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2021-02-08 大自在般若

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
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佛有八十種好,進止如象王,行步如鵝王,容儀如獅子王。《無量壽經》中記載,菩薩猶如象王,因其善調伏之故。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種姓的象徵,如釋迦牟尼佛。在《摩訶止觀》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薩的無漏六神通。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負荷;無有煩惱雜染,因而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又因在動物中,龍與象分別是水上、陸上最有力者,因此經典中常將二者合用,以「龍象」比喻菩薩的威猛能力或威儀具足,後人引申為殊勝的禪定力量,或者用來讚揚威儀莊嚴的高僧大德為「法門龍象」。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在佛教的許多經論中,都用獅子來比喻佛陀的無畏與偉大。如《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種外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所以稱為人獅子。
《略出經》中說:「於菩提樹下,獲得最勝無相一切智,勇猛釋師(獅)子。」佛陀以無畏音聲說法,如同獅子的吼叫,所以也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
此外,諸佛菩薩攝化眾生的法門也稱「師子法門」,即以獅子王來彰顯諸佛菩薩的功德。《涅槃經》中,以獅子吼列舉21事,一一配以菩薩的法門。《寶雨經》則列出菩薩的10種善法,一一比喻獅子王。牛在佛教中也象徵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在如來身相的八十種好之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王」佛陀的德號中也有以」人中牛於」來稱讚佛陀的德行廣大無邊。在《法華經》中則以牛車來比喻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喻佛乘——大乘妙法。
禪宗則以牛來比喻眾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界。馬,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馬陰藏相,又稱作陰馬藏相、馬王隱藏相,這個相好是代表佛陀已經超越男女之間的欲望,而現馬陰藏相。
佛教的經典中,常以馬來比喻眾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馬」,即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馬。
經典中還以馬比喻眾生的根機四種分別。《雜阿含經》就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道的層次。驢,經典中以驢乳、牛乳來比喻似是而非者,就如同牛乳與驢乳,其顏色雖然相同,但是牛乳攢聚則成酥,驢乳攢聚則成糞。在禪宗中,驢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驢前馬後」指斥學人只一味追從他人言行,而沒有自己獨特的機用者之外,還用「驢鞍橋」比喻愚昧、不辨真假法義的情形。駱駝,經典中,駱駝被用來比喻心性難以調伏,或者代表散亂的心思,指心念隨著六根追逐外境,無法安住一處。《摩訶止觀》中云:「夫散心者,惡中之惡,如無鉤醉象,踏壞華池;穴鼻駱駝,翻倒負馱。」羊在佛教的經典中通常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間法與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貪、嗔、痴」三毒,貪著色、聲、香、味、觸五欲。在《法華經》中,以羊車比喻聲聞乘,在《大智度論》中,則以「牛羊眼」來比喻凡庸之眼。禪宗則以「觸鼻羊」來比喻不識法的昏昧學人。因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觸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貓在禪宗公案中比喻對佛法茫然無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貓類。意指無知的動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鼠在佛經裡常以黑、白二鼠來比喻時間,說明生命無常。猴子由於心性輕浮躁動,難捉難調,常舍一取一,故經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又以「猿」來比喻人的心識,謂眾生的心識如猿猴般無法安止。鹿據《毗奈耶雜事》記載,佛陀於過去世曾為鹿王,為救群鹿而喪失生命,並於臨終時發誓願,當來得成無上正等覺,將諸鹿都能度脫生命羅網。佛陀於鹿苑初轉四諦法輪,即以鹿為輪法輪之三昧之形。兔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記載,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經為兔王,為使佛法能久住於世,兔王自願投身火中,供養仙人,仙人因而悲傷地發願再不食肉。佛經中也以兔毛來表示極徽細的物質現象,如:「塵又有微塵、水塵、兔毛塵、羊毛塵……」佛經還以「龜毛兔角」來比喻了不可得之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此外,佛經中以「龜藏六」來比喻學人應當守護六根,如同龜守護頭尾和四足一樣。
