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自序

2021-03-01 老事舊人

點上方藍字「老事舊人」免費關注看精彩文章

〓 第 1226 期  〓

 |王成海 

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文學平臺,所發作品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謝絕任何媒體在不經過本平臺同意的情況下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我不敢說自己是個擅長玩文字的人,但我知道自己喜歡、鍾情於文字的歷史是從小時候就有的。

記得最早喜歡文字的歷史源於小學時候的寫作文,那時老師布置的作文都比較簡單,都是讓寫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和事等,一布置下作文,多數夥伴們頭疼,不知道寫什麼,從哪裡寫起,而我不知是先天有點讀書的基因,還是也算個有心人,總是老師讓寫什麼我就刻意去觀察什麼,記得老師曾經布置過一篇《日出》的作文,我就在太陽未出山之前,早早起來跑到野地裡專門看日出,然後把自己看到的情況用稚嫩的筆如實記了下來,結果就成了老師講解給全班同學的範文。

有了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誇獎和表揚,心裡那個美勁有時候真不是可以言說出來的,就這樣慢慢地別人頭疼的作文課反而成了我最渴望上的課程,狠那怕老師天天給布置一篇作文。就這樣,我慢慢就喜歡上了文字,喜歡上了讀「亂七八糟」的書,喜歡記日記,甚至從其它地方看到一篇自我感覺好看的文章,不遺餘力地抄寫下來,聽到老師講評的其他學生的好文章自己就把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至今還記得高中時期一個女生寫的一篇有關割草的文章,被老師大加講評,我聽了之後,心說這就是我親身經歷的東西呀,為什麼自己卻不懂得寫這些東西呢?

人有時候愛上一個東西,拼上命去做也感覺不到疲憊,大概這就是成語所言的「樂此不疲」吧?

我儘管很喜歡寫點文字,但由於個性的愚笨,才情的不足,頭腦的簡單等諸方面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就是個喜歡而已,總感覺寫出的文章難登大雅之堂,至於和真正的創作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更何況整個讀書期間,「正經」事情還忙不完,哪有閒情進一步為之?至多心情不好的時候或偶有閒暇,在日記本上加倍地胡亂「塗鴉」一番,但目的也不過是為了釋懷而已。

可考大學的時候,卻陰差陽錯地混進了中文系,咱一個農村人家的孩子,讀書本來不多,再加上木訥、口拙,而誤打誤闖進入這個圈裡,看著一個個口若懸河,筆鋒凌厲的同學,簡直自慚形穢到了極點,可以說大學期間正是有足夠時間練習寫作的機會,而自己卻因為極端的自卑,荒廢了許多可以練習寫作的時間,不過也沒有徹底荒廢,而是刻苦閱讀了許多書籍,偷偷寫下了好多從未示人的東西。因為畢竟自己內心追求的那份喜好從未徹底喪失過。

之後就是畢業工作,當了二十五年的高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最多的時候一年帶過四個班,每天四節語文課,有高一、高二的,還有補習班,工作的繁忙和勞累使自己幾乎喪失了精神上所有的喜好,但就這樣,偶爾還會寫點東西,曾經胡亂向一些報刊投過稿子,大多泥牛入海,但也有的「不幸」被發表,在我的記憶中,至少在學校評一級和副高職稱的時候,相當多的人用的是所謂的榮譽證,而我用的是發表在堂堂刊物上的文章,當然也在一些小報刊上經常拿到十幾到幾十的小稿費。後來有了網絡,一度開通博客六七年,點擊量達到三百多萬,擁有粉絲兩萬多人,不過那時寫的文章多為歷史隨筆、時評和一些批評類的雜文……

這樣忙中偷閒玩著的日子,一眨眼就到了2016年5月,一個晴天霹靂突然在我的頭頂炸響,幾乎從未踏進醫院大門半步的我,居然被查出身患癌症,從此滾下講臺和醫院「糾纏」起來,截至現在,三年多來我不停地出入於醫院,時間最長的那次居然在醫院一呆就是兩個半月。

 

