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親家的故事|親家之間攀比、角力、鬥智……

2021-02-23 民間故事


  兩家人因為兒女婚配結成親戚,互相稱為「親家」,顧名思義,本當是親如一家,然而由於彼此之間微妙的關係,也往往會發生攀比、角力、鬥智等等故事……

  窮富兩親家

  很早以前,有一對兒女親家,男方親家叫王實心,女方親家叫李五義。王家窮,李家富,李家就有點看不起王家,處處擺闊。

  這年春節,王實心提著大包小包,先去給李家拜年。兩親家一見面,互相寒暄一陣,王實心話說得誠懇:「親家公還是那麼精神,一點也沒老!」

  李五義卻說話帶刺:「親家公,一年沒見,你怎麼又老了這麼多,日子過得不舒心吧?自家人客氣什麼呢,你送的東西我不稀罕,可你要節省多久才能攢下這幾個錢呀?」

  午飯時,李五義讓老婆燒了很多菜,大魚大肉擺了滿滿一桌。王實心說:「親家太客氣了,自家人何需做這麼多菜呢?」

  李五義卻說:「這些菜你平常難得吃上一回,今天你就松松褲腰帶,敞開了吃吧!」王實心聽了這話,實在不是個滋味。

  這時,親家母又端了一大碗雞湯上桌,湯盛得滿,桌子沒放平,輕輕一碰,黃澄澄的雞湯就灑了出來。李五義佯裝生氣地說:「你看你,做事毛毛糙糙,去拿四錠銀子,把桌子墊平。」親家母取來四錠白花花的銀子,墊在桌下。這一頓飯,王實心吃得實在憋屈,他起身告辭,臨出門時李五義又問了他一句:「親家公有回去的路錢嗎?」王實心氣得頭也不回地走了。

  過了幾天,李五義也來給王實心拜年。王家也備了一桌豐盛的午宴。中途,王夫人端上了滿滿一盆雞湯,王實心故意碰了一下桌子,他一看雞湯灑出來了,就高聲喊了起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王家四個兒子立刻站起身,問父親有何吩咐。

  王實心說:「你們四個一人抱一個桌腳,把桌子擺平了。」

  四個兒子一齊鑽入桌底,每人抱一條桌腳穩住了桌子。王實心又問李五義:「親家,我這四個兒子比你那四錠銀子如何?要知道銀子是死物,人可是活寶呀!」

  李五義被問得無言以對,只能埋頭吃菜……

  山裡城裡

  一個城裡人和一個山裡人結了姻親。城裡親家有些瞧不起山裡親家,說話老是話中有刺。

  有一次,兩個人一起出門,看到一戶人家在修茅廁。山裡親家說:「哇,人家造茅坑啦!」城裡親家就說:「你們山裡人講話這樣難聽!我們城裡不叫茅坑,叫『安樂坑』。」

  兩人走著走著,看到一戶人家起火。

  山裡親家急忙喊道:「著大火啦!」城裡親家又糾正:「你們山裡人真不文明,什麼著火啦著火啦,我們城裡叫『放毫光』。」

  兩人走出城外,看到有人在祭神叫魂。

  山裡親家就說:「這家人家有人生病,在這裡燒路頭。」城裡親家不悅地說:「什麼燒路頭這麼難聽,這叫『燈盞會』。你們山裡人真是的!」

  兩人走到一條水溝邊,看見幾隻烏龜在爬。山裡親家就笑著說:「哈哈,那幾隻烏龜好有趣!」

  城裡親家不高興地說:「烏龜烏龜,山裡人連這個都叫不來,這叫『朝此王』。」說完,他連招呼都不打,自顧自走了。

  過了幾年,城裡親家造新房。山裡親家寫了一副對聯表示慶祝,他寫的是:「城裡造起安樂坑,三年之後放毫光;一年四季燈盞會,代代兒孫朝此王」。

  城裡親家一看,這山裡親家不好對付,再也不敢小瞧人家了。

  換牛

  這天,張大爺吃了早飯,告別老太婆,去集市上賣牛。走到半路,張大爺遇上了親家,只見他也牽著一頭牛。原來張大爺想賣了母牛,買公牛。親家打算賣了公牛,買母牛。兩親家一合計,不如把牛對換一下,這樣不僅不用去趕集了,還節省了給中間人的份子錢。

