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癮】實現人生理想,從40歲開始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6日電 題:實現人生理想,從40歲開始

  作者 宋宇晟

  人到中年的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不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哪一樣都讓你壓力山大;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很多,自己早已不是曾經的那個少年,理想越來越遠,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

  不過在兩千年前的東漢,有這樣一個人。他實現人生理想,是從40歲開始的。這個人叫班超。

製圖:倪雯冰

  投筆從戎

  班超出生在東漢初年。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並不是一個多好的時代。

  史載,「遭王莽喪亂,暨光武中興,海內人戶,準之於前,十裁二三。」中原剛剛經歷了新莽末年以來的大動蕩,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此時還在四處徵討各地割據勢力。

  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等待有準備的人去建功立業的時代。

  班超出生在一個書香濃鬱的士族之家:父親班彪、哥哥班固都是當時著名的史學家,妹妹班昭則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女作家。

  但由於父親早早去世,一家人生活條件清苦。東漢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召入京城任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一同遷居至洛陽。那時,家境貧寒的班超靠替官府抄寫文書來維持生計。

  久而久之,班超也厭倦了這種每天抄抄寫寫的日子。幹活兒幹得不耐煩了,他也曾把筆一扔感慨道,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志向,也應當像傅介子、張騫去境外之地立功,怎麼能夠在筆墨之事上度過一生呢?

製圖:倪雯冰

  這番話卻招來了同事們的嘲笑。在同事眼中,班超大概是這樣的形象:家裡除了他都是有才能、有名望的人,他自己卻人到中年,連固定收入都成問題,還總想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班超卻不以為然地回答他們,你們怎麼能了解我的「壯士之志」!

  班超提到的傅介子和張騫都是西漢時出使西域的勇士:漢武帝時的張騫,歷經13年,開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封為博望侯;傅介子則在漢昭帝時出使樓蘭,以功封義陽侯。

  事實上,班超的這份「壯志」也正是那個時代的需要。

  西漢末年社會動蕩,從漢武帝時建立起來的中原與西域的聯繫漸漸斷絕,西域各地被北匈奴控制,絲綢之路也隨之中斷。

  到了班超生活的東漢初,不但兩地的聯繫沒有恢復,北匈奴還常常侵擾河西地區。

  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朝廷派兵出擊北匈奴,班超也隨軍出徵。這一年,他已年過四十,實現他夢想的機會終於來了。

  深入虎穴

  戰爭中,班超率軍與北匈奴交戰,斬獲甚多。

  優秀的戰績讓當時統兵的將軍認為他能力出眾。於是,班超又被派出使西域。這讓班超離他的夢想似乎又近了一步。

  當時的西域小邦林立,難免受到北匈奴影響。而面對北匈奴「數寇邊郡,焚燒城邑」,東漢朝廷要做到有效反擊,就必須與深受北匈奴影響的西域建立聯繫。因此,班超等人的出使其實至關重要。

  班超出使的第一站是鄯善國。起初,鄯善國王對班超一行人噓寒問暖,後來其態度卻突然變得冷淡起來。

  細心的班超發覺不對。他猜測,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也來到了這裡,才讓國王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服從哪一方。這樣的猜測隨即得到證實。

  事實上,鄯善國一貫奉行兩面政策,時而倒向匈奴,時而依附漢朝。

  當時情況緊急。班超擔心,一旦鄯善國王徹底倒向北匈奴,東漢使團很可能會遭遇不測。

製圖:倪雯冰

  於是,他召集了使團內的36人,說明了眼下的處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大家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

  當晚,36名勇士包圍了北匈奴使團駐地,順風點火、擂鼓吶喊。混亂中,班超奮勇當先,格殺三人,其餘北匈奴使團成員也均被消滅。

  經此一戰,西域諸邦看到了東漢朝廷的決心與實力。在班超所帶領使團的努力下,不只鄯善國,連同被北匈奴「監護」的于闐、匈奴所立的龜茲以及疏勒等均表示願意歸附東漢朝廷。

  東漢朝廷同時也在塞外恢復了西域都護、戊己校尉等官,南北兩道絲路重新暢通。

  再通西域

  班超在軍事行動中勇猛異常,是因為他認為對待這些心存二心的邦國本應「示以威信」。但與此同時,他對待當地民眾寬愛有加。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章帝即位。

  趁著這個當口,北匈奴出兵西域,同時還挑動西域的龜茲、焉耆兩國反叛東漢朝廷。期間,焉耆攻殺了當時的西域都護陳睦,形勢驟然變化,中原與西域的交通再次到了被迫關閉的邊緣。

  東漢朝廷正值「國喪」之時,也未能及時向西域派出支援部隊。於是,朝廷令班超撤出西域。

  班超準備從疏勒返程之時,「疏勒舉國憂恐」。《後漢書》載,疏勒都尉黎弇沉痛地說,「漢使棄我,我必復為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說完,黎弇拔刀自刎,以死勸班超留下。

