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盲盒年入100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2021-03-04 創業那點事

作者:長頸鹿有錢途

來源:長頸鹿有錢途(luckyko2016)

《阿甘正傳》是一部美國經典的勵志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臺詞,阿甘的媽媽對他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意思是人生充滿了不確定,你只有去嘗試才會知道。 

很多行業就把我們對不確定性的好奇心拿捏得死死的,比如:盲盒經濟

所謂盲盒,也就是你買回來一個盒子,但不知道裡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比如:泡泡瑪特,裡面裝的是公仔,但是具體哪個款式,只有等你拆開的時候才知道。

打開那一瞬間的小小驚喜、小小失望,都讓成年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點色彩。

根據阿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天貓上每年有20萬消費者,在盲盒花費超過2萬元。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2019年12月1日在港交所上市,股價從38.5港幣漲到現在96港幣。

盲盒經濟不可小覷啊!之前的文章,也跟大家分享了盲盒經濟下,我們普通人可以參與的小副業。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解鎖更多玩法。

盲盒熱後,各行各業都開始做盲盒。做消費品生意的人都知道,清庫存是一個難題。

盲盒,就成了商家清庫存的一種好方法。

另外,盲盒的規則是「一經售出,不退不換」,對於生意人來說,這簡直是太棒了。以下是一些生意人的常見玩法,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比如:針對女性客戶,某化妝品商家,他們推出的盲盒,裡面主要庫存的化妝品,外加一些日用小商品。

化妝品是多年賣不出去的商品,小商品是義烏採購的,比如:眼罩、拼圖、鑰匙扣等小玩意兒,成本也低至幾塊錢。

根據盲盒的大小,定價在30-100元左右,並且對外宣稱,購買盲盒有機會抽到大牌的口紅、包包、手機等高級貨。

接著他們會在網上進行一系列宣傳,比如安排一波「水軍」,曬自己抽盲盒抽到大牌口紅、手機等照片和記錄,這樣就能吸引一大波不明真相的女生前來購買,順利幫商家清了大量庫存。

鹿鹿經常買衣服的某寶網紅店,也紛紛推出了類似的盲盒(福袋),只要購買盲盒(裡面是賣不出去的衣服),就有機會抽到大牌口紅、包包、iphone等等。 

比如:針對男性用戶,數碼商家也會推出盲盒,比如300元的手機盲盒、100元的電子產品(耳機)等多個價位的盲盒。

當然,手機盲盒肯定有手機,只是可能沒有值錢的新款手機。盲盒裡的大多是回收來的二手機、翻新機,一臺功能完好的手機回收價格低至幾十元。

而且利用盲盒去庫存、賣二手,很少有維權。就算是有個別維權的客戶,補發一個盲盒,總體算下來,還是賺錢的。這個清庫存效果比跳樓大甩賣好多了。

如果你在做生意,也遇到商品滯銷、刺激銷售的問題,不妨學習一下「盲盒經濟」的玩法,也許能找到新的解題思路喲!

「炒盒黨」這個職業也是由盲盒經濟帶火的。

公仔盲盒,一般價格在59元左右,價格透明。除了普通款,還有稀有的隱藏款。

因為不確定性,很多人會抽到多個相同的玩偶,於是催生了二手市場,把自己的多餘的公仔賣出去。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除了隱藏款,開盒的公仔都只能賣5折,因為少了開盒的過程,樂趣就減半了,盲盒的價值也減半了。