一千好幾百個日夜,我忍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壓力,一路磕磕絆絆,歷盡千辛萬苦走到現在。此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人一生有啥沒啥不重要,身體健康最重要,對咱普通人而言,你平時拼上性命掙的那幾個辛苦錢,在醫院有時連一天的開銷都不夠,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現在還在人世間苟延殘喘著,每天還能看到明媚的陽光,聽到窗外的鳥語,嗅到春天的花香,而我的許多病友已經沒有了這個機會……

漫長的病痛時光如何打發、化解?如何分散我對病情的刻意關注?女兒給我在手機上下載了幾種遊戲,可那根本不是我喜歡的東西呀,玩了兩天反而更使我心煩意亂,一氣之下把它刪得一乾二淨,可無所事事,蜷縮於病床感覺比死都要難受,怎麼辦?解鈴還須繫鈴人,病在自己身上,自己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振作起來,別人用盡心力也是徒勞無益。還是在手機上胡亂「塗鴉」吧,也許只有這才能讓我最投入,忘記一切,進而療治身心的苦痛,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於是我一篇篇「雜七雜八」的文章就「應運而生」了,不久之後,我又無意中在網上知道有一個所謂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任何人都可以註冊發表文章,在女兒的幫助下草草弄了一個,但還沒有開始發表文章的時候,就又到了醫院,在醫院裡遇到在內蒙古日報社工作的前來探望我的學生劉霄,當談起此事時,他極力鼓勵我一定辦起來,於是從2017年的1月10起,我的微信公眾平臺「老事舊人」開張了,為了支撐平臺的發展,我整天馬不停蹄地「胡寫亂畫」,日日更新,有時候一天就能寫出三四篇文章,自此之後,我的心情處於特別亢奮狀態,睡覺做夢都是在幹這些事情,即使在醫院化療期間也阻擋不了我的寫作,這樣,一堅持就是一年多。

儘管一年之後平臺開放,眾多文友傾情助力平臺向前發展,我把主要精力也轉移到了幫助文友們修改、校對、編輯、刊登文章上,但我個人文章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一不小心就積攢下了三四百篇。在這期間許多粉絲和文友鼓勵我出一本書,但我無論從身體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暇顧及,更何況也沒有那份心情……


時間在緩慢的前行中一晃就到了現在,但還是有許多粉絲在斷斷續續問能不能買到我的書,我無言以對,但私下裡也在暗暗整理書稿,幾經篩選,選出了近百篇自認為還比較滿意,對得起讀者的文章,書名定為《故鄉,記憶中的那些人和事》,擬分五個輯子編輯,分別為《故裡味道》、《寸草春暉》、《親朋故舊》、《鄉村往事》、《歲月留痕》等,一旦時機成熟就馬上出版。

以上的文字算是自序。

王成海

2019年11月初於集寧

朋友們如果購買我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記憶中的人和事》一書,請看方框裡的內容,加我微信,本書不進網店,不進書店,只在本平臺出售,因為本書是因讀者朋友們的鼓勵而出版,為回饋廣大讀者的厚愛,定價特別低廉,但無論在包裝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堪稱一流,所以出版成本昂貴,進了那些店鋪就會血本無歸.

由原創文學公眾號「老事舊人」創刊人王成海先生臥病三年多寫作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記憶中的那些人和事》,在眾多讀者朋友的鼓勵下終於出版了。該書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間寫作的三四百篇鄉土散文中精選的99篇集結而成,近400頁,30萬字,著名書法家、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田滋茂先生為該書作序,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於讀者多為平臺粉絲,所以定價低廉,僅僅48元,所以需要購書朋友分擔一點快遞費8元,共56元,購書的朋友請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留下具體地址、姓名和電話。謝謝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場。

【作者介紹】王成海,男,網名一籠莜麵,內蒙古察右後旗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一貫喜歡文學、歷史,曾在各級各類報刊發文數十篇。近幾年來由於身患重病,為打發難捱之時日,創辦一原創文學平臺(微信公眾號)「老事舊人」,在個人自娛自樂的同時,也吸納各地文友美文刊發,希望各位朋友多多關注「老事舊人」。

