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沉迷電腦的孩子溝通

2021-02-10 李崇建 對話的力量

對父母講座時,常常有人提問:「如何讓孩子離開計算機?」

這個議題,牽涉到整個環境,還有家庭的文化、規則與應對的姿態。我在講座現場,若有時間就會現場演練,如何和沉迷計算機的孩子溝通!

這個問題,對面對孩子會談的我而言,大部分都不困難,只有少部分的孩子,不容易被導引出來。

為什麼呢?因為我曾經就是沉迷於電玩的孩子,在那個沒有個人計算機的年代。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曾經被燈光聲色的電動迷惑,那麼的無法自拔,無法脫離電動玩具的世界。每當我走進電動玩具間,我的心靈充滿愧疚、悔恨、痛苦、憤怒與悲傷,幾乎無法脫身,一個又一個的銅板投入閉鎖的孔洞,彷彿是一個無底洞,一邊是被無盡鞭笞,渴望向上的純淨心靈,一邊是無賴又無奈的心情,放棄地想:就讓情況繼續汙濁下去吧!無法逃脫又亟欲離開。

每當我和孩子演講時,提到這種感覺,大部分的孩子莫不微笑,或者點頭同意。若是父母看到這一幕,便會了解一個事實:孩子們也不想被電玩綁架,不想過著缺乏意義的生活,他們想當自己的主人,但是他們辦不到大人揭示的道理:不要浪費時間,要讓生命有意義,要把握青春….。這些道理每個孩子都懂。


但是父母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呢?指責?說教?放任?說著言不由衷的語言?還是漠視這一切?

這些都無助於孩子。

當我沉迷於電玩,我的心靈彷彿一片毛玻璃,模糊、朦朧,而且遙遠得無法觸及,連自己都無法看清。相對於那些肯上進,功課上等,充滿清晰目標的孩子,他們的心靈彷彿極度透明的玻璃,即使是從汽車的後視鏡審閱,都會映照出透明玻璃裡面美麗的景象。

沉迷於計算機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告訴我玻璃後面的景致,也並非責備毛玻璃不清楚,也不是如何弄乾淨毛玻璃!而是需要大人理解那樣的處境,再陪同孩子思索下一步。

怎麼理解那樣的處境?我前述那樣的孩子,內心深處充滿「愧疚、悔恨、痛苦、憤怒與悲傷。」

因此我第一個目標,便是與這些感受同在。


如何與這些感受同在的方法,我經常在演講中提及,也會在下一本書詳述,也就不贅述了。

這裡簡述的是近來的一場晤談。

上周來了一位高中生,書包裡放的不是書,而是「充電器、延長線、耳機、手機」」,下課便先到網咖報到,假日也多在網咖流連。父母親都很生氣,母親常語氣指責,沮喪落淚,期望他改變,父親則生氣不語,搖頭嘆息。

孩子呢?看到這一切,只是挑起孩子的自責罷了!肯定罪惡感更深,對自己更無自信,也就沒了希望。


孩子來了,敘述自己的處境,承認自己的確沉浸於計算機,但也說明自己成績有進步。孩子這句話,同時表達了孩子的處境,也表達了孩子的渴望,一般的大人通常承接孩子的處境,表達自己未滿足的期待,忽略了孩子的渴望。


母親怎麼看呢?母親認為功課其次,擔心孩子生命無意義。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孩子表白的「成績進步」是沒有被看見的。

這樣的應對,呈現了指責,而忽略了孩子的渴望。

大人應該思索的是,如何連結孩子的渴望!

學過satir模式的讀者,不妨思索,接下來如何使用「停頓」、「正向好奇」,以什麼樣的問話,連結孩子的渴望?

孩子期待大人看見自己的「價值」,期待自己被「接納」,期待自己也是有「意義」的人生….這些「期待」的層次,如何連結至冰山下一層的「渴望」,是大人們最需要練習與探索的領域。


我和非常多沉迷電玩的孩子晤談,語言與內容雖然不一樣,但是脈絡與目標都是同樣的,孩子成長的軌跡雖然不同,但大致歸趨的目標是一樣的。我以往未將這些晤談實作案例以分析、對話記錄與脈絡目標的方式書寫,但感覺自己可以記錄一兩次晤談,呈現出故事性讓讀者擁有體驗感、脈絡性、如何具焦與改變的方法。也許對學習者會更有幫助,只是文本會變得比較長。

這一次我打算朝這一方向書寫了,只是目前凌亂的紀錄還無時間整理,留待書中再完整呈現。

在晤談過程中,這位高中生決定改變了,他有一句重要的話,「其實我可以改變,只是我想不想而已?」


一般沉迷電玩的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會像個帶刺的刺蝟,需要先撬開刺蝟表面,探觸感受才能有深層的晤談。但這個高中生不同,他很柔軟,也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也知道自己的局限。

