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十國中最先滅亡的前蜀,一代開疆、一代享樂,二世而亡

2020-12-22 三匠畫片

唐末藩鎮割據,凡是有些實力的都忙著擴張自己的地盤,今天咱們來看看前期面積最大的前蜀的形成、發展和滅亡。

西川節度使王建第一步當然是要取東川,為此還廢了不少周折,大概用了三次機會。第一次是唐昭宗聽說東川老節度使去世,派欽差給新東川節度使顧彥暉送賞賜,結果東川治下的綿陽刺史反了,劫持了欽差並往南進攻。王建借著這次機會以幫助"賢侄"顧彥暉為名,出兵輕鬆平叛。希望等顧彥暉前來道謝的時候將其扣留,結果顧彥暉事先得知王建的心思,稱病未出。

第二次機會是公元985年,三個節度使聯合起來攻入京師,殺掉了宰相韋昭度,昭宗也危在旦夕。王建派出一小波兵力號稱救駕,然後以"東川不出兵救駕"為名,大舉出兵東川。結果剛打下一個州,人家北邊的李克用就閃電般救出了唐昭宗。昭宗從始至終都在想法設法不讓王建做大,於是下旨讓王建的所有兵都撤回去。也就是說"你所謂救駕的那點兵不用來了,你派往東川的兵也給我撤回去"。

當時天下還有像李克用這樣的"巨型"節度使在,王建一時也不好明著跟昭宗撕破臉。第三次機會是趁著昭宗再次被其他節度使欺負,王建明目張胆的大舉入侵東川,先後拿下渝州、瀘州等地。等到昭宗又緩過神來下詔讓王建撤兵的時候,為時已晚,公元897年十月顧彥暉被逼自盡,東川盡數落入王建手中。

四年後,王建又以同樣的方式,借著宦官韓全誨劫持昭宗之際,出兵吞下了山南西道。又用了兩年,趁亂拿下了荊南節度使下轄的幾個州,包括今天的奉節、忠縣、萬州、恩施等。此時王建的地盤已經超大,且不再僅限於蜀地。無能為力的唐昭宗也只能選擇面對現實,於公元903年正式冊封王建為蜀王。

第二年梁王朱溫弒殺唐昭宗,另立唐哀帝,並將京師遷到了自己治下的洛陽。此時多數小割據不敢吭聲,王建則借著自己地盤最大、蜀地又易守難攻,表示不承認朱溫所立皇帝,繼續沿用昭宗年號。公元907年朱溫徹底滅唐,歷史正式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大多數十國成員都尊朱溫的後梁為正朔,王建繼續表示不服。

此外還有一人也不服,那就是朱溫的老上司晉王李克用。如果說王建依仗易守難攻與朱溫叫板,那麼李克用則是全憑實力對陣朱溫。二十三年後,滅掉後梁建立後唐的,正是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此時的王建覺得既然大唐真的滅亡了,那麼朱溫能做皇帝自己也能,可以說當時天下諸侯裡,王建除了李克用外誰都不服。於是還專門給李克用寫過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咱倆平分天下"之類的,但是人家李克用對王建的地理優勢心知肚明,在家過舒服日子可以,出來成不了氣候,結果沒理王建。

王建一看反正我已經知會過你了,你稱不稱帝隨便,反正我是等不及了。於是在就在大唐滅亡的當年9月25日稱帝,國號大蜀。

公元918年王建去世,其子王衍繼位。這是一個特別會享受的皇帝,因為假如要形容一個普通的享樂皇帝一般用荒淫無道之類的成語,而王衍看起來更正常一些,因為他不是個"宅男"。會享受在於他喜歡微服出遊,當然不是為了體察民情,而是完全為了享樂。畢竟蜀國那麼多郡縣他都沒去過,此人又會做詩詞,對出遊興致非常之高。有時他是大排場出發,所到之處都靜街供他一人遊玩。有時則穿微服遊歷於民間,像個闊少爺一樣大把花錢,等遇到什麼過不去的事兒了,再突然帶著一群同樣微服的侍衛亮出身份,以此為樂。

他玩兒他的,朝政自然都落入了太監手中,加上他出遊花費巨大,蜀國國力愈發衰微。此時,朱溫的後梁已經被李克用兒子李存勖給滅掉,新的後唐拿蜀國第一個開刀,公元925年大兵壓境。王衍可能是拿後主劉禪當了人生榜樣了,在位時享樂,遇危機投降。他畢恭畢敬的自我綁束出降,身後也帶口棺材以表誠意,他像當年的劉禪一樣,所有親屬被送往洛陽。但他卻沒有劉禪做安樂公的命,半路上李存勖就下令將它們一行人全殺了。