【投稿須知】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首發文學平臺,所以請投稿者一定保證自己的稿件為原創首發,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臺。本平臺是本人為打發病床時間而創建的,沒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沒有稿費,望想換取稿費的親們莫投稿件於本平臺。由於修改編輯文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而編者又是一個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請親們在投稿時盡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狀態。投向本平臺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復,就意味著準備採用,但由於稿件較多,刊發可能需要一定的時日,請親們耐心等候,半月內未見刊登的請另投其它地方。希望投稿的親們一定關注本平臺,隨時接收本平臺刊發的文章。本平臺投稿郵箱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過微信把文章發過來,同時一定附作者個人簡單介紹和近照一張。歡迎大家分享轉發,但也請其它媒體或自媒體尊重原創者的辛苦勞動,在未經授權情況下不得私自轉載或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視為侵權,追究法律責任。

長按下面二維碼免費關注「老事舊人」看精彩文章

順便把右下角的在看二字點一下吧,謝謝!

傳遞溫暖,謝謝讚賞

相關焦點

  • 石俊榮鄉土散文集《回不去的故鄉》在西安首發
    12月27日,知名記者、資深媒體人石俊榮的鄉土散文集《回不去的故鄉》首發式在西安舉行。這本鄉土散文集選取了他2005年以來所寫散文中,以農村為題材的作品50多篇,21萬餘字,以及具有濃鬱的鄉村氣息圖片40餘幅,全彩印刷,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
  • 尤凌波散文集《那年冬,真冷》出版
    40 來源: 西安商網 舉報   導讀:第五屆柳青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資深媒體人尤凌波最新鄉土散文集
  • 一曲釋解不開的鄉村詠嘆調 尤凌波散文集《那年冬,真冷》出版
    時間:2020-11-18 20:52 字號:   第五屆柳青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資深媒體人尤凌波最新鄉土散文集
  • 品讀黃孝紀:八公分的土地上長出來的鄉土作家
    因為我也偶爾寫點老家司背街的小文字。老鄉介紹說,永興有個鄉土作家,專以他老家——永興縣八公分村為背景,以老物件為線索寫下了一系列農村生產生活的散文。 於是我開始網搜及利用各種渠道聯絡探詢這個人,果然有收穫。
  • 臺灣鄉土文學代表作家陳映真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
    臺灣鄉土文學代表作家陳映真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 原標題: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超)11月22日,臺灣著名作家、鄉土文學代表、《人間》雜誌創始人陳映真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 散文集《沂蒙人家》出版發行
    近日,散文集《沂蒙人家》由現代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部散文集收集整理了作者孫運奎的回憶錄和部分散文隨筆,國家水利部原部長鈕茂生先生為散文集題寫書名。  作者孫運奎系山東莒南文疃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從教三十六年,作者在前言中寫道: 人生七十古來稀,回首人生往事,不免唏噓感慨。
  • 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
    李武兵: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鄉土詩系之三)‖ 在遠方,最想親近鄉情我看見青菱湖醒了她聽到我在遠方漂泊的聲音這是一個靜得可以思考的早晨啊,家鄉的青菱湖總有蓮藕、水草、刁子魚以及菱角和雞頭米的根親熱地盤在我心上生長深入血脈……‖ 故鄉,那一聲聲雞鳴故鄉,有時是母親養的一群雞仔
  • 凌風聽天籟——讀陸春祥散文集《九萬裡風》
    近日閱讀陸春祥散文集《九萬裡風》,頓感紙上捲起豪氣,進而,腦海裡迸出這兩句詩。像是隔空對話,作者聊為逍遙遊,讀者凌風聽天籟。眼前浮現碧藍高遠的天空,還有明淨的秋水。陸春祥筆下自序,極有味道。之前的隨筆集《筆記的筆記》《而已》《連山》的序,我都反覆閱讀,很值得玩味。他主張散文寫作「有文、有思、有趣」。
  • 《喬維談藝術》讀高爾純老師散文集