1、藏頭,比喻眾生收攝眼根,不令觀色,則不為一切色塵所危害。2、藏前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耳根,不令聞聲,則不為一切聲塵所危害。3、藏前右足,比喻眾生收攝鼻根,不令聞香,則不為一切香塵所危害。4、藏後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舌根,不令嘗味,則不為一切味塵所危害。5、藏後右足,比喻眾生收攝身根,不令覺觸,則不為一切觸塵所危害。6、藏尾,比喻眾生收攝意根,不令知法,則不為一切法塵所危害。《金光明最勝王經》記載,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於一篋,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風、火二蛇之性輕舉,四蛇若相互乖違,則眾病人。蝨子在佛經中,由於蝨子的卵稱為蝨蟣,轉用為長度單位,為隙塵的七倍,《俱舍論》記載:「積七牛毛塵為隙遊塵量,隙塵七為蟣,七蟣為一蝨。」蠍子由於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視為兇猛的象徵,常用於降伏守護、破除障礙等意。豺、狼,佛教多用此兩種動物來比喻恐怖的地獄,如十六小地獄中,就有「豺狼地獄」。其中有豺狼競相咬罪人,使其肉墮骨飭,膿血流水,苦痛萬分。經中也以「貪狼」形容貪慾之深猶如狼的特性。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蟲,因此在佛教經典中常被象徵本尊能啖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
在《白寶口抄》中記載,孔雀尾表示息災,三莖之孔雀尾表徵拂去貪、嗔、痴三毒使其證三部如來;五莖之孔雀尾,表拂去眾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識煩惱,令其得證如來五智圓覺之果。鵝,經典中常以鵝王來比喻佛陀行走時,安詳徐步的樣貌。如《央崛摩羅經》記載:「爾時,世尊猶如鵝王,庠行七步。」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則舉出天上的鵝王有五種功德:雞在佛教的經典中,屬於十二獸之一。所謂十二獸,據《大方等大集經·淨目品》記載,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職時辰,常於閻浮提內遊行教化的十二獸。
這十二獸乃是菩薩為度化眾生所示現,一日一夜常有一獸遍歷人間天上,教化眾生,其餘則安住修慈,如是周而復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雞來比喻眾生本具的清淨自性。在《造像度量經》中,則以「雞子面」來形容菩薩的臉型。雞子即雞蛋。鴿子也是佛教經典中經常見到的動物,如在顯示眾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轉不已的輪迴圖像「五趣生死輪」,即以鴿子代表貪心的煩惱。



宇宙萬法不管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那一個人。不變的是本體,變化的是妙用。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變來變去還是一個東西,體和用是不能分開的。心、佛、眾生無二無別。


相有別性無殊。天地萬法萬物共同的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真正的自我,都是同一個本體。道家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佛家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大道至簡,真理至易。諸佛出世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的時間,東西南北上下十方無量的空間,在時間空間裡,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天人鬼畜,乃至泥巴瓦塊無量的萬法,統統都是當人當下一個心一個念的變現。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

相關焦點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龍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01、龍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常識 | 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寓意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
  • 搶先揭秘!吳亦凡「神秘車庫」現身淮海中路
    ,藏在淮海中路GM旗艦店三層,想要找到需要費點力氣,當穿過一片不思議空間(步行指南後文揭秘),滿眼金屬未來感與酷炫燈光時,恭喜你,已成功找到狂歡派對的入口。以停車場為靈感改造成的輪滑場地,用陡然變暗的燈光,將內外空間進行分割,仿佛在充滿神秘魅力的空間,與吳亦凡進行一場光影遊戲。
  •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臘月除塵習俗的來歷寓意及講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告別「小年」,就該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塵」,即年終大掃除,也叫「掃房子」。[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由來傳說故事]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
  • 「龍圖騰」聚合的各種動物中,寓意著做人的內在精神
    對於「龍」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龍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最初的起源,其內在蘊藏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孕育著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風格;龍起源於農耕文明對天象的崇拜,經過後世賦予更多的內在精神,從而才有現在我們所看到圖畫上「龍」的形象;龍由有很多動物的特徵聚合而成,從古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證實具體是哪幾種動物的特徵,我們今天就從大家普遍認同的九個特徵
  • 不同的動物在佛教中分別有什麼含義?
