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表演者的華麗缺位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最近由騰訊視頻出品的自製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話題不斷,成為了今年繼《脫口秀大會》《樂隊的夏天》之後的不二熱度。現場四位嘉賓導演透過參賽演員們對知名影視劇作品片段的重現,對演員進行分級考核、評定和選拔,以淘汰制的方式選拔出最後的優勝者。參選演員的範圍涵蓋了新入行的青年演員、選秀明星、網絡紅人、資深知名演員、主持人等等。如此寬泛的參選者,似乎早已為節目未來的走向和基調埋下了伏筆。又或者說,在自媒體盛行和人為造星造流量的今天,「演員」作為「從事表演藝術的專業人員」,已經永遠地走下了神壇,略等同於有顏值、有流量、有資本、有話題、有知名度的一切自然人。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演員,但好演員卻鳳毛麟角的時代。不論是從舞臺演出還是影視作品的角度看,除去個別以實力徵服觀眾的參選者,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演員請就位》所展示的恰恰是表演者的嚴重缺位。只不過,這種缺位經過熱議話題的包裝和綜藝節目精心設計的各種環節,少去了一些突兀與牽強,讓大部分觀眾更易於以「經驗尚淺、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接受節目內容。但不容爭辯的誤讀已經根深蒂固:人人都可以成為演員。借用節目中嘉賓導演趙薇的口號「表演無矩」加以延伸:作為職業的表演真的可以無矩嗎?我想作為從影二十餘載的趙薇而言,她所謂的「無矩」一定是建立在已經成為專業演員、掌握基本專業技能、真正形成表演風格的基礎之上的無矩不設限,這無疑是所有藝術從業者的終極目標。但很遺憾,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很多所謂「演員」參選者,把無矩理解成了不知矩,並且樂在其中,身體力行。「矩」是曲尺,是法度,任何一種職業,不可能無矩。如果有,那是天賦異稟的極少數。真正的表演者,無一不是天分和不懈訓練的集成。

早在《演員請就位》之前,就已經先有了類似演員競選真人秀的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除去從舞臺化表演到影視化呈現以及賽制上的區別,這兩檔綜藝節目在內容上並無本質區別:都是讓有知名度(或大或小)的演員/明星/公眾人物,重新復刻在廣大觀眾中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影視劇作品。此設置的真正用意,無非是為了製造對比和差異化討論。通盤看下來,能夠達到或者超出原作品質量水準的片段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成了襯託和彰顯原表演者和原作的反面教材。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播放過半後,不難發現,在很多復排的影視劇片段中,我們聚焦的扮演主要角色的參選演員們和那些來自原片的不知名助演們,存在著嚴重的劇本理解的脫節和演技上的差距。

沒有一滴水可以脫離海洋而存在,對於一個完整的表演和角色而言,亦不可能脫離整部劇作,單獨存在於某個十餘分鐘的片段裡。如果僅憑區區幾頁斷章的劇本選段,在數小時裡就能融匯所飾演角色的精魂,那麼演員的誕生當真可以在一場綜藝裡完成。這是對表演的量販,也是對表演的曲解。在舞臺上,每個人傾注心力所完成的自我表達和宣洩都無可厚非,畢竟生活即戲劇;但在眾人狂歡之後,留下的卻是對表演藝術的嘆惋和唏噓。從這個意義上看,《演員請就位》無疑又有了對行業的警醒。

如果節目為了專注表演的意義而存在,那麼就不會出現評委間爭執、評委受節目組影響和要求選拔演技不佳者勝出、真正的好演員慘遭淘汰等一系列實與節目立意無關的話題。試問:作為觀眾的我們、作為評委的導演、作為演員的參選者,在節目中完成的是表演,還是秀?我們所觀的是表演本身,還是一場假以切磋演技的外衣而編設的真人秀?無非這一次,真人秀的主體從素人換成了明星,真人秀的內容從明星日常換成了專業競技?