  兩人換了牛就一起往回走,路過一家小飯館,張大爺便提議,吃了飯再回家。於是,他們把牛在店外拴好,就進了飯館,要了兩個小菜,和一瓶老酒,他們邊吃邊聊,不知不覺中都有了醉意。

  下午,兩個人踉踉蹌蹌走出飯館,騎上換來的牛,各自回家。

  有道是老牛也識途,張大爺騎在牛背上睡著了,牛順著來的路線慢悠悠地往家裡趕。等他進村時已是夜裡,昏暗寂靜。

  老太婆已經上床睡覺了,她聽到門外牛的腳步聲,知道是老公回來了。她爬起床,也沒點油燈就開門氣衝衝地罵:「老東西,這麼晚才回來!」邊罵邊來到張大爺身邊,只聞到滿身酒味。

  張大爺酒意沒散,迷糊中的他沒有回答一個字。

  老太婆一邊嘮叨,一邊把他扶上了床,一起睡下了。

  第二天清晨,張大爺酒散人醒。他睜眼一望:咦,這不是我家啊!我睡在哪裡?他再轉頭往旁邊一看,馬上驚呼一聲:「親家母,我怎麼和你睡在一起?」

  親家母也被驚醒,看到睡在身邊的居然是親家公,難為情地問:「怎麼是你?」

  張大爺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昨天和親家公換了牛,牛隻認識去親家家裡的路,所以把醉酒的自己馱到了這兒。突然,他又驚呼:「啊,那親家公肯定是睡在我家,我得趕緊回去。」他邊說,邊披衣下床,急著往回趕……

  吝嗇親家

  從前有這麼兩個人,一個叫石鴻,一個叫劉利,都是出了名的小氣鬼,不知是氣味相投還是惺惺相惜,兩人還做了兒女親家。

  有一回,劉利生病了,石鴻當然得去看望了,可空著手不能去呀,多少得帶點禮品吧,這石鴻呢,是啥也捨不得,盤算來盤算去,最後想出了一個鬼主意。

  第二天,石鴻來到劉利家,問候了一番,見劉利沒有管飯的意思,便起身告辭,臨走他拿出一個大紙包,說:「我也沒給你帶啥東西,買了只雞,就是小點兒。」說完就走了。

  劉利拿過紙包,打開一層,裡邊還有一層,又開一層,還有一層,一連開了七八層,最後露出來了,裡邊包著一個小雞蛋。這雞何止是小了一點兒,是壓根還沒孵出來呢。

  過了幾天,石鴻病了,劉利要去看親家,更不捨得買東西,盤算來盤算去,也想出了一個鬼主意。

  劉利來到石鴻家,問候了一番,看石鴻不想管飯,起身告辭,臨走拿出一個大紙包,說:「親家,我也沒給你帶啥東西,拿了點竹筍,就是老點兒。」

  石鴻非常高興,竹筍是南方特產,很貴呢,都說劉利一毛不拔,看來傳言有虛。

  等劉利走了,石鴻迫不及待地打開紙包,也是包了七八層。石鴻打開最後一層一看,鼻子差點氣歪了,只見裡邊包著一塊竹片!

  夜壺裝酒

  老黑早晨去趕集,發現一家酒店賣的散裝白酒挺便宜,可他沒帶酒壺。他正在苦惱用什麼裝酒,突然發現隔壁有賣夜壺。正好他家裡的夜壺破了,何不買個新夜壺來裝酒,反正是乾淨夜壺,回去再灌到酒壺裡,不都一樣嗎?

