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範老師感動眾人,喬樹林結局反轉,影片不失內涵

2020-10-11 七洲天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現以19億的票房位列榜首,是國慶檔影片中最突出的一部。

這部電影講訴了家鄉情懷和一系列脫貧故事,喜劇內核的本質讓人發笑的同時也無比動容。

電影裡有一句話特別讓人觸動:被別人改變還是影響別人!這句話,是出自鄧超和俞白眉的《回鄉之路》,卻是貫徹了整個影片的主題。

我們都曾有過選擇,但我們始終堅定心中的信念,力所能及的幫助著別人。這也是家鄉教給我們的道理,無私和奉獻。

一,家鄉帶給我們的牽扯感

奉獻是種很美好的東西,如果讓它上升一個維度的話,那就是共贏。

《最後一課》裡,老範是一名在國外大學教授,年近花甲依然心念學生,即使生病也要去上課。可惜人老身子弱,老範在上課時病倒了。

經醫院檢查發現,老範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老範的記憶停留在了某個時刻,不記得子女,只記得過去在農村教學的日子。

記得打鐘人的吆喝,記得漏雨的屋簷,記得童真的笑臉,唯獨忘記了眼前的一切。

西方建築容不下老範對舊情的懷念,他穿上破爛的衣服背著舊行囊,眼睛始終嚮往著一個老地方。

兒女對此嘆息不已,為了幫老範圓夢,他們跟村裡人商量,想演一齣戲回到過去。為了演好這戲,村裡人想盡辦法,對已經現代化的農村進行了改造。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著老範在破舊的屋簷下教書,喊著他們當年的名字,村民們欣喜的眼神湧現出了光芒。

老範停留在了過去,而他們卻以未來的身份看待老範。曾經是孩童如今是大人的他們,身份的轉換讓人明白了時光無情的滋味。

看著老範和村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師,他們如今是否也蒼老了呢?他們是不是還在心念著我們?

這一齣戲,雖然感人,但卻易碎。老範夢碎後,在奔跑停留之際,發現了美麗的新小學,和長大後的姜小峰相遇。

當年老範為了找顏料大雨中摔倒在地,今日姜小峰特意建造出實景讓人感慨。時光交錯下的遇見,直接將故事主題升華。

這齣影片的背後,承載了太多東西。我們與家鄉的關係,不止在於人之間的無私奉獻,而是在於情感交流下的牽扯共贏。

二,家鄉帶給我們的連接感

誰也沒有想到,高媽媽背上的那個孩子,竟然是現如今滿嘴跑火車的毛蛋。

《回鄉之路》裡,鄧超飾演的喬樹林,起初讓人感覺像一個騙子。他身無分文,和閆妮飾演的大師姐不斷地湊近乎,想讓她為自己的蘋果樹做宣傳。

雖然話裡千流百轉,可大師姐早就看透了他的心理,只是不拆穿而已。

大師姐要做的,是帶著使命感去變自己的家鄉,如同當初高媽媽說的那句,要讓這裡變個樣。

小時候她扎著兩個小麻花辮,髒亂的風塵使她看不清眼前的場景,卻唯獨將那句話記在了心底。

我們對於家鄉,不止是那一份思念之情,更多的是對養育我們的地方和人們一個交代。你願意對我無悔付出,我就會讓你看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與家鄉之間,也是一種互利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不是利益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舉動。

喬樹林雖然剛開始被看不起,可後來小學生的演講揭穿了真相。賣蘋果的他,其實是在為家鄉做貢獻。

他厚臉皮總瞎扯,卻在愛家鄉這件事上,毫不遲疑。

大師姐對此喝彩村裡人為他鼓掌,喬樹林害羞地笑了。厚臉皮的他,其實心裡一直有著一份堅持,只是不願讓人輕易看穿。

埋葬高媽媽的地方在那山坡上,大樹上那些隨風飄搖的葉子,就像是她辛苦教導的孩子,在羽翼豐滿時熠熠生輝。

我們與家鄉的連接感,不在於距離和價值,而是那顆始終裝著它的心。

三,別忘記對家鄉回頭

假如有朝一日,你在外奔波勞累的時候,你是否會有那麼一瞬間,想到家鄉?回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

就像老範一樣憶及舊事舊人,是那心底無法割捨的過往光陰,是對於時光沉浮的懷戀。

就像大師姐和喬樹林一樣,不忘長輩的苦心教誨,懷著赤誠之心力所能及地做自己的貢獻。

家鄉是個願意不辭勞苦也要養育我們的地方,它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使我們逐漸成長為能影響他人的存在 。

