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老事舊人」免費關注看精彩文章
〓 第 1226 期 〓
文|王成海
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文學平臺,所發作品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謝絕任何媒體在不經過本平臺同意的情況下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我不敢說自己是個擅長玩文字的人,但我知道自己喜歡、鍾情於文字的歷史是從小時候就有的。
記得最早喜歡文字的歷史源於小學時候的寫作文,那時老師布置的作文都比較簡單,都是讓寫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和事等,一布置下作文,多數夥伴們頭疼,不知道寫什麼,從哪裡寫起,而我不知是先天有點讀書的基因,還是也算個有心人,總是老師讓寫什麼我就刻意去觀察什麼,記得老師曾經布置過一篇《日出》的作文,我就在太陽未出山之前,早早起來跑到野地裡專門看日出,然後把自己看到的情況用稚嫩的筆如實記了下來,結果就成了老師講解給全班同學的範文。
有了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誇獎和表揚,心裡那個美勁有時候真不是可以言說出來的,就這樣慢慢地別人頭疼的作文課反而成了我最渴望上的課程,狠那怕老師天天給布置一篇作文。就這樣,我慢慢就喜歡上了文字,喜歡上了讀「亂七八糟」的書,喜歡記日記,甚至從其它地方看到一篇自我感覺好看的文章,不遺餘力地抄寫下來,聽到老師講評的其他學生的好文章自己就把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至今還記得高中時期一個女生寫的一篇有關割草的文章,被老師大加講評,我聽了之後,心說這就是我親身經歷的東西呀,為什麼自己卻不懂得寫這些東西呢?
人有時候愛上一個東西,拼上命去做也感覺不到疲憊,大概這就是成語所言的「樂此不疲」吧?
我儘管很喜歡寫點文字,但由於個性的愚笨,才情的不足,頭腦的簡單等諸方面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就是個喜歡而已,總感覺寫出的文章難登大雅之堂,至於和真正的創作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更何況整個讀書期間,「正經」事情還忙不完,哪有閒情進一步為之?至多心情不好的時候或偶有閒暇,在日記本上加倍地胡亂「塗鴉」一番,但目的也不過是為了釋懷而已。
可考大學的時候,卻陰差陽錯地混進了中文系,咱一個農村人家的孩子,讀書本來不多,再加上木訥、口拙,而誤打誤闖進入這個圈裡,看著一個個口若懸河,筆鋒凌厲的同學,簡直自慚形穢到了極點,可以說大學期間正是有足夠時間練習寫作的機會,而自己卻因為極端的自卑,荒廢了許多可以練習寫作的時間,不過也沒有徹底荒廢,而是刻苦閱讀了許多書籍,偷偷寫下了好多從未示人的東西。因為畢竟自己內心追求的那份喜好從未徹底喪失過。
之後就是畢業工作,當了二十五年的高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最多的時候一年帶過四個班,每天四節語文課,有高一、高二的,還有補習班,工作的繁忙和勞累使自己幾乎喪失了精神上所有的喜好,但就這樣,偶爾還會寫點東西,曾經胡亂向一些報刊投過稿子,大多泥牛入海,但也有的「不幸」被發表,在我的記憶中,至少在學校評一級和副高職稱的時候,相當多的人用的是所謂的榮譽證,而我用的是發表在堂堂刊物上的文章,當然也在一些小報刊上經常拿到十幾到幾十的小稿費。後來有了網絡,一度開通博客六七年,點擊量達到三百多萬,擁有粉絲兩萬多人,不過那時寫的文章多為歷史隨筆、時評和一些批評類的雜文……
這樣忙中偷閒玩著的日子,一眨眼就到了2016年5月,一個晴天霹靂突然在我的頭頂炸響,幾乎從未踏進醫院大門半步的我,居然被查出身患癌症,從此滾下講臺和醫院「糾纏」起來,截至現在,三年多來我不停地出入於醫院,時間最長的那次居然在醫院一呆就是兩個半月。
一千好幾百個日夜,我忍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壓力,一路磕磕絆絆,歷盡千辛萬苦走到現在。此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人一生有啥沒啥不重要,身體健康最重要,對咱普通人而言,你平時拼上性命掙的那幾個辛苦錢,在醫院有時連一天的開銷都不夠,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現在還在人世間苟延殘喘著,每天還能看到明媚的陽光,聽到窗外的鳥語,嗅到春天的花香,而我的許多病友已經沒有了這個機會……
漫長的病痛時光如何打發、化解?如何分散我對病情的刻意關注?女兒給我在手機上下載了幾種遊戲,可那根本不是我喜歡的東西呀,玩了兩天反而更使我心煩意亂,一氣之下把它刪得一乾二淨,可無所事事,蜷縮於病床感覺比死都要難受,怎麼辦?解鈴還須繫鈴人,病在自己身上,自己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振作起來,別人用盡心力也是徒勞無益。還是在手機上胡亂「塗鴉」吧,也許只有這才能讓我最投入,忘記一切,進而療治身心的苦痛,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於是我一篇篇「雜七雜八」的文章就「應運而生」了,不久之後,我又無意中在網上知道有一個所謂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任何人都可以註冊發表文章,在女兒的幫助下草草弄了一個,但還沒有開始發表文章的時候,就又到了醫院,在醫院裡遇到在內蒙古日報社工作的前來探望我的學生劉霄,當談起此事時,他極力鼓勵我一定辦起來,於是從2017年的1月10起,我的微信公眾平臺「老事舊人」開張了,為了支撐平臺的發展,我整天馬不停蹄地「胡寫亂畫」,日日更新,有時候一天就能寫出三四篇文章,自此之後,我的心情處於特別亢奮狀態,睡覺做夢都是在幹這些事情,即使在醫院化療期間也阻擋不了我的寫作,這樣,一堅持就是一年多。