  當班超東行到于闐時,許多民眾嚎啕哭泣地說道,漢朝使節對待我們就像父母一樣,萬萬不可以離開。史書記載,甚至有人抱住班超坐騎的腿,使之無法前行。

製圖:倪雯冰

  班超見當地百姓苦苦相留,下決心留在西域。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聯合疏勒、康居、 于闐、拘彌等地力量,率兵萬人攻破姑墨石城,逐漸扭轉了當地的險惡局勢。

  到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一直與東漢朝廷對立的龜茲等國投降;三年後,班超誅殺反叛的焉耆王,傳首京師。絲路南北道再次暢通,班超也因功受封定遠侯。

  班超並沒有因封侯而離開西域。一直到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步入晚年的班超愈發思鄉。他已經用一生實現了年少時的理想。現在,他的願望只有回歸故土。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班超如願回到洛陽。時隔31年,重回故地。只是僅一個月後,71歲的班超便與世長辭了。

  參考資料:《後漢書》《略論東漢三絕三通西域》《東漢與西域關係述考》《班氏家族與漢代西域——系列研究之一:家世興衰與社會背景》《開拓西域的班超》《大時代裡的大命運:班超經略西域》《域外探索——班超的夢想》

相關焦點

  • 古人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如今都一一實現了嗎?
    從古至今,無論是紛亂不斷的舊社會,還是在祖國日益強盛的新時代,從來不乏能人志士,他們或是位高權重的一國之相,或是壯志難酬的文人墨客,又或是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尚情懷的將軍猛士,皆對美好社會表達了自己的期許與嚮往,希望自己能為理想社會的實現貢獻力量。正是這種信念,無關遲暮,不問翻覆,久久地長存於人們心中,理想與現實才得以無限靠近。
  • 劉敏濤:40歲開始叛逆的人生有多爽
    如果說20+是叛逆,30+是成熟,那麼40+的劉敏濤身上則把叛逆和成熟都結合在一起了。曾有人問她,你人生中的叛逆會不會來的太晚了?劉敏濤直接否定:「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今年40多歲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該有的幸福也好,該有的挫敗也好,我都體驗過了,一切恰到好處。而這種叛逆說到底是什麼?是我自己,對我自己人生的掌控感。」11976年出生在山東煙臺的劉敏濤,今年44歲,已經到了不惑之年。
  • 人生必看,毀三觀的性癮電影
    那時候還沒姑娘可以上手,只能靠電影補充知識學學姿勢,假裝自己也是一個很有研究的人。所以班上一些姑娘結婚後,經常跑過來問叔:他一晚上要好幾次,是不是有病啊!影片講述了一個15歲的少女第一次品嘗男女之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沉迷上了這種極樂的感覺。她一路放蕩不羈地成長,已經三十歲的她,依然渴望著浪漫幸福的愛情。直到疼愛她的祖母去世後,她決定拋棄過往,重新開始,充滿了正能量。片中對情慾的描寫細膩而唯美,更深刻剖析了性癮患者的內心,顯得溫馨又勵志。即便沒有情色元素,也是一部完整的治癒系文藝片。
  • 女人40歲的年齡,才是人生的開始
    如果二十歲的心像小溪,三十歲的心像小河,那麼,四十歲的心就是大海。它含笑別人,也嘲笑自已過往的膚淺與輕浮,只有時間,才讓四十歲真正懂得生命的含義,以及擔當與擔當。爭過了,拼過了;得意過,失意過。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也無非分之想,一切都形成習慣。當年的衝動化作寬容,當年的稜角磨得圓潤。偶有不順,一笑置之,並不放在心上。因為是頂梁之柱,安排工作、照顧家庭,一切都輕車熟路,又認真,所以絕無差錯。
  • 「古人有癮」唐朝最苦的詩人,也拒絕面向人生躺平
    孟郊出生於唐天寶十年(751年),安史之亂發生時,他剛四歲。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實力大大削弱,並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到唐德宗時期,更是出現藩鎮起兵反叛之亂。內憂外患不斷,唐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孟郊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他並非豪門世族出身,父親孟庭玢只是崑山縣尉一個小官。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用在曾國藩的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的!清朝人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可四十歲時才算是曾國藩人生轉折點,才真正意義上看懂這一社會發展,最後邁向聖賢之途!
  • 我的人生理想
    很小的時候,當我開始懂事,坐在村裡油綠綠的草坪上,望著遠方遼闊的天空。我的人生理想是能走出我住的地方,去遠方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我小學3年級的時候我隨著父親去了別的村裡讀書,那時候那裡有一條長長的江,江的對面是一座座的高樓大廈。
  • 40歲之後,才是生命真正的開始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給40歲的嶄新開始》。站在四十歲的人生大關,你會想到什麼?生活日漸穩定得過且過每一天還是生活重擔依舊勉力讓自己繼續奮鬥?四十歲既是生活依舊忙碌的階段,也是想要好好坐下來休息的時候。
  • 「又一個四季在輪迴,理想今年你幾歲?」
