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吐槽老人帶娃了!你不知道奶奶的一天有多辛苦...

2021-02-19 聖元優強

回復「寶媽」送你一份育兒寶典


在絕大多數年輕人眼裡,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是個無奈之選,沒時間、沒條件、沒經驗、沒精力……都是把孩子送到老人懷裡的理由,於是許多本來可以享受清閒生活的老人,不得不重新擔起持家帶娃的重任。

可對於老人的付出,沒幾個人從心底認可他們的苦勞和功勞,在很多育兒群聊裡,媽媽們抱怨得最多的話題有兩個,一個是爸爸太忙,沒時間管孩子;另一個就是老人什麼都不懂。

看看老人帶孩子辛苦的一天吧!

盆友圈有一陣子被一篇名為《把孩子給奶奶帶的可怕後果》刷屏,吐槽奶奶帶孩子,把孩子打扮得很土。每次看到這種文章就覺得很心寒。老人帶孩子有多辛苦,你們知道嗎?先來看看我眼中「公婆的一天」。

以前沒有寶寶的時候,公公婆婆每天的夥食都是簡單湊活著,弄2個蔬菜,或者下個麵條。但自從有了寶寶,每天燒什麼菜真是頭疼,問我們吃什麼,我和老公經常「隨便」敷衍一下,但每次婆婆總會燒出一桌好菜。看我們白天上班累,老人總想著燒點好吃的給我們補一補,另外寶寶吃的得和大人分開來,因為我說不能加鹽、加醬油,可是公公習慣了重口味,經過這一年多時間,他跟著口味也變得清淡了。這裡要說明一下,為了方便照顧寶寶,老人特地在我們家附近買了套小房子,走路大概20分鐘的樣子。之前在郊區的房子很大,所以一開始住小房子還有點不習慣,這點覺得特別對不起兩個老人。不過婆婆經常安慰我們說,市區買東西方便。早上到了家,就開始給寶寶燒早飯,有時候是紫薯粥、南瓜粥、小米粥,或者饅頭、小餛飩,想著法子提供最全面的營養。為了不讓我上班遲到,婆婆要負責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洗漱,8點半我出門後,給寶寶吃早飯等我走了,公公差不多來接班,給婆婆搭搭手。上午的時間裡,兩個老人要拖地、洗衣服,雖然我經常把髒衣服藏起來,等周末一起放洗衣機裡洗,但婆婆還是會默默把它們洗了。老人覺得洗衣機洗不乾淨又廢水,經常手洗洗到破皮,特別寶寶的衣服,從來都不肯放洗衣機。寶寶現在一歲半,特別皮,家裡翻個底朝天是常有的事,老人經常得跟在他屁股後面看著,有時候不小心摔跤,老人比我還心疼。在婆婆的調教下,寶寶吃飯還算乖,但婆婆餵完寶寶後,自己就胡亂吃一點,饅頭、泡飯,有幾次聽婆婆說胃疼。吃完午飯哄寶寶睡午覺,公公婆婆趁這個時候休息會,或者再做點家務。午睡完,老人帶他去對面公園逛逛,最近他們還會找些自然博物館、西郊公園這些比較遠的地方玩,可能是覺得老去一個地方,寶寶會厭。有時候還會拍些照片和小視頻來匯報下動向。上一份工作我下班回家比較早還要餵奶,婆婆幾乎每天「滿漢全席」,生怕我餓著,看我瘦了也會心疼,經常大魚大肉讓我多吃點。斷奶後,為了恢復身材,我經常吃得很少,勸婆婆少燒一點,但還是很豐盛。換了工作後下班晚了,為了讓她輕鬆點,我就說公司包晚飯,不回來吃,但她有時還會給我留碗湯。等吃完飯,收拾乾淨了,公婆拖著疲憊的身軀,消失在暮色中……

經常看到有人吐槽「有一種冷,叫外婆覺得你冷。」「有一種吃不飽,叫奶奶覺得你沒吃飽。」「老人就喜歡親孩子,多少細菌啊!」你試著了解過老人的內心嗎?

幫小輩帶孩子,本不是他們的義務。很多人以為有了孩子後,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他們又何嘗不是呢?就拿我婆婆來說,在我們還沒生孩子前,她每天跳跳舞,打打麻將,跟朋友出去玩玩,不要太逍遙自在哦~

自從幫我們帶孩子後,一切娛樂活動都沒了,有時候周末還要包包餛飩、做些小點心。他們的付出並不比我們少。

今年國慶節,跟老公帶孩子去旅遊了2個星期,真的是累!一點不誇張說,有時候自己放假時候帶孩子,總會特別懷念上班的時光。

公婆19個月來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且不說我們年輕人都覺得吃不消,老人身體還不如我們,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但經常看我們上班累,晚上要把孩子接回去帶,讓我們好好休息。熟不知他們比我們更累,但卻從未在我們面前抱怨過一句。

現在的父母自以為有了「網際網路科學育兒」寶典,就全盤否定老人帶娃的做法,吃喝拉撒恨不得一條一條貼在冰箱上,對老人的要求簡直比部隊還嚴格,難道這樣帶娃就可以養育出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嗎?