相關焦點

  • 五代十國的前蜀和後蜀,它們有什麼關係?
    五代十國後蜀的知名度,與同時代的南唐相比有天壤之別,雖然兩國的後主都是風流才子(南唐後主李煜,後蜀後主孟昶)。很多人知道後蜀,往往是因為花蕊夫人。後蜀被北宋滅亡後,孟昶攜愛妃花蕊夫人北上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美色,就用一杯毒酒殺死孟昶,霸佔花蕊夫人。
  • 「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五代十國的形勢是怎樣的?
    十國割據南天下,南唐篡吳閩楚收。前蜀早亡接後蜀,依遼北漢晉陽愁。南平南漢兼吳越,後蜀南唐作宋囚。」(五代十國形勢全圖)這是關於「五代十國」的記憶順口溜,簡單概括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下面就依次解讀一下這首順口溜究竟說的是啥,這樣就能幫助大家更加深刻的記憶五代十國的歷史了!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五代十國是介於唐朝和北宋之間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很多人容易把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搞混),在這一時期一個又一個國家或政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極為頻繁。
  •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中有一國在北方,並與遼國南侵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時,五代十國正式開始。由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五代十國時期的「河朔三鎮」,為何沒有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
    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曾經煊赫一時的「河朔三鎮」則逐漸走向了覆滅,最終淹沒在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巨變之中。根據史料的記載,魏博鎮、成德鎮在五代十國時期,主要屬於左右搖擺的存在,其一直徘徊在朱溫與李克用父子之間。而三鎮之一的盧龍鎮,雖然一度虎踞幽州,但終歸也是曇花一現,最終被李存勖攻滅。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正常情況下,既然梁朝的皇帝滅掉了唐朝,那我國的歷史本該進入梁朝時期才對。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戰國時期通常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這段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個大變革時期。據悉當時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後的中原大地上,周朝境內的各大諸侯國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在韓、趙、魏推翻智氏後,開始了七雄爭霸的格局。
  • 五代十國時荊南國那麼小,為什麼沒被幾個大國吞併?
    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卻有一條「小魚」活得自由自在。這條「小魚」面積很小,卻成為十國之一,這就是荊南(或稱南平)。要知道,五代初期,割據河北北部的燕國,割據陝西西部的岐國,面積和實力都遠遠強於荊南,都沒有資格列入十國。
  • 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這兩個亂世大分裂時期,有何區別?
    那麼,今天給大家談談中國歷史上另外的兩個分裂時期: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它們兩者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似之處?五胡亂華東漢末年,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各路諸侯紛紛鎮壓,軍閥混戰,擁兵自重。形成以曹魏、劉蜀、孫吳三國鼎足之勢,中國又陷入一個分裂時期。
  • 「五代十國」之十國的興亡更替,歷史詳細匯總,趕快收藏(二)
    內容簡介上篇咱講到十國中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吳國、南唐、前蜀、後蜀、南漢,並且得出他們這幾個國家,基本都是寥寥數載就亡國。今天咱接著講十國中的另外五個國家:楚國、吳越國、閔國、荊南、北漢,看看這幾個國家的發展始末,尋找歷史的精妙之處。楚國公元907年,馬殷被後梁朱溫封為楚王,可以說楚國在這一年建立了。楚國國祚四十五年,整體就叫一個亂。
  • 五代十國南楚的滅亡,放棄低調、兄弟相殘、改尊南唐、引狼入室
    像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其歷史往往是很多人的一個知識短板,其實裡面也有很多精彩故事。不著急,咱們可以一點一點的來補。今天咱們聊五代十國中南楚的滅亡過程,也就是最後兩任國君,之所以說國君而不是皇帝,因為人家南楚從來沒稱帝,從馬殷創建以來,一直是尊梁、唐、晉、漢為正朔。本來前幾任做的都還行,心知肚明自己的勢力不夠強大,除了尊奉中原外從來不招災惹禍的。
  • 「三分天下」VS「五代十國」:漢唐兩朝滅亡後的割據局面有何不同?
    漢、唐號為盛世,是當時東亞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強大帝國,最終也難以避免走向滅亡。但仔細來看,它們分裂的方式明顯不同:東漢之後魏、蜀、吳三分天下,唐亡之後卻有五代十國諸多政權的並立和更迭。(五代十國是指從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期間存在的諸多政權,五代指在中原立國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十國指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閩、南漢、北漢、楚、荊南十個割據政權。)
  • 五代十國亂世歷史2.後唐
    一個朝代開國時所取的國號很重要,不良人中提到的一樹李花並不是李唐正朔,而是被李唐賜國姓為李的沙陀人李克用及座下的各子,後唐這個國號不知道是李存勖等為了中興大唐還是為了獲取統治的合法性,但是十國中的南唐純粹是為了蹭熱度改國號齊為唐。
  • 五代十國君主世系圖,53年時間,五代共換了八姓十四君
    923年,已建國稱帝的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輕騎突襲汴梁,後梁末帝朱友貞身死,經兩世16年的後梁王朝滅亡。以唐朝合法繼承人自居的李存勖滅後梁,得河南、山東地,並前蜀,又得漢中、兩川地,使「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但李存勖自此志驕意滿,喪失進取之心,以馳獵取樂為能事。其寵愛伶人,使得伶人愚弄縉紳,幹預政事,「將相大臣皆憚之」,四方藩鎮亦有賄賂巴結者。
  • 有關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為什麼那麼少?這期間都有哪些大事件?
    你看,朱溫就道不用說了,黃巢舊將;晉李克用,平滅黃巢的主力之一;前蜀王建,靠田令孜起家,但是最先登臺的還是靠救了被黃巢趕出長安的唐僖宗;吳越錢婆留因為嚇退了黃巢的前鋒被賞識重用。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是唐回末藩鎮割據的遺毒,歸入唐史的研究裡就行了。 3、相比五代代而言,十國大部分都有過向中原稱臣的時期。
  • 混亂動蕩的年代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地圖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三國吧!五代十國的歷史跟三國差不多,也是一些軍閥割據一方,成為一方的霸主。不過比三國亂。 五代十國這一稱為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龜縮的後蜀,得來得容易,享受得長久
    王建徵戰一生,趁亂拓展出的當年面積第一大的割據勢力,如今成了十國中最早滅亡的政權。由於歷史上有許多的蜀國,他這個被稱為前蜀,既然是前蜀,那就說明還有個後蜀。沒錯,後唐滅前蜀後,派來了兩個節度使,像唐末一樣把這裡分為東川和西川分開治理。
  •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我初次讀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覺得幾十年的時間便有這麼多政權犬牙交錯,白雲蒼狗一般的輪轉,很複雜。但是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五代十國並不複雜。五代,是指中央政權的五次更迭。十國,是指地方上存在的十個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五代十國存在時間並不長。五代十國是從907年到979年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正統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