歐陽修說:「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每一次回家鄉的時候,心情都無法沉重,因為我們總想為家鄉做點什麼。

被別人改變還是影響別人!這句話其實不用過於糾結。

人和人都是相互影響的,就像老範和村民及姜小峰,就像高媽媽和喬樹林大師姐,我們被別人改變的同時也影響著他人。

既然家鄉養育了我們,那就讓長大後的我們就來建造好它。

家鄉是我們的根和希望,每一次對家鄉的回頭,都是我們的信念和情感。


END

作者:七洲天,唯心不易創作者。原創不易,喜歡可以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用小人物的故事,講述關於家鄉的含義
    時隔好久,終於走進了電影院,國慶期間看的第一場電影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影片以段落敘事的方式,給我們講了5個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每一個故事裡都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忍不住產生共鳴。而其中的串聯轉場是當下十分流行的短視頻方式,親切不生硬。
  • 《我和我的家鄉》:情感觸發的「騙局」,背後是回得去的家鄉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時,我曾說它"並不是一部我們傳統印象中,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主旋律電影;而是一部充滿細節、能夠引發觀眾內心中真切共鳴的作品"。今年,它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上映,看完後一方面是發覺這句話可以再說一遍,另一方面又意識到,這部電影和去年的《祖國》所想要突出的主題與敘事風格上全然不同,其實有著另一種優勢。
  • 《我和我的家鄉》丨作為《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這電影是真好看
    文丨易小星國慶期間,我和兒子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真的好看到值得推薦啊。五個小單元,每一個都讓人喜歡,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和電影裡的這些最平凡的人,幾乎都能找到共鳴點,那種情感的感同身受,讓人由衷地笑出聲來。
  • 《我和我的家鄉》5句走心臺詞,喬樹林那句讓人格外欣慰
    國慶檔電影已經告一段落,截至10月12日15點左右,《我和我的家鄉》單日票房和總票房依舊排在第一,佔比超大盤一半以上,雖然國慶小長假已經結束,但似乎對《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影響不算很大,因為票房依舊呈現出穩定的上升趨勢。
  • 你被《我和我家鄉》那個故事感動了?是又土又二的喬樹林嗎?
    目前正在熱映的《我和我的家鄉》,作為國慶檔的主旋律的影片,其實是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影片的匯聚了不少知名導演和演員,堪稱國慶檔最豪華的演出陣容。通過五個小故事的講述,把遊子的思鄉之情,對故鄉熱土的那片熱愛。濃縮匯聚在風格迥異的五個故事中,同時在影片中,向觀眾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風土人情。同時,讓大家在觀看中,看到祖國改革開放後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在外打拼的「家鄉人」的思鄉情,為「老家」發展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奉獻精神。
  • 《我和我的家鄉》:五個故事,講述中國地域家鄉情。
    前不久國慶熱播的電影張藝謀導演指導的《我和我的家鄉》取得18億票房的好成績,可見這個片子是成功的。觀影時人們既能看到影片中的笑點,也能因為一些小感動而淚目。最重要的是這部片子也反應了中國地域的鄉土風貌的轉變。
  • 《我和我的家鄉》:你想要的歡樂和感動都有,三大亮點值回票價
    《我和我的家鄉》用五個單元帶給觀眾歡笑和感動,作為去年《祖國》姊妹篇,這一次無論在喜劇還是主旋律內核的表達上都更上一層樓。範偉老師演技直戳人心,身邊好多人都被範老師給演哭了!搞笑不過是《家鄉》的創作手法,電影的核心其實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升華、對家鄉的熱愛、對默默建設家鄉的普通人的歌頌。九位導演探索出了主旋律電影全新的創作方式,沒有說教、不再刻板,每一個單元都做到讓人笑中帶淚。其中帶給我最多感動的是《最後一課》和《回鄉之路》。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
    雖然2020年的國慶檔之爭還沒有落下帷幕,但是《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經遙遙領先,並且率先突破了15億票房。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原型你真的知道嗎?範偉老師主演的《最後一課》,他所飾演的範老師在望溪村支教十多年,不僅親自將退學的學生一個個拉回教室,更是從語文數學教到體育,把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送走。
  • 《我和我的家鄉》有歡樂,有感動,中國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國慶這幾天連續看了幾部不錯的影片,今天來說說《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一部影片5個故事,講述了中國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導演之多,演員之多是我目前看過電影裡最多的,其中有一些演員,我光看到人就想笑,但在這部影片裡卻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感動。
