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在右侍中裴克廉、奉化郡忠義君鄭道傳、同知密直司事南誾、判三司事趙浚等人勸說下,原高麗守門下侍中兼右軍都統使的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是為太祖大王,李氏朝鮮王朝誕生。李成桂登基後,隨即著手制定各項典章制度,其中包括社會階級劃分。
朝鮮王朝社會等級的懸殊程度,是前代無法比擬的。但是,仍然可以從「良賤有別」和「嫡庶有別」雙重角度去分析。所謂「良賤有別」,是指普通階級和低賤階級之間的劃分,各方所處的平臺不同,享受或承受的待遇亦存在差異。朝鮮王朝嚴格禁止良賤之間的通婚,認為這很容易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正如都評議使司奏呈李成桂的文書,裡面專門提及「本朝良賤之法甚嚴」,要求重視良賤之間的關係。其次,「嫡庶有別」指的是家族中嫡子和庶子間的劃分,嫡子享有優先繼承和支配財產的權利,同時擁有參加正規科舉考試的資格,而庶子則受到很大限制。
朝鮮王朝第一任國君、太祖大王——李成桂
2017年5月上映的韓劇《君主:假面的男人》
以「良賤有別」和「嫡庶有別」作為基本原則,朝鮮王朝的社會階級劃分可以分成5個層次,即宗室、兩班、平人(良人)、準賤民和賤民。
一、宗室宗室,顧名思義就是朝鮮王朝的君王及其家族確定的特權階層,享有最高權力和地位。雖然宗室內部依舊存在嫡庶良賤的差別,但歸根結底其子弟皆具備凌駕於社會其他階層的蔭補,名副其實地含著金鑰匙出生。根據《經國大典·吏典》規定,對宗室子弟的「大君」與「君」進行了細分,明確兩者的由來和特權。
「宗室諸君之府宗親無定數,良妾之出降一等。承襲職,父歿乃授。親盡則依文武官子孫例入仕。大君,王嫡子;君,王庶子(正一品)。君(從一品),大君承襲,嫡長子初授;君(正二品),世子、眾子大君承襲,嫡長系王子,大君承襲,嫡長子除授;君(從二品),世子眾孫、大君眾子承襲,嫡長曾孫、王子君承襲,嫡長孫初授。」
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五月二十六日禮曹啟奏:「宗室爵秩,既有等差,則其班序,亦宜考定。」
延礽君李昑
跪在勤政殿外的思悼世子李愃
從上述記載可見,宗室內部的等級劃分也十分嚴明和清晰,只有君王的嫡子才享有「大君」稱號,例如忠寧大君李裪、首陽大君李瑈、晉城大君李懌等,而君王的庶子則享有「君」稱號,例如德源君李曙、福城君李嵋等,從稱號便可得知對方的身份地位。
二、兩班兩班,是僅次於君王宗室的世族統治階級,地位尊貴崇高,有文班和武班之分,後來還延伸出了「四色門閥」。朝鮮兩班貴族,貫穿李氏王朝518年國祚,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兩班貴族政治。作為朝鮮王朝政權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下除了王族以外,若要成為兩班貴族,子女們的母親必須是原配夫人(正夫人),只有正室所生的後代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和參加文科科舉考試。相反,妾室和再嫁女的後代則只能參加雜科科舉考試,難有機會進入王廷權力中樞。《經國大典·禮典·諸科》裡就規定:「罪犯、永不敘用者、髒吏之子,再嫁、失行婦女之子及孫,庶孽子孫勿許赴文科、生員、進士試」,明確了什麼樣的人不能參加正規科舉考試。