而珍貴的隱藏款,因為稀少,價格可以炒到10倍,甚至20倍。玩盲盒的年輕人對隱藏版趨之若鶩。

因此,又催生了「炒盒黨」,他們會為了得到限量款和隱藏款的公仔,一整箱一整箱地買盲盒,費盡心思地搶首發、大量囤貨。 

比如:假日限定款,非常好出手,只要在特殊節日大量買入,後期賺賣,就能賺錢,每個盲盒能加價幾十塊。 

如果運氣好,買到限量版,更是能大賺一筆。 

當然,炒盒是有風險的,如果運氣不好,沒有賭對就只能砸手裡了。 

改娃師,也是盲盒帶火的一個新職業。

每套盲盒,總有那麼幾個比較醜的娃娃,心靈手巧的人就會把這些醜娃娃進行二次加工,把他們改造成更好看的娃娃。

比如:有的會把娃娃的零件互換做成新的娃娃,或者自己噴漆上色換裝,或者把娃娃改造成手機殼、鑰匙扣等更實用的商品。

改造一個娃娃的費用,少的50、60元,多的500、800,甚至一兩千。 

而被改造過的娃娃呢,身價也暴漲,從59元上漲到幾百元,有的甚至在國外拍賣出幾萬的天價。 

好的改娃師,生意特別好,排單都排滿幾個月,月入過萬很常見。

改娃師一般都是自學的,如果有有美術功底更好,沒有的話也可以學習一點繪畫技巧。

微博上一些熱門的改娃師也是自學的,給娃娃化妝不是很難的事情,但需要反覆練習。

改娃的材料,在1688上都可以買得到,b站、小紅書、百度上有非常詳細的教學視頻。

目前閒魚是改娃、二手娃交易的最常用的平臺。隨手一搜可以看到很多這種生意。

一隻molly的梵谷娃娃,原價是59元,改娃的服務費160元(不含娃娃,不含快遞)。

弱弱地逼逼一下,有些美術功底的同學應該半小時能搞定吧。 

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

一件平平無奇的商品,直接賣,你10元都不想掏,但套了個盲盒之後,100元還遭遇瘋搶。 

一個平平無奇的娃娃,原來只能賣59元,加入自己的巧思改造之後,能夠賣到幾百元。

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因為不確定性,而變得更加有趣。

明天早上太陽會照常升起,但是你又將和誰一起看日出?今天,你還是卑微打工人,幾年後會不會變成白富美/高富帥?

想一想是不是有點小雞動,對未來又多了幾分期待?

所以,支稜起來呀!像改造娃娃一起改造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長頸鹿有錢途,來源:長頸鹿有錢途(luckyko2016),陛下,您來了!我是長頸鹿,本是500強小職員,工作副業兩手抓,目前是4套房子的包租婆、翻譯公司的合伙人、珠寶公司CEO。混職場、幹副業、做生意、搞投資、買房產,與鹿鹿一起開啟一場華麗的「真人版大富翁遊戲」吧~

