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易經》,通過本書,我們甚至還可以糾正一些之前腦海中的小九九。比如如果真想知道自己或他人的命運,可以學四柱學、紫微鬥數等;如果想預測具體事情的結果,可以學六爻法、梅花易數、三式(奇門遁甲、六壬、太乙神數)等;如果想識人鑑人,可以學相學;如果想以環境改運,可以學風水學等等。所以這些都屬於《易經》的內容,但是涉及到的方面卻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我覺得通過本書,我們還可以知道《易經》有多麼的複雜,如果想通過一次兩次閱讀就期望弄明白的基本上可以醒醒了。本書大概60%左右的內容在試圖為我們解釋64卦的卦象,卦辭以及解釋等內容,作者試圖用簡易的直白的文字,但是對不起,很多真的是看的一頭霧水。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明察秋毫的能力和歸納總結的智慧。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吧。如果回頭真遇到搖擺不定的時刻,遇到不知道左右的選擇時刻,真正的抓耳撓腮,不知所終的時候,不妨試試用書中簡易的方法,按照其要求,虔誠的給自己來一卦。然後對照書中64卦的解釋,試圖給自己指明方向,不失為一種方法。
最後對於這64卦,我覺得印象最深就是前面的乾坤兩卦和後面的既濟卦和未濟卦。
乾坤之所以印象深。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熟悉的那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是純陽爻或者純陰爻組成。所以其他62卦的爻辭只有6個,只有乾坤兩卦的爻辭為7個。分別多了一個「用九」和「用六」。乾卦用九是剛而能柔,坤卦用六是柔兒能剛,剛柔相濟,體現了乾坤互轉的思想。這真的是大智慧啊。
既濟卦和未濟卦之所以印象深。一方面是因為作者提到說:「既濟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完美的一卦:一、卦爻的排列方式完全符合陽奇陰偶的規則,各爻均在正位,且相互正應,這是最理想的形態;二、卦中各爻都有相應相合者,沒有一個爻處於孤立之中;三、從卦象上看,外卦為水,內卦為火,坎水潤下,離火炎上,水與火相交相合,互相補救,處於平衡狀態。」
儘管既濟是萬物經過變化達到陰陽平衡的局面,代表大功告成但既濟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而不是終點。物極必反,成功後容易陷入懈怠、混亂,所以守成更為艱難。此時不要進行新事業,維持現狀最重要。一旦平衡局面被打破,出現新的矛盾,新的過程又將開始,既濟也就又轉為未濟。所以居安思危、慎終如始是既濟卦的核心思想。
相對應的未濟卦。未濟表示事未成。與既濟卦水在火上可以煮食相反,未濟卦火在水上,不能烹飪,象徵事未成,處於完全的混亂無序狀態中。人們常用「時運不濟」形容運氣不佳。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此卦是一個新開始的過渡階段,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所以亨通。但這種過渡極其艱苦,君子該怎麼辦呢?要明辨各類事物,重點在於選擇。一切均會雨過天晴,值得等待。
最後,我覺得本書有一段話說的特別好,摘抄如下作為本書的結語:
「既濟、未濟兩卦在六十四卦中的地位極為特殊,僅次於乾、坤兩卦。
《易經》的作者把事物看做有始有終、終而復始、有生有滅、生生不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由陰陽相聚所形成的天地為起始的,故以乾坤兩卦為開始;天地生成萬物,遂有千萬種變化,故乾坤兩卦之後的各卦展開各種矛盾鬥爭:從自然規律到政治形勢,從統治階級到普通百姓,從婚姻家庭到衣食住行,從文化民俗到哲學思想……
過程總有窮盡之時,矛盾總有解決之時,所以經過無數陰陽消長、事物盛衰的矛盾鬥爭,終於有了一個終結,迎來了陰陽協調、矛盾消失、大功告成、萬事亨通的既濟時代。
矛盾的止息只是相對的,運動才是絕對的,隨著舊事物的終結,新事物必將產生,所以並不以既濟作結,而是以未濟作結。」
所以沒有永遠的既濟卦,也沒有永遠的未濟卦,所有的好與壞都是相對的,兇中有吉,吉中有兇,不可飄飄然,也無需垂頭臉。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