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斬獲第14屆加拿大中國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後,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又相繼獲得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藝術貢獻獎」、第16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佳戲曲電影」,入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評委會提名等多個獎項。
11月7日下午,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入圍最佳戲曲片評委會提名。
在電影創作前及創作期間,主創團隊曾多次到訪順昌採風獲取靈感,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與順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此,我們專訪了順昌縣齊天大聖文化研究專家、縣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王益民,為我們解讀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與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文化的淵源。
人物採訪I
王益民
順昌齊天大聖文化研究專家、順昌縣博物館館長、研究員。長期從事齊天大聖文化的發現研究工作。撰有《孫悟空的原籍在福建寶山》等論文,考證了齊天大聖信俗文化發源於順昌這一史實。
問:為什麼說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與順昌有著深厚淵源?
王益民:不少學者認為,孫大聖的形象起源於福建,在福建順昌縣西北境內的寶山被稱為「齊天大聖祖山」。歷史上,大聖信仰也從福建被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2010年以來,福建省京劇院、省電影製片廠領導專家多次到順昌的寶山、合掌巖等地實地考察,詳細了解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文化的相關情況。
問:為什麼說齊天大聖信俗文化起源於順昌?
王益民:齊天大聖信俗,是形成於福建省順昌縣,以猴神崇拜為核心,融儒釋道文化,以祭祀活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民間信仰習俗。其可上溯至唐末五代,盛傳於元末明初,有千年可考歷史,在中華猴信仰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問:齊天大聖信俗文化有著怎樣歷史呢?
王益民:漢晉以來,閩越先民就有祭祀山精木怪之俗。順昌齊天大聖信俗興於五代,盛於元明。據文獻記載,吳承恩於1560年前後到順昌採風,為他塑造美猴王形象提供素材。明末鄭成功部將阮俊夫人阮鄭氏把齊天大聖信俗帶到臺灣臺南萬福庵,使這一信俗在臺灣發展並傳承。明清以來,即《西遊記》成書後,其對民間信俗影響巨大,兩岸齊天大聖信俗的內容和形式也受到《西遊記》故事人物及情節的改造,並隨之影響日益深廣。
問: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文化在全世界有著怎樣的影響力?
王益民:順昌齊天大聖信俗與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海絲各國的齊天大聖信俗同根同脈,每年吸引大批海內外信眾赴順昌交流拜謁,參與順昌齊天大聖信俗祭祀、文化交流活動,擁有龐大的民間基礎和廣泛的輻射力。因此,2019年12月,順昌縣被省臺辦授予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近年來,順昌和臺中等地連續多年舉辦兩岸齊天大聖文化交流活動,已成為溝通海峽兩岸的重要橋梁與紐帶,舉辦齊天大聖文化旅遊節,推動文旅融合,還吸引了張紀中版《西遊記》在順昌取景拍攝。「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歷史悠久、多元獨特、傳揚廣泛、積極向上的齊天大聖信俗,將繼續引領大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