相關焦點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年輕人又把一家公司「買」上市了。  Pop Mart上市後,一則數據顯示,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  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  文化公司的盲盒針對年輕女性,裡面多是一些護膚品、小商品。  護膚品多是來自廣州的代工廠,價格低到幾塊錢,甚至有的是三無產品。小商品則以眼罩、拼圖等小玩意兒為主,從義烏等地進貨,成本也只要幾元錢。  根據盒子大小,盲盒標價20-30元不等。我們對外說盲盒可能抽到大牌口紅、名牌包、手機,但其實我們都沒放進去過。
  • 這屆年輕人有多會搞錢?
    最近總是可以看到各種賺錢語錄:人間清醒,搞錢上癮。也看見過朋友們的迷惑行為:財神爺、鈔票當手機壁紙、轉發暴富錦鯉。問到身邊人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除了健康平安,就是財務自由。朋友們好像也沒啥心思談戀愛,一心專注搞事業,努力賺錢進行時。這屆年輕人為了賺錢有多努力?
  • 擁3個物業的香港豬肉佬:年輕人不肯入行,劏豬肉普遍900日薪
    「現在香港年輕人上班不是問你多少錢的工資,而是問有沒有假放。」偏偏豬肉檔這個行業幾乎年終無休,只有農曆新年幾天假期。 九龍城豬肉檔老闆吳光偉說,「年輕人不肯入行,劏豬肉普遍900日薪,沒有入職條件。唯一需要的就是力氣、肯拿起把刀!不過站檔就有技巧,要經常好似撿到錢的樣,那才哄到客人。」
  • 賣豬比賣房掙錢,農村小夥2年賺了100萬,是真的嗎?
    兩年之前,也就是2018年的12月,當時國內的非瘟疫情正在全國開始蔓延,做房產中介的小夥小陳這個時候正在老家日照做房屋中介,那個時候接待了一個客戶是養豬戶,說最近養豬行情不太好,想把家裡的豬場賣掉,裡面的10頭母豬和仔豬也能賣點錢,之後用來買房子,感覺投資房產比養豬賺錢。
  • 錢多,好賺,速來!
    錢多,好賺,速來!案例回顧2020年11月4日,名為「欣兒的天空」的網友加了黃女士好友,然後把黃女士拉進一個叫「幸福之家46」的微信群。群內有專人誘導群員下載一款名為「易享聊」的聊天軟體「做任務,賺佣金」。黃女士心動了,註冊帳號並綁定了個人的銀行卡信息。
  • 27歲年入千萬的李佳琦:以為錢很好賺,是年輕人的最大錯覺
    2017年6月李佳琦來到上海,他跟助理討論過,賺夠2000萬就回江西南昌,結果沒想到,這個目標很快就實現了,他們沒有回去,坐上火箭的李佳琦要飛得更遠。李佳琦賺錢太容易了,這個時代賺錢太容易了,這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我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看到太多文章拿李佳琦為噱頭,賣各種教你做直播的課、做抖音的課、做網紅的課,仿佛賺錢真的有這麼容易。
  • 當基金投資成為年輕人理財大趨勢,他們真的賺到錢了?
    根據證券之星的數據測算,2020年的股票新開戶數量不斷上漲,散戶投資者接連入市,最高的一個月新增投資者接近250萬,同比增長了130%。但入場歸入場,年輕人紛紛理財的前途仍然存疑。他們究竟是踏上了實現財富自由的康莊大道,還是無形中成為了一棵茁壯待宰的韭菜呢?心存疑惑的年輕投資者也把自己的擔憂和問題發在了網上。對於投資理財,年輕人都有哪些困惑?
  • 「我做吃播後,欠債70萬」:以為錢好賺,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
    據她統計:「一個月2000塊錢的底薪,禮物有的時候1000到2000多。一個月差不多5、6千吧。」做了大胃王,她花費在買食物的錢可能要比這個多出兩三倍的價格。巨大的開銷讓女生難以承受,不得已的她只能選擇借錢。她說:「我一共借款借了差不多七八十萬,然後,現在還有26萬沒還清。」為了儘快還上欠款,她在直播之餘,逼自己做起了兼職。
  • 如果你有100萬,存銀行裡安全,還是存在微信、支付寶裡更安全?
    如果你有100萬,存銀行裡安全,還是存在微信、支付寶裡更安全?這看起來是一個偽命題,很多年輕人會說,我都還沒有100萬呢,想這種事情有什麼用?但實際上,筆者相信,混得還行的人,不少5年賺夠100萬,有10年時間,也應該差不多了,畢竟那時候都快35歲了,是應該有一筆存款了。
  • 年輕人要賺多少錢,才能活得不累?
    年輕些的,想著如何多掙些錢、怎麼早日買房;年長些的,除了考慮收入,還有家庭關係、子女教育等問題排隊等著解決。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你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現在的年輕人活得很累?」這種問題,每個人都能寫出一篇不帶重樣的小作文,而且就算洋洋灑灑寫得再多,看完可能也只留個落寞。
  • 輔警一個月賺多少錢,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嚮往?理由很簡單
    為什麼會有很多年輕人都想做這個職業?輔警,又稱協警。顧名思義,是指協助正式警察工作的人員。也就是說輔警沒有獨立的執法權,只能輔助正式民警執法。然而即便如此,卻還有很多人爭當輔警。這就讓不少人在想,輔警的福利待遇是不是很好?又或者有什麼好處是大家不知道的嗎?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特殊待遇。
  • 如何在3年內做到年薪百萬,然後賺到2000萬,再安心做學問?