我從渴望的層次出發,滋養他的內在,也連結母親的渴望。再取得他改變的承諾,為他設定新的上進方程式。

一周過去了,母親寫信來告知孩子的狀況,已經在我們設定的時間,遠離計算機了,雖然一周以來,孩子是痛苦的,但孩子願意忍受,是有意義的。

這只是開始,這個歷程會起伏不定,逐漸走向既定的目標,但我深信路途不會太遠。


像這樣孩子的問題與談話,都不是具焦在表象的問題,而是「探索」孩子的內在,緩緩予以澄清,陪伴孩子們踏上他的目標。


昨日到國中講座,一位孩子問我,「讀書有什麼意義?」

還有一位孩子問我,「為什麼學生要聽老師的話?」

他們要的都不是一個「標準答案」!


大人若是心靈寧靜,便能逐步探索孩子的感受,觸及孩子的渴望,那不只是一個答案,那是一種意願,一種深深的傾聽,並且相信即使孩子沒有改變,他們也想要過得有意義,想要有價值,想要被愛。他們要的不是毛玻璃後的景致,他們要的是一種接納,陪他們面對這片毛玻璃,只是大人願不願意陪伴他們一同探索罷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兒童健康測評
    即使是有些家庭因為孩子不買電腦,也會有智慧型手機,所以經常會看到孩子們趴在電腦邊或是抱著個電話經常玩很長時間,吃飯、睡覺都叫不動。長時間對著電腦或手機屏除了有輻射外,還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損害孩子視力健康。2、容易沉迷網路遊戲有些孩子喜歡上網、玩手機是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這些遊戲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孩子因為年紀小尚不能清楚地把現實與虛擬界分得很清楚。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17173總經理趙佳給年輕家長的一些建議
    當未成年沉迷遊戲後,身為家長或者老師的我們該怎麼做?是一味責罵,還是沒收手機以示懲戒?第三屆中國數字創意科技展上,冠遊時空&17173媒體群總經理趙佳是這樣回答的,她認為想要徹底解決未成年沉迷遊戲的問題,家長或老師應當更注重和未成年之間的有效溝通。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1:第一是告知危害性當孩子沉迷於手機家長應該給孩子講明白看手機時間長的壞處,手機看多不但對眼睛傷害很大,有一學會耽誤其他的正事,需要在必要舊調重彈下手機專心做其他的事情,好好和孩子說,孩子會學著理解,不要急躁。
  • 【民生在線】重家教 傳家風 立家訓《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心靈...
    【民生在線】重家教 傳家風 立家訓《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心靈 建立信任關係》 2020-11-19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寒假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不妨「約法三章」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不少孩子日漸沉迷手機遊戲、短視頻等軟體,一有空閒就抱著手機玩,甚至有的孩子已經發展到無心學習、熬夜玩手機的地步。
  •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遊戲?從你不再「談遊戲色變」開始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遊戲?我說:「你現在是孩子,等你長到14歲時,你自己所做的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下次如果你想充錢,你最好還是提前跟我商量一下。「兒子說:「我以後不充值了,我有時間光玩玩就行」。事情進展到這兒,我突然發現,我因為對遊戲一竅不通,沒辦法進一步跟孩子聊聊遊戲背後的東西。
  • 網路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孩子沉迷遊戲該怪誰
    我不覺得把孩子隔離在一個你認為安全純潔的空間就是為他好。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我們小時候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今天我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教會孩子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遠比給孩子創造所謂的象牙塔重要。我們也曾經不止一次的衝突,為了他過度沉迷遊戲。但是我從不因此否定我的孩子,因為我自己都很難捨棄手機。
  • 孩子從不向父母說心事?想要良好溝通,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
    父母又怎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呢?01你站得太高,離孩子太遠,怎麼與孩子溝通?有些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趣事、難過事,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交談著;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就看電視、玩遊戲、進房間學習,不與父母多說幾句話;有些孩子在外面和同學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回到家變得沉迷寡言,與父母無話可說。同樣是孩子,差別卻這麼大,這是為什麼呢?
  • 八歲大的孩子希望自己的超能力是跟動物溝通?陪孩子需要專注力