  老黑買了新夜壺,打了半夜壺酒提了回家,放在了自己的床底下,也沒有去封夜壺口,吃過早飯就下地幹活去了。

  黑嬸呢,一直在忙家務,忙得沒時間解手。這時,貴客臨門,親家公登門拜訪來了。

  黑嬸急忙吩咐孩子到地裡把老黑找回來,自己則端茶送水,招呼親家公。忙乎了一會兒,她實在是憋不住尿意了,準備到臥房裡去解個小手。但解手有響動,有點不雅。

  黑嬸進臥室想了半天,就扯了一個幌子,大聲招呼外頭的親家公:「您等等,我來倒壺酒。」

  親家公回答說:「親家母,誰一大早就開始喝酒?不要倒酒了,撮瓢炒米就行。」

  黑嬸聽了,趕忙從床下拿出老公新買的夜壺,一邊輕輕地尿著,一邊說:「那我只好把酒倒回去了。」

  親家公在外面只聽到把「酒」灌回「壺」裡的聲響。黑嬸方便好,趕緊張羅做好了炒米。

  親家公剛吃了幾口,老黑從地裡趕回家裡,他看到親家公來到了自己家,趕緊吩咐老婆準備午飯。

  黑嬸說:「那你陪親家公坐一會兒,我去菜園裡拔點新鮮蔬菜。」說完,她就一陣風似的出門了。

  老黑想,親家公難得來,光招待素菜可不行啊。於是,他又說:「您在家等會兒,我到街上去買幾條魚,割兩斤肉。」說完也出門去。

  親家公在家等了半天,也想解手,但他剛跨出門檻,「汪、汪、汪」門外一條大黑狗便向他撲過來,一直撲進了堂屋。想來是親家養的看門的狗,它知道家裡沒有主人了,正堅守崗位呢。

  親家公只好退到老黑的臥房,然後把房門關上。親家公憋得不行,猛然看見床底下有一個夜壺,他心說:真是天無絕人之路!然後,他痛快地朝夜壺裡撒了一大泡尿,放回了原處。

  沒多時,到菜園裡摘菜的、上街買肉的主人都回到了家。

  不一會兒,幾個菜炒好端到了桌子上,老黑從臥房裡提出夜壺,不好意思地向親家解釋:「我早晨沒帶酒壺,就把酒灌在了夜壺裡。您放心,夜壺是全新的。來,滿上,乾杯!」說完,他給親家和自己都倒滿了「酒」,並率先仰頭喝了起來……

  狠心親家

  有一個富家女,嫁給城郊一戶門第相當的人家。但城郊親家不相信女方的家底厚,又不相信兒媳婦賢惠,就有意試探刁難她。

  兒媳婦下廚的前一天夜裡,城郊親家故意把打水用的木桶繩子解掉藏起來,把廚房的柴草也搬到別處鎖起來,想看看兒媳婦無水無柴草怎樣煮飯炒菜。第二天早晨,兒媳婦要打水,看見有桶無繩子,來到廚房做飯,又見有米無柴草。她不聲不響回到屋裡,打開箱子,搬出做嫁妝的綾羅綢緞,撕了一匹做桶繩,其餘統統拿到廚房,澆上娘家帶來的豆油當柴草燒飯。

  飯煮出來了,菜也炒出來了,城郊親家仍不罷休,還要再難一難兒媳婦。他明知自家蒸魚的盤子小,卻故意買來一條五斤的大草魚,交代兒媳婦做蒸全魚。兒媳婦沒有推辭,叫管家去自己娘家借盤子,再三吩咐只借一個中號的。事後,城郊親家問了管家,才知道兒媳婦娘家還有更大的盤子呢。

  過了些時候,城郊親家打算親自到親家那裡看看。他爬上北面的山嶺,一看親家那邊風光秀美,再仔細一瞧,他大叫起來:「難怪,此地就像是一隻彩鳳。親家的房子原來是建在彩鳳身上,他怎能不富貴興旺啊?」城郊親家想,兒媳婦人賢慧,娘家又富足,往後一定不聽我管教。我得想個辦法。他琢磨來琢磨去,有了一個壞主意。

  他找到親家,假情假意地說:「親家,你家房子風水雖好,可惜缺水,彩鳳無水怎能長久活下去呢?不如在門前掘一個池塘吧!」

  親家想:自己親家不信信誰?隔天便叫管家僱人來破土動工,沒幾天便在屋前挖了一個大池塘,還請城郊親家來飲酒共慶。

  城郊親家喝了酒,跑到池塘邊上看。他一看:池塘不前不後,正好挖在彩鳳的脖子上。他想:這等於是把彩鳳給掐死了,這樣親家肯定得倒黴,兒媳婦就好擺布了。誰知,他一得意,沒留意腳下,「撲通」一聲掉到了池塘裡,撲騰幾下就淹死了……