電視、網絡具有娛樂性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也許一點也不擔心其對我們的文化造成的威脅。我們從中放鬆,感到歡悅和開心,我們也漸漸能分清真假,去粗取精。「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電視為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表演。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大禹

編輯:李靜 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演員請就位》:表演者的華麗缺位
    最近由騰訊視頻出品的自製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話題不斷,成為了今年繼《脫口秀大會》《樂隊的夏天》之後的不二熱度。現場四位嘉賓導演透過參賽演員們對知名影視劇作品片段的重現,對演員進行分級考核、評定和選拔,以淘汰制的方式選拔出最後的優勝者。
  • 文化時評|演員請就位,演技仍缺位
    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強勢出圈,每集都能喜提好幾個熱搜:從給演員商業評級,到爾冬陞導演的「靈魂拷問」,再到郭敬明導演任性給演技小白演員發放S級卡引來一片噓聲,李誠儒不留情面直言:「一個寶劍扎到胸口,一塊死肉,連痛苦都沒有的就被選擇嗎?那你對其他39個演員怎麼交代?情何以堪?」
  • 看了《演員請就位2》,觀眾對周迅的《表演者言3》期待值又漲了
    在《演員請就位2》還沒有開播前,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對這檔節目充滿了期待,畢竟這檔節目的立意還是很正面向的。可以視為大導演們連同平臺創造出了一個舞臺,讓那些過氣演員們可以通過這個舞臺再度翻紅,也讓年輕藝人們得到磨練,更是讓觀眾們看到演員們的不容易。
  • 《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大發S卡,張大大把觀眾演活了
    近日來,《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已經開播了,自從開播之後不管是四位導演還是上節目的演員,每次播出後都有話題就會登上熱搜,給大家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編不得不說,《演員請就位2》真的是一個熱議話題滿滿的綜藝,你們認為呢?又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留言告訴小編吧。
  • 演員請就位被嘲是資本請就位
    網上曝光了一張《演員請就位》的關係圖,沒想到這檔節目背後居然有69家影視公司投資,而這些公司跟參與比賽的演員有著某種不言而喻的關係。有些演員甚至還是公公司的股東,面對這樣交錯雜亂的「關係網」,不少網友感慨演員請就位是資本請就位吧?前幾期演員請就位都有各種爭議,李誠儒跟郭敬明的battle,甚至還有導師跟學員的矛盾,郭敬明還在節目中大罵孟子義的網紅臉。
  • 自信點,其實你也可以參加《演員請就位》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演員請就位2》頻頻登上熱搜,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就在這檔節目結束一周之後,另一檔同類綜藝《我就是演員3》正式開播,再次引發網友們的關注。「後臺」的存在讓表演者得以暫時擺脫舞臺的束縛,不必時刻考慮觀眾的感受和想法,從而達到放鬆身心、調整狀態的效果。由此可見,演員在前臺與後臺的狀態是截然不同的,表演者往往需要在從後臺進入前臺或從前臺進入後臺的瞬間迅速切換自己的狀態。
  • 《演員請就位》:找的真的是演員嗎?
    《演員請就位》開播了,同時引起了大家的爭議。為什麼呢?因為這次的導演意見不合,每個人好像不知道自己選擇演員的標準是什麼。他們的問題和回答心口不一,他們的標準也在變化。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演員,請就位!演員,指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表演者
  • 《演員請就位2》打了行業三個耳光
    從首期到決賽,《演員請就位2》就不斷收割著網友的關注度與熱議,#陳宥維王楚然版三生三世#、#何昶希S卡#、#胡杏兒全場票數第一#、#曹駿是市場評級的最後一名#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演員的演技再度被一檔綜藝節目放大,接收來自各方的點評。
  • 《演員請就位》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口碑的?
    然而《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當中,編劇團隊模擬顯失公平的演藝行業生態,不論演技高下,單憑混亂無序、缺乏理性的演藝市場逐利品性主導的商業邏輯所形成的「市場定級」。雖說演藝生態行業的確酷烈,生態運行的基礎邏輯大多時候不遵從演員個人「實力」 與「能力」,但這樣的賽制設置儼然違背了「拼演技比實力」的節目運行邏輯的初衷,相伴而來的是,演藝生態的失公和逐利本性,也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節目運作過程中暴露無遺。
