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樊羽瑋】「企業建在家門口,掙錢就在村裡頭」,這句話就是如今布楞溝村脫貧攻堅路上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大山深處的貧困婦女們的心聲。說起布楞溝村的脫貧經驗,就不得不提起「扶貧車間」,它的建立讓貧困婦女們從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實現了她們在家門口就業,務工顧家兩不誤,走出了一條以就業扶貧為主攻方向的發展致富路。
布楞溝村位於甘肅東鄉縣北部乾旱山區,境內山大溝深、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群眾們處於全縣最偏僻、居住最分散、條件最惡劣的地方。在東鄉語裡,布楞溝村是「懸崖邊」的意思,從這個名字不難看出布楞溝村自然環境的嚴酷惡劣和群眾生活的艱難。但這一切都不能也不會阻擋布楞溝村群眾們脫貧的腳步,「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經過7年的努力,布楞溝村引來了水、修通了路,建起了「扶貧車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的布楞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公裡的「石化路」修成通車、4100畝的梯田也全部休整、自來水全部入戶,折紅二級公路穿村而過……56戶村民搬進了新農村村居,還建成了村級活動場所,配套了文化室、衛生室、便民超市等,不僅便利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還豐富了精神世界,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新建成的布楞溝小學設施齊全,窗明几淨。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布楞溝村也是下足了功夫,村裡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工程並種植經濟林,2013年以來累計完成造林5750畝,原本光禿禿的黃土山正慢慢變綠。
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問題解決了,致富增收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如何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尤其是讓村裡的貧困婦女們找到合適自己的脫貧致富路成了當務之急。2018年4月,由東鄉縣委、縣政府支持、中石化投資、縣婦聯牽頭建成了布楞溝村「巾幗扶貧車間」。「巾幗扶貧車間」是解決貧困婦女特別是農村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問題的一項有益探索,是推進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也是増加婦女務工收入、提高婦女家庭地位、轉變婦女思想觀念的有力抓手。布楞溝村也抓住時機,建立起「扶貧車間」。布楞溝村的「扶貧車間」主要以製作花餜餜為主,目前已經吸納了33名婦女就業,平均月收入1500-3000元不等。花餜餜是東鄉的一種特色食品,很多布楞溝婦女都因照顧家人無法出去打工,但有一手好廚藝,特色美食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新門路。目前,「扶貧車間」是由東鄉族回鄉創業女大學生馬娟在運營,效益良好。一個個色澤金黃、酥脆香甜的油餜餜,不僅品種豐富,銷量也是節節攀升。在2018年敦煌舉辦的首屆婦女文化交流論壇及系列活動中,馬娟為「東鄉花餜餜」爭取到了340萬元的產品大單。
「巾幗扶貧車間」的建立因地制宜的解決貧困婦女「顧家、務農、賺錢」相互矛盾的問題,讓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過上了「每天八小時」上班的幸福生活。不再向家裡「掌柜的」伸手要錢,婦女也變得更加自信。除了經濟上的收益提高,思想觀賞上的轉變更是顯著。農村婦女還在「車間」參加各類活動,外出觀摩學習,在開闊眼界的同時,整體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東鄉縣婦聯卯足了勁積極宣傳、入戶動員婦女進入「扶貧車間」務工掙錢,使婦女在就業的同時,學習政策法規,宣傳婚姻、維權、家風文明等方面的知識,既豐富了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加強了思想教育和維權意識。
正是這些「小車間」,撬動了「大扶貧」,實現了貧困婦女顧家掙錢「兩不誤」的脫貧夢想。車間裡繁忙的身影,一個個金黃的油餜餜,映襯著村民的笑臉。「懸崖邊」迎來了巨變,正向著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