司憲府大司憲蔡壽上箚子曰:「夫東、西兩班,皆三韓世族。其間或有微者,皆由科目而進。」
朝鮮王朝的兩班大臣
兩班之間的黨爭貫穿於朝鮮王朝始終
然而,典章制度的限制不代表可以阻撓特殊情況的產生。雖然朝鮮王朝制度的制定者們希望塑造一個完美的秩序社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度鬆動的實例常有發生,例如世宗大王李裪時代,就出現了「母在恣女之案,而子在參贊之位」的事實,讓大司憲梁誠之非常憂慮,希望王廷能夠遏制該風氣的盛行。只是世宗別有顧慮,遂將其奏疏下放到承政院議論。到了朝鮮王朝中後期,類似的情況愈發明顯,就連官修典籍《續大典·吏典·京官職條》裡都出現了「宗代未盡之前,元無嫡庶之異。其子孫文科弘錄,武科宣薦,勿為枳礙」的內容,表明在兩班選官問題上的寬鬆。
既然身為特權階級,那自然需要提及優待方面。在朝鮮王朝的法律條文裡,對兩班貴族及官吏的優待頗多,類似於「勳臣不杖」、「一品不拿」、「曾經侍從臣不杖」、「朝士不杖」、「曾經道帥臣不杖」的規定比比皆是,甚至一些雜科出身的醫官、翻譯、武官等都享有一定程度上的免杖特權。另外,兩班貴族的自我管理也十分嚴格,並不是只要符合成為兩班條件的人就可以立即掌握眾多特權和財富,相反這些人需要經過「在地兩班」的公論審核後錄入鄉案簿,才獲得成為正式兩班貴族的許可。入錄鄉案的人成為當地鄉會的成員,凡涉及集體利益、王廷頒布新政策或推選鄉任時,鄉會成員都需要同進同退,不允許任何人私自行動,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朝鮮王朝的兩班勢力龐大而堅固的原因了。同時,兩班鄉會制定出了一套管理模式,簡單而言就是鄉約,其中的核心守則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既能夠三省吾身,又可以傳播社會正能量。
三、平人(良人)平人或稱良人,指代朝鮮王朝時期的平民百姓,主要從事農、工、商的社會階層。此外,士大夫及其良妾所生的庶子後代、在王廷裡從事醫學、天文、佔卜、繪畫、音樂等官員的後代,均可以稱之為平人。
作為朝鮮王朝社會裡佔據相當大比例的階層,歷代君王不得不給予足夠的重視。特別在打擊那些侵犯平人利益的問題上,謹慎處理是王廷的準則,因為他們不希望錯誤的判定導致平人產生不滿,從而被妄圖奪權的兩班貴族所利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十五日,刑曹都官向定宗大王上疏,陳言近來「奸詐之人,或以負債良人、異土人口、典當奴婢、他人奴婢,為自己奴婢,汎濫載錄者,本司秩卑,難於科斷」,請求制定公私奴婢之籍的法律。定宗李芳果接納了諫言,卻遭到兩班貴族的阻撓,新法胎死腹中,由此可見朝鮮兩班對君王權力的威脅以及王廷急切緩和民眾矛盾的期盼。
朝鮮平人:坐轎子的女人和周圍的奴婢、轎夫
值得一提的是,平人即便屬於廣泛且普通的社會階層,但該有的權力是充足的,這體現在科舉考試上。《經國大典·吏典·鄉吏》規定了平人子嗣參加科考只能遵循「三丁一子」的條件,即只允許家裡的一個兒子赴試,其他人則沒有資格。該項條文看似很苛刻,其實應該算是一種對科考質量的保證。
教書一款節該:「科舉之法,本以為國取人。通三場相考入格者,送於吏曹,量才擢用。」