  • 《演員請就位》,接下來是導演的較量
    打頭陣的是騰訊視頻於10月11日首播的《演員請就位》。導師《演員請就位》受人矚目,並不僅僅是有陳凱歌、李少紅這樣少有露面的大咖導演坐鎮,也在於參與節目的演員陣容堪稱華麗。既有明道、炎亞綸、阿嬌、張榕容等業已成名的;也有彭小苒、郭俊辰、周奇、陳若軒、宋芸樺等通過角色給觀眾留下一定印象的新人演員;還有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曾經有過好角色之後籍籍無名的演員。作為騰訊視頻S+級別製作的綜藝,《演員請就位》品相如何?它真的能夠幫觀眾建立起一套演技標準嗎?
  • 《演員請就位》,就位的不是演員
    文章來源:雷叔電影(ID:normalbeauty)作者:雷叔電影最近關於《演員請就位》的討論,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看到了一些。《演員請就位》第一期播出後,網上層出不窮的消息,說看爾冬陞懟流量明星,太爽了。確實。爾導不僅懟了idol,還層層遞進,句句在點。每批一次,觀眾就爽一次。
  • 好戲 |《演員請就位》?明明是「郭敬明已就位」嘛
    這不,在近期頻上熱搜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中,郭老師再次依靠翻雲覆雨的華麗操作、十足機靈的巧舌論辯,招惹罵聲一片,成為大型群嘲現場最閃亮、最晃眼的當事人。撩還是小四(老四?)撩。釣的是話題,是流量,待願者上鉤,《演員請就位》希望得到的東西,便真正「就位」了。
  • 演員請就位?不,演技請先就位
    最近熱播的表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演員請就位》海報《演員請就位》類似於演員版的「創造101」,40位演員要通過一輪輪的表演,獲得陳凱歌、爾冬陞、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以及觀眾們的認可。
  • 張大大參加《演員請就位》,卻遭爾冬陞慘批,本尊回應非常靠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演員請就位》,記得再第一季的時候參與嘉賓就囊括了實力派和偶像派最近《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也正式開播.再最近一期的節目當中,作為一名主持人的張大大再表演當中卻被飽受詬病,香港著名導演爾冬陞狠狠的批了一頓,有人感覺大快人心,當然也有人為此感到遺憾。
  • 綜藝《演員請就位》,就位的何止是演員
    #演員請就位《演員請就位》熱度如此之高更多是因為有爭議,很多節目沒有收穫口碑但收穫了熱度對於節目導演來說這個節目就是成功了的,所以現在很多綜藝節目為了製造爭議點,刻意激發節目人員的矛盾,以此來獲取更高的熱度。
  • 《演員請就位》,就位的不是演員,而是導師
    《演員請就位》實火,三天兩頭上熱搜。就算你沒真的看過,估計也常常在熱搜上看個七七八八,比如「爾冬陞懟流量」「郭敬明李誠儒罵戰」「趙薇說李溪芮孟子義矯情」等等。《演員請就位》第一季播出時,就算很多人沒看過節目,對「李誠儒懟郭敬明」也有所耳聞。
  • 《演員請就位2》,資本已就位
    李誠儒退出了,《演員請就位2》終於失去了最後一個說真話的人。但即便沒有李誠儒的退出,這檔綜藝也早已撕下「演員」的假面,露出中國影視圈的殘酷現實——演員能不能就位,要看資本夠不夠位。熱搜KPI拉滿的《演員請就位2》早已偏離軌道沒有選秀綜藝霸屏,各大嘻哈綜藝接近尾聲,Q3的綜藝市場略顯蕭條,於是幾乎每集都有「扯頭花」劇情上演的《演員請就位2》殺出重圍,成為今秋爆款之一。
  • 《演員請就位》疑似引導話題炒作,唐一菲憤怒退賽引爭議
    《演員請就位2》開播以來,演員演技沒看到多少,節目組話題製造能力倒是讓人嘆為觀止,每期一個爆點,評委席的吵架開懟,冷嘲熱諷,明槍暗箭,以及與此同時帶來的一波波熱搜,讓節目賺足了流量,而關於表演這回事,早就淪為了一塊巨大的背景板,因此有人評價說「演員就沒就位不知道,反正眼球是效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肯定是就位了。」
  • 演員請就位,戲約已就位
    在節目中連過兩關的同時,作為演員的多面性,也被大眾及市場看見。儘管《花椒之味》成為了孫千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舞臺上的殺青之作,但製片人的橄欖枝也齊齊向她拋來。但事實上,《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在復刻真實的行業規則,揭示演員們生存環境的同時,在節目內核上是有溫度的。它更像是一個原生態的職場:演員們可以通過演技實現越級,獲得優先挑選資源的資格,而這一點在複雜的演藝圈中並不常見。
  • 演員請就位?應該是撕B請就位吧
    因為《演員請就位2》,爾冬陞火了。本質上來說,《演員請就位》就是一個無比彆扭的節目。甫一開場,幾位製作人就用手裡「市場」的大旗把幾十位演員挨個評了級:有國民度的演員和突然爆紅的新人共享S級的沙發;被遺忘的中年女演員和還沒紅起來的小生一同坐在B級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