝。
剪紙,貼窗花
小時候沒做過剪紙甚至沒做過拉花嗎,不好意思,那就是「沒有童年」……好了,不論怎樣,咱們的寶寶一定要有一個做過剪紙的童年,而且還是中國味兒的。
1、剪紙前物料準備:紅紙、剪刀、鉛筆。
2、剪紙的過程就不過多闡述了:對稱的窗花要紙等分成六份或八等份;不對稱的窗花,可以先用鉛筆畫好圖,也可以即興發揮,全靠寶寶的靈光一現。
3、剪好的紅窗花不一定非要貼在窗戶玻璃上,可以啟發寶寶,除了窗戶,我們還可以貼在哪裡?貼在信紙或信封上,可以添上濃濃的中國味道;貼在本子上,做本特色日記本,或者直接用剪紙說個故事,做本創意繪本……
民俗知識:貼窗花的由來
窗花的由來有很多,下面為其中之一,雖然涉及到的是元旦而不是春節,但媽媽也可以跟寶寶講講這個故事:為了紀念歂頊、黃帝和后羿與一隻金烏大戰並讓後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光明,人們把太陽重新升起的這天叫做元旦,期望以後的日子每天都有新的越來越好的變化;人們還剪紙將這場戰鬥記錄下來,貼在窗戶上,表示紀念,於是留下了元旦貼窗花的習俗。
2月5日(臘月二十七)洗晦氣,洗福祿
傳統習俗裡面,臘月二十七八這兩天要集中洗澡洗衣,不僅出於乾淨迎新春的考慮,除掉晦氣也是這兩天洗浴的重要意義。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寶寶都不喜歡洗澡,水太燙、各種沐浴液流到眼睛裡好不舒服……怎麼破?想想近年來流行的溫泉浴吧!
溫泉浴場洗白白
溫泉浴場裡寶寶最喜歡的,可能就是小魚溫泉了。
1、溫度不那麼高,小魚在腳間遊來遊去,還能啄掉腳上的死皮和細菌,又舒服又健康,而且小魚還是寶寶的好朋友,和魚兒一起嬉戲,多有意思啊。
2、其他的浴場,可以選擇相對溫和的牛奶浴、玫瑰花浴。注意,含中藥或硫磺的溫泉,就不要讓寶寶嘗試了。
3、還有一種特別唯美浪漫的露天溫泉,日本人特別喜歡在熱氣騰騰的溫泉裡泡著,一邊品酒吃點心一邊看雪花飄落,辛苦一年,閒散愜意的生活不過如此吧。趁寶寶休息時,偷閒泡下這種浪漫無比的露天溫泉也可以成為你們夫婦的一個浪漫回憶呢。
民俗知識:洗福祿
漢族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說法。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2月6日(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我們都知道,以前很多地方都有講究,就是年初一到年初五之間不能開灶動火,所有的灶堂口都要用紅紙封起來,吃的東西都要提前備好。所以,在年前這些東西都要備好,熱騰騰的饅頭包子米糰子,金燦燦的炸果子麻花煎餃,做好了堆碼起來,一看就知道:要過年了!而這種造型就像金元寶似的,寓意著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呢。
做只特色小饅頭
你其實有可能注意到了,在你揉麵團包包子餃子蒸饅頭時,寶寶都是多麼有興趣來上一把,在他們眼中,這些面就跟橡皮泥一樣,捏幾下就能變成不同形狀。普通的小動物造型不夠發揮想像,最好玩的是可以像巴巴爸爸一樣隨意變身,太神奇了!