首先,朝鮮王朝的科舉是每三年舉辦一次,學子需要依次通過三場考試才能邁入官僚隊伍,史稱「通三場」,而且持續時間會較長。在朝鮮半島,科舉的舉辦地通常是固定的,即京畿漢陽,並不像中國明清兩代需要在地方脫穎而出才能入京殿試。如果平人階層的所有子弟都蜂擁進漢陽城,這對國都的治安和秩序是一次相當大的考驗;其次,由於只能一個人參加考試,那麼他就是全家人的希望,這容易促使其刻苦努力,雖有點背水一戰的味道,不過當他順利通過科舉後,自然擁有過硬的學識乾貨。再有,參加科舉考試是對應試者家庭財力的壓力,不是所有平人家庭都負擔得起得,只允許一人赴試,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減負舉措。
四、準賤民朝鮮王朝時期的準賤民,屬於游離在城市邊緣的特殊群體,是伴隨著城市經濟和市井文化發展的產物。《續大典·刑典》裡提及到:「花郎、遊女及巫女留住城中者,並摘發論罪。」而在《朝鮮王朝實錄》裡亦有「花郎、遊女等,令所在官紏摘,依《大明律·犯奸條》,竝加本罪一等,良家女、僧人則屬殘邑奴婢」的記載。通過相關法典文獻的考訂,可以得出準賤民是不被朝鮮社會所認可和尊重的階層,尤其是那些花郎、巫女、遊女等職業的人群,時常會遭到法律和政策的歧視。
朝鮮準賤民階層裡的花郎,通常指代居無定所的浮浪之民,類似於現代社會中的流浪漢。他們是威脅社會治安和穩定的隱患,經常出現「售其誣詐之術,漁取人財貨」的事情。
五、賤民賤民,是朝鮮王朝金字塔最低端的階層,是在國家和貴族本人控制下完全沒有人身自由的群體,統稱為「公私賤口」或奴婢。他們主要來源於因經濟窘迫而選擇賣身者、觸犯法律者、戰爭後的俘虜等,長期遭到人們的蔑視和唾棄。
朝鮮賤民:一位挑水的窮苦男人
《大典通編·刑典》規定到:「(續)綱常罪人(弒父母、夫,奴弒主,官奴弒官長者),結案正法後,妻、子女為奴,破家瀦澤,降其邑號,罷其守令。(續)常賤毆打士族,事情明了者,杖一百,徙三年。」殘酷打擊那些犯科律令的人。可能到這裡會有人出現疑惑,上述條文跟中國明朝有區別嗎?答案是存在明顯區別,即主體的定位不同。朝鮮王朝的賤民是針對兩班貴族而言的,而明朝的賤民則是相對於全體良民而言。在明朝,犯罪被貶為賤民者,一輩子無法翻身,生命權被完全剝奪,動不動就被殺頭。可是在朝鮮,雖然賤民的地位及其低下,但他們擁有最基本的生命權,還可以參加雜科考試,勉強晉升到平人階層。從此處可以窺視出,朝鮮王朝在制定律法的過程中,對《明律》和《唐律》有所取捨,並沒有完全照搬照抄。
《大明律·刑律·鬥毆》
凡奴婢毆家長者,皆斬;殺者,皆凌遲處死;過失殺者,絞;傷者杖一百,流三千裡。
另外,當賤民與主人間產生分歧時,他們可以向官府提出訴訟和告發,這在《朝鮮王朝實錄》裡屢見不鮮,例如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十月十九日,李克培向成宗大王進言,認為「爭訟奴婢者,得喪之間,冤抑亦不細。」成宗思考後說道:「奴婢之訟,官吏辨之無據,不得已考文契斷之。」君臣間的對話,可以視作對賤民訴訟合理性的一次探討,最後成宗派人到刑曹重新審理案件。
景福宮勤政殿外的官品石碑
景福宮禁軍
綜合上述論述,從宗室、兩班、平人(良人)、準賤民和賤民依次進行了梳理,相信各位已經了解朝鮮王朝時期的社會階級劃分,在欣賞韓劇時會有所取捨。當下不少新韓劇受到國內觀眾的追捧,特別是今年上映的《國王:永遠的君主》裡,各種神劇情屢屢爆出,大搞平行世界的噱頭,還實力抹黑了一把中國大使,讓承旨這位研究朝鮮王朝歷史的學者汗顏。不知道朝鮮王朝的先輩們看到此番景象,會是什麼心情。
好文推薦:
不焯水不能吃」的食材,以後別再直接下鍋了
為什麼我們的胃無法消化金針菇?
世界最深的湖叫貝加爾湖,長江水百年才能灌滿,可供人類用500年
你不知道的邱吉爾,天使外衣下的魔鬼
近百年來,世界地圖上消失了多少國家
聲明:本號內容部分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