  算盤好於盤算好

  有一天,城裡親家在與鄉下親家一起聊天時講道:「辦任何事情,這算盤好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盤算要好。」

  鄉下親家聽了之後,馬上接過話頭:「久聞親家大名,你這麼好的盤算誰人不知?以後,我可要向你請教。」城裡親家很爽快地答應了。

  過了幾天,下著小雨,鄉下親家在家閒著無事,便想起了到城裡親家家裡去學盤算的事情。於是,他就挑了兩把稻草,帶著一隻生蛋雞和一隻夜壺向城裡走去。他到了親家公家裡後,客氣地說:「親家哎,今天趁下雨天不幹農活的空隙,我來向您學習盤算啦。」

  城裡親家連聲說:「不敢,不敢!你來討教盤算方法,卻帶著稻草,是做啥啦?」

  鄉下親家答道:「我來學盤算,只要用耳朵聽聽就行了,兩隻手一直空著很浪費,我想搓點草繩,這樣時間就利用起來啦。」

  城裡親家又問:「那你帶著母雞來想做啥呀?」

  鄉下親家回答:「稻草裡還有沒有打幹淨的穀粒,這穀粒掉下來,正好給雞吃,雞蛋好生得大點。」

  城裡親家還問他:「那麼夜壺又是派什麼用場的?」

  鄉下親家又告訴他:「等會時間長了,我尿急了,就尿在這隻夜壺裡。人尿賽化肥,我要帶回去,澆到自家的菜園地裡。」

  城裡親家聽到這裡,連聲說:「親家,我真是服了你了。其實,你的盤算要比我好百倍,該是我來向你學習了呢!」

相關焦點

  • 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 兩親家怎麼稱呼最合適
    大家都知道結婚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結合,結婚對於雙方的兩個家庭來說也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結合,結婚之後兩個家庭之間也有了親戚聯繫哦!
  • 第一次見親家怎麼稱呼?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
    當新人準備要攜手過一輩子的時候,需要雙方父母見個面商量事情,來看看第一次見親家怎麼稱呼?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一、第一次見親家怎麼稱呼1、稱呼對方為親家雙方父母見面的時候,為了避免尷尬,也不知道對方的年齡是多大,那麼就可以直接稱對方為親家.親家是兩個不相干的家庭因為兒女的婚事而有了關係,這是一種緣分,因此叫親家會顯得比較親呢.
  • 結婚以後,兩親家之間關係相處如何?
    親家之間的關係,說起這個我還真覺得我們家兩親家之間關係很不錯呢!看到他們相處的這麼好,我也覺得很開心。我覺得一切都是緣分,我和老公因為緣分在一起,讓兩親家因為我們的關係也結識了。因為我們家和老公家裡做的都是同樣的行業,所以平日裡兩親家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共同語言也是比較多,特別能夠聊到一塊兒去,而且還是聊的特別開心呢!嘿。我和老公結婚以前,我自己家裡就是餐飲行業的。那個時候就是放假我就每天在自己店裡,幫爸爸媽媽幫忙,幫她們減輕一些事情。那個時候也不知道老公家裡也是做餐飲行業的。
  • 親家,最好少來往
    這簡直成了笑話,可是這事兒真就發生了,利益面前,親家之間,簡直是分外眼紅。有的親家相處得很好,得益於互相尊重,可是有的親家,你尊重他,他不尊重你,他非得高你一頭。我的一個朋友,家裡有錢,結婚前後,自始至終看不起他媳婦爸媽,他爸媽牛哄哄的,覺著自己是村裡首富,完全不把親家看在眼裡。結果沒過兩年,女方要求離婚,說你們家的人簡直太瞧不起人了。
  • 親家之間應該怎麼相處?
    親家是結婚後男女雙方父母的互稱。親家之間的相處也是極其微妙。親家關係對各自兒女的家庭來說非常重要。結婚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親家間,有的親密無間、有的敬而遠之、有的從不來往、有的鬧得不可開交……兩家人能否相處融洽,是兒女婚姻幸福美滿的重要保證。那親家之間應該怎麼相處?
  • 三個家庭的經驗總結:親家之間走得太近,原來是場災難
    愛情讓兩個人成為了夫妻,也讓兩人的親朋成為了親家關係。結婚看似是兩個人的事情,實則是兩個大家庭的事情。因為兩人的關係,雙方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人情往來。親家關係看似都是其樂融融一片和諧的景象,但是實則暗地裡互相比較嫌棄。鑑於親家關係這種特殊性,有的人覺得應該拉近關係,好增進友誼。而有的人覺得應該保持距離,避免產生矛盾。