1、紫薯上鍋蒸20分鐘後,紫薯肉挖出來,做成紫薯泥備用。將揉好的白麵團與紫薯泥混合揉勻。家裡發麵揉面等等種種具體細節,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哈。
2、下面,就是你家寶寶盡情發揮的時候了!巴巴爸爸什麼樣兒,像顆大大的棉花糖;巴巴爸爸都變成過什麼,校車、箱子、豎琴……;他能變什麼啊,哎呀太多了,可以讓寶寶盡情想像。當然,別忘了在變化的時候念一句咒語:「克裡克裡克裡巴巴變!」
3 、巴巴爸爸的創作者泰勒先生已經去世,巴巴爸爸的後續故事就由寶寶來完成吧,每捏出一個形狀,就可以創作出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哦!別忘了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投稿給搜狐母嬰!謝謝!
4、做眼珠的時候,也可以用紅豆或黑豆來做。
5、當然,除了國外的巴巴爸爸,中國傳統故事裡也有各種會千變萬化的人物,比如大家都喜歡的孫猴子,孫猴子都變成過什麼呢,也讓寶寶捏出來看看吧。
民俗知識:年菜中的麵食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麵食,這說起來都是寶寶愛吃的了。《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這些:蒸饅頭、蒸喜、蒸花卷、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光聽聽就真讓人饞。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象徵吉祥。
2月7日(除夕)寫幅春聯討吉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起源於桃符,是咱們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今天這麼重要的日子,一定不要忘記換上自己的新春聯。
做個春聯小先生
如果有可能,讓寶寶也參與進來,不僅可以鍛鍊書法,更重要的是在書寫春聯時感受中華民族詩詞的音韻平仄之美,還可以讓寶寶帶著憧憬和希冀走進新的一年。
1、將有特色的春聯分享給寶寶,給寶寶講講各種春聯小故事,並教寶寶如何區分上下聯。
2、讓寶寶從這個過程中,體味漢字的美,間架結構;體驗上下句的對仗形式;感受古文的音韻平仄……中華文字的奧秘,在一幅小小的春聯裡就能涵蓋,如此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3、如果有可能,和寶寶一起創作一幅春聯。可以寫上寶寶的新年願望,也可以寫上家人對新年的祈盼。
4、裁紙,備墨。先打好腹稿,或將要寫的話語寫在紙上,練習之後再謄寫到紅紙上。上過書法班的寶寶對於這一切,自不在話下。
5、春聯不僅可以掛在門口,也可將寫過的有特色的春聯掛在家裡其他地方,盡情發揮想像吧!
民俗知識:春聯的來歷
說春聯要從桃符說起,早在戰國時期,每逢過年,人們都會用桃木板刻上鎮妖降鬼的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懸掛於門旁,謂之「桃符」。後來,桃符的漸漸演變為對仗的條幅,桃符就演變成春聯了。
民俗專家提醒:
春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僅漢族,許多少數民族受漢族影響也過春節。但中國很大,過年的習俗各地差異就很大。文章裡基本寫的是淮河以北的春節習俗。對於過年,因為包含了祖祖輩輩各族人民太多的寄託,所以各地相對於此的創造也特別多。有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查一下,各個地方都有很多自己獨特的創造,非常有趣,也會激發你帶孩子一起玩的很多靈感。
全國自主教育聯盟暨自主學習研究院「自主」微信徵文活動
活動宗旨:以高效活動促教師專業成長,搭自主平臺助學校自由發展。
踐行自主教育理念,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敢於創新,勇於實踐。文章闡述學校貫徹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條件和實施情況,以及對學校發展、課程建設、課堂改革、教師成長規劃以及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成果。
踐行自主教育理念,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敢於創新,勇於實踐。文章闡述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深入貫徹自己的自主教育理念,如何在課堂中轉變教學模式,以及課堂創新舉措和課堂效果。
學生自主投稿,或學校或教師或家長推薦「自主學生」標兵。文章闡述在推行自主教育理念過程中,學生在學校、課堂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改觀,包括學生自主創新、自主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的提升。
來稿郵箱:15201036856@163.com諮詢電話:010-58415192;15201036856
聯繫人:劉老師,孫老師
聲明:本公眾訂閱號的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請在分享時註明源自「zizhuxuexi」。本公眾訂閱號轉載的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盡請諒解。如果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說明,我們會加以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