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之所以提出要對兒童進行日常生活教育,是因為她發現:兒童的玩耍與大人的工作不同,兒童往往喜歡重複而且可以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件物品或者事情,如打掃衛生、清潔物品等等,因此蒙特梭利提出了要對兒童進行日常生活教育,以便讓兒童更好地適應生活、照顧自己、照顧環境。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家庭養育人很多,導致孩子根本無法照顧自己,更不用說照顧他人、照顧環境了,例如孩子無法獨立穿脫衣服、穿鞋、穿褲子等等。因此,必須對兒童進行日常生活教育。
(IC教室日常生活區一角)
PART1 蒙氏教室裡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區在五大領域中是最基本的最基礎的,就像蓋樓房時的地基。
日常生活區的教具也是最貼近孩子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也是孩子們進入幼兒園班級之後覺得最像家的一個部分,也是孩子們入班之後第一個接觸到的區域。所以日常生活區起著家庭和教室之間連結的角色。
PART 2 衣飾框
衣飾框就是日常生活區裡面的一個工作。衣飾框這個工作裡面又會有分很多不同的種類,有按扣的,有書包口的,有皮帶扣的,有大紐扣的,有小紐扣的,有拉鏈的等等。都是把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技能,分解到每一個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操作練習、重複、習得一項技能。
Help me to do myself 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
當孩子們進入幼兒園就意味著他們要離開父母,要學會如何照顧自己。視頻中的小朋友就在練習如何拉拉鏈,專注的樣子,手指捏的動作,手指和手腕配合,手眼協調的能力都是在通過一次一次的重複練習中增強精細動作從而更加的熟練。最後小朋友自己把拉鎖拉上去,自信的微笑,疊起衣服來,放到自己的衣服框裡。
兒童通過自立獲得身體的獨立;通過自由的使用其選擇能力獲得意志上的獨立;
通過沒有幹擾的獨立工作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瑪利亞.蒙特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