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臺灣腔:「在飯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海外網

臺灣阿美人歌手楊品驊近日登上海峽論壇大會,講述了自己在北京的創業經歷。楊品驊的登陸之旅,讓人看出兩岸少數民族相親相近的情感,體現了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對祖國的認同。

楊品驊開辦了大陸第一家臺灣少數民族特色餐飲,以文創形式將高山族文化行銷大陸。據說,楊品驊的餐廳開業後,一直堅持臺灣部落員工和大陸少數民族員工結合。這樣一來,不只來京的臺灣少數民族將之視為歇腳地,彝族、藏族、苗族、蒙古族等大陸少數民族的夥伴也來來往往,交織無數的歡樂時光,甚至共同扶持度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冬。楊品驊笑言,「我們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可謂入情入理。

無獨有偶,臺灣鄒族的「米諾逐」樂舞團曾多次來大陸演出,鄒族人見到壯族和畲族的文化與習俗,儘管山海相隔,他們感到的卻是十足的親切。因為壯族和畲族與臺灣鄒族一樣生活在高山之上,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也與鄒族樂舞有異曲同工之妙。「米諾逐」樂舞團的團長遊書木說,與大陸少數民族接觸得越多,就越感受到「中華一家親」。

這說明,兩岸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越多,雙方就越能領略到彼此的魅力,民族情感上也就越接近。臺灣的山林和海洋之美,在海峽這邊有了綻放的機會。

反觀蔡英文當局,雖然在2016年上臺時向臺灣少數民族道歉,但2017年頒布的「臺少數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就排除私有地,無視少數民族利益,讓許多部落族人感到自己被欺騙、被利用。為此,阿美族歌手巴奈在凱達格蘭大道搭帳篷抗議長達1000天,換來的卻只是蔡英文辦公室的不聞不問。