    她說她想要可以跟動物溝通,問她為什麼,那孩子說:「這樣的話,你跟媽媽忙著用電腦沒空的時候,就有人可以陪我說話了。」我很愛吃甜食,也很愛社群和短視頻。但是,無論我有多愛這些東西,它們也不會在感情上給我任何回饋。餐後過度沉浸在甜蜜的放縱裡、浪費太多時間看手機、毫無節制地沉迷手機直到凌晨兩點:這些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事,且是出於習慣、幾乎是毫無意識的行為。
  •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電腦和遊戲的幾點建議:
    當把一種有著豐富功能的工具,單純定義為遊戲工具時,在孩子的心理自然也就產生了深刻的印象——電腦就是用來玩兒的。如果有心細的家長,你可能會發現我從來不說「玩兒遊戲」之類的話,究其原因就在於,我不想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打下烙印,讓孩子受到錯誤概念的影響。可是儘管我多次糾正家長對電腦的稱呼,仍然無法改變他們那種根深蒂固的意識。
  • 初中生早戀的危害,發現孩子早戀要如何和孩子溝通
    讓初中生清楚早戀的危害對於早戀這件事上,不用諱莫如深,而應該找時機和學生們溝通,但是要注意,溝通的方式應該柔和一點,比如可以採用「早戀」調查問卷的形式,明著是調查,多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吃吃美食、出門旅遊,培養孩子多樣的愛好和興趣,這樣,既可以讓你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時間,同時也是前面提到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式。處理方法不要簡單粗暴如果發現初中生早戀了,解決方法也不要簡單粗暴,不要用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 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
    我們很希望跟孩子溝通,更希望在溝通中達成共識,往往由於不懂得孩子內在的需求,沒有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就會出現聊不到一起去的無力感。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更有效呢?基本原則是簡單、真接。而且在與孩子溝通時,先建立感情上連結是非常重要的。好比打電話一樣,只有對方接聽了,才有溝通的可能。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三個步驟。
  • 六年級孩子沉迷網絡玄幻小說,管教時經常激烈爭吵,家長該怎麼辦
    為了阻止孩子繼續沉迷於網絡小說,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強行阻止,如不允許孩子用手機或電腦上網,試圖能讓孩子能遠離網絡玄幻小說,但是越是強行阻止反而越適得其反,因為喜歡讀這類小說的孩子往往都進入青春期,叛逆心理一旦被激發,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矛盾。
  • 沉迷遊戲網吧吃住一年多 困了就躺在電腦椅上睡覺
    沉迷遊戲網吧吃住一年多 困了就躺在電腦椅上睡覺2017-09-15 21:07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網吧上過網呢? 點此觀看視頻據介紹,30多歲男子王某從2016年就生活在寧國市區網吧裡,餓了叫外賣,困了就躺在電腦椅上睡覺,連頭髮都自己剪,每天玩遊戲。
  • 從心理角度來說,沉迷手機遊戲是一種必然,不然孩子就有精神問題
    現在玩遊戲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其實不僅是孩子,就是那些青年玩遊戲的也越來越多了。現在人手一塊手機,動不動就聯網來一局,簡單快捷,方便的很。可不像我們以前那個年代,上網必須得用電腦,不用電腦當然也就無法打遊戲。可以這麼說,移動時代最大程度的方便了人們玩遊戲。
  • 為什麼孩子一玩手機就停不下來?改變孩子成癮行為要從思維上入手
    不少家長反饋,說自己的孩子,玩起手機來幾乎可以用「走火入魔」這四個字來形容:一玩就是一整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不和家人說話,用家長們的話來說就是:「連魂魄都被手機給勾走了……」家長們當然知道,沉迷手機遊戲的行為,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和傷害,但是,從家長的內心來說,卻又感到萬般無助和無奈,為什麼呢?
  • 孩子不會說話,就真的不能溝通了嗎?
    AAC(輔助性/替代性溝通系統--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是指任何能夠幫助一個人提高溝通能力和效率的設備、系統或方式;能幫助人們溝通自己的需求,表達情感和意見等;包括肢體動作、表情、圖片和平板電腦等。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有的時候我特別想跟他聊聊,聽聽他的想法,就叫他和我面對面坐下談一談,他雖然也配合但是能看出態度上還是抗拒的,特別敷衍,回答我的話就一個字、兩個字,最多三個字解決。我發覺我越來越不了解他了,就好比養了個陌生人一樣,還是挺心寒的,請問怎樣才能讓孩子像小的時候一樣願意和我溝通呢?1.
  • 廈門13歲男孩沉迷手機,醫生支了一招,三個月後……
    」大吐苦水,恨不能收其手機、扔其電腦、摔其iPad。 」 面對「手機」這柄雙刃劍 兒童青少年和家長該如何科學應對? 吳為閣提醒 老師和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 「手機沉迷」的標籤 只有產生功能損害,才能稱為「沉迷」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