  • 為什麼親家之間,最好不要頻繁來往?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
    親家如若關係不和,想必跟頻繁來往息息相關,在來往方面沒有把握好度,將會導致物極必反。一、頻繁來往就會誘發出潛在的矛盾,親家之間的矛盾就會引發兒女之間的矛盾。親家最好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唯有如此恰當的距離感才得以在些許層面維繫以及延續美,既然人跟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親家之間走得太近照樣會引發災難,頻繁來往就會在所難免會涉及到頻繁說話,頻繁說話就會言多語失,即便說話的一方沒有心,聽話的一方也會有意,勢必會導致口角的發生,親家之間就此不會和睦,兒女之間可想而知即便和睦也和睦不到哪裡去,婚姻雖然是男人和女人在原生家庭之外組建的家庭,但是上一代的恩怨就會牽扯到下一代
  • 兩親家之間,為什麼要儘量少往來3位過來人說了肺腑之言
    其實經常聽到身邊做了親家的人說,親家之間最好少往來,多走動無益,到底什麼原因呢?看看這三位過來人怎麼說。結果月子伺候到一半,兩親家吵了起來,差點動了手。董阿姨說:「我們和親家雖相隔千裡,可平時經常聯繫,每年都會相互寄幾次土特產,感情還挺好。可真正近距離接觸之後才發現,親家母這個人深交不得,為人不僅太過節儉,而且錯了還非常固執。尿不溼這東西都是一次性的,怎麼可能沒尿滿,曬曬再接著用?
  • 如何與這門重要的親戚——親家相處?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就有親家相處之經。親家間,親密無間者有之、敬而遠之者有之、謹小慎微者有之,打得不可開交者也不乏……兩家人能否相處融洽,是婚姻美滿的重要保證。利與情之間要取於情。雙方家長不過多參與孩子的決策,不做裁判員,只做啦啦隊。小兩口也要因勢利導做好聯結雙方父母的橋梁——■ 丁寧孩子終於結婚了,就多了一門重要的親戚——親家。
  • 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什麼才是親家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例如農村的一句經典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女結婚後,女方的父母如果主動登門,會被鄰居們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還會被看不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流傳出來呢?原來古代女子一旦出嫁,就屬於是夫家的人,父母不能過多的插手管別人家的人和事。一旦有事必須要上門,除非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什麼事,登門道歉,所以就有了「親家上門,不值半分」的說法。
  • 民間故事:兩親家打啞謎,「你這個草人只是個骨架架」
    從前,城裡一家人和鄉裡一家人做了親,成了兒女親家。一次,鄉裡親家到城裡親家家去做客,城裡人有點吝嗇,但講究禮節,見親家來了,急忙到街上割了半斤肉,打上二兩酒,回來殷勤招待一番。鄉下人粗吃浪喝慣了,這在鄉裡親家看來,太有點小氣。
  • 紀曉嵐為救親家,寄去了一撮鹽和茶,親家 臉色突然 大變,恍然大悟
    而在乾隆33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讓乾隆龍顏大怒的貪汙案,而這件事中,紀曉嵐的親家公更是沉陷其中。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在20年的時間裡,兩淮地界,所有負責鹽買賣的地方官竟然互相勾結,共同貪汙侵吞了高達1090萬兩白銀。 看到這裡,乾隆震怒了,沒想到這兩淮的官員竟然中飽私囊,貪汙如此巨額的錢財,簡直是大清的蛀蟲,怒不可言的乾隆急忙下令對兩淮的所有鹽官進行秘密調查,並且派兵突擊查抄,以能更快捷的掌握主動和證據。
  • 親家公
    親家公老倆人老當益壯,退休後的親家母重新回到單位上班,親家公開始承包小工程,起早摸黑地幹活,都沒時間走女兒家。 今年我的門市要裝個新,親家公放下手頭的活給我幫忙。熱日炎炎,親家公忙的汗流浹背,我十分感激。中午,我們親家倆人在空調間裡,舉杯暢飲,談人生感悟,聊生活瑣事,十分開心,此次喝酒交談是我們親家倆人結親以來最多的一次話題。