一邊是欺騙與忽視,一邊是包容與機遇,臺灣少數民族對於大陸的認同與親近也就不難理解了。

策劃/牛寧

文案/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正如1976樂隊的歌詞,「這沒有冬天,這是亞熱帶」。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
  • 聊點臺灣腔:兩岸經濟有來往,臺灣福氣又安康
    來源:海外網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近日在臺北、廈門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今年,臺灣經濟發展遭遇了不少挑戰,臺灣產業界人士難免擔憂。疫情以來,島內民生問題凸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反映了臺灣民眾的消費不振。根據臺當局統計部門的數據,臺灣放無薪假的職工人數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有錢的人不敢花,沒錢的人沒法花,消費需求自然下降。與此同時,疫情中臺灣的股市、房價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漲了。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
  • 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來源:海外網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曲藝形式,廣受兩岸同胞歡迎。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
  • 聊點臺灣腔:從臺灣網紅登陸,看兩岸年輕人之間的親近感
    來源:海外網「2020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自8月29日啟動以來,已有上百位兩岸青年主播報名,其中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青年。一位「臺青」說:「希望借大賽的東風,在直播電商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臺上活躍的臺灣網紅不少,其中新浪微博是臺灣青年使用最多的大陸社交媒體平臺,註冊用戶數超過500萬,月活躍人數上百萬。他們中有的是在島內闖出名氣之後「登陸」,有的則是在大陸的平臺揚名。網紅「登陸」,不但為臺灣新媒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也是兩岸年輕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 聊點臺灣腔:兩岸旅遊一家親,同胞見面三分情
    儘管疫情嚴峻,臺灣遊客仍熱衷於到大陸旅遊。自從上世紀80年代,兩岸交流解禁,臺灣民眾就來大陸探親、遊覽。剛來大陸的臺灣民眾,常對名山大川頗有感觸,因為那是臺灣同胞從小在教科書上學過、見過,身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地方。近年來,來到大陸的臺灣遊客更多體會到大陸的現代化,驚嘆於大陸的發展速度。
  • 讓臺灣同胞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感受親情享受紅利
    文劍(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探索海岸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代表和委員們紛紛表示,兩岸同胞一家親一家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就是為了讓臺灣同胞從大陸的善意和誠心中,感受更多的親情,享受更多的紅利。      兩岸融合發展,既是大陸的善意所在,更是臺灣同胞的期盼。
  • 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兩岸作家要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
    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兩岸作家要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 2012年05月29日 09:5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福建GDP首超臺灣 兩岸融合發展現新機
    新華社福州5月27日電(記者康淼 李慧穎 邰曉安)權威數據顯示,海峽西岸的福建省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臺灣。分析人士指出,這為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更堅實基礎和更大發展機遇。新華社記者日前從中共福建省委相關部門獲悉,根據閩臺兩地統計年鑑等可靠資料,2019年福建省GDP同口徑折算為6145.5億美元,臺灣GDP折算為6112.6億美元——福建經濟總量已相當於臺灣的100.5%。「首次實現經濟總量趕超臺灣,對地處對臺前沿的福建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
  • 臺灣青年陳怡廷:兩岸創業市場融合已成趨勢
    原標題:臺灣青年陳怡廷:兩岸創業市場融合已成趨勢   「與其在父輩的庇佑下順順利利地接過交接棒,臺灣青年不如尋找一個機會,逐夢大陸,在自負盈虧的
  • 「一國兩制」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案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回答為什麼要實現兩岸統一的問題。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實現兩岸統一符合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關乎全體中華兒女的情感與尊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從臺灣的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華民族最早發現、開發和經營了這塊土地。明清時期,臺灣先後遭到荷蘭、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被日本殖民統治 50 年。
  • 聊點臺灣腔:大陸籃球賽場上的臺灣身影
    除球員之外,一些臺灣籍籃球教練也活躍在大陸籃壇,山西隊、福建隊都請過臺籍教頭。甚至,曾經還有臺灣球隊在大陸打過比賽。2001年,臺灣新浪獅籃球隊登陸,徵戰當時的大陸男籃甲A聯賽。雖然身高略吃虧,但是這支寶島球隊打法非常有魅力,又快又好看,在大陸收割了大波球迷。但好景不長,2003年,這支球隊不再被臺當局允許來大陸參加比賽,這讓很多球迷唏噓不已。
  • 歌聲傳情 2019「民族風·兩岸情」聯歡晚會在京舉辦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 (記者張瑜瑜)17日晚,在童聲合唱的侗族大歌和侗族銀飾的清脆聲響中,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第八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2019「民族風·兩岸情」聯歡晚會在北京開幕,來自兩岸的少數民族朋友歡聚北京,通過歌聲舞蹈交流情誼。
  • 聊點臺灣腔:如出一轍!臺灣學生也要上補習班
    其實,海峽對岸的臺灣學生也是一樣。臺灣學生有多苦?從補習班的數量可見一斑。據了解,現今臺灣註冊的補習班有將近2萬家。這些補習班大多集中在臺北的南陽街,因為南陽是諸葛亮隱居的地方,所以補習班都希望討討彩頭、沾沾喜氣。雖然諸葛亮似乎並未參加過什麼考試,但是這擋不住熱情的學生家長。
  • 臺灣原住民族文創協會向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捐贈物品
    臺灣原住民族文創交流協會向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捐贈活動在臺灣會館舉行千龍網北京5月25日訊 應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原住民族文創交流協會來京參訪,並於24日上午在臺灣會館舉辦捐贈儀式,向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捐贈臺灣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 臺影片《賽德克.巴萊》"登陸" 講述少數民族抗日
    臺影片《賽德克.巴萊》"登陸" 講述少數民族抗日 影片的主角、驍勇善戰的賽德克部落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於是他決定帶領族人依循祖靈之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  片中主角莫那•魯道由原住民素人演員(未演過電影角色的人士)飾演,較好地展現了當時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男子的陽剛之氣。  「聽說影片和臺灣上映的版本相比,刪減了約兩個小時,感覺略有遺憾,意猶未盡。」王子義先生說。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雲」論維護臺海和平與融合發展
    北京、上海、臺北、臺南四地會場的逾60位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研討。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以視頻連線方式在「雲端」舉行。北京、上海、臺北、臺南四地會場的逾60位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研討。圖為北京會場。
  • 聊點臺灣腔:「陸客不來,臺灣也沒怎樣」?超扯的
    來源:海外網有一名臺灣網友近日在ptt發文稱,陸客這麼久沒來臺灣,臺灣也沒有怎麼樣,「女王頭人潮多到報警,真的沒陸客沒差」。貼文一出引起熱議。有網友回應說,「該倒的都倒光了阿,沒看士林夜市現在慘況」。臺灣觀光發展基金主要來源是機場服務費,單這一項每年收入都在60億元新臺幣左右,可謂財源廣進。儘管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但年初存量仍超過70億,何至於一年不到就花了個乾淨?原因就在於近幾年,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島內旅遊,花費巨資進行補助。觀光發展基金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早已降低。
  • 從三立的「北京腔」看臺灣媒體亂象
    該新聞迅速成為臺灣媒體捕抓的焦點,但三立新聞竟以「帶有北京口音」和「自稱記者的男子混入」做成一則假新聞,且不斷地放送,無限上綱抹黑《中國時報》記者,製造兩岸對立。       這則假新聞凸顯了,臺灣民主制度崩壞以及治理能力耗損的元兇之一是惡質化媒體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