  • 《我和我的家鄉》:最好哭的喜劇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有多少人是唱出來的,舉手!去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對於一部主旋律電影來說,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今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正式上映!影片還是採用集體創作的形式,導演和演員陣容都異常豪華。
  • 影評:我和我的家鄉|致敬治沙英雄,《回鄉之路》很真誠
    get到的點有所不同,《回鄉之路》的有些場景還是讓我很感動。即使請客吃飯都沒錢買單的窘迫,都為後面的反轉設好伏筆,讓人物形象更豐滿。劇情反轉,人物設置上的反差比較出彩。喬樹林真實形象讓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通過小孩子臺上演講來講述喬樹林的事跡,帶著村民開墾荒地,種出優質蘋果。一次次失敗,幾乎傾家蕩產。沙地治理的艱辛和困難,捐款支持教育事業,都令人動容。
  • 《我和我的家鄉》:沈騰和黃渤不一樣的鄉愁,同樣的情感
    要說國慶檔電影哪部演員陣容最大,肯定是《我和我的家鄉》了,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總是讓我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一樣,這部影片是分為五個片段,細心的網友會發現五個家鄉正好分布在我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方向,每個家鄉都有自己的地域特點,不管你的家鄉在哪裡,都能讓你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 徵文 | 主旋律電影的新探索——評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前面有《戰狼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以下簡稱「祖國」)》等電影「叫好又叫座」,如今又有《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讓觀眾「笑中有淚」。此外,《家鄉》中也融入了許多現代流行化的元素,使得影片具有更強的流行性和代入感。
  • 我和我的家鄉:匠人的兩要素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講的其實是一群匠人的故事。《我和我的家鄉》向我們展示了兩種屬於匠人的機會成本。他的學生,後來成為了村子裡的支書和主任,其他人也大多致富了。範老師並未親自帶領大家致富。這個村莊留給他的,更多是遺憾與不舍。
  • 《我和我的家鄉》:有笑有淚,這個國慶的「合家歡」擔當
    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作為一部總結扶貧成果的「主旋律」影片,拍得有些意外精彩。不料自己也因為高血壓入院,兩個「張北京」同時需要醫保卡,結局會是什麼樣呢?但是雞飛狗跳之間,範老師還是意識到了這並不是真正的當年。範老師走出課堂,在鄉村裡憑藉直覺慢慢走著。鏡頭在過去和當下之間不斷切換,我們看到數十年來這個鄉村從落後破舊變得新潮整潔,這裡的學校也從屋頂漏水變得五彩斑斕。
  • 徵文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
    人物懸念: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顛覆了以往主旋律電影十全十美英雄形象塑造的模式,通過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譜寫了平凡人物作出不平凡事件的頌歌。縱觀以往的電影《劉胡蘭》《雷鋒》《焦裕祿》等影片人物「偉光正」形象的塑造過度強調犧牲、奉獻的一面,從而影響了形象的豐富性和可信度。反而《我和我的家鄉》以人物預設懸念的方式將英雄性格多維度地呈現,更賦予人情和人性的質感。
  • 品《我和我的家鄉》故事情節,範偉演技催淚,沈馬組合成點睛之筆
    《我和我的家鄉》正在熱映中,六位百億票房演員加盟,每個故事情節帶給我們不同的歡笑和感動。《我的我的家鄉》作為《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一上映就受到觀眾的好評,這次的故事分為五個單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
  • 《我和我的家鄉》:高尚的心酸!鄧超演出治沙「首富」的愛與哀愁
    《我和我的家鄉》:高尚的心酸! 就《我和我的家鄉》之《回鄉之路》中飛機和大巴上的橋段來看,故事的延展更多體現在鄧超和閆妮兩人的精神交鋒上——「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為幫助家鄉人民脫貧致富,四處謀求機會,卻被電商閆飛燕誤為騙子,屢遭嫌棄。兩人的回鄉之路,一路風波不斷、摩擦紛起,搞笑場面頻出。
  • 影評丨謝文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文/謝文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導演通過不斷設置懸念引領觀眾探尋故事的發展脈絡,一環扣一環,令人疑竇叢生,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電影用事態的發展牽絆觀眾的心,以多種形式、各不相同的懸念,使觀眾不斷產生新的預期,從而實現了對電影敘事的掌控。
  • 國慶熱搜榜第一《我和我的家鄉》看完笑翻了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我和我的家鄉》由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國慶有緣和小夥伴約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真的是集笑點,淚點,於一身,而且看完還讓我感觸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