父母勞碌一輩子,退休後本可以世界各地到處玩玩,現在卻被第三代「套牢」,任勞任怨,無非也是為我們分擔生活的壓力,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呢?剛生孩子的那段時間,我也屬於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的媽媽,總覺得老一輩的方法已經過時了。老人也一直小心翼翼,生怕磕了碰了生病了。

時間長了,發現自己原先的堅持很「幼稚」!多少毫升奶量、精確的時間換尿布、輔食怎麼做、奶瓶餐具怎麼消毒,這些我們自己看著都頭痛的理論知識,老人執行起來更累!其實只要交代一下大概怎麼做,具體的細節讓老人自己決定,不光他們輕鬆,我們自己也會輕鬆很多。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有太多不易,別光顧著「黑」他們了,好好感恩有人幫你帶吧!

等到團聚時,各位小爸爸小媽媽們有沒有對自己的父母說聲「謝謝」呢?

相關焦點

  • 為啥最好別讓親媽帶娃?看完姥姥的一天,才明白活得多累
    在早前幫帶娃這件事多是由奶奶操持著,不過近年來,姥姥幫忙帶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起來,為了讓女兒能輕鬆點,姥姥們紛紛上陣帶娃。這波操作後,寶媽確實輕鬆不少而孩子奶奶也樂得清閒,不過這也著實「苦」著了孩子姥姥,但費力不討好的經歷,讓很多過來人都直言:最好別讓親媽帶娃!為啥說「中國姥姥」是苦中作樂?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而在孩子小時候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家長也應該肩負這個責任,不應該為了掙錢,忽略孩子的成長。△ 奶奶「假帶娃」真的是不管不顧嗎,最常見的「問題」有哪些?而奶奶帶大的孩子,基本都是靠孩子自己,如果孩子願意學還好,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孩子玩心比較大,那肯定會落後於別的孩子。即便父母知道後,再怎麼後悔也於事無補。老人照顧孩子會疏於管理,讓孩子「野」著長大老人照顧孩子只會順應自然,不會引導和管理孩子。總之呢,離開父母的孩子,就不再是一個寶。
  • 千萬別讓奶奶幫你帶娃!哈哈哈哈哈
    本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是「千萬別讓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帶娃」! 因為這幾位全世界最可愛的老人,擁有全宇宙最神奇的魔法:他們能瞬間讓你「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一位媽媽發帖稱,自己有事要回娘家幾天,就把孩子交給婆婆帶。結果回來之後,孩子頭髮沒了、衣服沒了……媽媽帶🔽我相信,從這以後,這位媽媽不僅相信了「換頭術」,還相信了「換人術」!@讀者Somuns看著不一樣,但是又說不出哪裡不一樣,或許這就是奶奶帶的娃,擁有的獨特氣質!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誰知,兒子兒媳都不願意,還說她:「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這麼不負責任,說去旅遊就去,太過分了。」聽到這話,姚大媽再也忍不住了,反問道:「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可以說是引起了廣大帶娃老人的共鳴,讓人很心酸。
  • 千萬別讓老人帶娃:奶奶牌暖頭巾一秒打回原形
    奶奶帶娃VS媽媽帶娃(圖片來源於網絡)才給奶奶帶不到兩個星期,親媽也差點認不出了……,奶奶的搭配一定超乎你想像(圖片來源於網絡)爺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有一種冷,叫做爺爺覺得你冷媽媽看到老人帶娃的場景,哭笑不得又心生歡喜。感謝家裡老人的付出,我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外打拼、安心工作!不管是老人帶娃還是自己帶娃,都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奶奶帶娃身高「猛增」,媽媽帶娃卻不見長,其中原因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還會由後天因素決定,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的媽媽都會選擇獨自帶娃,但是還有一部分父母因為家庭的需要,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照顧,那麼,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有什麼區別呢?奶奶帶娃身高「猛增」,媽媽帶娃卻不見長,其中原因你知道嗎?
  • 到底誰來帶娃合適?奶奶帶or自己帶?再糾結就晚了!
    後來,我和她坐下來討論了很久關於她的婆婆以及孩子的問題,最後我還是建議小李將孩子接出來在身邊自己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隔代的愛,有時可能是一種害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雖然老人也對孫女寵愛有嘉,但是隔代的愛畢竟不一樣。父母的愛是理智有度的。而在老人那裡可能碰破點小皮在他們眼裡也是挺大的事。不捨得讓孩子吃不半點苦。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 奶奶不帶娃,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婆媳關係從古至今就是家庭裡最複雜的一段關係,很少有男人能在自己的親媽和媳婦之間做好潤滑劑,多半都是和稀泥的角色。
