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現以19億的票房位列榜首,是國慶檔影片中最突出的一部。
這部電影講訴了家鄉情懷和一系列脫貧故事,喜劇內核的本質讓人發笑的同時也無比動容。
電影裡有一句話特別讓人觸動:被別人改變還是影響別人!這句話,是出自鄧超和俞白眉的《回鄉之路》,卻是貫徹了整個影片的主題。
我們都曾有過選擇,但我們始終堅定心中的信念,力所能及的幫助著別人。這也是家鄉教給我們的道理,無私和奉獻。
奉獻是種很美好的東西,如果讓它上升一個維度的話,那就是共贏。
《最後一課》裡,老範是一名在國外大學教授,年近花甲依然心念學生,即使生病也要去上課。可惜人老身子弱,老範在上課時病倒了。
經醫院檢查發現,老範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老範的記憶停留在了某個時刻,不記得子女,只記得過去在農村教學的日子。
記得打鐘人的吆喝,記得漏雨的屋簷,記得童真的笑臉,唯獨忘記了眼前的一切。
西方建築容不下老範對舊情的懷念,他穿上破爛的衣服背著舊行囊,眼睛始終嚮往著一個老地方。
兒女對此嘆息不已,為了幫老範圓夢,他們跟村裡人商量,想演一齣戲回到過去。為了演好這戲,村裡人想盡辦法,對已經現代化的農村進行了改造。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著老範在破舊的屋簷下教書,喊著他們當年的名字,村民們欣喜的眼神湧現出了光芒。
老範停留在了過去,而他們卻以未來的身份看待老範。曾經是孩童如今是大人的他們,身份的轉換讓人明白了時光無情的滋味。
看著老範和村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師,他們如今是否也蒼老了呢?他們是不是還在心念著我們?
這一齣戲,雖然感人,但卻易碎。老範夢碎後,在奔跑停留之際,發現了美麗的新小學,和長大後的姜小峰相遇。
當年老範為了找顏料大雨中摔倒在地,今日姜小峰特意建造出實景讓人感慨。時光交錯下的遇見,直接將故事主題升華。
這齣影片的背後,承載了太多東西。我們與家鄉的關係,不止在於人之間的無私奉獻,而是在於情感交流下的牽扯共贏。
誰也沒有想到,高媽媽背上的那個孩子,竟然是現如今滿嘴跑火車的毛蛋。
《回鄉之路》裡,鄧超飾演的喬樹林,起初讓人感覺像一個騙子。他身無分文,和閆妮飾演的大師姐不斷地湊近乎,想讓她為自己的蘋果樹做宣傳。
雖然話裡千流百轉,可大師姐早就看透了他的心理,只是不拆穿而已。
大師姐要做的,是帶著使命感去變自己的家鄉,如同當初高媽媽說的那句,要讓這裡變個樣。
小時候她扎著兩個小麻花辮,髒亂的風塵使她看不清眼前的場景,卻唯獨將那句話記在了心底。
我們對於家鄉,不止是那一份思念之情,更多的是對養育我們的地方和人們一個交代。你願意對我無悔付出,我就會讓你看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與家鄉之間,也是一種互利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不是利益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舉動。
喬樹林雖然剛開始被看不起,可後來小學生的演講揭穿了真相。賣蘋果的他,其實是在為家鄉做貢獻。
他厚臉皮總瞎扯,卻在愛家鄉這件事上,毫不遲疑。
大師姐對此喝彩村裡人為他鼓掌,喬樹林害羞地笑了。厚臉皮的他,其實心裡一直有著一份堅持,只是不願讓人輕易看穿。
埋葬高媽媽的地方在那山坡上,大樹上那些隨風飄搖的葉子,就像是她辛苦教導的孩子,在羽翼豐滿時熠熠生輝。
我們與家鄉的連接感,不在於距離和價值,而是那顆始終裝著它的心。
假如有朝一日,你在外奔波勞累的時候,你是否會有那麼一瞬間,想到家鄉?回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
就像老範一樣憶及舊事舊人,是那心底無法割捨的過往光陰,是對於時光沉浮的懷戀。
就像大師姐和喬樹林一樣,不忘長輩的苦心教誨,懷著赤誠之心力所能及地做自己的貢獻。
家鄉是個願意不辭勞苦也要養育我們的地方,它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使我們逐漸成長為能影響他人的存在 。
歐陽修說:「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每一次回家鄉的時候,心情都無法沉重,因為我們總想為家鄉做點什麼。
被別人改變還是影響別人!這句話其實不用過於糾結。
人和人都是相互影響的,就像老範和村民及姜小峰,就像高媽媽和喬樹林大師姐,我們被別人改變的同時也影響著他人。
既然家鄉養育了我們,那就讓長大後的我們就來建造好它。
家鄉是我們的根和希望,每一次對家鄉的回頭,都是我們的信念和情感。
END
作者:七洲天,唯心不易創作者。原創不易,喜歡可以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