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效剪輯是整個視效製作流程的起點和終點,需要完成素材的整理、核對、命名、分發、記錄、版本控制、色彩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會用到涉及鏡頭管理的The Foundry Hiero、Shotgun、大禹等管理軟體以及涉及到素材編輯的Premiere、Finalcut、達文西等剪輯軟體。
在項目前期,視效總監會根據場景、製作環境等因素選取一部分鏡頭交給視效剪輯進行Turnover(交接)測試,針對不同項目定製物料交接規範。之後視效剪輯會搭建VFX時間線與串場小樣的時間線工程,接下來的幾乎全部工作都會基於這兩條時間線展開。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一些包含大量視效內容的項目,視效剪輯在前期會根據Storyboard和一些視頻素材合成參考,以便於導演和剪輯師更直觀的創作。進入到項目的製作環節,每日提交的Dailies(樣片)的製作都離不開視效剪輯,他們要將完成視效製作的鏡頭回批到時間線中,並對時間上的鏡頭進行管理與維護。在之前的某個科幻電影項目中,我們需要製作非常大量的視效鏡頭,而一個鏡頭有時還要修改多個版本,這就會涉及到大量的批量上傳、批量回插、導出表單等工作內容,使用一些插件降低人為操作的時間成本和失誤率,將一些步驟自動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圖所示,批量回插、批量上傳等插件是大禹系統的一部分,視效剪輯可以在Hiero上使用,加上Shotgun三者共同實現鏡頭管理。素材上傳到伺服器之後,會同步到Shotgun,這時可以自動生成一個包含鏡頭信息的Shot List,根據鏡頭號可以將更新的素材自動回批到視效的時間線上。
整個視效製作完成之後會將視效物料交付給I/O,以開展後續的調光工作,這時視效剪輯還需對其進行內容技術層面與效果層面的質檢。
在前期搭建VFX時間線時會質檢小樣和素材,質檢內容涵蓋編碼格式、解析度、色彩空間等內容,同時要在大禹上完成鏡頭素材、在shotgun上完成鏡頭信息的上傳工作,這一步是為保證上遊(剪輯)環節按照交接規範輸出素材。
在項目中期提交Dailies時,我們首先要進行質檢,從畫面到鏡頭信息方面都保證符合規範,因此畫面顏色、鏡頭版本等內容都是視效剪輯需要關注的。
在提交最終視效物料時,視效剪輯會根據項目質檢標準,核查鏡頭色彩、畫面長短以及是否存在花幀等情況。
作為視效與剪輯環節的樞紐,視效剪輯會牽扯到物料傳遞的問題,交付的物料要保證規範化與完整性。要知道視效剪輯Turnover的過程中,物料不僅是一條視頻或者說是簡單的時間線,而是包含Shot List、CSV文件、XML文件以及製作素材和樣片的物料包。
Turnover並非一個單向過程,而是可能會持續N輪的工作,在此過程中視效剪輯會持續跟蹤每一個視效鏡頭的數據,保證剪輯環節的任何修改都能第一時間通知到視效環節,讓視效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不會成為無用功。每個參與創作的電影人們都希望飽含自己心血的作品能儘早跟觀眾見面,據我國的《電影管理條例》當影片合格並能夠依法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才可進行發行、放映。影片的內容審查在拍攝剪輯之後進行,拍攝完的影片是刪是改都在內容審查這一關被確定下來。
那怎樣才能儘早讓審核的領導看到內審片呢?視效剪輯在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項目中因為鏡頭量偏多並且存在周期緊張的情況,導致內審物料無法順利完成交付,此時視效剪輯會充當合成師的角色對項目鏡頭進行分級別處理。通過AI技術對藍綠幕進行快速預合,加速內審片的製作。
今年年中上映的都市劇《北轍南轅》是我們負責全流程製作的項目,其中也有視效剪輯服務,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內審片製作的範例。
縱觀現在的影視作品,如果你仔細觀看片尾字幕,會發現視效剪輯的身影是無處不在的,這個崗位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卻極為重要。他們會從整體上對影片製作進行把控,他們會與項目製片方進行對接,參與整體故事線的搭建,並對鏡頭進行的有效管理,他們的工作關係到整個後期製作效率、準確性乃至預算控制,是製作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帥氣可愛的天工視效剪輯同事-
一部電影的上映,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受到大家的關注,聚光燈外那些慢慢滾動在片尾的名字也是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他們不可或缺又極易被人忽略,而視效剪輯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個典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致敬這些「隱秘而偉大」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