    下面就佛經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龍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 《佛經》中的禪韻十足的好名字
    書中內裡豐富,用作取名即是絕佳。男孩一定仙風玉骨,女孩也是仙氣十足。名字是家長們送給孩子的第一件禮物,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用佛經中最有禪意的句子起名,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玄燁此名出自《佛說無量壽經》中「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這裡描述了佛國眾寶蓮花多彩而光明的樣子。玄字指深奧,也指天空,在人名中表示大度、志向遠大、聰明的意思;燁字指日光、火光、明亮,在人名中表示光彩、樂觀積極;「玄燁」一名寓指男孩心胸廣闊、海闊天空、前程似錦。
  •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 這10種神秘動物,有你見過的嗎?
    神秘,我們正在解釋…不在震驚,就在去震驚你的路上!探索無盡的未知世界!神秘震驚事件(DSWZJM)——在這裡尋找真相!玩兒的就是心跳!
  • 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
    不過中國人罵人還是很有水平的,在貶損人的時候,都會用動物名詞來做形容。但你要說哪種動物罵人最毒?那可就要屬咱們民間流傳千百年的「五毒」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
  • 在詩詞中驚豔了千年的「二十四橋」她到底是誰?
    一是一座橋說,名字就是叫「二十四橋」,傳說是隋朝的隋煬帝令二十四位姿容媚豔、體態輕盈的歌女,於月明之夜來此吹簫弄笛,橋上正好24根橋欄杆,人依一根,該橋民間也叫「二十四美女橋」,現在該景區的導遊就持該種說法。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文/舒放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就出現了其他動物。這種崇拜心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我們」的變體,是另一種「我們」。是早期人類對自身體能、技能方面的追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動物被人類馴化,動物在巖畫中的角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具有財富象徵和某種可利用的工具。這在後來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逐漸演變為宗教信仰中「通道」和某種境界意境的象徵。許多民族的圖騰都是動物形象,可以看作是這種心理的具體化表現。
  • 西方文化:英語中的動物暗含什麼樣的寓意
    [摘要]估計你已經對很多東方文化裡的動物寓意有了很深的理解。那麼,西方文化呢?你知道這些動物在西方人的眼中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嗎?趕緊讀讀這篇有關西方文化中動物寓意的文章,好好惡補一下吧!1.cat(貓)俗話說「貓有九命」,這是漢語的說法。此外,中國人常戲稱嘴饞的人為「饞貓」。
  • 這7種神秘動物竟真實存在,有你見過的嗎?
    在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中,很多動物人們都以為它們只是神話中虛構出來的或者是早已經滅絕許久,然而隨著生物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不少動物已經被證實它們的確生活在地球上
  • 九尾狐、獨角獸、美人魚......神秘動物們的真實面貌什麼樣?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和現在我們印象中的魅惑形象不同,九尾狐在先秦時原本被視為一種祥瑞的象徵,寓意國家興盛、天下太平。在漢代,它還象徵著多子多孫,是受人喜愛的瑞獸。在《博物學家的神秘動物圖鑑》這本書中,具體呈現了那時的獨角獸形象:「12世紀時,菲利普 • 德 • 塔恩在自己的作品《動物志》中寫道:如果一個人想要獵捕它、抓住它、誘騙它,可以走進森林深處,那裡有它的洞穴
  • 品詩揭秘 | 「二十四橋明月夜」,究竟是指二十四座橋還是一座橋呢?
    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鏵給記者解讀了二十四橋的四個不同版本:第一種解釋認為二十四橋就是24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中就詳細考證了每座橋的名稱地址,「揚州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裡一百五十步,東西七裡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並且指出在那時(約1064年)二十四橋已僅存八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