  • 品讀·原創|那些幫子女帶娃的「隨遷老人」
    大寶小時候是我一個人帶的,她哭的次數比二寶多得多,因為我分身無術。比如我去衝奶粉,或給她做輔食,顧不上抱她,只能任她哭鬧。我別無他法,恨不能長出三頭六臂。從兩個孩子身上我體會特別深刻,自己帶娃和老人幫襯著,簡直是一天一個地。只是辛苦了老人家。姥姥是從千裡外的老家來幫我帶娃的。
  • 姥姥成為帶娃主力軍,姥姥和奶奶帶娃有哪些不同?
    有人說,中國式帶娃的新焦慮,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更有網友編了個順口溜,生個孩子姥姥帶,姥爺天天去買菜,爺爺奶奶光欣賞,爸爸下班就上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由此可見,老人帶娃已成趨勢,其中姥姥帶娃的人數明顯高於奶奶,變成了帶娃的「主力軍。」
  • 以下現象出現,提示老人帶娃「不合格」,年輕父母要及早接手
    有一次,她被兒子打得眼淚都出來了,剛想衝孩子吼,公婆就出來制止,說她:「你整天不著家,回來一次就打我寶貝孫子,哪有這樣當媽媽的?」聽到這些話,她心裡很不是滋味,好像自己是後媽一樣。可孩子是她親生的,她怎麼會不疼孩子呢?只是看不慣孩子被老人嬌慣成這樣。 這種情況,其實是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有的煩惱。因為孩子跟著老人,有些教得確實不行。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每次帶孩子出門,都會被親戚朋友誇好會穿,兒子好萌好帥。可以說,在沒讓奶奶帶之前,我兒就是我家社區最靚的那個崽!但是!今年回家過年後,自己因為工作不得不返回,但又怕帶著孩子危險,就先把孩子放奶奶家待一段時間。一個多月後,我回去接我兒子,真的差點認不出來。
  • 謝娜不讓婆婆帶娃,說出原因後眾人稱讚,老人帶娃應「趨利避害」
    不少中國家庭都有婆婆幫忙孩子帶娃的傳統,好像婆婆不幫自己孩子帶娃,在外人看來就是家庭不和諧,婆婆不體貼不愛孩子。別禁錮老人自由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謝娜就曾表示:自己從來不會要求婆婆幫忙帶娃,除非是婆婆想念孩子,才會把孩子送到婆婆那裡。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再這樣吐下去孩子哪來的營養?關於生產:姥姥:我閨女咋還沒出來呢?她沒事吧?奶奶:生的是男孩女孩?剛生完娃:姥姥:你要是難受就洗個澡,我幫你把空調關了,洗完我幫你把頭髮吹乾,千萬別著涼了。奶奶:別洗澡啊,別刷牙啊,別開空調。
  • 現在的孩子都跟姥姥親,不跟奶奶親了,看看帶娃的主力你就明白了
    「隔代撫養」,一直以來是年輕父母們的帶娃優選。以前大多是奶奶搬來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幫忙照看孩子,可如今,帶娃的姥姥們漸漸成了主力軍。在廣場和公園,如果你去採訪「溜娃」的老人們,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我是孩子的姥姥」。中國新聞網前不久發起了一項投票:你家裡誰帶孩子?
  • 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第二個家庭看了很扎心。
    她說,你儘管生,我來給你養,給你帶。可生下二胎後,出了月子她就回了老家,說什麼都不願意幫我們帶娃。」 可能很多人會說:「老人沒有帶孩子的義務,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這句話沒錯,但它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說的人多了,讓人膩味。
  • 老人帶孩子才不是瞎帶!這樣的爺爺奶奶厲害了
    今天皮皮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是誰在帶娃?可能有些媽媽說,我是自己帶,或者是保姆帶。但是無論如何,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日常帶娃,其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職責。長輩們帶孩子很辛苦,同時也有苦惱。吃喝拉撒這種事難不倒他們,但是怎樣和娃互動玩耍?有點難!
  • 姥姥帶娃每月一千,奶奶帶娃卻倒貼,憑啥?女人的回懟讓老公閉嘴
    如今的時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已經成為帶娃的「主力軍」,但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由婆家還是娘家帶,老人受到的待遇卻有很大的差別。「姥姥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卻倒貼」寶媽:答應三個條件,我就一視同仁堂姐最近和姐夫大吵了一架,結婚多年已經生育孩子的夫妻,吵架的緣由多半都是因為孩子,他倆也不例外,更準確的來說,是因為「帶孩子」的問題而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