    歌手趙雷有首歌叫《理想》,裡面有這麼一段歌詞:我的理想把我丟在這個擁擠的人潮車窗外已經是一片白雪茫茫又一個四季在輪迴而我一無所獲的坐在街頭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理想今年你幾歲你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你總是謝了又開 給我驚喜又讓我沉入失望的生活裡…是啊,又是一個四季輪迴,2019年也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了,那麼,你的理想今年是幾歲呢?
  • 從0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盤點古人對年齡的絕美稱謂↓↓↓初度0歲。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40歲為「不惑之年」,即人到中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知天命指50歲。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花甲之年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幹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 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四川省綿陽東辰國際學校創辦於2000年9月,短短20年實現了高起點辦學、跨越式發展,成為當地具有影響力的優質品牌學校。 自建校伊始,校長祝啟程就提出「東辰新教育」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培養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的育人目標,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 【古人有癮】他寫出一段悽美的愛情,也經歷了最寂寞的人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日電 題:他寫出一段悽美的愛情,也經歷了最寂寞的人生記者 上官雲最近,《國家寶藏》成了大熱門,在科普知識的同時,也向觀眾安利了不少歷史人物,比如清代著名劇作家孔尚任,在節目中,他由「國寶守護人」于謙飾演。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亦是著述等身的文學家。
  • 為了實現諸葛亮的人生理想,中日網友操碎了心
    諸葛亮怎樣才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於一名三國歷史愛好者來說,這應該不算什麼新鮮問題——從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到今天,許多的名人和非名人都曾經對此問題發表過自己的高論。不過在今年早些時候,可能是人們在疫情裡憋得慌,這個問題重新勾起了中日網友們的熱情,並在不同的國度掀起了一陣「孔明熱」。
  • 自由自在的人生,從50歲開始
    當年歲漸長,你是否還有勇氣去追求詩和遠方?為父母孩子而活,已然辛苦半生,是停下安享晚年迎接死亡,還是決定努力前行整裝待發?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總有美好的期許,人生也總應該繼續向前!在行走中見風景,為生命添一抹壯麗。——茲心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生力軍,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規劃?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
  • 致40歲女人:想要精彩的生活,就從取悅自己開始
    40歲的女人面對這一切的不如意,不是逃避,也不是用花錢去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在以後的日子裡,學會取悅自己,這樣生活才會更有愛。 01 40歲的女人取悅自己從每一天清晨開始,吃完早餐,給自己化一個精緻的妝容,然後開始愉快的一天。
  • 理想是人生的指明燈,有了理想,便可以攀越任何艱難險阻的山峰
    因為有理想,又能以信念的勇氣,衝破高山,創造出壯美的迴腸;因為有理想,才能夠堅持理想,才能戰勝風雨,綻放凌冷獨立的魅力;因為雄鷹有理想,並能在目標下努力奮鬥,只有掙脫枷鎖,才能實現與天空搏擊的夙願。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理想,理想是一盞燈,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 或砸70億給嵐圖實現「理想」,高端化讓東風有「夢想」可做
    也許是知恥而後勇,當東風汽車集團循著前人成功的步伐(PS:理想應該算剛剛的階段性成功),亦或是高端之夢的延續,推出新能源高端品牌——嵐圖的時候,其實不少人還是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而其首款新車嵐圖FREE入手不高於40萬元,更是讓不少人驚呆。那麼,走一條與多數車企和新勢力不一樣的路線,東風汽車集團高端化「嵐圖」,就能實現遙遠的「理想」嗎?
  • 39歲小瀋陽實現人生巔峰,女兒顏值逆襲,嬌妻瘦身成功
    39歲小瀋陽實現人生巔峰,13歲女兒顏值逆襲,36歲嬌妻瘦身成功在事業上日落西山,但在生活中卻實現了人生巔峰,家庭生活特別的幸福。這可是接近40歲的中年人,但這張臉上沒有歲月的痕跡,依舊是信心滿滿年輕十足。這個樣子的小瀋陽還是非常帥氣的,讓好多中年人都非常的羨慕,不過這僅僅只是開始。
  • 40歲女王活得像18歲少女,通過健身實現凍齡,女人們的榜樣!
    提起蔡依林,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是一位人氣很高的女歌手,在內陸地區收穫了無數粉絲,隨著時間的推移,蔡依林已經40多歲了,但是由於注重保養,所以蔡依林的模樣並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