  • 農村親家之間,為啥關係越「平淡」越好?可能離不開這4個原因
    因此哪怕是結完婚了,親家之間每一次的相聚都不能比婚前的禮節要少。不然容易讓人心裡產生落差,從而引發矛盾。所以這種禮節上的繁瑣也是很多親家不願意過多地和對方接觸的原因之一,這就顯得親家之間比較「冷淡」。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難以磨合在我國,親戚之間講究的是血緣關係。雙方有血緣關係,那便代表著同宗同族,自然會互相忍讓,互相愛戴。
  • 古人講:「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很現實的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人狹隘的心理作祟,在兄弟們個子成家之後,都有了攀比的心理,不希望自己的親兄弟越來越好,因為也怕別人眼裡對自己比較,所以心理上就會不希望自己的兄弟比自己好。自己年少時一起成長的歲月已經成為了回憶,每天為了開門五件事柴米油鹽而費盡心思。如果再加上各自的妻子比較算計或者說薄情。
  • 江蘇演藝集團《冤家親家》
    電視劇《冤家親家》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八十年代初期,劉素珍、王國勝、周宏偉三人是中學同學,周宏偉考上了大學,王國勝、劉素珍落榜分配到了江城製衣廠。劉素珍與周宏偉相愛,王國勝則揚言只要劉素珍一天不結婚,他都有追求的權利。結果陰差陽錯,周宏偉娶了恩師的女兒羅美蘭,王國勝歡天喜地地與劉素珍結為夫妻。
  • 難以處理的關係,親家的相處之道
    如果說婆媳相處是永久的難題,那麼親家相處也是及其微妙的關係。親家把關係處好對各自相關的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親家,是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性則為親家母。婚姻和愛情往往會有很大的差別,愛情很多時候只是關於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婚姻卻往往離不開兩個家庭的事情。在一個家庭當中,不久會產生婆媳矛盾,其實親家和親家之間的相處,也會產生矛盾。而親家和親家之間的矛盾,其中很大一點都是離不開自己的子女。各自的父母都是會維護自家的孩子,畢竟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這樣不妨總有些不明事理的親家抬高自己貶低對方的做法。
  • 親家見面有三忌 親家見面有什麼講究?
    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可能就是要洽談婚事了,當然也可以提前就介紹雙方父母認識,先多了解也總是好的,雙方的父母還要見面談婚事,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雙方父母親家見面的時候有什麼講究呢?比如說在談婚事等方面都是有講究的,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下親家見面有三忌 以及親家見面有什麼講究!父母見面多問好,有事見面少談錢。
  • 親家之間,為什麼要減少接觸?過來人的實話給所有人提了個醒
    不得不說,親家之間的關係需要靠子女去維繫,一旦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再好的親家關係也是仇人,有時候走的太近反倒會影響子女的感情。 起初的時候,親家之間都會儘可能地多接觸,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還是儘量少來往好。至於為什麼,不妨和我一起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兩岸親家一家親
    準親家頗為熱情,親自駕車接了我們去陽明山一遊。為顯誠意,更是備下了豐盛的宴席:午飯是家裡便餐、下午煮了三十年的老茶來喝、晚上更是定下了臺北最豪華的海鮮餐廳包間,一整天的活動,安排得甚為精心。其間,兩位男人淺斟酌飲、相談甚歡,而兩位女親家更是大有相見恨晚之勢,柴米油鹽、家長裡短,講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