儘管一年之後平臺開放,眾多文友傾情助力平臺向前發展,我把主要精力也轉移到了幫助文友們修改、校對、編輯、刊登文章上,但我個人文章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一不小心就積攢下了三四百篇。在這期間許多粉絲和文友鼓勵我出一本書,但我無論從身體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暇顧及,更何況也沒有那份心情……
時間在緩慢的前行中一晃就到了現在,但還是有許多粉絲在斷斷續續問能不能買到我的書,我無言以對,但私下裡也在暗暗整理書稿,幾經篩選,選出了近百篇自認為還比較滿意,對得起讀者的文章,書名定為《故鄉,記憶中的那些人和事》,擬分五個輯子編輯,分別為《故裡味道》、《寸草春暉》、《親朋故舊》、《鄉村往事》、《歲月留痕》等,一旦時機成熟就馬上出版。
以上的文字算是自序。
王成海
2019年11月初於集寧
朋友們如果購買我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記憶中的人和事》一書,請看方框裡的內容,加我微信,本書不進網店,不進書店,只在本平臺出售,因為本書是因讀者朋友們的鼓勵而出版,為回饋廣大讀者的厚愛,定價特別低廉,但無論在包裝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堪稱一流,所以出版成本昂貴,進了那些店鋪就會血本無歸.
由原創文學公眾號「老事舊人」創刊人王成海先生臥病三年多寫作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記憶中的那些人和事》,在眾多讀者朋友的鼓勵下終於出版了。該書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間寫作的三四百篇鄉土散文中精選的99篇集結而成,近400頁,30萬字,著名書法家、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田滋茂先生為該書作序,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於讀者多為平臺粉絲,所以定價低廉,僅僅48元,所以需要購書朋友分擔一點快遞費8元,共56元,購書的朋友請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留下具體地址、姓名和電話。謝謝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場。
【作者介紹】王成海,男,網名一籠莜麵,內蒙古察右後旗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一貫喜歡文學、歷史,曾在各級各類報刊發文數十篇。近幾年來由於身患重病,為打發難捱之時日,創辦一原創文學平臺(微信公眾號)「老事舊人」,在個人自娛自樂的同時,也吸納各地文友美文刊發,希望各位朋友多多關注「老事舊人」。
【投稿須知】①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首發文學平臺,所以請投稿者一定保證自己的稿件為原創首發,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臺。②本平臺是本人為打發病床時間而創建的,沒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沒有稿費,望想換取稿費的親們莫投稿件於本平臺。③由於修改編輯文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而編者又是一個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請親們在投稿時盡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狀態。④投向本平臺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復,就意味著準備採用,但由於稿件較多,刊發可能需要一定的時日,請親們耐心等候,半月內未見刊登的請另投其它地方。⑤希望投稿的親們一定關注本平臺,隨時接收本平臺刊發的文章。⑥本平臺投稿郵箱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過微信把文章發過來,同時一定附作者個人簡單介紹和近照一張。⑦歡迎大家分享轉發,但也請其它媒體或自媒體尊重原創者的辛苦勞動,在未經授權情況下不得私自轉載或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視為侵權,追究法律責任。
長按下面二維碼免費關注「老事舊人」看精彩文章
順便把右下角的「在看」二字點一下吧,謝謝!
傳遞溫暖,謝謝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