    在我的認知裡老師一直是家鄉的驕傲,他從張家口宣化那座小城走出,六十年代便考取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就下鄉到了我的老家沽源。那年那月的沽源可以說滿目荒涼,我是讀老師另一本《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書,從部分篇章裡捕捉到故鄉曾經的景象。在心底烙印了故鄉的淳樸和善良,晃現出那片土地曾經的悽美與蒼茫,也是他們那代人給貧瘠的故鄉奠基了文化。
  • 鄉土邵東記憶之八: 枇杷黃時憶「初生」
    「初生」是我的堂弟,和我同年,比我小半個月,九月初一出生。
  • 洗盡鉛華始見金——讀賈振葵女士散文集《只緣》
    散文寫作,是我心靈上的一塊難以捨棄的自留地,種瓜種豆,有花有草有藤蔓。它們,被我視為生命的紅花綠葉,我喜歡。」(摘自散文集《只緣》自序)聞著淡淡的油墨香味,翻開書頁,首先讀到這麼幾句樸素的文字,我會心一笑。寫作,無論作者以怎樣的藝術形式抵達心靈與生活的彼岸,其文字間所流露出來的內在密碼,都是作者心靈軌跡與生活印記構建而成的文學世界。
  • 林青霞第三部散文集《鏡前鏡後》出版
    林青霞說:「我的《鏡前鏡後》在我今年生日出版,算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也好在疫情中跟大家分享我思、我想和我描寫的人物。」林青霞,著名電影女演員,祖籍山東萊陽,1954年11月3日出生於臺北三重。她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最著名的文藝片巨星之一,與林鳳嬌、秦漢、秦祥林並稱「二林二秦」,是當時華語影壇的「玉女」掌門人。
  • 【鄉土作家】優秀小說散文選(作家榜前10名)
    鄉土文學社  2019年10月28日   讀者自由投票  鄉土作家、鄉土詩人資格申辦 編輯部綜合作者發表作品及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每月定期發布符合申請條件者名單,鄉土文學創作研究會審核通過。作者提供照片一張,10字左右人生格言一句,手機和微信號,通信地址,職稱職務等名片信息資料,工本費300元,辦理加蓋鋼印的鄉土作家、鄉土詩人資格證。
  • 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有哪些?鄉土文學,它的出現溯源於魯迅的《故鄉》上個世紀20年代,現代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比較接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作較多受到魯迅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土文學」。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一本書在手,帶你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故鄉。捧讀此書,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不覺被一張張妙趣橫生、惟妙惟肖的彩色插圖所吸引,它們由擅長中原農耕時代鄉俗畫創作的國家一級美術師王世會創作,筆法細膩,細節生動,人物逼真,充滿童真童趣,展示出鄉村生活的詩意、鄉間炊具的拙樸和鄉風民俗的淳樸,讓讀者對農耕文明時期的生活有更直觀的了解。
  • 新書《孤鳥》自序
    《孤鳥》自序:孤獨交響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沉默不語。
  • 三峽文學︱姚鄂梅:故鄉是寫作的無盡資源
    故鄉是寫作的無盡資源姚鄂梅是從宜昌走出的具有全國影響的女作家,現為上海作協專業作家,曾獲《人民文學》獎、《中篇小說選刊》獎、《當代》文學拉力賽(長篇小說)冠軍、《上海文學》優秀中篇小說獎、《長江文藝》優秀短篇小說獎等。她的小說以其充沛的想像力、充盈的女性意識、高放的寫作視野和深湛的思想力度而備受矚目。
  • 為松滋鄉土作家艾立新點讚!
    松滋鄉土作家艾立新 因為艾所以愛。他愛大山愛家鄉,他愛親人愛朋友,他愛攝影愛寫作,他愛生活愛小說。他,就是剛剛出版小說選集《在那遙遠的山寨》的松滋鄉土作家——劉家場鎮《山鳴》雜誌執行主編艾立新。艾立新先生的小說選集《在那遙遠的山寨》正式出版問世。可喜可賀!這些精品小說必將成為眾多閱讀者的精神佳餚。《在那遙遠的山寨》收錄了艾立新先生苦心創作的20多篇長、中、短篇小說 。
  • 魯迅|吶喊·自序
    魯迅《吶喊》第一篇《自序》《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11月
  • 【書訊】鄭州作家吳文璽散文集《儂是醉檳榔》出版
    鄭州報業集團總編輯   張子明       文璽先生的散文集《儂是醉檳榔》,是通過微信發給我的電子檔,囑我為他的集子作序,盛情之下,其意難違。       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處女作。字裡行間文採斐然,看得出,他一直在潛心讀書用心寫作。      我和文璽先生,是同鄉也是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