    01越有錢,越可能更操勞見面我就對這個年輕人說:你覺得我有不有錢?年輕人:有錢。我說那我還不是要每天工作,而且我工作時間挺長的。我也想不工作,就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寫寫書評,多好啊,但做不到。那你覺得馬雲啊,王健林啊,這些人比我有錢多了吧?都是當過首富的人了,他們是不是就可以不工作?年輕人:好像不能。我又問:馬雲是徹底退出董事會了吧,他是不是真的就可以退休不做事了?年輕人:好像不能。再追問:李嘉誠好像90歲了,他真的不管事了嗎?年輕人:好像也不行,時不時還得回應很多事情。
  • 人們抱怨錢難賺,社會上的錢被誰賺走了?曹德旺「說出真相」
    此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開始抱怨錢難賺了。 基本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也在拼命攢錢,但是到頭來卻攢不下多少錢。社會上的錢都去哪了?為啥人們總是抱怨錢賺得太少?當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首先弄清楚到底是誰創造了財富。人們認為是成千上萬的工人創造了財富,但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財富不是由個人創造的。準確地說,財富是由公司創造的。
  • ⊱「直播吃肉半年,胖80斤去世」:以為錢好賺,害慘了多少年輕人
    他妻子回憶說:「直播開始前,他突然覺得眼睛疼、胳膊發麻,自己覺得不對勁,讓我打120。 我們家距離醫院有10多分鐘的路程,120來得很及時,但是到醫院後,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眼睛看不見,還出現了昏迷、神志不清等情況。」
  • 有100萬元存在銀行,一年有多少錢利息?怎麼存才能賺更多利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增長預測,到2021年底,我國經濟規模將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躍升至四分之三,會在2030年之前超越美國GDP。不過,我國人均GDP11萬美元與美國人均GDP6.5萬美元相差約為6倍。所以,不能只看GDP總量還要看人均gdp。根據央行的調查,我國儲蓄戶存款有50萬元的,沒有超過我國14億總人口的0.37%,算下來大約是518萬人有50萬以上的存款。
  • 年薪60萬清華學霸宅家日常曝光:以為錢好賺,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
    03《奇葩說》有一期中,蔡康永透曾透露:「羅振宇連續7年每天堅持讀一本書」。在場的人都受到了觸動,每天堅持讀一本書是什麼概念?我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令當時處於迷茫狀態中的自己醍醐灌頂:「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之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 從月薪3000到年入百多萬,他說,沒有錢,再好的愛情都是扯淡
    好的愛情,一半是愛,一半是錢,缺了哪一個都不會永久。畢竟有愛有錢,才能讓愛情/婚姻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愛情本來就是奢侈品,需要有金錢的支撐。有句古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可見從古至今,愛情都是需要金錢來維持的。
  • 初入職場的求職者是該賺錢還是賺閱歷
    有人認為,三十歲之前應該儘可能的提升自己的閱歷,錢不錢的無所謂,等到三十歲以後再開始用閱歷賺錢,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還是要看你對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怎樣的。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業,閱歷一定是很重要的。當今市場經濟、網際網路經濟浪潮下,賺錢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閱歷卻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 怎麼才能賺到100萬,先掌握網際網路賺錢的項目
    有這能力的人不會免費告訴你,告訴你的都是已經過時的。其實看似簡單,做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精力,時間是最難熬的。不過這些和你沒有一毛錢關係,別人可以月入幾萬,但是別人做的事未必適合你!說這麼多這句話才是對的。所以。。。看看就好!堅持才能成功。
  • 年輕人的錢好賺?車企做得這幾個細節設計,你是否審美疲勞了?
    年輕人的錢好賺?車企做得這幾個細節設計,你是否審美疲勞了?原創車早茶我要分享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車企出得新款車型都有些雷同類似。其實,車企這些年為了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都做了這些雷同的設計。這些設計看起來都非常先進且年輕化,哪一個打動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